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求美術教育中人文素質的培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科學技術發展迅猛,給我們帶來了昔日難以想象的經濟繁榮,但是另一方面:科技犯罪、環境污染、民族沖突等等問題同時也困擾著人們。現在人們終于意識到,單純的科學技術并不僅僅給人帶來幸福,它如一柄“雙刃劍”,既可以造福人類,又可以嫁禍于人。由此可見,未來人才的培養絕不能忽視人文素質的教育。自然科學是中性的,人文學科才具有道德和價值取向。正如德國大學的一位校長所說,自然科學是時代的列車,而人文科學才是時代列車的司機。美術作為人文學科的核心內容,凝聚著濃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情感、意志、道德、尊嚴、個性、修養、智慧、愛、自由等人文特征都蘊含于各國藝術家的作品之中,學生在接受美術教育的過程中,通過對古今中外優秀美術作品的欣賞、學習、體驗和感悟,逐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和審美修養。
二、在美術教學中充分利用課堂和不同的教材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
美術本身就是一種極高的人文情懷、文化底蘊相當豐富的藝術門類。它更多關注人的內心精神世界,關注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關注人類心靈的呼聲。美術是進行人文素質培養的極好教材。教師在教學時應充分地挖掘教材中最具藝術感染力、最富美感的部分感染學生,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發現美、感知美,不斷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從而形成一種積極向上樂觀的學習態度。
(一)認識美術與社會的關系。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上欣賞課講到范寬的《溪山行旅圖》作品時,一方面激發學生熱愛自己的家鄉、熱愛自己的祖國,同時以范寬的藝術特色為引線,學習畫家執著追求藝術真諦、人生真諦的偉大品質和高尚情操。再體會大師如何把握整體與局部的關系,教導學生學會運用其解決生活中其他領域的問題,形成一種善于統觀全局掌握核心的思維方式。
(二)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生活、周圍的自然環境,并將自己的情感用美術特有的語言:線條、明暗、色彩、質感,通過對比、和諧、節奏、韻律等構成因素表達呈現出來。引導學生發現身邊的美,把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美感相聯系,將自己對生活和自然的感受、體驗與藝術家對它們的表達聯系起來。嘗試用自己喜歡的繪畫方式表達出自己的體驗和感受,或將自己對生活和美的理解寫進美的成長記錄。對于線造型《禽鳥》這一課,一方面教給學生怎樣畫好鳥的結構、特征和動態,另一方面通過精美的圖片和優秀的作品讓學生感受大自然中鳥類的美麗與可愛,進一步增強學生保護鳥類、保護大自然的環保意識。
(三)加強學科間整合。結合學科,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表現相同的題材。在方法的選擇上充分遵從學生的個性,發揮其長處,取得最好效果。未來社會需要具有探究精神與創造能力的人才。通過建立在廣泛的社會、文化情境中的、以美術為主體并聯合其他學科部分內容的學習,引導學生學會在情境中探究、發現與美術有關的問題。
對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并不像工人生產物品那樣立刻見到成效,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既看不見,也摸不著,也沒有量化標準,但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我覺得應該把自己放在“大教育”之中,在實際教學中,牢固樹立技能、技巧訓練與培養人文素質并重的教學思想,培養全面發展、學業技能與基本素質、個性品質與思想情操共同進步的人。
作者:王亞麗單位:江蘇省溧水縣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