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院校就業思想教育分類引導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大學生就業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高校對大學生的的就業思想教育工作一直以來都是非常重視的,但由于對教育對象的特點研究不夠透、教育的方法選取不當等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時間短我國高校基本上是在大學生畢業當年才開始進行就業思想教育,沒有國家要求的“全程化指導”就業指導教育,更不要說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了。很多高校認為,就業指導教育不過是畢業前“臨門一腳”的事,而不是貫穿大學三年或四年生活系統性的工作。
1.2前緊后松隨著就業形勢的日趨嚴峻,部分高校開始重視學生就業思想教育工作,無論是思想政治課程的開設,還是輔導員、班主任工作精力的投入,大部分都集中在非畢業班學生。學生到了臨近畢業,許多學生由于實習或是忙于找工作,經常不在校內,許多常規管理的要求都明顯放松,更談不上開展較為扎實的就業思想教育。
1.3缺乏針對性不同年級的學生特點是不一樣的,對學生開展有效的就業思想教育的前提是必須掌握學生的就業思想狀況,并根據不同的群體,研究不同的引導思路和工作載體,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目前,教育主管部門也往往將畢業生的“兩個就業率”(初次就業率和年終就業率)作為衡量高校就業工作的重要指標,因而許多學校最為關心的是能否將學生順利地送出去,追求完成就業率指標。甚至有的學校層層簽訂完成就業率責任制,與考核評優掛鉤,導致班主任、輔導員想盡辦法催促學生盡快與用人單位簽約,而忽視了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許多大學生就業壓力大,很容易出現困惑、迷茫,甚至消極逃避的心態,此時迫切需要學校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引導和教育。
2分類引導的實施
針對以上問題,本文提出分類引導的思想,對不同年級學生實行縱向引導;相同年級學生按照不同教育背景等特點實行橫向引導。
2.1縱向分類引導
2.1.1低年級:意識喚醒針對學生剛剛邁入大學校門,職業意識尚未覺醒,對專業學習充滿心理期待的主要特征,整合新生入學教育體系,組織開展系列主題教育宣講活動,幫助學生全面深入了解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學科地位、行業優勢、社會責任、歷史使命等主題教育,充分激發學生的職業意識,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堅定職業理想。
2.1.2中間年級:實踐輔導經過職業的基本知識和職業意識的喚醒之后,大學生要回到實踐中去。因此本階段的就業思想教育一方面要結合學生的相關專業,輔助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對職業目標進行初步修正,做好科學規劃。另一方面,要注重強化職業道德規范教育,鼓勵學生在參與實踐體驗中真正體會誠實守信、愛崗敬業等基本職業道德規范,將價值觀教育融入學生具體的實踐體驗之中。
2.1.3畢業年級:就業指導對畢業年級學生進行就業思想教育就是要通過一系列有計劃的服務,幫助學生進行合理定位,掌握推銷自己的技巧,協助學生順利進入工作世界,并快速適應職場,較快完成由學生向職業人的轉變。
2.2橫向分類引導
2.2.1教育背景隨著高考制度的改革,出現了多元化的招錄模式,高校的生源結構跟著發生了變化,由原來單一的高中生變成高中生和中職生。高中生源學生具有文化成績較好、技能、社會經驗較差的特點;相比較中職生源學生文化成績較差、有一定的技能基礎,社會經驗豐富一些。這就要求我們在開展就業思想教育時,必須要實行分類引導。對待高中生源學生,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另一方面更要幫助他們加強社會經驗及職業技巧,對中職生源學生更多的教育則是職業品質和職業規范。
2.2.2就業心理素質大學生在求職擇業過程中,往往表現出不同狀態的心理素質,有的焦慮,有的自卑,有的恐懼,有的自負,有的急躁等等,這就需要我們關注個性差異,根據學生的不同心理狀態,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進取心、對環境的主動適應能力、良好的挫折承受能力,特別要突出大學生吃苦耐勞精神、社會責任感、服務意識、創新意識、團隊精神的培養,使確立誠實守信、愛崗敬業、相互尊重的職業道德觀。“使學生在求職的過程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挖掘自身的潛力,綜合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不懈努力,從而找到最能施展自己才華,實現人生抱負的舞臺。”
2.2.3就業目標對于本科學生而言,大學生涯最常見的目標是就業、考研、自主創業;而對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而言,大學生涯最常見的目標卻是就業、專升本、自主創業。下面以高職大學生為例進行分類引導。以就業為主要目標的學生,首先可引導學生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學習觀,全面提高就業能力,如獲取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事業心和責任感,團隊合作精神等等,其次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才能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勇敢地迎接挑戰。以專升本為目標的學生,要引導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是選擇專升本還是就業。如選擇專升本,考那所學校,什么專業,具體考哪些科目,專升本的機率有多大?類似這些問題,要事先了解清楚的。其次,要清楚本科和專科教育的定位差別在哪里,切不可盲目追求文憑,要知道一個人的能力,不是一張文憑所能代替的。以自主創業為目標的學生,要引導學生多了解國家或地區關于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了解創業的要素,創業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市場調查、產品定位、尋求合作伙伴等,特別是營銷環節,如何開拓營銷渠道、如何打開市場、如何贏得消費者的信任這些都是非常棘手的問題,處理得不好,可能滿盤皆輸。
2.2.4擇業觀和就業觀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能促使大學生在畢業進入社會后盡快根據社會環境轉變角色,真正做到干一行愛一行。目前,部分大學畢業生對自己的知識、能力素質估計過高,對自己能為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估計過高,缺乏敬業、團隊精神,缺乏誠信,眼高手低,定位失度。還有部分大學生不愿在企業基層工作,不愿受企業的組織紀律束縛。通過引導教育,幫助學生規范擇業相關行為,樹立良好的求職道德,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目的的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以適應不同工作崗位需要。
2.2.5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們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是其世界觀和政治立場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是確立人生價值取向的最高準則。當前,大部分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狀況,在主流上是積極的、向上的。但對隨著社會各項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經濟利益的多樣化,使高校一部分師生員工的思想觀念受到影響,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出現多元化傾向,部分大學生個人主義泛濫,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淡薄。他們注重經濟利益,忽視政治覺悟,注重個人,忽視集體;注重實惠,忽視崇高;只想索取,忽視奉獻。他們在很多問題的想法上,與傳統思想大相徑庭。他們越來越崇尚拜金主義,而理想信念卻大大淡化了。這使很多大學生在就業面臨選擇時,放棄了很多就業機會,不能順利就業。對于這部分群體,更要重視理想信念教育引導,讓他們堅定社會主義信念,主動發揚集體主義精神,把強大自己的祖國作為一種追求,在就業過程中始終保持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和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
3效果評價
3.1工作對象評價
筆者遵照分類引導的思路,對所在學校大學生實施分類引導,為了解實施后的效果,筆者在大學生中抽取一部分樣本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2.3%的學生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課開設的非常有意義,能夠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88.6%的學生對自己將來的發展有明確的規劃;87.1%的學生對三年乃至四年后就業充滿信心;86.4%的學生對將來就業的城市沒有定向要求;89.9%的學生認為單位是什么性質不重要,重要的是進去后有發展的空間等等。
3.2同行評價
3.2.1工作針對性強將思想教育對象按不同類別進行歸類,對不同對象不同狀態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引導和教育,工作人員普遍覺得工作更具針對性,思路更清晰,成效顯著。
3.2.2工作效率高工作的針對性越強,只要方法得當,效率自然會高。對工作對象從不同的角度分門別類,“對癥下藥”,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2.3“以人為本”以工作對象為主體,依據工作對象的價值觀、思維方式、思想狀況、行為習慣等“順勢”開展就業思想教育,充分體現了高等學校“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4結語
在大學生就業思想教育中實現分類引導,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不論是實施縱向引導還是橫向引導,都要求教育者對工作對象有清楚的了解和認識,盡可能將工作做細,切莫機械照抄照搬,筆者通過多年的實踐摸索,現將淺薄意見奉上,以供參考。
作者:艾麗容單位: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