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定期開展課堂案例展示,探討教學實際應用提高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最終是要應用在教學中,反映在課堂上,表現在學生學習效果上的。僅有培訓而沒有教師的親身參與,教師就無法深入體會現代教育技術是如何與課堂教學結合的,無法體會使用過程中的新發現、遇到的新問題。能力的建設也顯得空洞和單薄。為此,立足于教師教學一線,我區根據學校發展水平,有序推進了現代教育技術課堂展示。根據學?,F代教育技術裝備的個性化配置,我們主要開展了五種類型的課堂案例:非交互式多媒體教學環境課例展示、交互式電子白板課例展示、交互式液晶電視課例展示、網絡環境下的課例展示和一對一環境下的課例展示。例如:由裝備了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學校推薦一名教師承擔交互式液晶電視課例展示,首先建立由學校教研組、區級教研員和電教館工作人員共同組成的磨課小組,經過1-2次磨課,從媒體使用、教學方式、教學效果等多個角度研討展示課例,最終形成比較成熟的教學案例,在全區范圍內進行展示,并對觀摩教師提出的疑問進行解答。通過教學展示和面對面交流,教師們能詳細討論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點,使用得是否恰當,不足的地方如何改進,通過這種方式很好地解決了培訓中應用無法“落地”的問題,極大地激發了教師對教育技術應用的思考。如:2012年在我區東大街一小開展“交互式電子白板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討”展示課,部分觀摩的學校行政領導深受啟發,主動提出裝備電子白板的想法。我們成立了區級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中心組,由學?,F代教育技術水平高的學科骨干教師組成,中心組的成立為下一步更好地開展現代教育技術深入教學課堂的應用展示、教學研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開展現代教育技術評比競賽,不斷激發教師探究熱情教師是教學工作的承擔者,教學任務重是教師的真實反映。隨著教育教學的改革,教師也需要不斷更新觀念,持續學習新知識新技能,這又為教師帶來了一定壓力,因此,如何在日常教學任務之外,激發教師不斷探索和自我提升的熱情顯得尤為重要?;诖?,我們遵循“有效、適量”的原則開展了一系列的教師評比競賽活動,并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既激發了教師的積極性、肯定了教師的能力,又能不斷挖掘優秀教師,樹立優秀典型。按照“嚴密活動方案、細化活動組織、關注活動過程、力推活動典型、收集上報資料”的原則,我們開展了以下活動:①技術水平方面:多媒體軟件大賽;②經驗總結方面的教育技術裝備論文評比;③實際課堂應用的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賽課。多年的活動經驗告訴我們:一是要注重活動主題的大力宣傳,通過網絡、深入學校等多種途徑,讓廣大教師知道有這樣一次展示的機會;二是要注重活動過程的指導,有些學校和教師往往呈現出“有心無力”的狀態,這時候就需要我們指引一個方向,加一把力;三是要明確活動不是為開展而開展,而是為了提升教師水平。因此,完全可以依托活動開展專項培訓和研討活動,推動活動的縱深發展。
二、教師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建設的原則
1.理論聯系實踐原則學科教師提升教育技術能力的動力,主要來自于教師期望利用教育技術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改良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效果。而這本身也是提升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的初衷和主要目的。這就要求不能局限于培訓這一種方式來提高教師的能力,而要通過多上課、多研討的方式,加強教師之間、專家與教師間的溝通,通過指導和交流提高教師水平。
2.參與性原則教育技術能力是涉及理論、方法和技術三個層面的綜合能力,也是一項實踐性極強的能力,親自參與和體驗可以降低教師在后續教學中應用教育技術的難度,對教育技術理論和方法的理解將會更加深刻。這就要求教師成為能力建設的主體,盡可能自主地學習、自主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3.持續性原則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是一項綜合能力,而非單一的技術技能,無法一蹴而就,需要長期的培養。因此,要根據區縣發展實際水平,有計劃、循序漸進地深入能力的建設和提升,將現代教育技術理念深入教師教學理念,才能真正實現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提高。
在幾年的摸索和實踐中,我區形成了一套“三位一體”的能力培養模式,全區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當然,這些措施還不夠深入,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師來自不同學科,在實踐中如何有效地分學科逐步推進,如何通過課題推進應用、提升水平,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思考和努力。在今后我區將進一步加大應用與研究力度,不斷提高教師水平,促進裝備效益的真正發揮。
作者:趙瑞芳單位:溫州市溫江區電化教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