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現代教育在漢語教課中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目前通過中國社科期刊網調查可以發現現代多媒體教育技術與教學的研究論文從1979~2011年有3340篇,核心期刊2874篇。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1454篇,涉及到現代教育技術與留學生教育的只有8篇:《對外漢語教學發展現狀研究》(馬一丹)、《現代教育技術在對外漢語報刊教學中的應用》(紀念)、《針對留學生特點探索醫學生物化學教學模式》(孔璐、丁磊)、《讓中文影視劇走進對外漢語聽力教學課堂》(趙妍)、《留學生醫學微生物學教學的體會與改革》(曹婧、寧安紅、張蓓蓓、徐飛)、《淺談現代信息技術與對外漢語教學的整合》(蘭蘭、呂丹)、《數字化案例教學在兒科學教學中的研究與實踐》(張寶琴、張艷敏、方璐、馮鋼)、《談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幾個問題》(劉曉蓓)。其中,只有3篇是關于留學生漢語教學的。目前通過中國社科期刊網調查可以發現多元智能理論的研究論文從1979~2011年有2592篇,其中多元智能理論運用在英語教學的有594篇。如:《多元智能理論在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中的應用》(郭川軍、齊景嘉、胡曉旭)、《多元智能理論在高職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楊艷)、《讓多元智能走進英語口語教學》(許貴祥)、《多元智能理論在高職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楊艷)、《淺析英語口語教學》(王敬偉、李明英、劉鵬偉)、《多元智能理論對小學英語教學的啟示》(黃美琴)。然而,在這594篇研究論文中,關于多元智能與留學生的一篇也沒有。
研究現狀總結:通過對調研數據進行分析,雖然留學生漢語言教育歷程將近60年,但對外漢語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使用的研究相對滯后。早有學者認為應該廣泛地開設現代教育技術這門課程,以培養學生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技能,從而提高其從事專業教學的能力。有些學者針對教育技術能力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可以通過利用網絡學習資源提高實驗教學效果?,F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不僅在于媒體的應用,還在于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轉變,在于教育體制的改革以及教育內容的選擇與設計。多元智能理論下,現代教育技術在本科留學生漢語教學中的必要性研究直接使留學生學科知識、能力和中文水平都得到了提高,更深層次的效果是培養出了具有國際意識和國際視野,胸襟寬廣,既懂得東方的文化傳統與價值觀,又能以欣賞的態度汲取中華傳統文化與價值觀,樂意與中國人合作、交流的對華友好人士。
二、多元智能理論下現代教育技術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運用
1.在教學模式中的運用
現代教育技術可以集聲、文、圖、像于一體,使知識信息不但來源豐富,容量大,內容充實,而且形象生動,更具吸引力。多媒體教學系統強調以計算機為中心的多媒體群的作用。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的教師、教材、學生三要素的格局。教學中,教師不再單純口授,或局限于掛圖、板書等傳統教學手段。學生面對的不再是單一、枯燥、無味的文字教材和一成不變的粉筆加黑板的課堂,而是圖文并茂的音像教材、視聽組合的多媒體教學環境與手段,以及網絡、遠距離雙向傳輸的教學系統。
2.在教學內容中的運用
在非漢語國家進行的漢語作為外語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調動聲音、色彩、動作等一切可感知的方式,利用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體驗來學習記憶語言,讓留在記憶中的每一個語詞都和情緒體驗有關,讓課堂內外形成與語言習得密切相關的豐富的情緒記憶和直觀體驗。多媒體素材和設計軟件為教師想要達到的各種教學效果提供了實現的可能。在輔助教學語音教學中,可以通過繪制掃描舌位圖,將要學的音在舌位圖上標出來,國際學生伴隨著語言、圖像進行模仿就更加清晰明了?,F代教育技術可以使漢語的“錢包”、“桌子”、“椅子”等名詞,以及“跑、跳、伸、抬”等動詞,通過生動形象的視頻以及有聲語言展現,使國際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熱烈氛圍中記住了這些生詞。現代教育技術還為學生自學提供了幫助,學生可以利用它跟讀生詞、課文,練習根據生詞制作的游戲、連線題、拖拽題、選擇題、填空題等,或者參與網上開展的評論課文話題活動,激發了學生多參與、多學習的熱情。課后練習設計應避免過多的“知識型”和“記憶型”練習,應多開發設計一些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發表不同文化觀點的練習形式。
除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易學外,教師還應該在課堂上豐富教學內容,并引導學生通過討論獲得語言能力。(1)無論是國內的對外漢語教學課堂,還是國外的漢語國際教育課堂,都存在大量的來自文學作品的語料。除了漢語言專業本科生的專業文化課程之外,一些語言技能課程如精讀、高級漢語、視聽說等課程中文學作品也很常見。(2)近年來,隨著大眾文化的迅猛發展,以網絡、多媒體、影視為媒介的通俗文化、消費文化日益滲透并影響著大眾的生活和思維,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進入了漢語教學課堂中,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收集整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包括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剪輯等,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比如基礎課多媒體課件中“重讀西藏”的圖片為學生認識喜馬拉雅山、藏族服飾、哈達、喝酥油茶、牛骨項鏈,欣賞布達拉宮、大昭寺等提供直觀教材。另外,這些素材還可以為老師提供課堂教學對話的平臺。實踐證明圖片音像素材可以創造很好的教學情境,有助老師設置評論、話題、熱點,學生討論交流的興趣越濃,教學效果也更好。(3)此外,中國影視課程也可以讓留學生了解中國歷史、新中國的成立以及中國人的現代生活等。
3.教學觀念的變化
多元智能理論有助于改變我國傳統教學以“教師講,學生聽”并輔之“題海戰術”,卻忽視了不同學科的差異以及不同個體在認知能力和方式上的差異的現狀。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都不同程度地擁有相對獨立的8種智力,而且每種智力有其獨特的認知發展過程和符號系統。學生通過直觀活動,領悟語言中有規律性的知識點,這不僅給教師以反饋和反思,使教師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與進度,改進教學態度、教學方法,而且還會使教學現象中蘊涵的認識的、社會的、文化的性質展露出來。因此,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就應該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不同而靈活變化,做到因材施教。對于教師來說,從教學活動中探知問題,由學生反應觀察其學習興趣,要求教師具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體觀。
4.評價考核觀念的變化
多元智能理論對傳統的標準化智力測驗和學生成績評定提出了新的質疑和挑戰。傳統的語言能力測驗過分強調語言和邏輯方面的能力,只采用紙筆測試的方式,過分強調死記硬背語言知識,缺乏對國際學生對漢語理解能力、應用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客觀考核,因此,是片面的、局限的。多元智能理論支持下的現代教育技術評級體系,使國際學生從紙筆測試中解放出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考核,注重對不同人的不同智能的考察。通過國際學生的表情、神態、坐姿、手勢、說話等方面的測試來判斷學生的語言能力。多元智能理論支持下的現代技術走入對外漢語課堂,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的全面應用,正在導致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深刻變革,并最終導致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教與學的理論乃至整個教育體制的根本變革,有利于留學生教學的理論和方法的創新發展,有利于擴大留學生規模,推進大學人才培養國際化和學校品牌國際化的進程,進一步營造國際化校園氛圍,有利于中外學生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認同,使學生學會與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和諧相處。
作者:杜芳王松巖單位:大連理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助理大連外國語大學漢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