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外研究生教育投入績效評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提要]
績效評價體系中的評價主體與評價指標的確定對于評價結果極為重要,通過比較分析美國、英國及法國研究生與我國的教育投入績效評價主體和評估指標,提出增強評價主體的獨立性和建立科學評價指標體系的建議。
關鍵詞:
研究生;教育投入;績效評價
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對教育層次要求的不斷提高,我國研究生培養的規模不斷擴大,高校研究生培養經費配置的問題日益突顯,為明確提高研究生培養的效率以及效益,研究科學可行的研究生教育投入績效評價體系勢在必行。目前,美國、英國、法國的高校研究生培養績效評價體系最為典型,而績效評價體系中的評價主體與評價指標的確定對于評價結果極為重要,通過比較分析這三個國家對研究生教育投入績效評價的評價主體和評價指標,可以為我國研究生教育投入及其績效評價提供借鑒經驗。
一、美國、英國及法國研究生教育投入績效評價主體與評價指標
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分工的多樣化以及專業化,社會經濟對于人們的教育層次要求越來越高,各國政府為促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對于高層次的教育越來越重視。研究生作為更專業、更高層次的教育階段,必然會受到高度重視。接受研究生教育的人數越來越多。美國的研究生學位包括學術學位、專業碩士學位以及專業博士學位。英國在原有的學術研究生的基礎上,很多技術類高校也進行研究生教育培養,還發展了修課式研究生和部分時間制研究生。法國也用不同的方式來擴大研究生培養規模。面對迅速發展的研究生規模,研究生的質量保持是研究生培養持續發展的關鍵。因此,各國的政府以及教育專家在探索建立有效的研究生培養績效評價體系,為研究生培養績效提供量化工具。
(一)評價主體。研究生培養績效評價體系主要根據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建立,而績效評價主體則根據研究生培養的績效評價目標而確立。而各國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具有各自的政治文化特色,從而形成不同研究生培養績效評價主體之間的關系。1、美國研究生教育投入績效評價主體。根據美國的憲法規定,研究生培養主要由州政府管理,聯邦政府并不直接參與研究生績效評價,而美國各州的管理方式、法律各不一樣,并沒有統一的全國標準來評價全美國的研究生培養。這時,社會評價機構成為了美國研究生培養評價的主導力量。比如,全美研究生院委員會、美國大學協會下屬的研究生院聯合會等專業協會通過制定研究生教育的全國性標準,評價美國各研究生教育績效,提出改進方式,并進一步修訂標準。此外,社會新聞媒體、民辦機構與私立評價團體也是美國碩士研究生培養績效評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評價機構都會根據社會經濟以及科學水平的發展進行不斷的改進,并依靠專家評價等方法,保證了評價結果的權威性。而高校的自我評價同樣不可缺少,在社會機構和州政府進行評價前,美國高校通常先進行自我評價。這時,美國各大高校則根據各學科、專業的特點開始自下而上建立起常規的自我評價制度,來診斷該校研究生培養存在的問題,從高校內部保障研究生培養的質量;雖然政府不直接參與研究生培養績效評價,但州政府通常會確定評價指標體系,然后利用社會評價組織的鑒定評價結果代替審批,認可社會鑒定組織等形式間接參與評價中,為社會評價機構的研究生培養評價提供了積極的支持和保障,并提高了社會評級機構的權威性,從而形成社會評價為主體,政府支持保障,高校自我評價為基礎的評價主體關系。2、英國研究生教育投入績效評價主體。英國研究生培養績效評價主體的特點是由高校自我評價演變為高校與政府為主,外部社會評價機構積極參與。早期英國接受研究生教育的人數較少,加之英國高校傳統的高度自治性,政府和社會通常不會關注研究生教育質量,高校在研究生培養評價中扮演主體地位。隨后經濟不斷發展,社會對研究生教育的需求不斷增大,政府及社會公眾對英國研究生教育的質量要求也在加強,促使研究生外部評價機構出現,從而使得碩士研究生評價主體趨于多元化。根據英國高校自主管理的傳統,已經形成了從校到院、系、所的分層進行內部評價,再由高校的學術團體和專業協會來進行檢查和審核來加以保證。而政府通過建立評價中介組織和機構對研究生培養進行監控,通過把撥款與這些機構的研究生培養評價結果聯系起來,從而日益加強政府對研究生培養績效評價體系的影響。3、法國研究生教育投入績效評價主體。法國早期是以政府評價為主導的研究生評價體系。政府在教育評價中起主導作用。法國在教育行政管理方面實行高度中央集權制的集中統一管理。20世紀80年代,《高等教育法》的頒布正式成立法國國家評估委員會,該機構的評估結果具有社會參考價值,最重要的是獨立于政府,具有完全的行政自主,也獨立于各研究生培養機構。這時法國才正式構建由政府、高校和社會三者共同組成的質量保障體系,共同承擔起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的評價。
(二)評價指標。研究生培養績效評價體系最重要的內容就是評價指標,通過評價指標的設計,可以明確研究生培養的績效評價目標,并為提高培養績效、優化教育資源提供方向。而各國各個評價團體都具有各自的專業特色、評價需求,從而形成不同的評價指標體系。1、美國研究生教育投入績效評價指標。Burke和Serban(1998)統計總結了美國11個州研究生教育經費撥款項目績效評價指標,包括投入、過程、產出和成果評價。投入代表了用于支持研究生培養的人力、財務和物質資源;過程是指提供培養教育的過程及方法;產出包括提供教育培養后的結果;成果是指一系列研究生教育的質量。在這4大類的評價指標基礎上,美國的《改進高等教育績效的策略指標體系》把指標分為13個次類,70多個指標。它們是財政資本指標:收入及結構、支出及結構、資源及留存、捐贈與投資、發展;物資資本指標:房地產、設備及消耗;信息資本指標:圖書館、計算機;人力資本指標:學生、招生、教職工、學費與資助、研究。目前,美國高校教育績效指標體系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國肯塔基州的高等教育系統管理績效指標體系,包括教育質量(普通教育成果、學位教育成果、學術成果、師生發展機會等)、教育培養(學生保持率、畢業率、合作教育計劃等)、機會均等(就業、招生)、經濟發展和成果質量(勞動力培訓、工業和雇主滿意度、科研、社會服務)、協調與倡議精神(校內合作、計劃、預算和評價的結合、設備管理等)5大類25個指標,包含了整個研究生教育階段應當實現的目標。2、英國研究生教育投入績效評價主體。1985年英國的賈勒特報告將高校的績效指標分為三類:內部指標、外部指標和運行指標。其中,內部指標反映了學校方面的特征;外部指標反映了高校所設置的學科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情況;運行指標反映了學校的資源利用效率。1986年,英國副院長和校長協會與大學撥款委員會聯合工作小組將績效指標劃分為輸入指標、過程指標和輸出指標三大類,其中輸入指標主要指高校可利用的資源、人力和經費情況,是對高校現有辦學條件的客觀反映;過程指標主要指高校可利用資源的使用率、管理行為和組織行為情況;輸出指標指高校通過辦學科研等活動最終取得的成績與產出。英國的莫里斯報告把績效指標擴展為4個方面13條:規模和效益指標(學生人數、完成課程、學生成績、附加價值、用人單位滿意程度和質量概況)、收入水平指標(收入來源指標、設備資金來源指標和建筑來源指標)、效率指標(輸出消耗指標和師生比)、資金來源指標(公共基金占總收入的比例、私人收費和公共資金的比例)。該指標規定了涵蓋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評價以偏概全,最大限度地堅持評價全面性原則。英國的高等學校預算管理的績效評價是依據聯合工作小組編寫的《英國大學管理統計和績效指標體系》中的評價指標對其預算管理做出績效評價。目前,這一指標體系是英國高等學校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中比較全面的資料。3、法國研究生教育投入績效評價主體。法國碩士研究生培養績效評價指標是由國家評價委員會和大學校長會議共同界定和討論的,評價所采用的主要評價指標有:學校聲譽、師資質量與博士點規模、學生情況、研究資助、論文著作統計與質量等。法國對碩士研究生培養績效的評價不僅僅是對各個高校教學科研及管理的評價,也是通過分析各大學的情況,著重評價整個碩士研究生培養單位的綜合運行水平,也是對法國碩士研究生教育政策的評價。
二、我國現有研究生教育投入績效評價主體與評估指標
(一)評價主體。目前,我國碩士研究生培養管理主體包括政府、社會、高校,因此它們在碩士研究生培養績效評價中發揮各自的作用,影響著績效指標的確定。但是,政府在整個研究生培養績效評價體系中占據著重大比例,限制了社會和高校評價主體作用的發揮。雖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公眾對于高校教育管理的要求在改變,政府也在逐步轉變教育管理模式,將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績效評價權下放給社會評價機構,但是大部分社會評價機構是依據政府對高校管理的評價而進行評估的。比如“985工程”“、211工程”等類型的高等學校是由政府部門重點建設的高等學校,其政府投入的教育經費明顯多于其他高等學校,而大部分的社會機構評價都依附于這類等級評定確定,缺少獨立的績效評價體系,也無法影響政府、社會公眾對高校的評價。而高校自我評價同樣大多應付政府的績效指標,缺乏主動性、積極性,尚未真正發揮高校自主評價認定的體系。
(二)評價指標。由于我國對于研究生教育投入進行績效評價的時間還很短,目前并沒有權威的研究生教育投入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只有少數學者專門研究了高校財政教育投入績效評價指標,樊秀娣(2007)選取了一所具體的大學作為研究依據以給出詳細且有針對性的績效考核指標與體系,選取了較具代表性的一所大學(同濟大學)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整個學校有關績效方面的要求安排做出相關考核,最終完成了《同濟大學辦學質量白皮書》。應望江和李泉英(2010)重點以教育部直屬的大學作為研究對象,在對其進行考核框架的研究與設計時,特意將師資力量與學生教育的發展、科研團隊以及資源的有效配置等作為核心考慮因素。陳華和張延清等(2011)認為構建具體的考核框架是需要將所涉及到的相關指標分別占有的比例大小來考慮進去。陳建國(2011)在進行考核框架指標的選取時,分別從投入、產出以及效率三個方面進行了重點考慮,最終建立健全的考核框架。徐航和李小紅(2014)通過對廣西新增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項目進行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設置了一至三級,分為共性指標和個性指標,共性指標分別從目標管理、組織管理、預算管理、財務管理等四大方面對試點單位進行績效評價;個性指標根據試點單位的建設目標和建設內容,分別從人才培養、科學研究、隊伍建設、條件建設、服務社會等方面對試點單位進行評價。我國目前采用較廣的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方式有三種:(1)質量改進式評價,強調評價過程與質量改進過程的結合,主要在于動態地評價碩士研究生教育過程的主要學術和管理程序,確定碩士研究生教育是否遵循碩士研究生培養的質量標準和質量原則,工作過程是否持續地服務于提高碩士研究生教育績效;(2)績效指標評價方式,針對碩士研究生培養所有主要方面確定并開發一系列核心指標,基于這些指標與實際過程對照的結果來評價碩士研究生培養的質量;(3)學生測評評價方式,以輸出學生質量評價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的評價方法。
三、完善我國研究生教育投入績效評價的建議
(一)增強評價主體的獨立性。通過分析英美法的研究生教育投入績效評價主體,大多屬于間接管理,政府并不直接參與績效評價,由相對獨立的第三方進行績效評價。因此,我國在進行研究生教育投入績效評價過程中需要增強評價主體的獨立性,利用社會中介機構、教育部門管理人員和整合各大高校績效評價專家,組織建立獨立性強的研究生培養績效評價主體,形成碩士研究生培養單位之間的互相評價體系,由政府管理部門對該主體進行資質認證和監督,保證專業評價團體的權威性和獨立性,在評價結束后還應定期披露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的結果,以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和檢查。
(二)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高校作為高等教育的實施機構,其投入和產出都不能僅僅使用單一的資金來計算衡量。就投入而言,高校的資金投入需要被轉化為課程教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文化建設、學科建設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一系列中間投入,經過整合之后送達產出終端。就產出而言,高校的產出包括科學研究成果、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這些也都不是可以使用單一的資金的方式來計算衡量的。因此,在選取其投入與產出的評價指標時,需要充分地考慮高校在投入與產出這兩方面的內容及其特殊性,盡量相對全面地涵蓋高校辦學投入產出的全過程。
主要參考文獻:
[1]樊秀梯.高校管理體制建設的一個開拓性嘗試———同濟大學開展校內院系辦學績效評價的實踐與思考[J].評價與管理,2007.1.
[2]應望江,李泉英.高校績效評價指標設計及應用研究———以教育部直屬高校為例[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2.
[3]張延清,陳華.高等學校財務績效評價體系研究[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1.2.
作者:蘇文蓉 單位:廣西財經學院會計與審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