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學生地理素養的積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新校園雜志》2015年第2期
1.以實踐為主,感知地理的存在
地理知識并不是本來就存在的,需要人們通過實踐和一定的調查探究出來,還要進行一系列的分析總結,最后才能形成地理知識。因此,培養農村中學生地理素養不應單純地依靠課本內容,而應該結合當地實際,使學生逐漸獲得真實的地理知識,最后再聯系到國家和世界,這種方法能夠全面提高學生的地理水平。所以,在農村中學生地理素養積淀中,農村中學地理教師必須在應用教材的基礎上,改革教學模式,帶領學生進行實踐,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從而激發他們學習地理的主動性,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識。
2.以活動為綱,開展地理探究活動
探究活動是現代地理教學中的新導向,農村中學生可以通過野外實踐培養自己的地理素養。對于農村中學生來說,野外實踐具有實踐性和挑戰性,而且實施起來非常方便。在探究活動中,只要地理教師提供給他們任務,他們就能夠積極主動地去搜集信息,完成任務。中學生在進行地理學習的時候,面對不同問題,要進行不同的分析。農村中學地理教師可以利用帶領學生到野外春游的機會,設計一些考察任務,從而鍛煉學生的能力。
3.以教師自身為導向,全面提高學生素養
要想讓學生對地理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除了要求學生自身具備一定的感知能力外,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所以,農村中學地理教師要具備一定的素養。如果地理教師能夠用一種好奇的眼光去觀察地理景觀和當地的風土人情,能夠以飽滿的熱情去引導學生對地理環境產生興趣,那么學生也會對當地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有充分的認識,能夠以全新的眼光去觀察景物,這樣才能學好地理知識。農村中學地理教師需要參與實地考察,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時間,走進鄉間田野,有目的地考察當地的地理風貌,為地理課積累更多的專業素材。教師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感知。教師只有提高自身的地理素養,才能讓學生有更多的體悟,從而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同時,這些經歷也是一個農村中學地理教師豐富的人生經驗,帶著對自然的感悟在課堂當中,才能讓學生和自己一起感受地理的魅力。
4.以課堂為輔助,促進學生人地觀的形成
地理課堂是中學生地理素養提升的主要陣地,學生在地理課上可以吸收地理知識,提升地理能力,以此培養地理精神,這對每一名農村中學生的地理素養的積淀都會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利用好地理課堂,是提升中學生地理素養積淀的重中之重。農村中學生地理課程體系中,都是關于人地觀的重點問題,這種以人地關系為核心的地理教學是教材編寫的目的。
除此之外,教材編寫的課后活動中,也有很多關于對現有生活環境和自然環境的一些看法和觀點。這些看法和觀點恰恰就是農村中學生學習地理的基本素材。農村中學地理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內容,了解地理活動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變化,更好地去探究這種變化的源流,讓學生對人地關系有個大致的把握。農村地理教師可以安排一些課外活動,讓學生通過探索發表自己的觀點。這些素材關注的不僅僅是一個具體地點的問題,很多都是全球的大問題,這更有利于農村中學生樹立社會責任感。
作者:呂福平單位:定西市安定區寧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