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女性主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校園英語雜志》2015年第一期
喬治•艾略特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維護女權的代表作品,也是艾略特悲劇作品中的典型代表。《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主要講述的是女主人公麥琪從小生性活潑,天資聰穎、積極樂觀,與周圍的其他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凸顯了麥琪與當初社會的格格不入,為了維護自己的愛情犧牲了很多,在當初傳統的社會制度下苦苦掙扎,最終選擇放棄,但是也沒有擺脫命運的捉弄,與哥哥湯姆落入水中再也沒有上岸。這部小說是一部典型的悲劇,女主人公的思想與當初的社會不相符,沒有自己選擇的權利,體現了女性地位的低下。由于受到家庭觀念的影響,與愛情擦肩而過,使女主人公痛徹心扉,是對當時社會觀念的無奈,不得不妥協。小說的最后導致女主人公死亡,是對悲劇的重要體現。縱觀整篇小說,主要講述的就是對女性主義的不公平對待,缺乏對男女平等的認識,思想過于傳統與封建。面對當時的社會環境,女主人公麥琪的反抗與掙扎是無效的且無力的,改變不了當初的社會意識形態,最終釀成了悲劇。
二、喬治•艾略特的女性觀
在維多利亞時期,女性文學作家在文學領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成為文學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喬治•艾略特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創造了多部文學作品,在文學的發展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艾爾特的作品以悲劇色彩為主,主張將悲劇與現實主義的完美結合,實現小說故事的真實性和生活性。她的作品大都貼近生活,是對生活的真實寫照,是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在艾略特的作品中,蘊含有豐富的個人情感,將自己的情感投入到小說的創作中去,將自己的觀點融入到作品當中,是作品最吸引人的重要原因。艾略特的作品大都富含豐富的思想內涵與崇高的人文情懷,進而形成了雄偉與細膩兩種不同的寫作風格,諸多批評家都給予喬治•艾略特很高的評價,可見艾略特在英國文學發展中的地位。喬治•艾略特主張女性主義,維護女權,積極反抗男權社會帶來的束縛,提倡女性的自由與解放,實現女性權利的最大化。喬治•艾略特擁有著其獨特的女性觀,對女性主義的解讀很是復雜。她主張女性在婚姻、教育等方面的平等,實現對女性的解放,提倡女性自由,是維護女性主義的重要體現。而另一方面,她不主張男女絕對意義上的平等,她希望女性能夠發揮自己的作用來維護社會的安定與團結。她這樣矛盾而又復雜的女性觀,又將她推向了風口浪尖,人們對她的女性觀點感到疑惑,對她心存質疑,一度受到了批評。其實,喬治•艾略特這兩個觀點并不是很矛盾,她希望女性應當受到尊重,女性能夠在婚姻、受教育、工作等方面得到自由,擁有自己的權利,不受男權社會的束縛。但是對于維護女權而言,不一定非要做到男女平等,應當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明確女性應當怎樣運用自己的力量來維護自身的權益、維護社會的穩定發展,是人文關懷的重要體現。通過對喬治•艾略特女性觀的深度解讀,艾略特的作品更加具有積極意義,不僅僅是對女性權利的維護,主張女性自由,同時注重體現女性的偉大,為了社會的安定團結而犧牲自己的偉大精神,是對女性主義的進一步升華,應當予以發揚,而不是批評。現代社會的發展注重“以人為本”,喬治•艾略特的女性觀中就充分體現了人文色彩和人文關懷,體現了人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是順應時展的重要觀點。
三、《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體現的女性觀
1.渴望受教育的權利。在喬治•艾略特的女性觀中,主張實現對婚姻生活、受教育權利以及工作等的自由,主張女性的權利和利益,是尊重女性的重要表現,是體現女性主義的關鍵內容。從更深層意義上,我們可以了解到,喬治•艾略特主要是對女性受教育權利被剝奪現象的批判,這一點在《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也有所體現。《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女主人公麥琪從小天資聰穎,酷愛讀書,是可塑之才。但是就是由于男權社會的觀念,不重視女性的存在,剝奪了女性受教育的權利,使得麥琪失去了的受教育的機會,她的爸爸為她的才能感到自豪,但是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女孩子學習好沒有意義,就讓麥琪的哥哥湯姆去讀書。從小說中的這一部分,對男權的主導地位宣示的很強,而相對的女性權利在不斷弱化,男性有受教育的權利,而女性卻沒有,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意識形態的無奈與痛恨。通過女性受教育權利被剝奪的現象,我們也可以聯想到我國的傳統社會,也是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這樣錯誤的觀點對我國當時的社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女性權利受到了削弱,主張男權社會,這從我國各個朝代的統治者就能有所體現,女性統治的例子很少。女性受到不平等的對待是對女性尊嚴的踐踏,是社會發展不成熟的表現,社會意識形態不夠成熟,人性化缺失。《弗洛斯河上的磨坊》這部小說抨擊了傳統的以男性為重的社會,批判了剝奪女性受教育權利的可恥行為,充分體現了女性積極反抗、不受世俗偏見所束縛,實現了對女性的尊重。
2.渴望得到愛情的權利。愛情是每個人精神上的渴求,是構成婚姻生活的基礎條件。現代社會每個人都有追求愛情的權利,沒有都擁有屬于自己的愛情主權,不受社會、觀念、世俗的牽絆。但是在傳統社會中,人們沒有自由戀愛的權利,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喬治•艾略特在《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刻畫的女主人公麥琪由于受到家庭觀念、思想意識的束縛,不能夠得到渴望的愛情,與菲利普的艱難愛情成為整部小說的主導,有情人未能終成眷屬,是小說的悲劇之一。后來,斯蒂文又闖入了麥琪的生活,再一次引起了情感的糾葛,迫于壓力和家庭的原因,使得麥琪不得不再次放棄愛情。兩段愛情都被拒之門外,是何等的悲痛,高度的家庭尊嚴將麥琪的愛情扼殺在搖籃之中,在家庭尊嚴之前,女性的愛情不得不妥協。了解了麥琪的愛情之路,我們不得不說,當時的男權社會,女性要想生存下來也是奇跡,完全不顧及女性的心理感受,女性沒有得到自由戀愛的權利,都要向世俗觀念、家庭尊嚴低頭,是男女不平等的重要體現。《弗洛斯河上的磨坊》這段情節的設定,正是呼應了喬治•艾略特的女性觀,闡述女性同樣擁有受教育的權利,不能夠因為男女而區別對待,進而剝奪了女性受教育的權利,是不正確且不明智的。如今,隨著現代化社會的發展,重視人人平等,女權在不斷的強化,像我國國家干部中女性的數量在不斷增多,像劉延東、華春瑩等都是典型的例子,是男權社會通過不斷的演變與發展的產物。
3.蘊含有豐富的同情心。女性富含有天然的“母性”,容易同情心泛濫,是女性的主要特點。蘊含有豐富的同情心,是具有拯救情結的重要體現。而拯救情節則是來源于喬治•艾略特的人文關懷的觀點,利用女性自身的力量來維護社會的安定和諧。同情心泛濫是人性化的重要體現,是對艾略特女性觀的完美闡述。在《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麥琪對菲利普的感情中就夾雜著同情意味,充分體現了麥琪的人格魅力。在小說中,菲利普身患殘疾,當時麥琪并沒有嫌棄他而離開他,而是十分的同情與理解他,并勸說湯姆不要對他產生敵意,菲利普與他爸爸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不應當將對他爸爸的憎恨轉嫁到菲利普身上,是不公平的。由于麥琪的照顧和體諒,使得菲利普重拾信心,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麥琪的善良更深一步的感染到了菲利普。當湯姆對菲利普出言不遜時,麥琪予以反擊和抵抗,是對他們愛情的堅守和保護,是體現女性為保護愛人、保護愛情堅持不懈的正面形象。從小說這一部分能夠深刻體會到喬治•艾略特塑造的小說主人公麥琪的高尚品格,是善良的化身,進一步描繪了女性富含有同情心的特點,是人性化的重要體現。
4.對湯姆的英雄式拯救。在麥琪身上還擁有偉大的英雄主義和對親情的珍惜,當湯姆被困在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時,麥琪不顧一切去救哥哥,她早已把當初哥哥將她趕出家門的那一幕拋在九霄云外,一心一意為了挽救自己的親人在努力,獨自劃著船去營救湯姆。麥琪終于與湯姆見面,但是終究擺脫不了命運的折磨,兄妹倆的身影逐漸消失在弗洛斯河上。小說的這一幕是最感人至深、最引發人深思的環節,我們不得不對麥琪的舉動表示欽佩,是她身上獨特的女性魅力使她做出這樣的選擇。在生命與親人中間,她選擇了后者,對湯姆展開了英雄式的拯救,充分體現了其女性細微與善良的一面,犧牲自己來保護親人。雖然最后沒有成功救出湯姆,這樣的壯舉令人欽佩,是對女性主義的深度展現。喬治•艾爾特將自身的女性觀應用到了小說中,用小說的主人公來表述心目中的女性主義,是體現女性主義的有效手段。
5.麥琪的反抗與逃離意識。在女性主義中,逃離是女性文學中常見的主題之一。女性屬于弱勢群體,憑借女性的力量無法撼動整個社會的觀念,所以大多數女性會選擇逃避,這是保護自己也是向往自由的重要體現,當然,對于麥琪也不例外。在《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麥琪為了擺脫男權社會的壓迫和灌輸,選擇逃離是最好的辦法。麥琪的第一次逃離實在年少的時候,由于別人指責她像吉普賽人,所以她就逃離這里,與吉普賽人一起生活,體現了她的抗議。麥琪與菲利普的愛情是坎坷且艱難的,雖然一直堅持著,麥琪與菲利普每次見面都代表著一種反抗,但是最終還是難逃分離的噩夢。而后來與斯蒂文的逃離麥琪女性主義意識的爆發,是對代表男權社會的哥哥的反抗,是女性主義的深度體現。女性本是偉大的代名詞,但是在不同的社會對于女性的觀點也就不同。在傳統社會,對女權的褻瀆,肆意踐踏女性的尊嚴是常見的現象。“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就是對女性的藐視,《弗洛斯河上的磨坊》這部小說是女主人公對傳統女性觀點的反抗,給予我們高度的啟發,應當尊重女性,擺脫傳統社會對男女權利的硬性規定,給予女性足夠的人權和自由,實現男女平等。
作者:張威單位:遼寧師范大學海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