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語文教育的美育意識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就語文課堂教學的形式而言,聽、說、讀、寫,學習,討論,幻燈,錄音,掛圖以及利用計算機的CAI技術的融聲音、圖像、動畫等多媒體演示等,都給語文課堂教學的美育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現代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美育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在課堂教學中,美的因素是如此之多,美育的形式條件是如此之好,但當前語文教學的質量在總體上卻不容樂觀.在課堂上,如果教師沒有熱情,忽視了美的因素及美育可利用的有利條件,學生缺少勇氣和信心,教和學達不到和諧的統一,教學效果便不理想,更無從談素質教育.把握課堂教學中美育意識是推行語文科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在課堂上,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感情的激蕩,造成語文學習課堂氣氛的和諧,以美引善,以美導真,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鉆研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愉悅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愛國斯坦曾明確表示,在有多種學習研究方法供他選擇時,他傾向于選取“最美的”.王筠在《教童子法》中說:“人皆尋樂,誰肯尋苦?讀書雖不如嬉戲樂,然書中得有樂趣,亦相從矣”孔子也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知,通過課堂教學中美育意識的把握,必定能大面積地提高語文的教學質量,完成審美教育的任務,推動語文科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美麗的色彩,有趣的動植物,優美的語句,深深地吸引住了那些初一的學生,那種專注的神情,渴望知識的眼睛,這一切已經給他們提供了無限豐富的想象的空間.這是我在教學浙江省九年制義務教育初中語文第二冊《百草園》第二自然段時,同學們聽課時情態的印象.這不是別的,而是一種美深深地把同學們給吸引住了.美的力量是如此之大,我緊緊抓住這一點不放,根據學生在審美過程中的感知、想像、情感和理解等審美心理特點,配以我的手勢、表情、動作,圍繞重點,心情發揮,收到了極好的效果,課堂教學的質量顯然得到了保證,學生又得到了一次美的熏陶.教育學的規律指出,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須激發學生學習的意向,把教師傳授的新知識變成學生心理意義上的知識.這樣對能力的培養才有保障.而對學習能力尤其是創新能力的培養,托蘭斯曾得出這樣的結論:最成功的做法乃是必須促使認知功能與情感功能都能充分發揮作用,提供適當的結構與動機,并給予積極參加、實踐,以及和教師、同學相互接觸的機會.而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有意義學習、認知功能和情感功能的充分發揮,便是美育的一種最好體現.教學和諧,情理統一,即使已經下課,學生仍有回味無窮之感,而教師也從自己的小小成功中獲取快樂,課堂教學無形中也延伸到課外.這才是一堂好課.
那么又如何把握課堂教學中的美育意呢?首先,在備課中把握課堂的美育意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學習舞臺的各種主角,“導”是關鍵,這就要要求在備課時,有意識地突出種種美的因素.一要備學生的性格、興趣愛好、情感和認知心理特征,緊緊抓住他們好的、積極向上的一面;二是備上課的內容,針對重點和難點,選好難易適度、大小不同的問題,恰當使用教學方法;三是備教師自己,備自己課前的認知結構,包括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能引起學生共識的形象知識.備教師自身的各種各樣的態勢、語勢,備課前的心理,調節自己的心態于最佳狀態,做到在課堂能駕馭自如.其次,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把美育意識付于實踐.這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實踐.
一是保持美的課堂氣氛.就是要有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美是指雙邊活動熱烈,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整堂課要讓學生處于積極思維的狀態.首先必須創造“寬松”的課堂氣氛,給學生充分思考、積極爭論的環境.教師自己應是一個善于動腦筋想問題的表率,而不是照本宣科或死搬教學參考資料,同時還是在語言上、表情上、行動上鼓勵學生積極思維的“伙伴”,對學生的勞動成果有著極大的興趣,并給予恰如其分的具有情感因素的評價.那么學生就能帶著強烈的求知欲望自覺投入到課文的語言環境中.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家贊可夫曾說過:“對所學知識內容的興趣可能成為學習動機.”從心理學角度看,學習興趣轉化為學習動機的過程中,有一個臨界點,這個臨界點就是課堂美的氛圍的設置.俗話說:“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導語對美的氛圍的設置,起舉足輕重的作用.四川省綿陽市第三中學的何小玲老師講授《小桔燈》一課,講課伊始,就設置了這樣一個導語,把同學們帶入了美的氛圍中:“長長的二十世紀,從起始到終點,冰心在文學的天空,描繪出一道道彩虹,3月28日逝世時,沒帶走一片云彩,但卻留下一篇篇佳作.她偉大的人格力量,猶如一盞盞小桔燈,照亮了我們人生的道路,現在就讓我們以崇敬的心情走進小桔燈的燈光中,認識一位與我們年齡相仿,可敬、可愛的小姑娘.”這一導語把所有聽課的老師和學生都帶回到了那個時代,使同學們急于去認識那位小姑娘.美的氛圍能使學生在四十五分鐘內至始至終地在充滿情趣的愉快氣氛中獲得知識,發展能力,陶冶情操,達到事半功倍的效率.
二是用美的課堂語言去引導學生、感染和熏陶學生.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可曾說:“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美的語言能使一堂好的語文課錦上添花.著名語文特級教師于漪說:“英國詩人拜倫稱激情是‘詩的糧食,詩人薪水’———激情也是語文教師必不可少的素質.”語文老師的語言絕對不能一波無瀾,而應該用適時適度的語調、語速,在課堂上傾注自己的感情,運用生動形象幽默的語言使課堂變得跌宕有致,虎虎生氣.上次區青語會搞活動,特意從寧波請了一位頗有名氣的老師講《走一步,再走一步》,不管是重點的把握、教材的處理、提問板書的設計都可以說是一流的,但遺憾的是缺乏一種激情,教師整堂課都用一種平和的語氣語調,始終激不起聽課者的興趣.而效實中學的張悅老師教授莫泊桑的《項鏈》,講課時飽含深情,聲音時快時慢,時高時低,就像山巒的風,入夜的雨,縷縷春風,點滴入土,滋潤著學生的心田,所有的聽課老師都認為聽張老師的課簡直就是一種享受.張老師用自己美的語言磁鐵般地吸引了每位聽課的老師及學生.
三是用美的板書去吸引學生,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記憶課文的作用.契訶夫的小說“變色龍”,老師在上課時往往把奧楚蔑洛夫的五次變化,變的原因,奧楚蔑洛夫的性格都板書,這樣板書就顯得比較雜亂.著名的特級教師寧鴻彬老師的板書真是“惜墨如金”。這一板書設計進一步歸納了奧楚蔑洛夫“見風使舵”的五次變化,但不變的是奧楚蔑洛夫的本性:媚上欺下.通過分析,然后進一步提示文章的中心.有個老師上雜文《起點之美》,別具匠心地把課題寫在了當中。由運動員的起跑聯想到人生中的起點.運動員起跑時的體態、表情可以體現出一種進取精神,而人生中的起點,由于失敗后找到了新的起點也體現了一種進取精神,正因為有進取精神,才體現了一種美.
美的思維特性是形象的,它要求美的事物必須是具體的、可感的,而語文學科的思維特點便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我們常說,課堂教學應多采用直觀教學法,這只是形象思維教學法中的一種.其實學生可感的東西多種多樣,但最基本的無外乎三個方面:形、音、色以及它們的和諧的組合搭配.因此,當鈴聲(音)響后,教師大方地走進教室,面帶自然的微笑(形),用溫和友好的目光注視全班同學,此時,學生情感的已受到了引動.然后便是教師的導語,聲音的高低,節奏的快慢,語句的松緊,內容的真善,眼神的跟隨,動作的配合等等,都是引動學生認識情感、驅向所學知識的美好臺詞.進入正課了,圍繞教學目標,字、詞、句、篇、聽、說、讀、寫、問、答、思、辯,大大小小問題的安排要有緊有松,例如,慢條斯理的假問,出其不意的反問,窮追不舍的追問,簡單問題問差生,不難不易的問中等生,有一定難度的問好學生,再配以教師的語氣語調、手勢動作、表情神態等,在形、音、色等方面全方位的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其他如讀中有變形,寫中有比較,說中有競賽,有教師的娓娓講述,有師生的熱烈討論,平靜中有文句的欣賞,思考中有情感的熏陶,讓學生在美的形象學習中掌握重點,化解難點,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突出,學生的認知心向得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功能得以充分發揮.這樣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把握好美育意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便得以保證,語文科素質教育,包括審美教育的各方面教育,便能在課堂美育意識的滲透中得到提高.
作者:魯傳選單位:寧波聯合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