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間美術教育的價值和意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經濟進程的不斷加快,社會也在逐步告別農耕文明,作為中華民族文化藝術之根的民間美術也在逐步淡出人們的生活。人們享受著工業化帶來的現代文明,卻疏遠了以口傳心授傳承且承載深刻寓意的民間美術,曾經交織在勞動群眾日常生活中的剪紙、石刻、布藝、面花、農民畫等民間美術活動及其作品都逐漸離我們遠去。陜北地區許多青年不知“炕頭獅子”“橫山剪紙”“神木面花”等這些知名的民間美術作品為何物,有些青年甚至缺少對這些民間美術的起碼認知。這種對傳統文化的無知是非常有害的,因為今天青年對傳統的無知會導致他們下一代對傳統的完全忘卻,這將造成中華民族悠久文化傳承的失序與斷層。在地方高校中開展民間美術教育是改變民間美術或者是傳統文化現實遭遇的良藥。大學是匯聚知識、傳播知識、弘揚傳統、創造未知的圣地,是一個國家、地區和民族文明、文化的搖籃。青年學子承載著國家的希望,肩負著建設國家的重任,決定著社會文化發展的走向和未來,因而學習國家和民族傳統文化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大學階段是青年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形成的重要時期,大學生在這一階段認識新事物、接受新事物最敏感、最快捷、最牢固。因此,在大學教育中增加民間美術課程的學習,是培養大學生對民間美術乃至傳統文化認知的最好時機。如果青年學子在大學期間就了解民間美術的歷史和現狀,懂得民間美術的歷史文化價值,以及形成了保護民間美術及民族文化的良好意識,就會增強保護和傳承民間美術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大學生心中一旦播下民間美術的種子,就等于為民間美術創造出一片有營養的文化土壤。他們帶著這種意識投入到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這就為民間美術在當下社會得以薪火相傳和重新煥發魅力提供了最可靠的保障。陜北民間美術現實遭遇的尷尬將得以改變,地方高校民間美術教育的開展能普及大學生對陜北民間美術的基礎知識,通過田野考察、藝人創作示范、作品展示、專家講座、參與創作實踐等多種方式的授課,青年學子參與到陜北民間美術作品的生產實踐活動中去。這種直接的感性體驗,培養出青年學子對陜北民間美術的深厚情感和熱愛,對保護陜北民間美術,弘揚陜北民間美術文化和重建創作生態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有力地促進和推動地方高校美術教育的內涵建設
傳統的民間美術是滋養哺育中華民族文明的母體藝術,對它的學習和傳承是必要的。在高校中開展民間美術教育具有重大意義。現代藝術教育體系,應當是具有體現民族文化內涵的全方位開放性體系,應當是民族文化與現代技術,東方與西方審美理念完美結合的科學教育體系。通過民間美術教育,我們將一種長期被忽視卻十分珍貴的文化藝術資源引進教育體系,拯救或復活了一種無法被同化或取代的藝術教育資源,豐富了主流教育的內涵,有效地延續了民族古老的歷史文脈和記憶,對接了傳統民俗文化藝術與現代教育之間的裂痕,彌合了本土民族性文化藝術體系與現代科學理性教育的疏離。將本土的民間美術作為地方高校藝術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對傳統美術教育體系的補充和修正,十分有利于促進美術教育建設的發展和完善。《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2001—2010年)》中指出:“藝術教師應充分利用和開發本地區、本民族的文化藝術教育資源,重視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的學習和應用,逐步實現教學形式的現代化、多樣化,拓展藝術教育的空間,提高藝術教學的質量。”本質上,重視民間美術教育是當今快速發展的社會需要多元文化參與的客觀要求。豐富的民間美術是社會營造差異化品格的無窮源泉。加強民間美術教育正是對這種狀況的積極響應。民間美術資源為地方高校美術教育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民間美術的形式、造型、材料、創作手法以及藝術的審美功能和觀念都成為創造和培養藝術作品和藝術人才的重要參照和元素。而民間美術的滲透和引進,也必然促進了傳統美術教育的變革,探索更有效的美術教育方法、途徑、模式和內容以及形式等,在藝術教育課程設計、教學形式、教學大綱、教育體制、教育結構、教育內容等方面得到提升和優化,實現高等美術教育內涵建設的全面落實。特別是獨具區域民間美術資源優秀的地方高校對民間美術資源的吸納,打造獨特的課程體系和授課內容,產生與其他高校美術教育的差異,走出一條獨特的美術教育體系道路,形成特色上的優勢。陜北地區的一些民間美術形式在國內外具有極高的美譽度,這些美術形式與本土的風俗人情有著緊密的關系,因此也就決定了它作為美術教育資源對區域范圍的限定,而這恰恰成為陜北地方高校“壟斷”這些資源的優勢所在。區域局限性讓陜北高校獨享這份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無論是田野考察、藝人訪談、作品收集,還是參與實踐都比區域之外高校更加便利、快捷和富于實效。事實上,陜北地區地方高校(榆林學院、延安大學)目前建設了特色的美術教育課程體系,如將陜北剪紙、泥塑、窯洞裝飾圖案等多種民間美術類型引入到教學中,形成了豐富多彩且獨具特色的美術教育體系。
三、培養青年學子的愛國精神和弘揚民族文化的價值
大學教育是培養大學生高尚道德品質的陣地。如何正確引導大學生的藝術審美和價值理想是大學教育優劣的關鍵之一。民間美術為大學生道德教育提供大量的知識素材,民間美術包含的意識形態、價值體系、民族精神、科學技術、審美觀念等因素都為大學生道德教育和綜合素質培養提供了豐富的可借鑒的內容。某種意義上,對民間美術的傳承實質上是大學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成為大學素質教育的重要構成部分。教育部在制定美術教育政策中曾明確提出,要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美術傳統的熱愛”。具體來說,就是通過民間美術教育課程,讓青年學子深入了解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以及民間美術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和精神信仰,讓他們感受到祖國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博大精深,喚起民族審美記憶,建立起完全的文化認同感,產生強烈民族歸屬感、自信心和自豪感。通過民間美術課程,學習到一種傳統手工藝技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精神,體會其中深刻的文化內涵,加深對傳統文化厚土的情感,傳遞社區群體或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情感,從而進一步增強了青年學子對家鄉和民族的熱愛,產生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這會促使他們更加全身心投入到經濟、社會、文化建設中去,達到國民教育與回報社會的良性互動。
培養青年學子民族文化自信亦有弘揚中國民族精神的價值。眾所周知,當今世界,經濟、信息、以及產業的全球化和一體化,造成各國文化差異的不斷減小。一些國家和民族在超級大國和西方列強文化沖擊和絞殺下,逐漸喪失文化自主和精神獨立能力。追其原因則與這些國家不重視或不保護自己民族傳統文化有著極大的關系。因而,為了實現自身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為了保證自身經濟和文化在全球一體化的浪潮下得以獨立地協調發展,今天各國各民族都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珍視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文化傳統。我們必須確立和堅持生態文化的觀念,維護世界的文化生態平衡,確保自身民族文化生態的健康發展。只有堅持民族文化自信和獨立發展,才能保證民族精神自主和人格獨立。所以說,民族文化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民間藝術教育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通過民間美術教育,民族文化藝術得以不斷傳承、發揚光大,最終使得中華民族精神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作者:楊雨佳 單位:榆林學院 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