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語文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建設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職教通訊雜志》2014年第三十三期
近年來,無錫立信中等專業(yè)學校圍繞“創(chuàng)新式信息”展開信息化教學,使信息教學水平邁上了更高的臺階。學校的軟硬件設施一流,擁有先進的計算機網絡設備,良好的信息化課件制作平臺,課題研究所需的設備、儀器和場地等硬件設施。2005年,學校建立校園網,所有的教室、實驗室、辦公室均連成一體。每個教室均配備了由多媒體電腦、信息化接入設備、液晶投影儀、功放等組成的多媒體教學平臺。學校領導極為重視教學信息化建設,廣大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信息化技術的熱情很高,積極探索了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實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建設奠定了物質基礎。同時,建立信息資源中心,搜集有用的教育資源,整理和加工學校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實現(xiàn)網上教學資源的共享。通過信息化教學、網絡化教學,改變以教師傳遞、灌輸知識為主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造了高水平、個性化、高效率的嶄新的學習與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上有效利用信息化資源庫設計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感悟所學內容,從而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師生之間積極互動,相互討論、交流,相互理解、對話,使課堂真正成為信息化的現(xiàn)代課堂;教學方式方法信息化的實施,使學生感受到利用信息化資源成功探索、交流的喜悅,從而將學生逐漸培養(yǎng)成主動探索、積極吸收世界主流思想的實踐者、追逐者。經過一年多的嘗試與探索,資源庫建設初顯成效。
(一)收集了一定數量的語文教學資源教育資源庫最常見的是教案、圖片、課件等現(xiàn)成的素材,這些素材無疑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啟發(fā)和思考。但是,一個個“死”的教案、課件,不可能應對不同層次“活”的學生,我們更需要的是具有互動關系的教師和學生,以及他們所進行的教學活動和教學過程的動態(tài)資源。因此,必須更加注重動態(tài)資源的收集,包括課后作業(yè)、不同年級學生的作文范例、綜合活動中學生的活動過程和成果,等等。這些動態(tài)資源真實地反映了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思維方式,為教師研究學生狀況、確立恰當的教學目標提供了極富價值的信息,為落實教學任務、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例如,王大紅老師利用開放課堂線上開展作文互評活動。這種新型信息化教學是對語文教學的有益嘗試,較好地促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熱情。以《誠行天下》為主題的征文,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熱情。備課組選取了本年級具有代表性的優(yōu)秀、中等作文共10余篇放入主題資源庫,讓學生上網先通讀所有作文;然后,由每個學生任選其中的一篇進行網上點評;最后,教師在網上對學生的評論加以點評。從中可以看到,優(yōu)質課交互、開放的平臺改變了傳統(tǒng)作文教學的方式,在提高學生興趣的同時,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從而使語文學科教學面貌煥然一新。
(二)挖掘語文教學資源庫價值,發(fā)揮其助手功能信息化教育資源的使用,可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綜合運用聲音、圖像、視頻、動畫等多媒體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化不可見為可見,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化抽象為直觀,化復雜多變?yōu)楹啙嵜髁恕<瓤梢宰畲笙薅鹊卣{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充分表現(xiàn)教學內容,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引導學生積極探索、主動學習。例如,李春玲老師在講授《麥當勞中的中國文化表達》一課時,首先,讓學生理解該課的中心;然后,通過展示一張張麥當勞餐廳的圖片,讓學生從圖片中發(fā)掘知識,使學生在愈來愈強的驚嘆中,爭先恐后地談論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從而達到該課的教學目的。課題組按照課題研究的需要,積極上好優(yōu)質研究課。例如,李春玲老師利用PPT課件制作技術,開設了面向全無錫市的公開研究課;葛智敏老師、吳紅英老師、華鳴亞老師根據資源庫提供材料,在校內開設了公開課《鴻門宴》、《茶館》、《麥當勞中的中國文化表達》等,受到了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這些公開課被校管中心品評為優(yōu)質課。學校應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優(yōu)化語文學科的教學,尋找信息技術與中職語文教學整合的途徑,積極探索網絡環(huán)境下中職語文研究型學習的教學方式、方法。以新課改為課題理念,改變了教和學的方式,全面促進了師生的和諧發(fā)展,著力構建了信息技術下中職語文有效整合的評價體系,充分關注學生學習語文的評價與引領。
(三)基于資源庫的信息化語文教學將傳統(tǒng)課轉變?yōu)楝F(xiàn)代信息課、優(yōu)質展示課、交流互動課通過語文現(xiàn)代信息化資源庫走廊而來的優(yōu)質課,有利于改變傳統(tǒng)作文教學中的陳舊、單一、呆板的訓練方式。而資源庫豐厚的語文優(yōu)質課教學更具有拓展性、時效性、趣味性和科學性,富有教學手段新穎、信息豐富、題材廣泛、反饋及時的特點。它使師生間的“會話”大大突破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體現(xiàn)出更多的討論、交流,甚至是不同意見的共存,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潛能,使師生相處進入更廣闊、更平等的空間,使網絡平臺成為教師與學生教學相長的樂土。1.營造了真正平等寬松的交流平臺。課題組突破陳規(guī),運用中職語文信息化教學手段,在資源庫豐富的寶藏中提煉教學技能,將普通單調乏味的語文課變?yōu)閮?yōu)質課,從而使“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教學理念得以實現(xiàn)。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由于一堂課只有40分鐘,所以,教師在課堂點評作文時,選取的文章數量有限,講評的時間有限,師生的交流也有限。而信息化教學平臺打破了教室里的時空、數量限制,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入了一個真正的平等寬松的空間,每一位學生都能細致體會文本,并能暢所欲言,從而仁者見仁,充分表達自己真實的見解。教師也可以從中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寫作水平和鑒賞能力,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況。2.建立了生生、師生之間的互動平臺。優(yōu)質課注重網絡互評,有助于學生相互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網絡的共享平臺使學生不僅在網上看到了自己精心寫下的作文點評,而且看到了其他同學的眾多點評,瀏覽的過程就是比較、學習、思考的過程,不同觀點、不同角度點評的共存能激發(fā)學生鉆研的興趣。而教師適時點評,更能夠給他們以啟示,使他們在興趣盎然中受到寫作技巧的點撥和啟發(fā),同時,提高了品味和鑒賞作文的能力。這對學生寫好作文大有裨益。信息化網絡教學雖是虛擬的,但同樣應該有情感的交流。學生的點評有熱情的贊美,有委婉的批評,更有對人生的感悟,如“文中把誠信的重要性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讓我很感動,希望再接再厲”,“我個人認為,文章的最后主要是突出了誠信的重要,卻不曾提出如何做到誠信,相信稍加改進會更加出色”,“讀了這段話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有的時候,我們應該認真地對待每一件事”等諸如此類的評語,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拓展了語文課親近學生、讀懂學生的深度。3.建設了在線中職語文教學研究示范課。針對聯(lián)大10級和聯(lián)大13級課程,利用已經建設好的中職語文教學資源庫進行在線教學實驗研究。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實驗班級語文課堂效率明顯提高。信息技術實現(xiàn)了教學信息的雙向交流,為形成交流的教學方式,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地位,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注意力等,提供了所必須的教學環(huán)境與學習資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創(chuàng)造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想象力和積極的個性,使學生的職業(yè)素質、心理素質等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通過實驗班與對照班關于作文興趣問卷的調查表明,實驗班作文興趣比對照班有較大幅度的提高;通過實驗班與對照班關于作文成績的比較表明,實驗班學生在各類測試中作文成績有較明顯的提高。實驗班學生積極參加各類作文比賽,在社會上產生良好反響。在“全國文明風采”大賽征文中,有3名學生獲一等獎,5名學生獲二等獎,10名學生獲三等獎,參賽獲獎率高達100%。
二、對中職語文信息化資源庫建設的反思
雖然,學校語文信息化資源庫建設應用研究已取得初步的成效,但反思建設過程,還存在以下不足:(1)信息資源庫建設還很滯后,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且資源大多只是服務于教師的“教”,提供給學生“學”的資源極少;(2)在應用工作中出現(xiàn)“唯技術主義”,事實上,技術只是一種輔助手段,而不是目的,推進信息化資源應用并不是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力求通過信息化達到更好的教學和學習效果;(3)課堂教學以課件為中心,教師的注意力全部局限在課件上,夸大了課件的作用,降低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定程度上使教師和學生淪為媒體的“奴隸”,從而制約了信息化教學的深層次發(fā)展;(4)由于網上眾多的教育網站是搜集資源包素材中重要的資源來源,這就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了大量重復的內容,因此,如何避免重復一致的素材,也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5)資源庫案例上交、上載資源庫以后,應積極思考如何使這些資源得到有效利用的問題。
作者:葛智敏單位:江蘇省無錫立信中等專業(yè)學校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