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目標制定的過程與反思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小學教學研究雜志》2015年第五期
(一)語言訓練處“跑焦”,目標過于人文執教者基于再次對文本的解讀,修改制定出如下目標。(1)關注文中的細節描寫,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感受父母間看似平淡、實則深厚的情感。(2)引導學生結合生活中的細節,走近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讀懂人物之間如茉莉般的真愛。此次修改后的目標體現了教師對文本的個性化理解,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值得探討的教學內容——細節描寫,并從抓住文中的細節描寫來感悟父母間看似平淡、實則深厚的情感到結合生活中的細節,走近人物的內心世界??雌饋?,這樣的學習目標從關注文本的教學內容走向了關注文本的表達方式。細細推敲,會發現不管是抓文中的細節描寫,還是結合生活中的細節,最終都是為了感受父母間看似平淡、實則深厚的情感,讀懂這如茉莉般的真愛。這樣的目標設計最終仍指向的是課文的內容理解,指向的是文本的人文情感與價值觀。吳忠豪教授曾這樣界定語文教學的本體性任務與非本體性任務:本體性課程內容,即語文課程獨有的,反映語文課程本質特點的教學內容,包括語文知識、語文方法、語文技能等;非本體性課程內容,即人文教化任務,它是各門學科共同承擔的教學內容,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審美教育、多元文化等。由此可見,這樣的學習目標雖然關注了文本的特點,但是目標過于人文化,使得非本體性的教學內容仍占據著課堂?!靶袨槟繕酥浮碧├赵鴱娬{:“教育的真正目的不在于教師完成某種活動,而在于學生在學習規范中引起某種變化。”也就是說,教學成功與否,教學效益的高低,其直接依據是學生有無具體的進步,而不是教師是否完成任務。故目標的表述必須從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行為主體必須是學生。盡管有時作為主體的學生沒有出現,但是必須是隱含著的。從這個角度說,目標二應該調整行為主體,如“結合生活中的細節,走近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讀懂人物之間如茉莉般的真愛”。
(二)語言訓練處“聚焦”,目標有機整合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指出:“要與內容分析式的閱讀教學說再見。”故閱讀課要實現從“教課文”轉向“教語文”,不能將目標停留于感受文本的人文價值,更不能忽視語言文字的訓練。經過大家的研討,最終制定出如下的學習目標。(1)用想象畫面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生活中如茉莉般的真愛。(2)學習抓住細節描寫的方法進行批注式閱讀,體會細節描寫的表達效果。(3)結合生活中的實例,試著進行細節描寫的練筆。第三次制定的學習目標有“法”可行。如通過朗讀感受生活中平平淡淡的如茉莉般的真愛。那么,怎樣朗讀呢?方法是想象當時的場景畫面。不僅如此,目標還關注到了文章的表達方式,即“抓住細節描寫的方法進行批注式閱讀”,在體會細節描寫表達效果的同時感悟到人物的美好情感,既突出了語文教學的本體性內容,又兼顧到了語文教學的非本體性內容。本次制定學習目標的著力點在細節描寫上,但又不是空泛的,也沒有“跑焦”,它強調了細節描寫應當教到什么程度,即體會細節描寫的表達效果,并試著進行細節描寫的練筆,讓教學行為落在實處。
二、目標制定的反思
當代教育心理學把學習目標定義為學生學習可以預期的結果,在課堂教學中支配、調節和控制著整個教學過程,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教師選擇教學內容、運用教學方法、使用教學媒體以及調控教學環境的基本依據??梢哉f,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一個明確且全面的教學目標,可以克服教學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造成的高耗低效的問題。既然學習目標的內容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走向,那么究竟如何制定目標,讓其成為語文課堂教學華麗轉身的航標燈呢?
(一)從文本出發,關注語言運用目標的制定離不開文本自身的特點。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之所以要“與內容分析式的閱讀教學說再見”,是因為我們在課堂上反反復復地進行著課文內容的分析講解,耗費了大量課堂中寶貴的學習時間,卻沒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語文教學必須走出分析講解的誤區,更多地向語言文字的運用傾斜,表現在學習目標上,即選擇恰當的學習內容?!稅廴畿岳颉肥且黄澝廊碎g真愛的課文,有很強的人文情感。然而,不管課文表現的人文情感是強是弱,都必須有語言文字的訓練,否則就不是語文課。第一次制定的目標中,盡管提到了“抓住重點詞語”,但是目標卻只指向“感受父母間如茉莉般看似平淡、實則深厚的愛”,指向的是人文內容,將語言文字的訓練丟在了一邊;第二次制定的目標中,將“關注文中的細節描寫”提到了很重要的位置,但“細節描寫”只是感悟文本內容的一個抓手;第三次制定的目標中,將“體會細節描寫的表達效果,結合生活中的實例,試著進行細節描寫的練筆”作為主要目標,就是從關注語言運用的角度來制定的。因為這樣的目標不僅強調了體會細節描寫的表達效果,更讓學生通過練筆鞏固了這樣的描寫方法,不只著眼于教過學過,更著眼于在語言文字的運用中教會學會。其實,無論是什么樣的文本,它都有語言文字運用的訓練點,我們在制定目標時應依據文本的特點,明確一到兩個語言文字運用訓練的點,并落到實處。
(二)從學生出發,關注原有起點前一段時間,周一貫先生引發了語文教學應當為誰而教的大討論。毫無疑問,語文教學當然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教。每篇課文都蘊含著許多可教的內容,如何從中選擇并確定,甚至開發具有核心教學價值的內容,這當然得從學生角度出發,依據學生的原有起點,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正如薛法根老師所說,學生已會的不要教,教了也不會的不要教?!稅廴畿岳颉愤@篇課文,如果我們將目標定位于“感受父母間看似平淡、實則深厚的情感”,這樣的課文放到中段教學也能完成目標。因為這樣的目標僅僅著眼于引導學生感悟人文內容,很容易將課堂演繹成“引導學生感悟教師的感悟”,即教師帶著學生一起感悟理解到自己的水平,有時把自己的理解強加于學生而全然不顧學生的感受。由此可見,單純制定這樣的目標,對于高年段的學生而言,課堂上是得不到充分營養的;在第二次的目標制定中,關注到了細節描寫,這是高年段學生尚未完全掌握卻可以掌握的內容,但對細節描寫的學習僅僅止步于理解,目標的定位還是淺了、矮化了學生的思維。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有句教育名言:我聽過了,我就忘了;我看見了,我就記得了;我做過了,我就理解了。吳忠豪教授也曾說過,教過了理解并不等于理解,運用了之后才是真正的理解;在第三次的目標制定中,對于細節描寫的處理,很明顯,更強調運用,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嘗試練筆才更有挑戰性。當然,對于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我們也可以定為引導學生理解一些關鍵動詞在句中的意思,如“陽光從窗外悄悄地探了進來”的“探”字,如“裊裊地鉆到我們的心中”的“鉆”字,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獨具匠心,并進行相應的片段練習。還可以定為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體會人物豐富且細膩的內心世界,練習寫一段內心獨白,等等。當然,前提是要根據所教學生的原有起點來設計具體的學習目標。
作者:王成 單位:南京市宇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