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鎮委飼料資源發展規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飼料是養殖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物質基礎。大力發展飼料業,不僅能夠帶動飼料種植和養殖業的發展,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優化,有利于提高種植業效益,而且可以促進糧食加工、轉化與增值;同時,推進第二、三產業的發展,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增加農民收入。近年來,我縣飼料業有了一定的發展,但仍然存在飼料生產企業規模小、數量少、產量低、競爭力差等亟需解決的問題,已不適應我縣畜牧業加快發展,建設第一大主導產業的目標要求。根據飼料資源和發展現狀,以及畜牧業發展對飼料需求變化趨勢,編制我縣飼料業發展規劃。
我縣飼料資源和利用概況
(一)粗飼料
我縣糧食秸稈總產量約70萬噸。其中玉米秸32萬噸,麥秸33萬噸,其他花生秧和紅薯秧等5萬噸。飼養業利用秸稈約20萬噸,其中青貯5萬噸,微貯和氨化2萬噸,直接飼喂3萬噸。其余大部分秸稈用于焚燒。
幾年來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和畜牧部門大力宣傳、培訓、推廣等工作到位,秸稈開發利用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秸稈青貯、微貯飼料更成為圈養牛羊的主要飼草來源。
(二)、精飼料
一般年景全縣糧食總產量50萬噸,其中玉米16萬噸,玉米是養殖業的基礎飼料,主要用作飼料。麩類5萬噸,餅粕類2萬噸,全部用于飼喂畜禽。
(三)、其它
另有槐樹、楊樹、柳樹等可飼樹葉,可作為飼料資源。
飼料加工業現狀
(一)、生產企業情況
我縣飼料加工業在七十年代后期起步,隨著畜牧業的需求增大和國家優惠政策支持而逐步發展,到九十年代形成了以各縣糧食系統飼料公司為龍頭。但隨著國家糧食體制改革深入,取消評議價糧政策,各國營飼料公司由于種種原因逐漸喪失競爭力。目前全縣有飼料生產企業13家,正大集團,六和鯤鵬飼料、大名智誠畜牧科技公司、瑞豐公司等公司,年總生產能力50噸,全年共生產各種飼料15萬噸,其中濃縮料2萬噸,配合飼料13萬噸,全行業實現產值(現值)10億元。
(二)、飼料銷售情況:
全縣經銷飼料單位達100多個,各鄉鎮畜牧獸醫站和部分個體經銷戶,基本形成了覆蓋全縣各鄉鎮和重點村的網絡。專營單位達到30多家。經銷的主要是外地品牌,達20多個,主要是豬的濃縮飼料為主。全縣飼料企業生產的主要是配合飼料直接銷售到養殖戶。
總體思路
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和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農業部《關于促進飼料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的文件精神,根據我縣飼料資源狀況和畜牧業發展現狀,依當地畜牧業主要優勢畜禽品種,以市場需求為第一因素,制定飼料業發展戰略。正大飼料公司生產雞配合飼料濃縮飼料和奶牛精料補充料,六和飼料公司生產肉雞、肉鴨、蛋雞飼料為主。
主要目標
到2010年,飼料產品產量達到30萬噸,促進基礎較好、市場潛力較大的正大飼料公司、六和鯤鵬、大名縣智成畜牧科技公司、瑞豐飼料公司、大名縣亞基飼料公司、大名縣貴和飼料公司六家企業實現年產2萬噸以上。繼續推廣秸稈開發利用,秸稈飼用率達到80%,科學處理利用率達到55%,年處理秸稈47萬噸,其中青貯30萬噸(風干重),氨化12萬噸,微貯5萬噸。
主要保障措施
(一)、調整種植業結構,建設飼草基地,確保粗飼料供需基本平衡
粗飼料是牛羊等反芻畜所需的基礎飼料。由于它屬于非競爭性資源,必須根據現有可利用資源來確定牛羊的發展規模,以達到供需基本平衡。
1、調整種植業結構,建設飼草基地。按照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的總體布局,繼續推進種植業結構的調整,擴大飼料作物的種植面積。奶牛、肉牛、肉羊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小區,應與農戶采取租地、訂單收購等方式,在養殖場周圍建立與養殖規模相適應的飼料基地。
2、爭取秸稈養畜示范縣項目,大力推進秸稈青貯、微貯、氨化。將繼續爭取秸稈養畜示范縣建設,大力推廣秸稈青貯、氨化和微貯常規技術,并積極創造條件,逐步開展秸稈機械壓塊及打捆飼料試點,爭取新建2家秸稈飼料廠。
(二)、優化結構和布局,深化企業改革,提高飼料生產能力
1、因地制宜優化飼料產業結構和布局。按照統籌規劃、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原則,我縣飼料業布局分布在全縣重點養殖鄉鎮。基本合理,飼料企業要進一步規化產品,要穩步發展配合飼料,加快發展豬濃縮飼料、牛、羊精料補充料、水產飼料和預混合飼料,增強對不同養殖品種、不同生長階段及飼養方式對飼料產品需求的供給能力。在大力發展常規飼料的同時,加大非常規資源如:植物、動物、礦物開發力度。
2、加快飼料企業改革進程,完善企業經營機制。要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引導飼料企業完善經營機制,采取招商引資、合作入股、設備出租等多種方式,加快飼料企業改革進程,實現強強聯合。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增加飼料產品的科技含量,不斷提高飼料企業的況爭能力,增強整體活力。
3、落實優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加快非公有制飼料企業發展。我國非公有制飼料企業已成為市場中最具活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我縣飼料企業起步晚、規模小、發展慢。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在政策上鼓勵發展,落實優惠措施;在管理和技術上加強扶持,努力營造有利于非公有制飼料企業快速發展的環境,重點培育6家起點高、規模大、競爭力強的飼料企業。有關部門要支持飼料企業的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商業銀行要對優勢飼料企業生產和經營提供信貸支持。
4、促進飼料企業產業化經營。要引導飼料企業與養殖、屠宰、加工等企業聯合經營,組建集團,優勢互補,增強競爭力;鼓勵飼料經銷企業發展連鎖網點,擴大市場輻射面;支持飼料企業、專業大戶和經紀人牽頭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生產的組織化程度。2年內爭取建成1—2個以飼料企業為龍頭的龍型組織。
(三)、建立監測體系,加強飼料質量安全監管
1、建立縣級飼料質量檢測站。加快建設縣級飼料質量監督檢驗站,爭取2010年開展檢驗工作。飼料生產企業也要建立健全自己的質檢機構,及時對飼料原料和產品進行檢驗。
2、加強飼料質量監管。要加大執法力度,治理整頓飼料市場,查處經銷假劣飼料和添加劑行為。對生產、經營和使用假劣飼料產品、違禁藥品的飼料企業和養殖戶,要停產整改,并做好跟蹤監測。一旦發生重大質量安全事故,堅決取消其生產和經營資格,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3、建立飼料安全監管新機制。開放統一的市場流通格局,對畜產品的安全監管形成了新的挑戰。要學習借鑒國內外的做法,在市場準入、問題產品追溯、應急處理等方面建立監管到位、反應迅速的新模式。
(四)、大力推進飼料業科技進步
1、加快新技術的引進與研究。加快引進安全高效飼料添加劑和豬、雞濃縮飼料生產技術;大力開發研究奶牛、肉牛、肉羊的精料補充料及秸稈壓塊、生物、化學處理技術;優化飼料作物品種,有重點地引進種植糧飼兼用型玉米品種、青貯玉米專用品種和其他高產的飼料作物品種,加大推廣工作力度。
2、引進與培訓并重,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引導企業增加科技投入,注重引進急需的技術人才,中型以上飼料企業應有研發部門,小企業要有專職技術人員,提高產品研發能力,加快科技創新步伐,;積極開展飼料行業管理、技術及營銷人員的培訓,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
3、推廣飼料利用技術。開展宣傳活動,實施飼料入戶工程,到2013年,規模養殖企業飼料入戶率爭取達到80%以上;大力推廣秸稈青貯、微貯等技術;在奶牛小區重點推廣飼用玉米種植和帶穗玉米青貯。
(五)、加強組織領導,搞好部門協作
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發展飼料業的重要意義,加強對飼料業的領導,切實為發展飼料業提供必要的資金、技術和信息等方面的支持。要健全飼料管理機構,明確職責,制訂切合實際的發展規劃和政策,并認真實施。縣飼料部門要主動與工商、技術監督、財政、公安等相關部門聯系,在飼料企業辦證、飼料標準制定、市場打假等方面密切配合,形成加快飼料發展的合力。要繼續執行國家對飼料行業的現行稅收優惠政策。多渠道增加對飼料的投入,重點用于飼料高新技術開發和推廣,以及市場信息體系、監測檢驗體系、標準體系及秸稈養畜示范項目和優質飼料基地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