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市政辦年度環保工作要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市年環境保護工作總的要求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為目標,以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為抓手,著力強化執法監管,扎實推進治污減排,努力解決危害人民群眾健康、影響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推動全市環境質量持續穩定改善。
主要目標是:確保實現COD削減4%、SO₂削減2%,全面完成市下達的“十一五”總量減排任務目標。
一、突出重點,扎實推進污染減排工作
嚴格落實污染減排責任制,突出抓好重點工程和重點領域的污染減排工作。引導企業大力推廣廢熱利用、中水回用等新技術、新工藝,重點抓好孚日家紡廢熱回收、銀鷹化纖棉漿粕生產工藝改造、孚日萬仁熱電燃煤鍋爐改造及城市集中供熱能量系統優化等節能減排項目建設,力爭建設第一、第二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工程,加快第三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確保按期投入運行。狠抓燃煤電廠脫硫機組和污水處理廠的穩定運行,確保實現達標排放。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按照《關于對部分排污企業和落后產能企業實施關停或轉產的通知》要求,對20家污染企業實施搬遷、轉產、關停任務;依法關閉粘土磚生產企業。
二、嚴格環境準入,積極推動產業結構調整
(一)嚴格落實環評和“三同時”制度。環保、工商等部門要密切配合,嚴格落實環評制度,對“兩高一資”項目從嚴控制,防止已經被淘汰的污染項目以改造、投資拉動等名義恢復生產。對涉及飲用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的項目,嚴格限制審批。對涉及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節能減排技改等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好項目,開辟“綠色通道”,提前介入,主動超前服務,推動項目盡快落地、盡快開工。落實“三同時”制度,完善建設項目全程監管機制,嚴肅查處未執行“三同時”制度的典型案件。
(二)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淘汰落后產能。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積極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綠色經濟、生態經濟,積極實施節能降耗,推進清潔生產強制審核,提高廢物的循環利用率。以中石油天然氣管網工程建設為契機,規劃建設豪邁科技低碳工業園,推動清潔能源開發和低碳經濟發展。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建立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公告制度。
三、強化執法監管,大力推進污染治理工作
(一)突出抓好環境安全。把嚴防突發環境污染事件作為確保環境安全的首要任務,進一步健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和環境安全管理制度,督促環保重點企業落實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應急措施,建設應急處理設施。加強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應急監測管理,加快應急監測網絡建設,突出抓好危險化學品生產使用、醫療廢物、重金屬、飲用水源地的監測監管。進一步加大對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的監測、監察力度,全面落實重點應用單位的輻射防護措施,確保輻射環境安全。嚴格按照省環保廳確定的“四個辦法”,加強對重點污染源的監測監管,確保治污設施正常運行、穩定達標排放。
(二)深入開展環保專項行動。重點查處四個方面的突出問題:一是嚴厲查處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的環境違法行為;二是清理整頓環評率低、執行“三同時”不力的環境違法問題;三是依法取締小化工、小煉油、小塑料、小印染、小電鍍等重污染企業;四是綜合治理勞保掛膠手套環境污染問題,對達不到環保要求的生產業戶依法實施關停。
(三)以飲用水安全和重點流域治理為重點,加強水污染防治。扎扎實實推進膠河、小康河、小辛河、北膠新河、南洋河、柳溝河綜合治理工作,按流域制定整治規劃,有效開展綜合整治。在北膠新河、柳溝河等河流開展河道植物凈化水體實驗。加快排污管網建設,盡快完成小辛河、膠河排污管網改造,盡快開工建設南洋河流域排污管網;完善鎮街區排污支管網建設,實現與主管網的有效對接。堅決取締水源保護區內的排污口,嚴防養殖業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質進入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強化水污染事故的預防和應急處理。集中治理膠河沿岸、引峽濟高干渠沿線、南洋河沿岸、王吳水庫、城北水庫、城南水庫周邊污染源,確保飲用水源安全。
(四)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為重點,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加強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治理,加快工業用鍋爐煙氣治理,繼續推進集中供熱管網綜合改造,取締供熱管網覆蓋范圍內的燃煤鍋爐,禁止新上燃煤鍋爐。加大對在用鍋爐的清潔能源更換力度。加大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力度,開展機動車尾氣強制監測,實施機動車環保標志制度。加強建筑工地施工管理,加大揚塵治理力度。
(五)加大環境信訪案件查處力度。進一步拓展環境投訴渠道,擴大人民群眾對環境保護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建立鎮街區、部門聯合執法機制,提高辦事效率,強化辦案質量,及時妥善處理各類環境信訪投訴,并對處理情況進行督查。實行環境信訪通報制度,對各鎮街區發生的信訪案件每季度一次通報給鎮街區,確保不出問題。
四、堅持城鄉統籌,抓好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創建和農村環境保護工作
(一)深入開展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創建工作。全面落實創模實施方案,重點抓好城市功能區達標和工業廢水、大氣、生活污水污染防治,確保年度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位列全省前五名。加強對空氣自動監測站的穩定運行管理,做好監測數據的統計分析利用。實行環境質量公告制度,通過新聞媒體定期公布有關環境保護指標,城區空氣質量、飲用水水源水質、流域水質等環境信息。
(二)全面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建立健全“政府主導、部門聯動、鎮街區負責、村居實施、社會參與、多方投入、齊抓共管”的農村環保工作機制。探索以城帶鄉、城鄉共建、村企共建、各級機關扶持共建的一對一幫扶機制。繼續深入開展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等創建活動,帶動農村環保工作全面推進。各鎮街區作為農村環境保護的責任主體,要把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擺上重要位置,加強組織領導,制訂工作方案,嚴格落實責任,認真抓緊抓好。要根據村居實際,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生活污染、畜禽養殖污染、面源污染、工業污染治理為重點,搞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五、多措并舉,形成環保建設多元化投入機制
(一)加大財政資金的投入力度。重點加大對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污染防治、生態保護和環保監測監察能力建設的資金投入。
(二)充分利用環保經濟政策。用足用好用活排污收費政策、減免稅收和獎勵綜合利用等優惠補貼政策以及綠色信貸、綠色證券、綠色貿易等金融貿易政策,積極向上爭取環保資金,爭取更多項目列入國家、省重點扶持項目。
(三)建立多元化環保投融資機制。運用市場機制吸引各類社會資金參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引導有關企業通過世行貸款、自籌資金、招商引資等方式加強環境保護項目建設。
六、健全環境保護管理機制,全面落實環保責任
健全環境保護工作協調機制,落實環保執法聯動機制,不斷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環保部門統一監管,工商、供電、城市管理、住房和城鄉建設等部門、單位密切配合,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環境管理體系。健全環境保護工作考核獎勵機制,落實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真正把環境保護屬地管理的責任落到實處。實行環境保護約談制度,對責令停建、停產治理、關閉的企業,環保部門要約談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要求其解釋相關問題,督促其自覺依法履行環保義務。
七、加強能力建設,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堅實保障
(一)加強環保隊伍建設。大力推進思想建設、作風建設、組織建設、業務建設、制度建設等五大建設,強化服務意識,改進工作機制,提高行政效能。深入落實“一線工作法”,加強調查研究,解決實際問題。堅持服務與監管并舉,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嚴格執行環保“六條禁令”,塑造“環保為民、服務發展、嚴格執法、爭創一流”的環保隊伍形象,打造“讓天更藍,讓水更清”的環保服務品牌。
(二)加強環保能力建設。加大環境監察、監測設備投入,逐步使環境監測站達到標準化建設三級標準、環境監察大隊達到標準化建設一級標準,以適應環境執法、處置環境突發事件應急需要及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要求。
八、加強宣傳教育工作,提升全民環保意識
圍繞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和生態城市建設工作,利用各種宣傳陣地,抓好環保宣傳教育。新聞媒體要大力宣傳環保工作中的新進展、新經驗、好典型,曝光環境污染和破壞生態的違法行為;教育部門要把環保教育納入素質教育課程,普及環保知識;充分利用黨校、職業學校等培訓機構加強對領導干部、企業負責人的環保知識培訓;利用校園、社區、工業園等宣傳陣地抓好對學生、居民、企業的環保宣傳教育;抓好“六.五”世界環境日集中宣傳活動,深化綠色創建活動,努力營造全民關注環保、支持環保、參與環保的環境建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