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2016年衛生計生工作要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6年,全市衛生計生工作的總體思路:以創建省衛生強市為目標,以“健康”建設為抓手,以供給側改革為動力,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突出問題和明顯短板,爭先進位,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大力發展健康服務業,著力構建“功能完善、結構合理、優勢互補、分工協作”的新型醫療衛生計生服務體系,逐步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模式,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不斷提高人民健康素質,為“一都三城”建設提供有力的健康保障。
一、優化布局,為“十三五”開好頭
一是做好“十三五”規劃編制。圍繞總體思路,按照省市總體部署,嚴格遵守前期研究、文本起草、銜接協調、征求意見、規劃論證、審批等各相關環節的要求,有序推進規劃編制工作,不斷提高規劃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為我市“十三五”期間衛生計生事業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二是加快實施醫療衛生共享。按照市委、市政府“三區兩市”協同發展總體部署,盡快補上短板,切實解決民生實際問題。年底前,完成“三區兩市”醫療衛生信息服務平臺和資料庫建設。加快實施“診療一卡通”。建立“三區兩市”120急救指揮、婦幼保健、疾控檢驗檢測等公共衛生協同處理工作機制。推動醫院合作建設,加快推進三區的三乙醫院市級統一管理工作。
三是加強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爭取盡快出臺《健康建設五年行動綱領》,明確目標任務和行動措施。加大健康教育、健康促進力度,通過多種形式宣傳,使健康知識家喻戶曉。做大做強健康服務產業,逐步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服務業體系。
四是完善婦幼健康服務保障體系。加大各級婦幼保健機構建設,促進區域內資源整合。加強基層產科硬件和軟件建設,健全三級管理網絡,強化基礎保健,建立妊娠早期風險評估和干預制度,著重加強高危孕產婦和高危新生兒管理,暢通高危孕產婦救治綠色通道。全面實施戶籍適齡婦女“兩癌”常態化檢查。落實出生缺陷三級預防措施,保障全市婦女兒童身體健康。
五是推進重點工程建設。到2016年底,市公共衛生中心要完成地下工程建設,完成空調、電梯等建筑設備招標;市婦女兒童醫院(婦幼保健院)爭取主體工程全面結頂,完成空調、電梯等建筑設備招標;完成室內精裝、建筑智能化等項目立項、招標。市第二人民醫院新院全面投入使用。
二、深化改革,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一是繼續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加快推進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著力完善公立醫院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監管機制。制定實施公立醫院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辦法,積極推行公立醫院編制備案制,探索建立靈活的用人機制和符合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完善公立醫院經濟運行機制,建立公立醫院穩定的財政補償機制,加強預算績效管理。采取綜合措施控制公立醫院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
二是深入推進“雙下沉、兩提升”。認真貫徹省政府《關于推進“雙下沉、兩提升”長效機制建設的實施意見》,加大城市醫院資源下沉力度,鼓勵建立有資產紐帶關系的分院建設,積極培育資源縱向整合的醫療集團或聯合體。加快實現縣級醫院下沉對鄉鎮全覆蓋,鼓勵縣級醫院托管中心衛生院或鄉鎮衛生院,年內實現中心衛生院“市縣管、鄉鎮辦”聯合住院分部全覆蓋。
三是全面實施分級診療制度。明確醫療機構層級功能定位,探索制定基層首診疾病種類及轉診標準,規范就醫流程,促進“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醫療服務新模式的形成。加快建設市縣域的心電、影像、病理及遠程會診等共享中心建設,利用信息化手段推進區域醫療協同服務。協助做好醫保差別化報銷政策的調整完善,強化醫保杠桿作用,引導患者合理就診。深入推進全科醫生簽約服務提質擴面,完善預約診療服務機制,提升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服務能力。
四是繼續鞏固基層衛生綜合改革。繼續鞏固和深化基層衛生綜合改革。通過健全多渠道補償機制和完善績效工資政策,盤活基層醫療機構運行機制。進一步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內部績效考核,充分調動基層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推進縣鄉村一體化管理,完善基層用藥制度,促進縣級優質資源下沉,滿足基層用藥需求。實施社區衛生服務提升工程,繼續開展建設“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活動。
五是加快發展中醫中藥事業。建立完善中醫藥重點工作議事協調機制和中醫藥深度參與醫改工作機制,進一步推進公立中醫院改革,完善社會資本舉辦中醫醫療機構的優惠政策。繼續深化中醫優質資源“雙下沉”工作,健全縣(市、區)鄉鎮定點對口幫扶機制。強化醫療費用控制,繼續做好中藥飲片“量費雙控”監測工作。
三、補齊短板,實現事業發展新跨越
一是推進全市優質醫療資源合理布局。按照“建中心、強兩翼”的思路,大力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主城區集聚,全市醫療服務體系逐步形成以三區為中心,臨海、溫嶺為兩翼的發展格局。科學編制經濟開發區、灣循環經濟集聚區醫療資源布局規劃。大力引進大企業、大機構、大資金到主城區興辦醫療衛生機構,做足增量文章。引進溫州醫科大學,共建婦女兒童醫院;引進省腫瘤醫院,建設腫瘤醫院;引進國貿集團,合作共建中醫院。
二是推進信息化建設。全面完成市縣兩級區域平臺互聯互通,逐步實現HIS(醫院信息系統)、LIS(檢驗信息系統)等醫療數據的上傳。加快“診療一卡通”、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步伐,努力實現憑市民卡可在全市醫院就醫。著手“健康門戶”建設,讓群眾憑借身份證就能即時查詢診療信息、個人健康信息等。
三是推進社會力量辦醫。深化政策研究,鼓勵、引導并規范公立醫院與社會資本的合作辦醫行為,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醫療機構。督促縣市區真正落實鼓勵社會辦醫政策。探索確定社會辦醫地域,該地域內辦醫項目進行社會資本競爭性設置,推出一批帶動性強、示范性好的優質項目,引導社會力量投資興辦上規模、有特色、高水平的醫療機構。到2016年底,全市非公醫療機構床位數占比提高3%以上。
四是推進科教強衛戰略。深化人力資源開發,大力推進人才隊伍的本地化和年輕化。實施衛生計生人才培養工程,形成科學合理的人才梯隊,努力構筑衛生計生人才高地。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引進力度,切實抓好名醫工作室、重點學科帶頭人隊伍。深入推進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加強管理,從嚴考核,提高培訓質量。加強科技工作,以超常規的力度推進醫學重點學科建設,出臺《市醫學重點學科管理辦法》,啟動實施新一輪醫學重點學科建設。積極營造科研氛圍,出臺《市衛生計生科技項目管理辦法》。深化衛生高級職稱評審制度改革,細化評價標準,進一步規范程序,提高評審質量。
四、提升服務,樹立衛生計生新形象
一是做好計劃生育服務轉型。穩妥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取消生育審批,做好銜接,確保平穩過渡。建立出生人口變化預警機制,科學預測出生人口變動趨勢。做好優生優育優教促進服務,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加大“兩非”打擊力度,嚴格控制多孩違法生育。做好特殊家庭幫扶關愛工作,完善特殊家庭養老保障機制。
二是提升疾病疫情防控能力。全面做好第三輪國家艾滋病綜合防治示范區建設,建立健全艾滋病綜合防治工作機制。加強疫情監測和醫療救治,提高預警能力,著重抓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東呼吸綜合征、埃博拉出血熱、結核病、狂犬病、手足口病等重點傳染病防控。深入實施“三大慢性病”基本藥物免費配送,進一步規范慢性病管理。
三是規范衛生監督執法。實施智慧衛監工程,推進執法信息化建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開展“守護美麗衛監行動”、“一二三餐飲具清潔行動”和校園衛生安全健康等系列專項活動。加強飲用水衛生監督。突出抓好醫療市場秩序的規范,提升醫療機構依法執業水平。進一步完善打擊非法行醫長效工作機制,嚴厲打擊非法行醫違法犯罪行為。
四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為總要求,堅決反對“四風”,全面推進系統作風建設。按照從嚴治黨的要求,層層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扎實推進衛生計生系統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權力運行和醫療衛生服務行為的監管機制,堅決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的不正之風,為進一步推進全市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五是加強宣傳信息工作。進一步加強宣傳信息工作的組織者領導,樹立大宣傳、“一盤棋”、正能量意識,健全隊伍、完善制度,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作用,深入推進典型宣傳、對外宣傳和文化建設。做好信息上報工作和輿情引導。有效提高健康促進工作水平,努力構建全媒體、大聯合、大宣傳工作格局,為推進我市衛生計生事業科學發展提供強大思想保證、精神動力、輿論支持和文化條件。
六是加強安全維穩工作。落實應急協調機制和應急預案,全力做好G20峰會醫療衛生服務保障和安全維穩工作,確保快速反應,有效應對。堅守安全紅線,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和管理措施。深入開展危險化學品、毒麻精神藥品和易燃易爆物品專項整治,強化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安全管控工作。進一步加強信訪工作,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努力把各項工作抓緊、抓實、抓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