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縣應急管理工作要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20年全縣應急管理工作的總體思路是:認真學習貫徹關于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突出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協同推進自然災害防治,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著力提升應急管理能力,厚植安全發展基礎為重點,確保全縣安全生產形勢進一步穩定,努力實現“兩個下降”、“兩個確保”(即實現事故總量、死亡人數下降,確保安全生產目標考核保持全市第一方陣,確保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努力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奠定安全基礎。
一、加強源頭治理,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
1.推進城市安全發展。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關于印發縣推進城市安全發展實施意見》精神,以扎實推進安全生產“鑄安”行動常態化實效化和風險管控“六項機制”制度化規范化為抓手,突出加強城市安全源頭治理、風險防控、監督管理、保障能力和應急救援“五項建設”,全面加大工作推進力度,創新城市安全管理體制機制,推進城市安全規劃、城市基礎及安全設施建設,促進城市產業安全升級改造,著力夯實城市安全發展基礎。(牽頭單位:縣應急管理局,協同單位:縣直有關部門、各鄉鎮人民政府、雙鳳經開區管委會)
2.加強重點領域風險管控。針對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和消防安全領域事故高發的實際,進一步加大安全生產綜合協調力度,督促有關部門深入開展專項整治,降低安全風險。在道路交通和交通運輸領域,重點強化農村道路、國省干線交通安全整治,加強“兩客一危”、重型載貨汽車等重點車輛和企業的安全監管。在建設施工領域,重點強化施工現場安全管理,避免在高壓線下區域施工作業,加強安全用電保障,加強對零散、臨時、城鄉結合部、農村等基建施工的安全監管,落實事故預防措施。在消防安全領域,抓好森林火災防控工作,開展森林火災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繼續深化大型商業綜合體、電動自行車等消防安全專項整治,全力提升火災風險防控能力。(牽頭單位:縣應急管理局,協同單位:縣公安局、縣交通運輸局、縣住建局、縣消防救援大隊等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各鄉鎮人民政府、雙鳳經開區管委會)
二、堅持預防為主,協同推進自然災害防治
3.加強自然災害應對。充分發揮減災救災委的統籌協調作用,定期召開聯絡員會議,建立健全結構合理、功能完善、集約高效、保障有力的綜合防災減災救災體系。推進自然災害監測預警制度建設,建立會商研判、監測預警、信息共享機制,提高自然災害綜合監測預警能力。加強災害信息員隊伍建設,建立“反應靈敏、運轉高效、全面準確”的災情統計報送管理體系。積極做好自然災害應對,密切關注暴雨、洪水、大風、高溫、寒潮、暴雪、大霧等惡劣天氣,加強監測預警,適時做好群眾避險轉移、險情災情處置、因災倒損農房重建、受災群眾冬春救助、“行蓄洪區農房保險”等工作。(牽頭單位:縣應急管理局,協同單位:縣氣象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水務局、縣城管局、縣住建局等縣直有關部門,各鄉鎮人民政府、雙鳳經開區管委會)
4.加強應急物資儲備。健全完善應急救援物資儲備制度,組織編制縣級應急救援物資儲備規劃和年度采購計劃,確保救災應急物資儲備各類齊全、準備充足,有效應對各類自然災害,提高抗災救災能力。貫徹落實市應急管理局等8部門《關于做好救災應急物資協議儲備工作的指導意見》,積極推進救災應急物資協議儲備,切實增強災害救助快速反應能力。加強應急救災物資儲備管理,建立應急救災物資管理、調撥與運輸聯動工作機制,推進應急救災物資信息化建設,確保物資儲備質量和安全。(牽頭單位:縣應急管理局,協同單位:縣民政局、縣發改委(糧食局)、縣財政局)
5.突出防汛抗旱重點。組織修訂《縣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完善防汛抗旱組織指揮體系,明確成員單位職責分工,為水旱災害的防范與處置提供基本遵循。積極開展汛前安全大檢查,查找薄弱環節,限期整改,消除隱患,確保度汛責任和措施落實到位;做好抗旱設備維修保養工作,確保正常運行。督促各鄉鎮(區)按照防汛預案要求,落實巡堤查險和應急搶險隊伍,備足防汛抗旱物資。加強洪澇、干旱、山洪等災害的監測預報,加密會商分析研判,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全力保障主汛期重點防御的險工險段度汛安全。(牽頭單位:縣應急管理局,協同單位:縣水務局、縣住建局、縣氣象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縣直有關部門,各鄉鎮人民政府、雙鳳經開區管委會)
三、強化安全執法,確保安全生產形勢穩定
6.深化安全生產執法。科學制定和實施年度安全生產監督檢查計劃,建立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的事中事后監管機制,完善隨機抽查事項清單、檢查對象名錄庫、隨機抽查工作細則等制度,增強安全監管執法的科學性和公正性。強化事故調查和責任追究,全面開展事故處理落實效果評估工作,防止重調查、輕處理,重處罰、輕整改,增強事故調查對事故預防的震懾作用。(牽頭單位:縣應急管理局,協同單位:縣直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各鄉鎮人民政府、雙鳳經開區管委會)
7.強化危險化學品綜合治理。加強源頭治理,嚴格危化建設項目審批和換證許可,推進落實化工產業安全提升要求,增強危化建設項目本質安全水平。強化精準執法,持續開展易燃易爆有毒氣體、罐區等儲存場所、動火等特殊作業、安全設計診斷、自動化改造等化工安全專項整治,落實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導則要求,完善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全面排查治理隱患。加強煙花爆竹安全監管,嚴厲打擊非法生產經營行為。(牽頭單位:縣應急管理局,協同單位:縣發改委、縣經信局、縣公安局、市生態環境分局、縣住建局等有關部門,各鄉鎮人民政府、雙鳳經開區管委會)
8.嚴格工貿行業監管。持續推進“鑄安”行動常態化實效化和風險管控“六項機制”制度化規范化建設,規范安全風險管控工作流程,提高管控工作實效,實現管控閉環管理。重點強化工貿涉危(涉氨制冷)、粉塵爆炸、有限空間、冶金(鑄造)等行業安全專項治理。完善重點工貿企業臺帳,實行分類管理,切實提高安全監管的針對性。(牽頭單位:縣應急管理局,協同單位:縣經信局等縣直有關部門,各鄉鎮人民政府、雙鳳經開區管委會)
9.加強事故調查和責任追究。嚴格按照“四不放過”原則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要求,進一步加大事故調查和責任追究力度,促進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全面開展對事故調查整改措施落實效果進行評估,防止出現“重調查、輕處理,重處罰、輕整改”的問題,發揮事故調查對事故預防的震懾作用。進一步抓好事故直報統計和安全形勢分析,增強對安全監管工作的精準指導能力。(牽頭單位:縣應急管理局,協同單位:縣監察委、縣檢察院、縣公安局、縣住建局、縣總工會、等有關部門,各鄉鎮人民政府、雙鳳經開區管委會)
四、著眼實戰需要,全面提升應急管理能力
10.完善應急預案體系。開展調查摸底,對全縣應急預案進行梳理,全面掌握各類應急預案現狀,推進應急預案管理信息化。突出抓好《縣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修訂工作,督促各鄉鎮(區)、各部門及時編制修訂各類專項、部門應急預案,建立全覆蓋、無盲區的應急預案體系。加強預案演練,組織1-2次安全生產類或自然災害類縣級應急預案演練,指導協調縣直有關部門和各鄉鎮(區)開展應急預案演練,推進應急演練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機關,切實提升預案實戰化水平。(牽頭單位:縣應急管理局,協同單位:縣直有關部門,各鄉鎮人民政府、雙鳳經開區管委會)
11.加強救援力量建設。大力支持社會救援力量建設,制定支持引導社會救援力量參與救援的相關規定,明確參與救援的范圍和任務,探索將社會應急救援力量參與救援納入政府購買服務范圍。(牽頭單位:縣應急管理局,協同單位:縣消防救援大隊、縣衛健委、縣發改委、縣交通運輸局、縣公安局、縣住建局等縣直有關部門,各鄉鎮人民政府、雙鳳經開區管委會)
12.強化應急值班值守。進一步強化應急值守,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和節假日領導在崗帶班制度,加強值班值守人員培訓,確保應急值守工作高效運轉。強化信息首報意識,及時準確報送突發或敏感事件信息,杜絕遲報、謊報、瞞報、漏報現象。注重提高信息報告質量,對人員傷亡、事發時間、造成影響、事態進展等關鍵信息要核準查清,加強跟蹤,及時續報,為采取正確應對措施提供依據。(牽頭單位:縣應
急管理局,協同單位:縣直有關部門,各鄉鎮人民政府、雙鳳經開區管委會)
五、突出基礎建設,厚植安全發展堅實基礎
13.壓實安全生產責任。推進《縣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制實施細則》的貫徹落實,建立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清單,按照“三個必須”和“誰主管、誰負責”原則,明確各有關部門安全生產職責并落實到部門工作職責規定中。督促企業主要負責人帶頭執行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主動向全體員工和社會進行安全生產承諾,保證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有效落實。(牽頭單位:縣應急管理局,協同單位:縣直有關部門,各鄉鎮人民政府、雙鳳經開區管委會)
14.推動落實改革發展重點任務。對照縣委縣政府《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意見》,對貫徹落實情況進行認真梳理,明確責任分工,細化落實時限,進一步加大推進力度,適時開展專項督查,督促有關部門和單位加快完善各項配套政策措施,確保2020年各項改革重點任務能按期完成。(牽頭單位:縣應急管理局,協同單位:縣直有關部門,各鄉鎮人民政府、雙鳳經開區管委會)
15.編制“十四五”規劃。組織對“十三五”規劃開展終期評估,堅持問題導向,圍繞應急管理、安全生產、防災減災,組織開展深入調研,科學確定工作目標,突出項目支撐,按照時間節點要求,高質量完成“十四五”應急管理規劃編制工作。著力推動應急管理重點工程和城市避難場所建設。(牽頭單位:縣應急管理局,協同單位:縣發改委等縣直有關部門)
16.加強信息化建設使用。強化省市信息化平臺推廣使用,抓好企業數據采集工作。加快推進應急管理平臺的互聯互通,實現與公安、消防、衛生急救、地震、氣象等多部門數據交換,形成縱向貫通、橫向融合的縣級應急指揮平臺,發揮資源整合優勢,完善應急管理、安全生產工作輔助決策功能,提升應急指揮能力。(牽頭單位:縣應急管理局,協同單位:縣數據資源局、縣公安局、縣水務局等縣直有關部門,各鄉鎮人民政府、雙鳳經開區管委會)
17.加強應急管理宣傳。以“5.12”防災減災日、安全生產月和安全生產行等活動為載體,積極深化與廣播電視、報刊、網絡以及新媒體的合作,擴大宣傳受眾對象,加強公益宣傳。深入開展“七進”宣傳,推進應急管理、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法律法規和知識進企業、進校園、進機關、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進公共場所。推進實施高危行業安全技能提升行動,落實從業人員培訓考核制度。(牽頭單位:縣應急管理局,協同單位:縣直有關部門,各鄉鎮人民政府、雙鳳經開區管委會)
18.夯實企業安全基礎。突出建筑施工、交通運輸、城鎮燃氣、油氣管線、電力、危險化學品、非煤礦山和工貿等重點行業領域,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深入開展安全文化示范企業創建工作,繼續開展年度“十佳”安全生產示范企業評選活動,提升企業安全管理水平。在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交通運輸、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金屬冶煉等高危行業領域推進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工作,提高事故風險防范和應對處置能力。推進城市社區安全網格化建設,提升基層安全管理能力。(牽頭單位:縣應急管理局,協同單位:縣住建局、縣交通運輸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經信局、縣農業農村局、縣發改委、縣水務局等縣直有關部門,各鄉鎮人民政府、雙鳳經開區管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