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2020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要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是奪取肺炎疫情防控和文化旅游復蘇振興“雙勝利”的決戰之年。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統將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工作部署,凝聚力量守初心,堅守陣地擔使命,迎難而上、克難奮進,在非常之年,以非常之舉,建非常之功,譜寫文旅融合發展新篇章,邁出建設文化強市和國際濱水旅游名城新步伐,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作出文化和旅游新貢獻。
一、堅持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1.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把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主要內容,組織黨員干部系統學習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關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視察的重要講話。堅持和完善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等各層級學習制度、干部培訓制度、理論學習考評制度等。局系統各級黨組織要發揮各自優勢,豐富學習形式,提升學習效果。
2.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四中全會精神。把黨的全面領導貫徹到文化和旅游發展全過程,確保黨在文化和旅游系統各種組織中發揮領導作用。牢牢把握文化和旅游領域意識形態工作主動權,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健全人民文化權益保障制度和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創作生產體制機制,不斷提高文化和旅游領域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3.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制度。進一步鞏固主題教育成果,落實主題教育整治整改任務,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加強黨的建設永恒課題和黨員干部的終身課題,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嚴格遵守黨章,堅持和完善“”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組織生活會制度等,用初心使命錘煉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治品格。
4.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把做到“兩個維護”、做好“三個表率”作為主要任務,堅持以上率下、以機關帶系統,進一步壓實黨建工作責任。加強對基層黨支部的分類指導和督促檢查,推動黨支部工作標準化、規范化。進一步健全基層黨組織黨員日常管理等制度。
5.持之以恒正風肅紀。深入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開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專項整治以及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專項整治,推動處室站所“雙評議”、履職盡責監督檢查工作。全面排查廉政風險點,規范權力運行。積極參加“十進十建”和廉政宣傳月活動,創作推廣廉政題材作品,開展紀律教育和警示教育。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
二、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文化旅游復蘇振興
6.常態化抓好肺炎疫情防控。嚴格落實文旅行業肺炎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屬地責任,持續認真抓好公共文化場館、文化娛樂場所、旅行社、旅游景區、星級旅游飯店及文化旅游活動的疫情防控工作,嚴控聚集性疫情風險。制訂實施《市文化和旅游局肺炎疫情防反彈工作方案》,在全系統開展全民愛國衛生運動,打造健康發展環境。
7.科學有序推動復工復產。按照“防疫優先、科學評估”的原則,堅持分區分級分類分時,對全市公共文化場館、文化和旅游市場主體有序恢復開放、經營。積極宣傳國家、省惠企政策,提升政策執行效率,增強企業獲得感。加快兌現2019年度文化和旅游發展支持政策。統籌調整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專項資金,設立文化和旅游行業紓困資金,幫助緩解文旅行業復工復產困難。
8.擴大文化旅游消費。以重塑形象、恢復信心為目標,以“,你好!”為主題,以主題節慶活動為載體,以網絡和新媒體為重要手段,創新開展宣傳營銷,吸引更多游客來漢擴大文化旅游消費。策劃開展“白衣戰士健康行”、“高鐵之心旅游嘉年華”、“大江大湖大水上旅游嘉年華”等活動,支持舉辦中國游戲節、2020電競狂歡節。發放8000萬元文旅消費券。開展“感謝有你!”旅游惠民活動,免費對市內外游客發放200萬張旅游惠民券。對旅行社2020年度招徠市外游客進行獎勵。放大文惠通平臺帶動文化消費效應。
三、不斷提高產業發展質量和資源利用水平
9.提升文旅融合發展水平。科學編制《市文化和旅游業“十四五”規劃》及相關專項規劃,精心謀劃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大政策和重大舉措,全力謀劃好“十四五”發展藍圖。制定實施《深化文旅融合促進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啟動創建國家級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加強國家、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建設,推動演藝、娛樂、動漫、創意設計等產業做大做強。
10.策劃實施一批帶動性強的重點文旅項目。建成琴臺美術館。建成開放黃陂區桃園集親子小鎮、蔡甸區野生動物園等項目。完成戲曲藝術中心等重點文旅項目的規劃編制、立項。啟動劇院提升改造。加快建設花博匯生態休閑度假區、東西湖文化中心、奧山冰雪運動小鎮、華僑城文化旅游綜合項目。支持規劃建設長江文旅城,東湖音樂公園。
11.進一步擦亮文旅品牌。啟動創建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申報爭創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改造完善碼頭等配套設施,將長江燈光秀和長江夜游打造成全國聞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濱江旅游品牌。以漢口歷史文化風貌區建設為抓手,打造沿江文化旅游休閑帶。支持開展黃鶴樓夜游,打造光影歌舞相結合的大型旅游演藝品牌。
四、振興戲曲大碼頭
12.抓好主題文藝創作。圍繞抗擊肺炎疫情主題,謀劃創作大型話劇《逆行者》、情景劇集錦《戰“疫”英雄》(暫名)、交響曲《極目楚天》、楚劇《我要為你點個贊》等劇目,講好戰“疫”故事。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黨100周年,打磨提高音樂劇《種在屋頂上的長春花》、話劇《地鐵時代》、漢劇《黎明》、曲藝劇《三教街四十一號》、童話音樂劇《九色鹿》等重點劇目。
13.擴大品牌藝術活動影響。以“聚天下知音、敬八方馳援”為主題,適時舉辦第九屆琴臺音樂節,邀請參與戰“疫”的醫務工作者、社區工作者、公安干警、志愿者代表免費觀賞。以持續提升戲碼頭影響力為目標,精心策劃第八屆戲碼頭中華戲曲藝術節,認真籌辦第十七屆中國戲劇節。
14.做好藝術人才培養。完善舞臺藝術名家工作室制度,積極發揮文藝名家傳幫帶作用。對標中國戲劇梅花獎,以賽代訓,開展青年藝術人才技能大比武,挖掘優秀青年藝術人才,量身制定培養計劃,打造一批名家名角。
五、加強公共服務建設
15.完善公共文化旅游服務體系。持續抓好基層綜合文化中心建設、總分館制建設和旅游廁所革命。推動法人治理結構改革,逐步實現公共文化機構管理轉型。開展“嵌入式”公共文化服務,推進全民閱讀和全民藝術普及。推廣“圖書館+信用”辦證、借書服務,探索免押金信用辦證服務新方式。做好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迎檢工作。完善旅游景區、游客中心、交通集散點的旅游交通標識指引體系。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文化旅游志愿服務,加強文化旅游志愿者隊伍建設。
16.提升群眾文化活動品牌效能。深入開展為老百姓服務、為基層服務的文藝活動。廣泛開展“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文化遺產日”、“之夏”、“我們的節日”系列群眾性文化活動。組織文藝院團和演出劇場開展“,你好!云上劇場直播”。面向貧困地區開展公益性演出。完成文化惠民活動1500場以上。
17.加強廣播電視管理。推進全市廣播電視事業高質量創新性發展,注重加強節目建設,抓好主題主線新聞宣傳。實現市級電視頻道高清化,不斷提高廣播電視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建立健全“村村響”農村智能廣播長效運維機制,深入實施地面無線數字廣播電視覆蓋工程,逐步增加廣播電視節目傳輸數量,切實增強優質產品供給服務能力。不斷加強監管,確保廣播電視播出安全。
六、持續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傳承發展
18.提高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水平。深入實施文物平安工程、文物保護重點工程,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工作,研究制訂深化全市文物保護和利用改革方案,做好文物保護和展示,積極創建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推動萬里茶道申報世界遺產和明楚王墓群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打造文化傳承區,挖掘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底蘊,加強歷史風貌街區和優秀歷史建筑保護利用,推出一批“街頭博物館”。
19.推進博物館規范化建設。組織中國共產黨紀律建設歷史陳列館、盤龍城遺址博物院申報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啟動中共五大會址紀念館、辛亥革命博物館基本陳列改造提升工作。組織革命博物館開展國家一級館申報評定、中山艦博物館國家一級館復評工作。加強博物館自身建設,推出一批特色展覽和品牌社教活動,促進行業和非國有博物館提升展覽和服務品質。
20.加強非遺傳承實踐能力建設。以貫徹落實《市非遺保護條例》為總攬,強化依法保護的執行力。繼續組織非遺戰疫精品創作,提升傳承人藝術水平。啟動非遺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程,重點做好古琴藝術、大禹治水傳說、杖頭木偶等6項目申報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以及第六批省級項目申報與展示。探索非遺與旅游、研學融合新思路。指導推動非遺館、江岸區非遺大世界、揚子江非遺糕餅傳承園等陣地建設。
七、提高市場管理水平和綜合執法能力
21.推進完善政策法規和體制改革。開展《盤龍城遺址保護條例》立法調研。推進《市文旅行業應急管理規定》(暫名)重點政府規章立法項目。全面實施“證照分離”改革,切實做好事中事后監管銜接。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大力推進“一網通辦”,深化數據共享和電子證照應用,實現全程網辦比例達70%以上。
22.提高市場監管水平。持續實施旅游服務質量提升計劃和文明旅游行動計劃。加強網絡文化內容建設,持續推動上網服務和文化娛樂行業轉型升級。用好全國文化市場監管與服務平臺和旅游監管服務平臺,加強營業性演出市場現場監管,探索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對文化市場新業態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完善投訴舉報受理機制,引導文旅市場經營主體及從業人員提升服務水平、規范經營行為,努力營造公平競爭、誠信經營的市場環境。
23.強化監管執法效能。深化市、區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在完成機構、職能、隊伍整合的基礎上,進一步健全綜合執法運行機制,加強執法隊伍能力建設。抓好全市平安文化市場建設;要大力推行“體檢式”暗訪評估工作模式,以營業性演出、網絡文化、不合理低價游、強迫誘導購物等為重點,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堅決依法從嚴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24.堅守文化旅游安全底線。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強化監管和防范措施。扎實做好國家安全、行業反恐、消防督導、掃黑除惡、食品安全、病媒防治、反邪教等系列安全工作,確保市民和游客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