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衛生廳2014年醫政工作要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1年,我區醫政工作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密圍繞《2011年市衛生工作要點》,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升醫療服務能力為重點;以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為核心;以完善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醫療服務體系為基礎;以規范醫院管理、強化醫院監督為抓手;以緩解人民群眾關注的看病貴、看病難為目標,狠抓各項工作措施的落實,全面完成各項醫政工作任務。
深化公立醫院改革,讓群眾看病就醫更實惠
貫徹落實省、市關于扶持和促進醫藥事業發展的意見精神,圍繞“十二五”發展總體思路、目標任務,出臺具體實施意見和措施。
(一)優化公立醫院布局。嚴格規劃剛性,控制區域綜合醫院數量和個體醫院規模擴張;明確公立醫院的類別、數量、規模和布局;進一步明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功能任務和職責分工。
(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對公立醫院工作量補助的辦法進行修改完善,探索建立公立醫院長效監管和激勵約束機制。合理調整公立醫院收入結構,明確政府辦醫、部門監管、醫院運營責任。
(三)進一步加快中醫科建設。實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衛生院全部設置中醫科和中藥房,進一步規范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建設。做好藥品零售企業設置中醫坐堂醫診所試點工作。讓中醫中藥服務水平明顯提高,服務機構建設更加完善,中醫藥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防治重大疾病中的作用更加顯著。
(四)加快重點臨床學科發展、薄弱臨床學科建設。加強重點專科建設,建立學科發展激勵機制,促進醫院內涵建設,加強專業管理隊伍建設。加強兒科建設,加強兒童呼吸機等設備配置和兒科人才培養,爭取兒科床位補助;加強重癥醫學科建設;加強急救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和管理,開展院前急救機構和人員績效考核,充分調動院前急救積極性。
加快醫療事業發展,讓群眾看病就醫更滿意
(一)繼續深入推進臨床路徑管理工作。在區醫院選擇3—5個病種實施臨床路徑管理。充分利用電子病歷等信息化手段,實施臨床路徑管理和監督。
(二)做好重大醫療救治工作。做好衛生資源共享,整合區急診搶救資源,統一醫療急救規范,做好醫療急救隊伍的技術培訓,提高我區醫療急救能力和水平。進一步加強并完善急救體系建設,建立急救服務規范、急救網絡設置原則,開展急救人員培訓,提高應急能力和水平。建立重大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制度,各級醫療機構應及時規范的向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傷病員的醫療救治情況。根據“四集中”的原則,重點加強重癥、危重癥病例的醫療救治工作,努力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三)加強農村衛生工作、強化社區衛生服務水平。加強村衛生所改造提升工程,實現一村一所目標,實施村衛生所標準化建設,繼續開展創建示范鄉鎮衛生院和示范村衛生所活動。積極推進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開展鄉村醫生規范化培訓。改擴建2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一步提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服務能力。探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公立醫院、預防保健機構間的分工合作機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依托大醫院的龍頭和技術輻射力,實現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達到資源共享、服務基層、共同發展、造福百姓的目標。
(五)繼續做好“三下鄉”工作、“千名醫師”對口幫扶活動。在活動中間注意做好宣傳、組織和督導,使“三下鄉”活動、支醫活動開展的扎扎實實、確有成效,起到為群眾辦實事的作用。繼續把衛生技術人員下鄉與職稱晉升和執業注冊掛鉤,進一步做好區級醫院對口支援山區衛生院和開展雙向轉診工作。促使區級醫院在輸出技術服務的同時,也同時輸出管理經驗和服務理念。真正把城區的醫療服務和醫療水平帶到廣大農村,使城區衛生支援農村衛生工作落到實處。
全面提升醫院服務,讓群眾看病就醫更便捷
(一)完善醫療服務模式。從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規范”入手,增強醫護人員的責任意識,狠抓各項核心制度和措施的落實,全面規范醫療機構的診療行為,優化醫療服務質量。將以區醫院創建“二級甲等醫院”為契機,提升區醫院綜合水平,一是逐步開展預約診療服務,到2011年底,區醫院本地病人復診預約率達到50%,其中口腔科、產前檢查、術后病人復查等復診預約率達到60%。二是優化醫院門急診環境和流程,按照“填平補齊”的原則,改善醫院急診設施和條件。開展錯峰服務和分時段診療,簡化就醫手續,縮短群眾等候時間。完善門診信息管理平臺,公開醫療服務信息。對診斷明確、病情穩定、需長期服藥的慢性病人,可開具2-4周的處方用量,方便慢病患者配藥和就醫。急診病人搶救推行“三先三后”,即先救治后檢查、先搶救后分科、先搶救后收費。確保急診搶救“綠色通道”暢通無阻和救治的及時有效。三是廣泛開展便民門診服務。逐步開展雙休日及節假日門診,充實門診力量,延長門診時間。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化建設,推進基層醫療機構的社保卡就診一卡通及居民健康信息系統建設。
(二)逐步推廣優質護理服務。以合理配置護士人力、實行責任護士制度、規范提供分級護理服務為三大核心,進一步擴大“優質護理服務”范圍,深化護理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推進護理垂直管理體制,建立符合護理工作特點的人事管理制度和用人機制,實施與績效考核掛鉤的薪酬分配制度。以高危科室為重點,擴大專科護士培養面。完善護理事業發展保障機制,加強臨床護理服務支持系統建設,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合理調整護理服務價格。
(三)加強醫藥費用控制。按照省、市、區制定的相關規定完善措施、開展工作,重在制止亂檢查、亂收費、高收費等違法違紀的現象,而不是要降低法律授予的收費標準,從而規范收費行為,樹立衛生行業形象,解決人民群眾看病貴的問題。配合紀檢監察、規劃財務做好違法、違規、違紀收費的監管和查處。一要加強控費組織領導,進一步完善控費管理制度。各基層單位要成立“費用控制領導小組”,定期進行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問題,認真查找原因,提出改進措施,督促問題整改。二要規范醫療收費行為,依托于“一卡通”建設,建立醫院信息管理系統,藥品價格和醫療服務收費全部全部實行計算機網絡管理,醫院所有收費都應開具合法的正規票據,嚴禁分解收費,重復收費。三要實行價格服務公開,在門診大廳設立價格服務公示欄,向社會公示常用中西藥價格,醫療服務價格,公布舉報電話,實行住院收費一日清單制。真正使群眾的知情權、選擇權、監督權得到維護落實。
(四)努力改善醫患關系。進一步加強醫患溝通,切實維護患者的知情同意權、選擇權等各項權益。妥善處理與新聞媒體的關系,主動向社會醫療服務、科技創新、典型事跡等方面的信息。嚴格規范醫院投訴管理,落實“首訴負責制”等各項工作制度,建立投訴責任追究機制,對發現醫療差錯的當事人要嚴肅查處。積極應對、認真處理各類醫患矛盾糾紛,配合醫患糾紛第三方調解機構、公安等部門做好醫患糾紛調處工作,努力將各類醫患糾紛的處理引入合法化渠道。努力形成部門協作合力,共同營造良好的醫療環境;2011年,所有一級以上公立醫院都要達到“平安醫院”建設要求,6月底前全部參加醫療責任保險。做好醫療責任保險和醫療意外保險,保護醫患雙方合法權益,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狠抓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讓群眾看病就醫更放心
(一)提升核心制度執行力。結合“三城同創”活動,組織開展核心制度落實情況明查暗訪和醫政管理相關規范標準執行情況抽查活動。在全區基層醫療單位開展以“加強內涵建設、規范執業行為、提高服務質量”為主題的管理年活動,以此為契機,全面推動基層醫療機構管理上新臺階。按照醫院管理年活動方案抓好督導,按照《區醫院管理年活動考核細則》開展相應工作。對全區各醫院醫療質量的薄弱環節、社會反映的熱點問題進行督導檢查,制定有針對性的措施,促使各醫療機構自覺的抓好醫療質量的環節控制,提高整體醫療質量,減少醫療事故的發生。
(二)規范綜合醫院的管理,提高質量管理和督查力度。2011年我區基礎質量管理工作的重點是醫院感染控制、臨床合理用藥、新病歷規范執行等方面。定期開展醫療質量點評工作,進一步健全醫院內部管理體系,完善醫療質量管理組織,健全績效評價考核體系,加強醫學證明文件管理。落實醫療事故責任追究制,對在重大醫療糾紛或事故中被認定負有責任的醫療機構和當事人進行嚴肅處理。充分發揮各質控組織的作用,建立基礎質量定期監督檢查工作機制,定期開展基礎質量管理培訓。
(三)加強醫院藥事管理。一是積極推進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嚴格執行目錄外藥品比例,實行目錄外用藥備案管理。除區醫院、區婦幼保健院外全部藥品統一實行零差率銷售,各單位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群眾知曉率,零差率銷售情況及讓利情況實行季報。二是嚴格執行藥品集中采購,統一集中配送,統一組織結算;嚴格執行第七批藥品集中采購規定,對于第七批藥品目錄外藥品采購實行嚴控準入,并報我局醫政科備案。三是各醫院應制定有《藥品處方集》和《基本用藥供應目錄》,嚴格實行“一品兩規”、“兩票制”,建立藥品引入和退出制度,《藥品處方集》和《基本用藥供應目錄》應動態管理,每年至少調整一次。四是重新成立基層醫療機構藥事管理委員會(組),并加大培訓力度,今年內將對新成立的藥事小組進行專業培訓兩次以上,規范藥品采購程序,規范醫務人員用藥習慣。五是推進醫院合理用藥,將醫療機構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管理與醫院評審評價工作結合,對于抗菌藥物管理和使用存在嚴重問題的醫療機構,要一票否決;六是對抗菌藥物使用率和使用強度、抗菌藥物費用占藥費總額的百分率進行排名和公示,對排名靠前的醫院負責人和有關當事人進行誡勉脾話或行政處分。
(四)強化醫院感染控制。實施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和知識全員培訓,全面提高醫務人員的院感控制意識和能力。落實醫院感染管理管理規范,加強醫院感染科規范化建設。加強專職人員隊伍建設,提高專職人員的業務素質及管理能力。落實醫院12個重點部門院感質量控制工作,重點加強介入治療室、手術室、內鏡室、口腔科等院感高發科室管理。繼續加強血液凈化機構管理,嚴肅查處違規行為。妥善處置并指導各地規范處置醫院感染暴發事件報告。結合“三城同創”測評任務,切實做好醫療垃圾的分類收集、暫時貯存工作。
強化服務要素監管,讓群眾看病就醫更給力
(一)嚴格醫療機構監管。進一步加強對全區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增強醫療機構依法執業意識,規范醫療機構執業行為,減少醫療機構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加強醫療機構設置審批工作的規范化建設,加強日常不良行為監管,規范醫療機構間合作、協作行為,落實醫療機構不良執業行為記分制度,加強醫療機構不良執業行為記分管理工作。一是嚴格執行《區醫療機構設置規劃》。2011年4月底完成對對我區所有在冊醫療機構摸底、清查,做到不漏不少,心中有數。二是嚴厲打擊,規范市場秩序。2011年5月—10月對醫療市場進行專項整治,形成合力,齊抓共管,加大力度,查處大案要案,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監管隊伍,努力提高隊伍素質,建設一支業務精干、政治過硬、辦事高效的監管隊伍。三是加強宣傳,提高群眾的法制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特別是對于無證行醫,必須加大宣傳教育力度,要選擇典型案例,通過活生生的教訓教育他們遵守法律法規,尊重生命,愛護別人,愛護自己。要向群眾宣傳到無證非法診所就診的危害性,使得廣大群眾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遠離無證非法診所,提高對自己的健康和生命負責的意識。四是把好醫療廣告的初審關,加強對醫療機構宣傳的監督管理,對誤導人民群眾就醫的宣傳、虛假醫療廣告、未經衛生廳批準的違法廣告,依法從嚴處理。
(二)嚴格醫務人員執業管理。醫師護士執業考試、注冊、變更注冊已成為醫政科長年性、瑣碎性的工作。為規范衛生技術人員的執業行為、提高工作效率、樹我局的工作形象,將進一步規范窗口服務,加強對注冊管理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和專業技術培訓,改進工作作風,提高服務意識,做好醫師護士注冊、變更工作。強力推行醫師定期考核,醫師定期考核是《執業醫師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的一項法定的醫師考核制度,也是開展醫院管理年活動的一項重要舉措。2011年將進一步做好醫師定期考核工作,完善考核方案,繼續對適齡醫務人員開展以“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為主要內容的考核,將考核結果與單位的崗位責任制結合、與本人的晉升評優結合,為醫療質量持續改善建立良好的人本基礎。加強醫師執業注冊管理,依法查處無證執業、超范圍執業等行為。貫徹執行《護士條例》,努力改善護士執業環境。完善相關規范制度,強化護士執業行為管理,配合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的實施,規范醫院護理員隊伍建設與管理。
(三)加強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一是開展以貫徹落實公立醫院改革各項任務為重點的公立醫院評價和以依法執業、規范醫療行為、誠信服務為主要內容的民營醫院評價。二是開展醫療美容專項治理活動,今年上半年要對全市從事醫療美容業務醫療機構、執業人員、醫療美容服務項目、醫療美容廣告等方面進行全面的清理整頓。三是嚴格實施《醫療質量安全事件報告暫行規定》、《醫療質量安全告誡談話制度暫行規定》、《醫療器械臨床使用安全管理規范(試行)》等規范性文件,建立醫療質量安全專項檢查和誡勉談話制度,告誡談話的對象和主要內容要在系統內公布,對于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依法處罰。從今年起,每年醫院評價的分數按比例計入下一周期的醫院評審總分。
(四)強化醫療技術監管。貫徹實施《醫療技術臨床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做好第二類醫療技術的申報初審工作,指導醫療機構做好一類醫療技術管理工作,全面建立規范的手術分級管理制度,對手術醫師進行手術準入管理,建立醫療技術風險預警機制,規范處置醫療技術損害事件。組織開展專項監督檢查和評價活動,嚴肅查處未經準入而開展技術項目的違規行為。繼續在全區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推廣使用適宜技術,鼓勵醫師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優質、價廉的適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