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廣旅局工作計劃及十四五工作思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21年,作為“十四五”規劃起航之年,區文廣旅局將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堅持以人為本,聚焦文旅深度融合,為文旅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奮力書寫新時代文旅事業新篇章。
1.“多點開花”,推進文旅服務體系提質增效。推進文化館圖書館提品升級,打造文化共享空間,人均接受文化場館服務次數達到省定標準。持續推進鄉鎮文化站效能提升,爭創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指導推進基礎設施較為薄弱的綜合文化站改建提升,提高群眾獲得感與滿意度。加強文化館數字化建設和總分館建設,做好一級圖書館復評,開展流動圖書館下基層行動,深入全民閱讀,營造氤氳書香。豐富朱瑞將軍紀念館旅游業態,打造“少年軍校”等項目,美化環境,整體提升。
2.“妙筆生花”,推進優質文化產品有效供給。擦亮“文化四季”品牌,厚植文化土壤,全年舉辦文化惠民活動不少于200場,計劃開展“鼓動黃河”“情動西楚”“聲動馬陵”系列活動,動員廣大群眾參與。利用5.18世界博物館日、中國文化遺產日,開展文物展等宣傳活動,實現文物活化利用。強化傳統文化傳承保護,推進“書香城市”“曲藝之鄉”常態長效建設,力爭承辦更多國家級研學交流活動,營造濃郁曲藝、書香氛圍。圍繞建黨100周年和全區中心工作,創作《琴桿傳信》《清風徐來》《炮聲隆隆》《唱大鼓》等曲藝精品,沖刺省級以上獎項。對淮紅戲、柳琴戲進行搶救性挖掘保護,復活文化瑰寶。加強本土人才管培,壯大文藝團隊,激發文化發展活力。
3.“錦上添花”,推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完成《區“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區西片區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專項規劃》編制,并以之為引領,在旅游項目點位和廊道體系建設上同向發力,串點成線,連線成面。推進酒都文化公園、酒吧街、月堤湖濕地公園、牛角淹生態旅游區和朱海生態旅游度假區等文旅項目建設,指導景區景點完善旅游配套服務體系,推進“農業+旅游”“工業+旅游”“文體+旅游”融合發展,實現“一業興”帶動“百業旺”的倍增效應。圍繞“一個園”“一堂課”“多條線”,做好印象黃河景區便民提升工作。積極對外招商,建設文旅項目,將劉圩村爭創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
4.“精心護花”,推進文旅市場環境規范有序。做好簡政放權,在承接落實省政府新一批取消、下放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的基礎上,清理各類變相審批和許可,進一步減少事前管控。加強文化市場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動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強化事中事后監管。聯合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開展無證歌舞娛樂場所專項整治行動4次,規范文旅場所經營秩序。舉辦文旅場所經營業主法規培訓班,結合各類宣傳日開展各項普法宣傳活動,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落實文旅場所安全主體責任、加大監管力度、落實一戶一檔、消除盲區漏點、對檢查出的安全隱患全部實現“閉環整改”到位,確保全區文旅市場安全有序。
“十四五”工作思路
“十四五”時期,是文化和旅游部門合并后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是我國由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也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更是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新征程的重要機遇期。區文廣旅局將乘勢而上、順勢而為,以文旅高質量發展為主線,深入文旅融合,實現文化和旅游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1.提升公共文旅服務水平。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化建設,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提升工程,新建一批標準高、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的基層文化設施。推動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實現數字資源全區域內共通共享。探索場館功能和模式創新,在文博場館基礎功能上融入餐飲、購物、娛樂等多元休閑功能,圍繞市場需求的變化不斷迭代,盤活文化場館的綜合價值;探索館企合作等市場化合作模式,在產品開發、運營管理和營銷宣傳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不斷釋放文化活力。推進智慧文旅建設,依托智慧文旅服務系統,構建區域性文化和旅游大數據平臺,豐富文化旅游統計數據,為優化文旅產品服務、滿足群眾定制化需求、加強市場管理提供依據。
2.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持續開展“文化四季”特色品牌活動,推進“書香城市”“曲藝之鄉”常態長效建設,用文化潤澤“美”,用道德涵養“美”,打造城市最美風景線。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繼續貫徹落實繁榮舞臺藝術、繁榮美術創作的意見,加強現實題材創作生產,不斷推出反映時代新氣象、謳歌人民新創造的文藝精品。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做好文化遺產的活化和傳承,通過內容創新,用現代表達講好傳統文化故事,通過科技手段與跨界融合等方式豐富展現形式,實現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加強文藝人才培養,立足“鐘吾優才”項目、“千名拔尖人才”項目等,加大優秀人才管培力度,引導藝術人才開展免費藝術培訓班。
3.健全現代文旅產業體系。“風物長宜放眼量”,用精雕細琢的匠人精神,精益求精的時念,打造細節品質,創造長遠價值。依托“兩河”文化,以打造生態大公園核心區為契機,緊扣“廊道驅動·生態富民”核心理念,統籌區內重要的生態廊道、交通廊道、鄉村廊道等廊道體系,圍繞鄉村旅游、濱水旅游、休閑度假旅游、紅色旅游、生態旅游、家庭親子旅游、研學旅游、健康養生旅游等領域打造新產品、培育新業態。推動全區文化資源宜游化建設,通過科技創新、文創推廣等手段,不斷盤活資源存量,激發產業活力。對旅游設施進行文化性改造,對景區、度假區、特色小鎮、鄉村旅游點等旅游載體植入文化內涵,使之生活化、休閑化、主客共享,讓旅游設施更有文化味。加強標準化、智能化管理,提升游客滿意度和景區的管理效率,推進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
4.規范繁榮文旅市場。完善文旅市場基本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以內容監管為重點,以信用監管為核心,覆蓋文旅市場監管全過程、全領域的監管體系。完善文旅市場信用監管體系,建立行業信用評級制度,構建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建立健全文旅市場警示名單和黑名單制度。加強對行業協會的管理與指導,提高行業自律,形成行業管理和行業服務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