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工信局工作總結和2021年工作思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20年,區工信局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和區的決策部署,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主動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優化產業結構,推動高質量發展,全力保障工業經濟平穩發展。
一、2020年工作亮點
2020年,區主要工業經濟指標穩中有進,其中,全區技改投資同比增速41.1%,全市第2;工業投資同比增速41.1%,全市第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15.3%,全市第1;先進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06.6%,全市第3;工業用電(直供區)增長12.6%,在全市排名第1;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4%,全市第7;區民企產業對接招商簽約項目39項,簽約總投資41.84億元,超額完成市對區下達的30億元的任務。局機關獲評2017-2019年度市級文明單位;黨支部獲2020年度區疫情防控“先進基層黨組織”;被列為市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建設試點單位。
(一)機關黨建工作縱深推進
1.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堅決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和區委全面從嚴治黨決策部署,聚焦主責主業,堅持把全面從嚴治黨與履行工信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進一步推動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落實,制定局黨組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清單,強化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落實,開展主體責任檢查,創建“讓黨中央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模范機關,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抓好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決策部署落地見效。黨組全年召開多次專題研究黨建相關工作,局領導班子成員給黨員上黨課平均1次以上,解決多個黨建難題。
2.持續深化工信行業品牌建設。立足職能優勢,以黨建融合為紐帶,廣泛開展與電信、工業企業之間的共建聯建,積極推動“黨政企共建”,凝聚起齊抓共管的合力。黨建品牌“黨建翼聯新機遇,數字建設添魅力”獲區直機關黨建項目優秀獎。《“123”工作法全力服務疫情防控應急物資保障工作》典型做法被中央、省、市媒體宣傳報道,并獲推薦2020市優化營商環境“最具獲得感”十大舉措。
(二)攻堅克難,做好全區防疫物資保障工作
1.推動口罩生產線研發。疫情關鍵階段,按照市和區應急指揮部統一安排成立服務漢威機械研發轉產口罩生產設備駐廠服務專班,支持漢威機械提前并在全市范圍內率先完成口罩機研發、生產下線,日產口罩40萬片,疫情期間共生產交付口罩機臺逾20臺,有力保障全區乃至全市人民群眾口罩等防疫物資需求。2.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轉產防疫物資。疫情期間,動員和支持有條件企業轉產、研發或購置設備生產防疫物資,為防疫物資供給短缺問題提供有力的生產供給支持。共引導7家企業投資建設口罩類技改項目;8家企業口罩日產能達300多萬片;福瑞斯生產防護服30萬套;4家企業額溫槍日產能共2.5萬把,新日成完成3臺熔噴布生產設備研制并試產熔噴布;梅洋塑膠食品安全分餐容具日產能120萬套。
(三)精準有序,推動工業企業復工復產
1.抓好工業企業復工復產工作。牽頭出臺《區企業復工總體安排方案》《工業企業復工復產導則》等10多份文件,切實加強全區工業企業復工后的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各項預防處置工作落到實處。2.建立企業服務督導平臺。在全市率先開發“區開工企業服務督導平臺”并應用,實時高效掌握工業、商業、建筑業等行業復工復產數據。
(四)綜合施策,促工業大盤穩定
1.強化惠企政策宣貫。(1)制定“暖企”十條措施和《區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優化產業結構行動計劃》,建立區工業生產服務小組,健全規范化機制化政企溝通渠道,推動各級各部門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各項政策有效落地。引導150多家企業申報各類獎勵扶持資金,激發企業發展壯大的內生動力。(2)加強線下線上惠企政策宣貫。1-12月份共舉辦“實體企業如何嫁接短視頻直播”“節能技術推廣會”等線上惠企政策主題集中宣講會4場,“一對一”輔導200余次,培訓企業200余家,培訓人次2000余人,為企業用足、用活政策明確方向、明確內容。
2.強化要素保障。(1)完善服務重點龍頭企業工作機制。會同街、園區“一對一”精準走訪重點監測企業和有問題需求的企業,系統梳理企業難題,精準把脈,助力經濟企穩回升。(2)加大中小微企業紓困幫扶。累計推薦77家企業上報貸款需求45387萬元,并列入中小微企業紓困專項資金支持名單。31家企業獲得省中小微企業紓困專項資金貸款支持,共獲得授信額度19081萬元,放款金額14926萬元。(3)推動企業破產重組。推薦德杰機械、富雅達商貿2家企業申報2020年度市級企業兼并重組專項資金項目,其中,德杰機械已通過專家評審并獲得獎勵資金176.92萬元。
3.加大市場開拓力度。開展“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融合發展”專題企業家沙龍,牽線搭橋40家企業主動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業融合互動、業態創新。實施“大手拉小手”工程,推動企業協作配套,引導轄區內中小企業積極融入鴻星爾克等龍頭骨干企業供應鏈。聯合驚艷傳媒、捷云軟件,建設我區直播基地,幫助20多家傳統企業運用短視頻直播技術去庫存和拓展市場。
(五)培優涵源,增強發展新動能
1.培育創新主體。持續推進優勢高成長企業分類培育,推薦燃氣、鴻星爾克、鴻榮輕工3家企業獲評省級龍頭企業,海天材料、火炬電子等13家企業獲評市級龍頭企業;培育8家省級高成長企業;引導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推薦火炬電子、七星電氣2家企業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累計9家企業獲評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努力培育細分行業的單項冠軍,推薦漢威機械、七星電氣、嘉亨家化、卜碩機械、鐵通電子5家企業產品申報省級單項冠軍產品。發展服務型制造業,加快發展服務型制造,新增鐵通電子獲評2020年市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新增功夫動漫獲評2020年市級服務型制造公共服務平臺。
2.培育新增量。深入挖掘、壯大規上工業企業數量,火炬電子于2月份入庫,新增規上工業總產值10億元,上拉全區產值增速1個百分點。(2)加大民營項目引進。切實發揮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性作用,力促招引項目加快落地,完成民企招商簽約項目39項,簽約總投資41.84億元。
(六)信息升級,加快數字經濟建設
1.加速先進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我區將5G建設作為新基建中最重要的部份,納入政府年度重點工作,推進5G網絡建設快速部署。全年完成702個點配套建設,完成年度計劃的108%;推動13個通信項目納入我區為民辦實事項目,累計投資20237萬元,有效增進群眾福祉和促進社會發展,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
2.推進工業互聯網推廣應用。加快發展數字經濟,豐富綜合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打造更多場景化解決方案,提供跨行業、跨領域服務,助力我區制造業轉型升級。推薦鴻星爾克的“基于工業互聯網的智慧物流園區管理應用項目”入選省第二批工業互聯網應用標桿企業;9家企業獲補市2020年兩化融合(工業數字經濟)專項資金143.03萬;推薦“時尚夢工廠云平臺”為2020年省工業互聯網APP典型應用案例;推薦泰好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4個產品2項服務入選工信部等3部委公布的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2020年版)。
3.加快數據中心整合。已完成全區75個單位信息化系統摸底和數據調研工作,共梳理出有11家單位存在自建系統14個。截止12月29日,7個可匯聚系統、3個可遷移系統均已全部完成匯聚和遷移,共歸集數據272.7233萬條。扎實推進“互聯網+監管”系統指標提升,截止12月28日,我區“互聯網+監管”系統各項指標均在全市前列,檢查實施清單梳理率100%完成,已梳理檢查實施清單合格率100%,監管行為主項覆蓋率100%,已錄入監管行為數據1427條,雙隨機計劃填報數148。另外,區綜合信息管理平臺基于市匯聚共享平臺調用6個部門8類數據,為區工信局審查申報項目企業資質提供了數據支撐,有效推動了政務數據的共享運用。區互聯網+政務服務績效考核名列全市前列。
(七)技術創新,促企業增產增效
1.強力推進技術改造。建立2020年重點工業技術改造投資項目滾動培育制度,引導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實施技術改造,推動全區制造業轉型升級,大力實施16個總投資10億元的省市級重點技改項目。1-12月份,全區技改投資、工業投資同比增速41.1%,全市第2,增速連續4個月穩定在10%以上,促進工業企業逆周期開展投資活動的工作成效顯著。
2.推進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引導企業開展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加強與各大高校產學研合作,提升企業技術創新實力。推薦毫米電子“單層芯片瓷介電容器研發與產業化”等項目申報并列入2020年省級技術創新重大項目;培育建設企業技術中心,指導8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做好年度中心建設評價工作,推薦7家企業列入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培育名單。
(八)提升智造,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鼓勵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持續在紡織鞋服、機械汽配等產業推廣應用智能制造新模式,大力推進數字化車間、智能化工廠等智能制造項目實施,促進企業制造裝備向智能化、特色化、成套化升級。推薦佰源機械等9家企業9個項目申報2020年度加快機械裝備產業和兩化融發展專項資金;推薦佰源機械等5家企業6個項目申報市智能制造征集項目,新增七星電氣1個省級智能制造重點項目,新增漢威機械的“HW-KZ-300型口罩生產設備”1個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認定項目,新增眾益太陽能的“高效太陽能板數字化車間”1個市數字化車間。深入實施“數控一代”示范工程,推薦佰源機械的“數控單面緯編機”、漢威機械的“全伺服婦女衛生巾生產設備”等5家企業13個項目被納入年2020年市“數控一代”示范產品項目。
(一)抓運行調度,強化工業支撐作用。深入走訪規上工業企業,綜合多渠道信息,努力挖掘企業的潛能;推動工業企業“退城入園”協調高新區實施“騰籠換鳥”,優化園區企業結構。密切跟蹤監測40家重點企業運行動態,完善用電預警機制,關注工業增加值增速、用電增速等指標變化情況,積極幫助企業協調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結合實際出臺“快準狠”配套措施,抓早、抓實、抓細各項工作,全力保障春節期間企業生產穩定,力爭全區工業經濟實現良好開局。強化惠企政策宣貫力度,為企業解讀各級惠企政策,支持企業開展項目申報工作,落實暢通“雙循環”、等保障政策。
(二)抓典型培育,促進工業提質增效。強化龍頭引領和項目帶動,引導龍頭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全力推進火炬電子小體積電容器項目、毫米電子片式厚/薄膜生產線、田中機械汽車配件及工程配件配套鑄件、嘉亨家化粉類全自動混合灌裝生產車間等16個省市級重點技改項目建設,力爭項目早日投產達效,推動2021年全區工業技改投資實現增速10%以上。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引導龍頭企業建立產業聯盟,加強產業協同和技術合作攻關,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在產業細分領域產生一批“隱形冠軍”和“單項冠軍”,培育發展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推動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
(三)抓數字經濟,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抓住國家推行信息產業改制帶來的機遇,加快推進物聯網、電子政務、電子商務、5G網絡等信息技術在工業企業研發設計、生產管理、市場營銷等各個環節的普及應用,不斷提高企業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抓好4家省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引領作用,引導企業參與“數控一代”產品創新應用示范工程,促進企業制造裝備向智能化、特色化、成套化升級。
(四)抓疫情防控,全力確保工信領域安全穩定。貫徹落實省、市、區冬春季和春節期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會議精神,扎實抓好轄區規上工業企業冬春季和春節期間疫情防控工作。加大工信領域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力度,認真抓好重要敏感時期安全生產工作。貫徹落實好我市安全生產專題會議精神,針對“兩節”、“兩會”、國慶節等重要敏感時期安全生產工作的規律特點,采取針對性措施,狠抓工作落實,堅決防范和遏制生產事故發生,確保工信部門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發展。持續開展工信行業掃黑除惡工作。圍繞“一年治標、二年治根、三年治本”的總目標,對標對表存在的薄弱環節,持續加大在工業企業、電力、通信、落后產能等生態環保領域涉黑涉惡涉亂的整改力度。
(五)扎實開展其它各項工作。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各項要求,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把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落實到加強黨的建設的各項工作中。扎實開展掛鉤幫扶、機關效能、精神文明建設、平安建設、機要保密、宣傳信息、政務公開、干部管理、基層文化、人才工作、離退休干部、工會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