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質量振興工作管治計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促進區域發展為重點,緊緊圍繞“智慧、低碳、幸福”建設,大力實施技術標準、企業品牌和卓越績效三大戰略,扎實推進質量振興工作,不斷提高全區質量總體水平,努力實現質量強區的宏偉目標。
二、主要目標
(一)提高質量水平
1.產品質量。國家重點產品可比性跟蹤監督抽查合格率達到95%以上,出口產品的出廠合格率達到100%;區域內主要工業產品的抽查合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許可證產品的抽查合格率達到92%以上;主要產業的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逐步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工程質量。工程一次驗收合格率達90%以上,竣工工程質量全部達到國家標準或規范要求。爭創省揚子杯工程4只、市金龍杯工程20只、區優質工程36只。
3.服務質量。交通、商業、旅游、醫療衛生以及金融、保險、房地產、信息咨詢等傳統和現代服務業的服務質量逐步向制度化、程序化、標準化方向發展。服務標準化試點工作力爭有所突破。
(二)夯實標準計量基礎
1.企業參與完成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修)訂10項以上,獲準使用“采標”標志55項,全區工業產品標準覆蓋率和復審率均保持在98%以上。
2.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爭創1家省級以上農業標準化示范區,1只有機食品、4只綠色食品、5只無公害農產品。
3.60家中小型企業通過計量合格以上確認。
(三)推進品牌建設和質量管理
1.爭創中國馳名商標2件、名牌產品3-5只、省著名商標5件、常州市名牌產品30只、常州市知名商標10件。
2.省級以上名牌產品生產企業GB/T19580《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國家標準宣貫率達100%,組織2-3家企業實施該標準。
3.1-2家企業申報省質量獎,3-5家企業申報常州市質量管理獎。
(四)強化產品質量監管
1.涉及人體健康和安全的行政許可、強制認證類產品100%建立質量檔案,監督抽查不合格企業整改率達100%。
2.摸清區域內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狀況,督促其100%領取生產許可證,證照齊全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100%簽訂質量安全承諾書。
(五)加強質量宣傳培訓
各鎮、開發區要強化對質量知識、法律法規的宣傳和培訓工作,舉辦一期以上由企業廠長或有關職工參加的法定及專項培訓班,涉及食品生產、行政許可、強制認證產品的企業培訓率達100%,其它企業不少于60%。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確保質量振興工作取得實效
1.強化領導,確保實效。充分發揮質量振興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組織協調作用,開展統籌、指導、考核工作。各鎮、開發區、各相關部門要圍繞質量振興的年度總體目標,及時制訂工作實施意見和考核辦法,在組織領導、管理機構、工作職責、制度建設、信息交流等方面狠抓落實,保證質量振興工作的有效開展。
2.加強督查,嚴格考核。各鎮、開發區要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完善各項獎懲措施,切實落實好質量振興各項活動,真正做到有檢查、有考核、有總結。由區質量振興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開展對各鎮、開發區的半年度督查和年度考核,確保質量振興工作的持續性和有效性。
3.擴大宣傳,加強培訓。各級、各部門要制訂落實質量振興工作的宣傳培訓計劃,強化對質量法律、法規知識的宣傳培訓,開展經常性的質量法制宣傳教育,不斷增強全民質量法制意識,切實履行法定質量義務,營造全區質量振興的濃厚氛圍。
(二)夯實質量發展基礎,提升區域質量競爭力
1.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各鎮、開發區、各相關部門要運用各種有效手段,按全區品牌培育創建規劃要求,圍繞風電、半導體照明、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功能新材料等四大國家級創新型科技園區,積極孵化和培育國家、省、市級優質產品生產基地;要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導向,突出自主創新,把八大支柱產業、五大新興產業和區域產業集群作為創牌重點,加大扶持力度,不斷提高高新技術產品和產業集群對區域經濟的支撐力和貢獻率。經信、住建、農業、質監、工商等部門要為企業提供全程服務,積極營造良好的品牌建設環境。
2.實施技術標準戰略。圍繞建設“智慧”,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工作,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組織生產,創建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提高產品檔次,跨越貿易技術壁壘,增強競爭力;深化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推進農業科技示范園和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大力推進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工作,確保上市農產品質量達到無公害標準。圍繞建設“低碳”,充分發揮計量在提高質量、節能降耗等方面的作用。對生產定量包裝產品的企業積極推行計量保證能力考核工作,對計量基礎較好的企業,大力引導采用先進的計量測試方法,不斷提高企業計量管理工作水平。
3.實施卓越績效戰略。不斷完善質量基礎工作,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模式,引導企業開展質量攻關和質量提升活動,學習和借鑒國內外先進的質量管理經驗,大力推廣應用“5S”、QC小組、、“顧客價值管理”等先進的管理方法,在鞏固質量、環境、職業安全健康等合格管理體系認證的前提下,引導重點企業全面貫徹實施《卓越績效評價準則》標準,爭創各類質量獎項,通過管理創新,不斷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組織績效。
4.保障食品質量安全。圍繞建設“幸福”,全面實施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促進食品質量安全指標達到國家強制性標準。大力推動重點食品企業通過體系認證。開展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集中整頓,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無證生產食品、濫用食品添加劑和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獲證企業生產銷售不合格食品等違法行為,著力整治農村和城鄉結合部的小作坊和無證生產窩點,有效遏制無證照生產、加工、經營食品的行為。
(三)建立質量聯動機制,規范市場經濟秩序
1.加強質量監管力度。要突出重點,理清思路,制定制度,落實措施,把源頭質量真正落到實處,加強對重要的工業產品、重點項目工程的質量監管力度,建立質量應急預警機制,確保重點產(商)品抽查合格率的穩步提高。對影響全區質量整體水平的產品、行業和區域,要組織開展集中規范提升行動,實施質量預查和專項檢查,加強對不合格產品生產企業的整改力度,依法實施產品召回和市場退出機制。
2.深入開展打假治劣。質監、工商、衛生、食藥、住建、農業、煙草等相關部門要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全面建立聯動機制和長效監管機制,對涉及行政許可和市場準入的重要工業品要加強日常監督檢查和專項整治,并建立巡查、回訪和信息反饋制度,嚴厲打擊制假售假違法行為,為經濟的健康發展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