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推進社區衛生綜合改革計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深化我區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圍繞“?;尽娀鶎?、建機制”的要求,明確責任,推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加快建立堅持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性的充滿活力的新體制、新機制,提高基本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滿足人民群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二、工作目標
通過推進社區衛生綜合改革,實現以政府舉辦為主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全面覆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體現公益性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全面建立;基本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明顯增強;人民群眾對基本醫療服務和基本公共衛生需求得到滿足,并從降低藥品價格和改善服務中得到明顯實惠;醫務人員隊伍結構明顯優化;城鄉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運行效率明顯提高。
到年底,實現以街道為單位,政府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覆蓋率達100%;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率達100%;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行中心帶站一體化管理達100%;社區衛生服務項目信息化管理率達70%以上;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配備3名及以上經規范化培訓的全科醫師;社區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達70%,其中60歲以上老年居民達95%;科學利用居民健康檔案,促進具有針對性的健康管理,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滿意率達到90%以上;力爭建成省級社區衛生服務先進區。
三、主要任務
(一)推進社區衛生發展模式改革,建立持續健康發展的新機制。
1.完善社區衛生服務規劃。大力推進以政府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主、社區衛生服務站為補充的城鄉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每個街道建成一所由政府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中心覆蓋不到的地方,按每一萬人左右設立一所社區衛生服務站。逐步建立起以中心為主體、站為補充,中心帶站一體化管理,覆蓋全區的公立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完善集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于一體的15分鐘健康服務圈。
2.抓好公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繼留園、彩香、石路公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后,年完成白洋灣街道公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石路公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附樓建設。抓好原虎丘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修繕工程,力爭到年底實現公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覆蓋;規劃新建新虎丘街道公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力爭“十二五”中期建成使用。按照“增量建公立,存量調結構”要求,加快公立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力爭年完成。加快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和規范化建設,力爭留園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首批建成國家級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其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省級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社區衛生服務先進區建設標準。
3.落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業務用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房屋面積3000平方米左右,設置30~50張康復床位;社區衛生服務站房屋面積200~300平方米。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含中心和站)業務用房原則上由所在街道辦事處免費提供,各街道可結合老新村、老街坊等綜合改造或房地產開發項目配套等方式積極爭取,或通過現有房屋調劑解決。房源選址需符合社區衛生服務發展規劃要求。
4.妥善解決過渡時期相關問題。在推進公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過程中,要積極、穩妥處理好新老機構過渡時期人員、資產以及轉制歷史遺留等問題。人員安置按照“符合條件、雙向選擇、優先錄用”的原則進行分流,盡量保持人員平穩有序過渡。資產處置按照“誰投入誰所有”的原則,政府投入資產無償收回,原機構經認定自行投入部分資產經評估機構評估后按協商價格回購?;刭徺Y產原則上交新機構使用,并按國有資產管理要求納入管理。涉及轉制歷史遺留問題按街道與原機構的約定,由街道負責處置,區相關部門協調配合。涉及原街道衛生所轉制退休職工管理,由街道負責接收。原機構發生的債權債務由其自行承擔。
(二)推進社區衛生管理體制改革,建立體現公立公益的新機制。
1.明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性質。政府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是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區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由政府投入主辦,資產歸政府所有。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由區編委會批準設立,為區衛生局下屬的公益性事業單位。
2.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日常管理。按照“政事分開,管辦脫鉤”原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后,由區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中心管理,可以委托市級醫療機構開展日常運行管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獨立法人、獨立建賬、獨立運行的機構。社區衛生服務站納入所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管理,不作為獨立法人,實施中心帶站一體化管理。按照上級要求,政府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統一使用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票據。
3.強化社區衛生服務管理責任。
區衛生部門履行統一監管職能,加強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規劃建設、執業行為、財務執行情況和人員準入等管理,并會同相關部門和街道建立社區衛生服務綜合績效評價制度。
區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中心受委托履行政府出資人代表職責,負責對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日常運行和資產、財務、人員、藥品、績效等管理和考核,逐步實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標識、藥品、財務、服務、信息、制度和考核的“八統一”管理,建立協調、統一、高效的管理體制。
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實行中心主任負責制,按照上級要求全面履行“六位一體”服務功能,并負責對所屬社區衛生服務站的日常管理。
各街道辦事處要將社區衛生服務作為街道社區建設、社區管理和社區服務的重要內容之一,加強組織協調和宣傳發動工作,協助衛生部門開展社區衛生服務具體工作,逐步提高居民滿意度。
4.建立社區衛生服務信息化管理機制。全面推進以電子健康檔案為核心、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和保障的社區衛生信息化建設,發揮信息化在社區衛生服務和社區衛生行業管理中的核心作用。重點推進社區藥品管理、社區電子病歷、社區門診叫號、社區移動隨訪、社區檢驗、社區影像、社區慢病管理、社區保健、居民滿意度評價等信息系統建設。
實施以“一卡通”工程為基礎的區域社區衛生信息化,逐步實現社區與社區、社區與醫院、區域與區域之間的信息共享。鼓勵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二、三級綜合醫院之間開展協同醫療,使居民在社區能享受綜合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
加強衛生、人社、人口計生、民政、公安等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實現社區衛生信息系統與醫保信息系統、與人口計生信息系統、民政信息系統、公安信息系統的互連互通。
(三)推進社區衛生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學用人管人的新機制。
以服務人口為基數,按12~15名/萬人的標準核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含下轄社區衛生服務站)衛技人員和管理人員編制,并結合實際工作量統籌安排、動態調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核定的編制范圍內,按照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工勤技能崗位三種類別進行科學合理設置,衛生專業技術崗位不低于總崗位數的80%。全面推行崗位管理和人員聘用制度,社區衛生服務所有工作人員按崗聘用、合同管理。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人員,必須在核定的編制數額內,根據工作需要、崗位職責和任職條件擇優聘用。嚴格執行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資格準入制度,不具備執業(從業)資格的人員不得進入衛生專業技術崗位。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采取公開招考或內部人員民主推薦的方式選擇聘用,實行任期目標責任制。期滿考核不合格的,重新選聘,優勝劣汰。積極引進優秀人才從事社區衛生服務管理工作,努力培養一支具有專業業務能力和綜合管理能力的中心主任隊伍,促進基層醫療機構管理隊伍專業化、規范化、職業化建設。
(四)推進社區衛生績效制度改革,建立科學公平分配的新機制。
通過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工作人員的“雙考核、雙掛鉤”,建立健全績效考核制度。一方面,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立以服務數量、質量、效果和居民滿意度為核心的績效考核機制,考核結果與財政經費補助掛鉤;另一方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內部建立以按崗定酬、按績取酬的分配激勵機制,考核結果與職工個人收入掛鉤。通過績效考核,建立以公益性質為導向、以服務質量和效率為核心、以崗位責任和績效為基礎的獎懲機制,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綜合服務職能,調動基層醫療衛生人員積極性,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保障城鄉居民公平享有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五)推進社區衛生基本藥物制度,建立零差率銷售的新機制。
按照“統一目錄、統一品規、統一價格、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結算”的要求,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政府辦城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全部配備使用、零差率銷售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和省增補藥物目錄內藥品,不再使用目錄外藥品。在市確定的統一目錄框架內,根據臨床需求和“一品二規”要求遴選基本藥物產品,統一在省藥品集中招標監管平臺上采購,統一執行省招標采購價格,由指定的配送企業統一配送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本藥物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障藥品報銷目錄,完善基本藥物使用和管理流程,依法加強對基本藥物的日常監督管理,做好公眾的宣傳解釋工作,促進基本藥物優先選擇和合理使用。
(六)推進社區衛生保障制度改革,建立科學合理補償的新機制。
1.落實政府投入責任。政府負責其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按國家規定所核定的基本建設經費、設備購置經費、人員經費和承擔公共衛生服務的業務經費。按照區街兩級共同承擔的辦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業務用房及其建設經費原則上由街道承擔。
加大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財政投入,建立穩定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保障機制。按照市區兩級承擔各半的原則,以常住人口計算,年全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不低于35元/人,并逐年增加,到2015年力爭不低于50元/人。
2.建立合理穩定的補償機制。政府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支出和業務支出等運行成本通過服務收費及政府補助給予保障;對社會力量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所提供的公共衛生服務,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給予補償。
實行政府專項補助和醫療服務收費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經常性收入仍不足以彌補經常性支出的差額部分,按照“核定任務、核定收支、績效考核”的辦法補償,由政府在年度預算中安排,采取先預撥后考核結算,建立科學合理穩定的長效補償機制。
全面實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聘用制和績效考核制,醫務人員的工資水平逐步與當地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平均工資水平相銜接。
3.加強財政收支兩條線管理。積極探索和穩步推進政府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收支兩條線管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基本醫療和服務收入全額上繳區級財政,開展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所需的經常性支出由區財政會同相關部門核定并全額安排。積極爭取上級資金的支持。
區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中心具體負責政府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財務管理和收支兩條線管理業務。
四、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
區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統籌組織和協調全區社區衛生綜合改革工作。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切實將社區衛生作為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社區建設管理的重點統籌推進,對于機構建設、民營退出、核編定崗、人才引進、財政補助等重點環節,要加強協調,密切配合,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確保改革順利實施,取得實效。
2.強化資金保障
要切實保障改革所需各項資金,確保各項補助經費及時足額到位。財政部門要做好資金調度和經費保障工作,優化資金撥付流程,提高辦事效率。建立健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財務公開制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確保資金分配使用規范、安全、有效。
3.完善督查機制
各有關部門要深入基層,加強檢查指導,落實責任制,明確專人負責對口聯絡,確保各項改革任務按時序推進;區監察部門要配合有關部門加強對政策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區審計部門要依法對相關資金的運作和結果進行審計監督,為完善體制、機制和管理工作提出意見建議。認真受理人民群眾的舉報和投訴,及時發現、糾正和查處違紀違規行為。
4.營造良好環境
社區衛生綜合改革關系廣大人民群眾和基層醫療衛生工作人員的切身利益,關系基層醫療衛生事業長遠發展,關系社會和諧穩定。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綜合改革的宣傳動員,采取多種形式,加強政策宣傳,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確保改革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