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財政局工作總結和2020年工作計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今年以來,縣財政局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扎實貫徹高質量發展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支持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優生態、防風險各項工作,狠抓組織收入,優化支出結構,深化預算管理改革,認真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支持打好三大攻堅戰,深入推進涉農資金整合,集中財力支持鄉村振興,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力促進了我縣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現將主要工作總結如下:
一、今年主要工作情況
一年來,嚴格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堅定不移抓好財政收入
今年以來,受經濟下行和減稅降費政策雙重影響,財政收入任務十分艱巨。一是嚴格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減稅降費力度不斷加大。經統計,1-8月份因減稅降費政策稅收減收11537萬元。二是堅持把穩增長作為主要任務,全力以赴抓收入,抓財源建設和收入提質,進一步強化質量和均衡入庫意識,確保收入實現年度目標。1-10月份完成財政總收入183526萬元,同比增長3.0%,占年度預算的81.86%。非稅占比24.32%。預計2019年可實現22.42億元預算收入任務。
一年來,優化支出結構,合理安排支出
牢牢把握“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主基調,按照財政部、省財政廳的工作部署,切實履行好縣以下政權基本財力保障責任,堅持以保障民生為重點,繼續完善財政投入機制,全力保障社會事業發展。1-10月份完成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支出624625萬元,同比增長17.31%,占預算113.56%,超序時30.26%。八項重點支出增幅17.03%.實現了“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的基本要求。預計2019年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支出完成70.4億元,增長10%。
一年來,精準施策,全力支持打好“三大攻堅戰”
一是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堅決打贏防范化解隱性債務風險攻堅戰。進一步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規范地方政府性舉債融資機制,實行政府債務限額管理和預算管理,硬化預算約束,嚴格項目的審核。積極對接上級債務管理政策,擴大地方債券規模。截止2019年10月底我縣通過省財政廳地方政府債券75113萬元,其中:新增債券36253萬元(一般債券12153萬元,專項債券24100萬元),再融資債券38860萬元。新增一般債券按照規定全部用于脫貧攻堅、支持農業基礎設施和公立醫院債務化解,新增專項債券分別用于棚戶區改造項目和淮河行蓄洪區安全建設項目,再融資債券用于償還到期政府債券本金。
嚴格落實縣委、縣政府關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的實施意見,縝密制定隱性債務化解實施方案,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存量。截止2019年10月底,已化解16227萬元,累計化解54207萬元。根據《2018年省政府性債務風險管理考核暫行辦法》文件規定的口徑計算,2019年10月末,初步測算我縣政府債務率51.8%,未突破省里規定的100%上限標準。
制定出臺縣屬事業單位舉借債務管理辦法,全面清理規范政府舉債融資行為,防止通過企事業單位變相舉借政府性債務,避免通過PPP、政府購買服務、各類政府投資基金、違規擔保以及其他方式違規變相舉債。積極推動融資平臺公司的市場化轉型,依法依規合理劃分政府與融資平臺公司的償債責任。督促融資平合公司通過改善經營狀況、提高資產收益、盤活變現部分資產、開展與其他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積極化解自身債務。
二是加強扶貧資金監管,支持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按照《縣委縣政府辦公室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意見》和《縣委、縣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2019年全縣扶貧開發工作要點的通知》精神,落實扶貧配套資金,加大投入,精準發力,助力脫貧攻堅。今年以來,共投入財政扶貧資金79103萬元。其中各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9459萬元,新增地方債務資金。新增地方債務資金8635萬元,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61678萬元(8月10日調整報備,扣除納入整合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9459萬元,實際整合其他涉農資金32219萬元),蜀山幫扶資金1500萬元,盤活財政存量資金7290萬元。我縣今年需要完成的建設任務全部落實到具體項目,合計共安排脫貧攻堅大類項目24個,其中產業類項目6個,資金規模18307.83萬元;農村基礎設施類項目16個,資金規模42464.17萬元;社會事業類項目2個,資金規模906萬元。
三是加大資金投入,強力支持打好環境污染治理攻堅戰。完善生態文明建設投入機制,落實生態優先政策,圍繞環境整治和生態建設等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持續加大投入力度,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農村環境整治和農村“三大革命”,支持健全河(湖)長制、林長制,有序改善沿淮行蓄洪區人居環境。著力支持解決大氣、水污染防治等突出環境問題。
1、支持大氣污染防治。撥付獎補資金5387.94萬元用于秸稈禁燒,實現衛星監控及省市巡查“零火點”。投入1435萬元實施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和退耕還林工程。撥付補貼資金264萬元支持我縣公交企業購置新能源汽車66臺。、
2、支持水、土壤污染防治。縣財政撥付費用8607.01萬元用于縣域農村生活垃圾治理(PPP模式)運營。撥付3747.45萬元積極推進城區環衛保潔市場化改革,將新老城區所有路面、水體、綠地、廣場、公廁、防洪堤、無物業小區和“牛皮癬”清理等全部納入市場化范圍,實現了保潔范圍全覆蓋。支付污水處理費用1297.2萬元(含30萬元運營費)。總投資2.5億元(爭取上級資金1504萬元),綠色東方垃圾發電項目建成使用,日處理垃圾能力600噸,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減量化治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實。投資6400萬元用于備用水源地建設(EPC)項目。
一年來,堅持財政優先保障,大力支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一是健全財政投入優先保障機制。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關于推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實施意見》,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財政優先保障領域,按照“力度不減弱、總量有增加”的要求,進一步加大支農投入,重點保障我縣鄉村振興戰略等各項重大任務的順利實施。截止目前農林水支出12.9億元,增長3.95%。二是支持構建多元投入機制。進一步創新財政資金支持方式,采用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等多種形式,引導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加大農業投入,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更好的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支持農貸體系做大做強。財政金融協同支農的勸耕貸、稅融通等金融產品運轉良好,為我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促進了農業產業的發展。2019年10月全縣金融機構貸款余額281.09億元,較年初增長50.08億元,其中:企業貸款較年初增長24.06億元。全縣金融機構存貸比為75.8%,且當年新增貸款余額超過當年新增存款余額。三是強化政策落實,推進涉農資金統籌整合。認真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關于探索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的實施意見》,制定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項目清單、任務清單、績效清單,推進我縣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實現“因需而整、應整盡整”,促進行業內資金整合與行業間資金統籌相互銜接配合,解決涉農政策資金“碎片化”問題,提高資金使用效益。2019年計劃整合資金規模是61678萬元,占我縣納入整合范圍的資金總規模74306.98萬元的83%。四是多方籌措資金,推進行蓄洪區居民遷建工作。打贏脫貧攻堅戰,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扎實做好淮河行蓄洪區安全建設,推動淮河行蓄洪區長治久安,縣財政多方籌措資金,積極做好專項債券發行申報,目前已撥付實施居民遷建項目的項目資金4.52億元。
一年來,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科學統籌財力,不斷加大教育文化、醫療衛生、養老、就業、社救等社會事業投入力度,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預發2018年一次性工作獎勵2.3億元。圍繞“七有”目標,突出保基本、兜底線,足額安排縣級配套資金,扎實做好民生工作。大力實施33項民生工程,預計投入資金25.7億元,縣級配套8.1億元,到10月底,民生工程到位財政資金23.48億元,占計劃投入的91.5%;撥付資金23.48億元,占已到位資金的100%;實際使用資金18.37億元。美麗鄉村建設等工程類項目全面開工,快速推進;農村低保等補助類項目按時打卡發放;健康脫貧兜底“351”及建檔立卡貧困患者慢性病費用補充醫療保障“180”等補償類項目穩步實施。
一年來,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支持重大項目建設。通過調整結構、盤活存量、用好增量、爭取地方政府債券規模等多渠道籌措資金,大力支持城市基礎設施、公路、市政管網等重點項目建設,切實增強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商合杭高鐵客運樞紐、雙橋路、S203九龍至堰口段、G237八南路、明珠大道景觀橋、老舊小區改造、高鐵站站房等項目順利實施1-10月份,省財政共分配我縣地方政府新增債券額度3.62億元,置換債券3.89億元。優先用于支持“三重一大”和城建重點工程項目建設。二是多措并舉,引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一是健全財政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體制機制。在上級財政對融資性擔保機構開展小微企業擔保業務進行補助的基礎上,縣財政安排200萬元,設立專項風險補償資金,開展政策性融資擔保風險補償,引導和鼓勵融資性擔保機構開展小微企業擔保業務。通過多方資本注入使縣信達擔保公司的注冊資本金達到32068萬元。今年1-10月份共為190戶中小企業提供擔保71500萬元,為企業節省融資擔保費用近200萬元。搭建政銀企對接平臺,發揮推進續貸過橋資金扶持作用。與8家銀行建立合作關系,著力解決企業續貸資金難題,減少企業民間借貸成本1000萬元以上。二是積極推進小微企業續貸過橋業務。截止2019年10月,共發放過橋資金80筆,續貸過橋資金38929萬元,續貸資金周轉次數9.3次。三是積極做好創業擔保貸款貼息資金保障管理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做好促進就業工作的通知精神,積極配合人社部門,加大貼息資金保障力度,年度預算安排創業擔保貸款貼息縣級配套資金145萬元,有效地促進了創業擔保貸款工作開展。1-10月份共發放創業擔保貸款4050萬元,小微企業貸款480萬元,個人微利項目貸款3570萬,財政貼息資金支出213萬元。統籌0.4億元設立專項資金,重點支持“專精特新”發展和融資服務體系等建設,大力扶持民營企業做大做強。四是規范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嚴格PPP項目管理,進一步強化財政部門對PPP項目監督職責,將PPP項目全生命周期納入財政監督范疇。將財政部門審核監督的“關口”從PPP入庫環節延伸至項目采購、執行、移交等全過程。堅持“挺規于前,抓早抓小”,樹立“問題導向”,對監督發現的問題及時、規范進行處置,有效防控財政風險,確保我縣PPP項目高質量實施。截止目前PPP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6.21億元,其中:首批基礎設施PPP項目完成投資14.91億元,縣域垃圾治理工程(PPP)項目完成投資1.3億元。
一年來,積極推進各項財政管理改革
一是聚焦區域協調發展,落實縣鎮財政管理體制。認真落實縣政府《關于調整完善鎮(區、街道)財政管理體制的通知》(壽政發〔2018〕58號)的要求,堅持縣鎮一體、區域協調發展,進一步理順縣鎮財政分配關系,堅持財力下傾,除省集中外,縣財政不另外增加集中,將新增財力全部用于鄉鎮發展,增強鄉鎮統籌發展能力,統籌推進鄉村振興進程。堅持以鄉鎮財政收支平衡為重點,不斷加大縣對鄉鎮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增強鎮財政保障能力,全面規范鄉鎮財稅運行,實現了“人員增支有保障、正常運轉有經費、事業發展有資金、債務化解有來源、財稅運行有規范”的財政運行目標。二是圍繞規范管理,深化預算管理改革。圍繞建立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管理制度目標,堅持“保重點、控一般、提績效”原則,全面落實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總體要求,著力推進中期財政規劃管理,提升預算科學性和前瞻性。健全政府預算體系,加大財政資金統籌力度,不斷優化支出結構,提升預算管理績效,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注重依法理財,嚴格執行《預算法》等法律法規和財經規章制度。堅持應編盡編,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納入預算管理。推動預算編制與盤活存量相結合,加大各項資金的統籌平衡,盤活存量、用好增量、優化結構、保障重點,確保重點領域和重點項目以及縣委、縣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的落實。落實政府預算經濟分類科目改革,提高預算透明度;著重體現預算績效管理意識,統籌推進績效目標編制、績效評價結果運用,將績效管理貫徹于預算編制全過程。在2019年財政部開展的財政績效綜合評價中,我縣獲得全國2018年度縣級財政管理績效綜合評價前200名稱號,位居全國第105位,省第22位,受到財政部表彰。三是圍繞打造陽光財政,推動預算信息公開。制訂2019年預決算信息公開方案,完善預決算公開模板,規范公開內容,明確公開時間,擴大公開范圍。按照法定要求,全縣97家單位按時公開了2019年預算及 “三公”經費、會議費、培訓費預算;財政部門公開了2019年政府預算,除涉密信息外,政府預算公開到支出功能分類項級科目,按時公開了縣級政府部門專項資金管理清單。
二、財政運行中的主要問題及其分析
1-10月份我縣財政運行情況總體良好。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財政改革和發展中存在的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一是財政收入量質有待進一步提高。一方面,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各月累計增幅在低水平徘徊。主要原因是:受經濟運行和減稅降費政策雙重影響,財稅收入增幅持續下降。從宏觀經濟環境來看,隨著污染防治攻堅戰、供給側改革和轉型升級深入推進,我縣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經濟運行處于動能轉換階段,部分企業經營困難較多,長期積累的風險隱患有所暴露,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這種因素將在今年持續影響我縣稅收增長。同時,“放水養魚”力度不斷加大,減稅效應持續顯現,相關稅收增速繼續放緩。深化增值稅改革、小規模納稅人的年銷售額標準調整等政策,直接減少財政收入。此外,政策性減費造成非稅收入進一步萎縮。減稅降費政策將持續減少財政收入。另一方面,財政收入質量亟需升中企穩。
二是財政支出需求不斷擴大。人員經費剛性支出居高不下,企業養老保險收支缺口持續擴大,隨著民生相關指標逐年提高標準,大氣污染防治、供給側改革和轉型升級、鄉村振興等縣委、縣政府重大決策部署深入推進,財政支出的范圍和規模逐年擴大,財政收支平衡的壓力越來越大。
三是政府性投資資金來源空間收窄。近年來,我縣重點工程項目主要資金來源為融資(包括PPP項目),年初以來,我縣政府債務還本付息支出壓力大、財力緊張的局面不斷加劇,政府性投資項目資金安排難度更大。
四是部門預算管理需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與改革發展的新形勢相比,部門預算管理中的矛盾和薄弱環節也日益凸顯,主要表現在:與政府宏觀政策聯系不緊密,缺少前瞻性;與部門職能銜接不夠,存在交叉重疊現象;支出標準需要不斷完善,亟需建立項目支出標準;缺乏科學合理的立項和分類標準,項目數量多但重點不突出;預算決策機制不完善,重投入輕管理、重支出輕績效現象較為普遍;項目庫建設滯后,在預算編制中的作用發揮不充分;預算編制和控制方式不夠科學,預算約束力不強,預算執行進度偏慢;績效管理和預算評審需要加強,預算透明度有待提高等。
三、砥礪奮進,努力開創2020年財政工作新局面
2020年我縣財政工作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黨的精神和中央、省、市、縣財政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預算法和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政策要求,切實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創新財政投入方式,推進三次產業發展;落實財政支持脫貧攻堅政策,精心組織實施民生工程,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全面實施績效管理;依法依規組織收入,不斷提高征管水平;加快支出預算執行,提高年初預算到位率;強化政府債務管理,切實防范債務風險;加大預算公開力度,加快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
初步考慮我縣經濟發展情況、“十三五”規劃和2020年一次性增收因素,經初步預測,2020年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收入預計安排24億元,較上年增長7%。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面臨嚴峻挑戰,稅源結構不盡合理,收入對土地的依賴與嚴控房地產市場之間的矛盾,制約著收入增長;鄉村振興、“三大攻堅戰”、民生工程、政府重點投資工程等剛性支出需求越來越大,2020年財政工作任務十分艱巨。必須科學安排,統籌兼顧,瞄準重點、攻破難點,切實做到“八個切實”:
一是切實推進財政高質量發展。把支持產業發展作為財源建設的首要任務,加大新橋園區產業生態圈、新城主體功能區的投入力度,統籌資金支持“三重一創”建設,不斷強化稅源培育。大力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2020年計劃中小企業專項扶持資金3500萬元,支持我縣民營經濟發展,繼續實施續貸過橋資金等政策,緩解民營及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加強國庫支付中心運行能力,健全轉移支付制度,推動各類資金的統籌使用,適時推進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不斷強化財政統籌協調。加強經濟運行分析,強化稅源變動監測,深化非稅收入收繳改革,確保對重點領域和項目的支出力度,依法依規、有序有力組織稅收和非稅收入,不斷強化財政收入征管。
二是切實推進財政高效益發展。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實施細則,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特別是“三公”經費支出,加強預算執行管理,強化財政資金保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的鮮明導向,不斷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全面實施績效管理,加快建立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應用、績效缺失有問責的全過程績效管理體系,推動評價結果與財政支出政策調整、預算安排和資金分配掛鉤。轉變資金使用方式,逐步構建政府投資基金體系,優化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溝通協調機制,加大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力度,完善財政金融互動政策,有效提升財政保障能力。
三是切實推進財政可持續發展。以強化預算管理、理順分配關系、嚴肅財經紀律為重點,全面推進以績效為導向的財政預算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統一完整、科學規范、公開透明、運行高效,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統一、促進社會公平的可持續的財政制度。嚴格實行政府債務限額管理,完善政府性債務動態監控機制和違法違規融資舉債聯合防控機制,積極開展政府隱性債務清理工作,管好用好債券資金,切實防范債務風險。以法治思維統攬財政事業發展全局,持續加大重大項目投入、財政政策執行、民生資金落實情況等監督檢查力度,健全預算執行動態監控,加大源頭治理工作力度,進一步嚴肅財經紀律。
四是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回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持續加大教育、文化、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等民生重點領域投入,更加注重補短板、促公平、提質量,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期待,有效提升公共財政保障能力。支持發展公平優質教育,鞏固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強化社會政策兜底保障功能,統籌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落實好國家提高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和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自覺接受縣人大、縣政協、審計和社會各界監督,嚴格按要求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財政預算安排、調整、執行等情況,不斷豐富完善預決算公開的范圍、內容和載體,提高財政行為公信力。
五是切實打好“三大攻堅戰”。 一要大力支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繼續強化財政投入保障,重點支持解決好“兩不愁三保障”,加大特殊貧困群體的脫貧攻堅支持力度,落實好產業、就業、健康、生態、教育等扶貧政策。深入推進扶貧資金精準投放、精準使用。落實“兩個一律”(省、市、縣扶貧資金分配結果一律分開,鄉村兩級扶貧項目安排和資金使用情況一律公告公示)要求,加強扶貧資金動態監控機制建設。二要全力支持污染防治,落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各項要求,加大投入力度,支持打好藍天保衛戰、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等重點戰役。認真實施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和空氣質量生態補償,支持推深做實河(湖)長制、林長制,努力把好山好水保護好。三要聚力防范債務風險,嚴格執行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管理和預算管理制度,健全政府債務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嚴禁違法違規融資擔保,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存量,加強隱性債務監控和應對,積極做好應對預案。
六是切實完善政策制度,深化財政改革。一要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預算安排和轉移支付分配掛鉤機制,提高預決算公開質量。深入推進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等改革,加快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二要積極推進縣級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及收入劃分改革,貫徹落實國家稅制改革政策,進一步完善轉移支付制度,探索設立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三要以預算管理為抓手,全面實施績效管理,真正將預算績效管理貫穿于預算編制、執行和政策制定全過程,推動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健全政策項目績效審核、績效評估及績效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掛鉤機制。要推進政府購買服務,規范PPP模式運作。四要加強財政政策保障,優化財政政策供給,支持保障黨政機構改革、社會事業、國資國企、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改革。
七是切實推進財政管理,保持財政可持續。一要強化收入預期管理,在兼顧宏觀經濟形勢和積極財政政策的前提下,科學確定收入預算目標,依規平穩有序組織收入,加強財政收入分析和研判,確保財政收入穩預期、有質量、可持續。2020年全縣財政總收入預期目標24億元,增7%。我們要高度重視,壓實責任,分解任務,緊抓收入,確保實現“開門紅”。二要加強財政支出管理,合理安排支出預算,著力加強財力統籌,積極盤活存量,量力而行、精打細算。要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壓減一般性支出,除重點和剛性支出外,其他一般性支出都要納入壓減范圍,一律按不低于5%比例壓減,預算編制要體現這一要求。三要守住“三保”(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底線,建立“三保”預算安排審核、預算執行約束和監督問責的監控機制。四要堅決落實《預算法》要求,加強財政資金安全管理,保障財政資金安全高效運行。
八是切實推進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按照中央、省委、縣委統一部署,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積極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化“三查三問”。認真落實上級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健全關懷關心、寬錯容錯、考核責任等機制,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財政隊伍。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精神,大力發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的優良作風,堅決正作風、反“四風”。認真落實“兩個責任”,加強紀律教育和監督管理,保持財政清正廉潔形象。緊緊圍繞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將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同謀劃、同研究、同部署,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加強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嚴格管理、嚴格要求,努力建設政治堅定、作風優良、能力過硬、奮發有為的財政干部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