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化館2020年工作計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區十三五規劃美好愿景全面落實的最后一年。區文化館將在局黨組的領導下,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緊緊把握改革發展中心,以全新狀態、昂揚的風貌、爭當一流的勇氣和決心,理順工作關系,強化隊伍管理,補齊工作短板,夯實工作基礎,提升工作成效,在講座、創作、培訓、活動和數字文化等方面找準著力點,打好組合拳,促進文化館工作“活”起來、公共文化服務“火”起來,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的文化支撐和發展動力。
一、推進文化館總分館制試點工作。
在建立覆蓋全區的總館、分館、支館的三級服務網絡的基礎上,將文化活動、藝術演出、陳列展覽、講座培訓、創作輔導、非遺展演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和內容,統一納入平臺內容建設,進行統一管理、配給。強化職能,注重服務,堅持文化服務基層、服務群眾,堅持延伸服務,城鄉一體化,確保每個鎮街完成“114861”工程,每個社區(村)完成“121616”工程目標,更好地體現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濮塘鎮、各街道文化專管員和社區(村)文化協管員配備達95%,配齊配強基層文化隊伍。按照國家一級館要求,做好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申報工作。
二、豐富文化產品供給。
組織有較強理論功底和深厚文化底蘊的文化志愿者,到區文化館、區圖書館和鎮街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農家書屋以及公益性平臺、學校、企業開展講座活動,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圍繞脫貧攻堅、生態文明建設等主題,精心組織好區文化季、周未大舞臺東苑PK賽、廣場舞大賽、讀書節、書畫美術展、公共文化“五進”等群文活動,開展好草根文化、大眾文化活動,提高群眾的參與度、知曉度和支持率。謀劃好、組織好2021年元旦、春節期間的“兩節”文化生活,舉辦好鄉村春晚、社區春晚等文化活動,讓“百姓演、演百姓”成為群文活動特征。創作一批接地氣、有品位的文藝作品,邀請文藝專業人才到基層指導排演,多出優秀品牌節目。開展好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繼續與人民會堂(藝術劇院)、四季劇院、杜鵑花藝術團文化流動服務車加強文化合作,彌補區公共文化硬件不足,扶持民營文藝院團成長,讓更多民營院團參與文化服務。
三、強化公共文化服務。
依據《鄉鎮(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服務形象規范標準》、《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服務形象規范標準》等文件精神,加強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監控平臺和日常檢查。持續推進送戲進萬村、館室開放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以創新思路舉措提升公共服務效能。抓好送戲進萬村招標工作,做到公開、公正、公平,提升送戲進萬村節目質量,開展群眾點單式服務,把群眾喜愛的節目送上去。弘揚和傳承戲曲文化,扎實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
四、抓好非遺保護工作。
深入貫徹《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挖掘太極拳、打蓮湘、故事傳說等一批非遺項目,完成區級非遺認定,做好向市級非遺項目申報工作。搶救和保護霍里皮老虎等瀕危的非遺項目,組建隊伍,做好非遺傳承工作。扎實開展非遺進社區、進校園、進景區活動,開展“非遺活動周”主題活動。鼓勵生產性企業非遺剪紙、霍里羊糕等擴大規模,鼓勵非遺企業開發產品,樹立品牌,多邊渠道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對外展演展示。對區級非遺傳承人進行認定,按有關文件要求發放補助。
五、打造文化數字服務平臺。
積極適應新時代的變化,向群眾提供多渠道、多層次、多功能化的文旅信息服務。對區文化館網站內容進行適當調整,更新文化館簡介和師資簡介,刪除停辦欄目,完善信息內容,激活無效鏈接。精選“文化”微信公眾號內容,豐富信息來源渠道,重點及時反映全區群文動態和基層文化信息。順應時代要求,適時推進數字化建設提檔升級。健全大數據監管平臺并接入“文化云”,通過實時計數、場景視頻采集,定期對各文化場館免費開放進行綜合績效評估通報。對接市文旅局“文旅”與“文旅天下”平臺融合共享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