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汽車內飾面料的性能要求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紡織科技進展雜志》2015年第三期
1物理機械性能
1.1撕裂強力汽車座椅、門板以及車頂等部位的內飾面料在其使用過程中,存在著遇到尖銳物體時產生撕破的情況出現,因此抗撕裂能力也是衡量汽車內飾面料的一項重要指標。針對不同的織物類型,測試方法通常有褲型撕裂(適用于針織物)和梯形撕裂(適用于機織物)兩種。
1.2剝離強力通常汽車內飾面料的基本狀態為面料與聚氨酯海綿進行兩層復合或再加一層底布進行三層復合而成的。因此,面料、海綿及底布之間的粘結牢度也會對汽車面料及內飾件使用的耐久性產生一定的影響。剝離強力的測試標準多采用GMW3220、DIN5337等主機廠標準。
1.3尺寸穩定性內飾面料的尺寸穩定性對于汽車內飾件的成型包覆及使用過程中狀態的穩定性有著直接的影響,受汽車內飾件造型曲面、角度和深度等參數影響,對于其表面包覆材料的靜態和永久伸長率等性能要求也比較高。一般情況下,通過對內飾面料施加規定的負荷,在規定的時間后,測試樣品的靜態延伸率;在卸載一定時間后,測試出材料的永久變形率。部分主機廠標準還對面料在干熱和濕態環境下的尺寸穩定性有著具體的要求。
2耐久性能
2.1耐磨性能衡量汽車內飾面料耐磨性能主要可以通過馬丁代爾耐磨、肖泊爾耐磨、泰伯耐磨、搭扣耐磨以及MIE耐磨等試驗進行。這幾種耐磨試驗在設備結構、磨料選擇、適用面料類型(主料與輔料、機織物與針織物)、摩擦次數評價指標(起毛起球、外觀變化、重量損失和顏色變化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具體要求根據主機廠技術標準執行其中一項或者幾項。最常用的為馬丁代爾耐磨,其測試依據標準ISO12947-1,2,3[8]進行。目前大眾汽車標準中對于面料的要求需要考核馬丁代爾、肖泊爾和搭扣耐磨共3項,而標致雪鐵龍的標準中只需考量MIE耐磨,通用汽車標準中則涵蓋了馬丁代爾、肖泊爾、泰伯和搭扣耐磨等4項測試,但是不同面料類型只需選用對應的測試項目。
2.2色牢度性能色牢度的考核指標需要根據內飾件使用的環境進行確定,主要包括耐光色牢度、耐汗漬色牢度、摩擦色牢度與抗水漬等要求。摩擦色牢度測試一般依據ISO105-X12[9]進行,分別采用干摩和濕摩兩種狀態,經過10次反復摩擦后,與ISO105-A03沾色會卡比較,評判結果。耐光色牢度也是汽車內飾面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評價指標。將試樣與一組藍色羊毛標樣一起在人造光源下按照規定條件(溫濕度、輻照度、輻照時間周期)曝曬,然后將試樣與藍色羊毛標樣進行變色對比,評定色牢度。根據使用部位的不同,內飾面料的耐光性能要求也不相同。通常汽車座椅、車頂和遮陽板等光照直射到的部位,對面料的耐光色牢度要求最高。業內參照的標準多以大眾PV1303[10]和通用SAEJ2412等標準為主。
2.3縫紉性能汽車內飾面料特別是座椅面料,因其需要進行縫紉加工,所以面料縫紉性能的好壞對于座椅的使用有著直接影響。目前對于縫紉性能的考核指標主要有接縫強力和接縫疲勞兩項。其中,接縫強力考察的是面料縫制后,沿垂直于縫線方向施加力直至發生斷裂時的強力,常用試驗方法為ISO13935-1[11];而接縫疲勞則是模擬一定載荷下,面料接縫位置動態耐久性的實驗,具體考核的是在規定動態負荷下,經過規定次數后,縫跡處針跡外漏或者織物紗線發生滑移的狀況。一般來說這兩個指標均需要對經向和緯向分別取樣測試。
3安全性能
隨著汽車的普及和人們認識的提高,消費者對于汽車內飾的要求不僅局限于美觀舒適,而且越來越關注到內飾空間的健康、環保與安全。這里面就涉及到內飾材料的阻燃性能基本要求及車內空氣質量的管控方面新要求。
3.1阻燃性能阻燃性能是國家強制要求,主要是依據標準GB8410-2006[12],考核的是水平方向的阻燃性能,乘用車中內飾材料的阻燃性能指標需達到燃燒速度≤100mm/min。在GB24407-2012專用校車安全技術條件新國標中對于內飾材料的燃燒速度和極限氧指數進行了規定,其中燃燒速度按GB8410-2006規定的方法進行試驗時,材料的最大水平燃燒速度要求由原來的≤100mm/min提高至≤70mm/min,同時新增加了內飾材料的極限氧指數的規定,要求OI≥22%。一部分窗簾類面料還需考慮垂直方向的燃燒性能。
3.2散發性能汽車內飾面料的散發性能指標主要指的是甲醛含量、霧化、氣味和VOC等。這些指標都是與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的。甲醛含量的測試多采用分光光度計進行,限值一般為≤10μg/g。目前汽車內飾材料的成霧試驗標準國際國內有許多種,這些標準共涉及到了3種試驗方法,即光澤度法、重量法和霧度法。最常用的方法為重量法,根據主機廠及材料類型的不同,通常的限值設定也不同,多為≤3mg或≤2mg,試驗方法常用的為大眾PV3015[13]標準。氣味性指標的測試主要是通過人的主觀評判來確定的。不同的主機廠對于內飾面料的氣味類型、氣味等級和可接受的限值等要求也不相同。氣味測試試驗對于實驗室條件、實驗員的嗅辨能力及內飾面料的狀態等都有著詳細的要求,特別是實驗員的辨別能力需要進行定期的比對試驗以便校正。2012年實施的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GB/T27630—2011[14]推薦標準對于車內空氣質量中的8項指標給予了推薦限值,見表1。根據推薦標準的要求,各大主機廠以及內飾材料供應商一起做了大量的摸底試驗,并總結歸納出了各自主機廠的指標控制要求。國家環保部2014年首次了車內空氣質量標準制定的時間表和路線圖,計劃在2015年底并實施車內空氣質量強制性標準,這不僅對主機廠汽車質量管控和銷售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也給內飾材料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形成了極大壓力。
3.3有毒有害物質(ELV)為了保護消費者的身心健康和提高汽車報廢后的材料回收再利用效率,歐盟ELV2000/53/EC法令[15]及中國《汽車產品限制使用有害物質和可回收利用率管理辦法》中都對汽車在設計生產時禁用有毒有害物質和破壞環境的材料,減少并最終停止使用不能再生利用的材料和不利于汽車環保的材料做了明確要求。對于汽車內飾面料來說,法規要求限制使用鉛、汞、鎘、六價鉻、多溴聯苯(PBB)、多溴聯苯醚(PBDE)等有害物質,具體限值參見表2。根據目前多次測試的結果顯示,汽車內飾面料一般都可以滿足法規規定的禁限用物質限值要求。
4其他
除了上述相關性能外,不同的主機廠對于汽車內飾面料還有部分特殊的要求,如耐污易清潔性能、抗靜電性能、濕熱老化性能、防脫散性和折疊角等指標。所有的要求都是為了滿足汽車內飾面料的裝飾性、安全性、舒適性和耐用性要求。
5結語
隨著中國汽車工業的蓬勃發展和人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汽車內飾面料產業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在國家及各汽車廠對于整車質量提升的大背景下,汽車內飾面料的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的盡快出臺,也會一定程度上改變目前執行標準不統一、指標要求不一致等情況的出現,整體提高我國汽車內飾紡織品產業的研發能力和創新水平。同時,汽車面料企業應該從原材料開發、工藝流程優化、色彩紋理的設計以及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應用等多方面著手,走科技創新之路,才能確保汽車內飾材料各項性能滿足汽車廠要求,滿足消費者需求。
作者:吳雙全 陳華 單位:江蘇曠達汽車織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