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牛仔服裝pH值超標問題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紡織科技進展雜志》2015年第三期
1性能測試
(1)pH值測試參照GB/T7573-2009《紡織品水萃取液pH值的測定》進行。(2)織物強力按照GB/T3923.2-2013《紡織品織物拉伸性能第二部分:斷裂強力的測定抓樣法》進行測試。(3)撕破性能測試參照GB/T3917.1-2009《紡織品織物撕破性能第1部分:沖擊擺錘法撕破強力的測定》等進行。
2結果與分析
2.1牛仔服裝ph值超標的原因牛仔服裝工藝復雜,生產過程中化學處理工序較多,如纖維生產、漿染、印花、洗水等,這些工藝過程均可能導致牛仔服裝pH值超標。
2.1.1纖維生產牛仔布起源至今已經流行了150多年,其纖維原料早已突破純棉的傳統,多種多樣的再生纖維與合成纖維被應用到牛仔面料中,這些纖維在生產中有時需要調節紡絲液或處理液的pH值。如制備聚丙烯腈的主要溶劑二甲基亞砜的水溶液呈堿性,對皮膚有強烈的滲透性[3];制備再生蛋白質纖維時要用堿溶酸沉工藝提取蛋白質原液[4];黏膠纖維濕法紡絲中制膠工序需要將漿粕與堿液作用生成堿纖維素,紡絲工序需要進行酸浴,后處理時還需要利用氫氧化鈉脫硫[5]等,這些纖維在后處理中若水洗不充分則有可能對牛仔服裝的pH值帶來影響。
2.1.2染色染色根據工藝不同主要分為[6]:(1)直接染料染色,可溶于水,在中性鹽或弱堿性鹽中直接染著纖維素纖維。(2)活性染料染色,在堿性條件下,能與纖維素纖維等發生化學反應,染色堅牢。(3)還原染料染色,分子中含有羰基,需在堿性條件下經還原劑還原成羥基鈉鹽,才能溶解于水后染在纖維上,經過氧化,再回復成不溶性染料,如靛藍染色。上述的染色工藝在牛仔服裝中均可能出現,都可能留下牛仔服裝pH值超標的隱患。
2.1.3牛仔面料后處理牛仔面料的退漿、煮練、漂白、絲光等后處理工藝一般都在堿性條件下進行。經過退漿以后已經去除了牛仔面料的大部分漿料和部分天然雜質,但其中大部分天然雜質如蠟狀物質、果膠物質、含氮物質等仍殘留在織物上,會影響以后的染色、印花加工,為了使織物具有一定的吸水性,便于印染過程中染料的吸附、擴散,需要將織物在高溫的堿液中煮練以去除這些雜質[7]。目前煮練和絲光的主要用劑是燒堿。
2.1.4牛仔服裝洗水洗水是牛仔服裝獨特的工藝環節,是區別于其他服裝紡織品的主要工藝環節,主要有普洗、酵素洗、石磨洗、漂洗、雪花洗、手擦、馬騮、貓須、碧紋洗和化學洗等。這些洗水工藝大多都對pH值有所要求,甚至有的直接使用強堿助劑洗水來達到褪色的目的(如化學洗);這些工藝環節之后一般都有清洗流程,但在成衣洗水過程中,服裝是浸泡在酸性或堿性溶液之中的,一些纖維會大量吸酸或吸堿,而成衣的清洗較為困難,所以如果清洗不充分,會使服裝的pH值超標[8]。從以上可看出對牛仔服裝pH值產生影響的大多數原因都是生產工藝本身,此外還有一些影響較小但卻不能忽略的原因,如生產用水的使用、生產工藝管理、半成品與成品的儲存環境與儲存方式等也需要在實際應用中進行考慮。
2.2牛仔服裝成品pH值超標改善方案牛仔服裝樣品的pH值超標情況如表2。
2.2.1pH值堿超標改善工藝選取檸檬酸、磷酸二氫銨、氯化銨和醋酸作為酸性中和劑,在不同的濃度、溫度與時間條件下處理堿超標牛仔服裝樣品,探討最佳工藝條件。(1)濃度測試在1~6g/L的6個不同濃度條件下(檸檬酸與醋酸另測0.4、0.6和0.8g/L)的中和效果,對比處理后pH值最接近7.0時的中和濃度,測試結果圖1所示。由圖1可知,檸檬酸中和濃度高于3g/L時布樣pH值會低于4,氯化銨、醋酸與磷酸二氫銨對布樣處理后的pH值在這一濃度區間內介于5.5~7.5之間;純棉布樣與滌棉混紡布樣在試驗中沒有表現出明顯差異。結果表明,經處理后pH值最接近7.0的各試劑濃度分別為檸檬酸0.6g/L、磷酸二氫銨1g/L、氯化銨1g/L、醋酸0.6g/L。測試在25~65℃間的5種溫度條件下的中和效果,對比處理后pH最接近7.0時的中和溫度,如圖2所示。由圖2可知,各個中和劑處理后的布樣pH值大多隨著中和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可能溫度的升高使原本殘留在布面上氫氧根離子更易于分離到溶液中與氫離子中和,使多余的氫離子得以更好的滲透到織物中。純棉布樣與滌棉混紡布樣在試驗中沒有表現出明顯差異。結果表明,檸檬酸、醋酸在25℃中和時布樣pH值最接近7.0,而磷酸二氫銨、氯化銨在25~45℃最接近7.0,提升溫度對后兩者中和效果的影響不明顯,因此選用25℃。(3)時間測試在2~10min間的5種時間條件下中和效果,對比處理后pH最接近7.0時的中和時間,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檸檬酸、氯化銨與磷酸二氫銨的布樣pH值沒有隨時間變化表現出明顯波動規律,僅醋酸處理的布樣pH值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略有降低,可能是醋酸中和時產生的乙酸鈉鹽阻礙其進一步滲透織物從而導致中和效率較低。純棉布樣與滌棉混紡布樣在試驗中沒有表現出明顯差異。結果表明,處理后布樣pH值最接近7.0的各中和劑中和時間分別為檸檬酸4min,磷酸二氫銨4min,氯化銨4min,醋酸8min。
2.2.2pH值酸超標改善工藝選取碳酸鈉、燒堿和氨水作為堿性中和劑,以同樣的方式處理酸超標牛仔服裝樣品,探討中和濃度、溫度與時間的最佳工藝條件。(1)濃度如圖4所示,碳酸鈉與燒堿的濃度單位是氨水的1/10,但經前二者處理后的布面pH值隨濃度上升的速度遠大于氨水;燒堿濃度大于400mg/L后,布樣pH值大于7.5堿超標,整體表現與三種中和劑的堿性強弱成一定比例。純棉布樣與滌棉混紡布樣在試驗中沒有表現出明顯差異。結果表明,布樣pH值最接近7.0的中和劑濃度分別為碳酸鈉600mg/L,燒堿400mg/L,氨水6g/L。(2)溫度如圖5所示,燒堿處理時溫度稍高于室溫(25℃)布樣便有了堿超標的危險,很不穩定。而氨水處理后的布樣pH值基本沒有隨著溫度的上升而變化,在圖中近乎一條水平線,可能是溫度的升高導致氨水的揮發加劇,致使氨水溶液堿性降低。純棉布樣與滌棉混紡布樣在試驗中沒有表現出明顯差異。結果表明,布樣pH值最接近7.0時的中和劑中和溫度分別為碳酸鈉35℃,燒堿25℃,氨水25~65℃,基于中和效率選用25℃。(3)時間如圖6所示,燒堿中和時間超過2min時布面pH值高于7.5,表現很不穩定。氨水表現接近水平線,其對時間的敏感性很低。碳酸鈉處理后pH值較為穩定,適度的調節了布樣的pH值,沒有堿超標的風險。純棉布樣與滌棉混紡布樣在試驗中沒有表現出明顯差異。結果表明,經處理后布樣pH值最接近7.0時的中和劑中和時間分別為碳酸鈉6min,燒堿2min,氨水2~10min,基于中和效率選用2min。
2.3最佳處理工藝方法
2.3.1工業應用成本比較如表3所示,當樣品pH達到或較接近7.0時各試劑對應的中和濃度、溫度與時間等中和工藝可知酸性中和劑中醋酸較于其他酸性中和劑需要更多的時間,消耗量與檸檬酸相比也沒有優勢。醋酸是有刺激性氣味的有機弱酸,長期接觸對人體皮膚和呼吸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經其中和后織物有異味不達標的可能,而其揮發性使得中和時尤其在熱水浴時中和液的pH值不穩定,無法較準確的控制pH的調節范圍,從而降低中和效率。用醋酸中和紡織品上的燒堿和純堿時會形成乙酸鈉鹽,乙酸鈉鹽會對纖維外部的乙酸形成緩沖,使中和不徹底。而產生的乙酸鈉鹽將導致牛仔織物手感變硬,長期殘留還有可能在熱處理或長時間儲存時產生還原堿化合物,影響織物色澤[9],因此不選用醋酸。對比表3中檸檬酸、磷酸二氫銨與氯化銨的數據得出,在相同中和時間和中和溫度下檸檬酸的消耗量將近磷酸二氫銨和氯化銨的一半。且采用檸檬酸或檸檬酸鹽類作助洗劑可迅速沉淀金屬離子,防止污染物重新附著在織物上,使污垢和灰分散懸浮,改善中和產品的性能[10]。而磷酸二氫氨與氯化銨達到相同的中和效果時的工藝條件相同,但售價卻相差巨大,因此初步選擇檸檬酸和氯化銨作為酸性中和劑。試驗中的堿性中和劑碳酸鈉、燒堿和氨水三者的中和工藝最大的差異是濃度。由表3可知,氨水需要在6g/L的濃度下才能將酸超標樣品的pH值調節到7.0,在使用成本上遠大于另兩種中和劑。氨水易揮發,在調節pH的穩定性和運輸儲存的成本上與醋酸有著類似的缺陷,因此不選用氨水。表3顯示碳酸鈉與燒堿調節酸超標牛仔樣品pH達到7.0時的使用成本接近。盡管碳酸鈉的中和時間與中和溫度要求均高于燒堿,但從圖5與圖6可看出,燒堿并不穩定,只要中和時間或中和溫度稍稍產生變化都有中和織物pH堿超標的可能,難以控制準確的pH調節范圍。因此仍然選擇中和溫度與中和時間要求略高但穩定的碳酸鈉作為堿性中和劑。
2.3.2中和處理后織物的物理性能如表4分別測試檸檬酸、氯化銨與碳酸鈉在各自最佳中和工藝下處理pH超標牛仔服裝樣品前后織物的各項物理性能。酸性中和劑中檸檬酸與氯化銨在處理工藝成本與效率相近的情況下對牛仔服裝物理性能的影響是幾乎相同的,在皂洗色牢度上,經過檸檬酸中和后的牛仔織物皂洗色牢度有輕微提升,而在耐酸汗漬色牢度上牛仔織物經氯化銨中和后降低了半級。因此檸檬酸在對牛仔織物的色牢度的綜合影響上略好于氯化銨,但在對牛仔服裝織物的斷裂強力和撕裂強力的影響上二者沒有差異。試驗中碳酸鈉除了在幾個色牢度的測試中表現出了誤差允許范圍內的變化外基本上對牛仔織物的物理性沒有影響。
3結論
(1)牛仔服裝生產工藝環節多,工序長,化學處理較多,其pH值超標的潛在原因較多,相對于通過更改工藝而言,對牛仔成衣進行積極的中和才是目前較實際的解決辦法。(2)醋酸和磷酸二氫銨因為揮發性或使用成本高等原因不適于用作牛仔服裝的酸性中和劑,而檸檬酸與氯化銨均可用作pH超標的牛仔服裝的酸性中和劑,且在對牛仔面料的色牢度的影響上檸檬酸可能比氯化銨略占優勢。(3)氫氧化鈉與氨水因不穩定以及對人體有害等原因不適于用作牛仔服裝的堿性中和劑,而碳酸鈉可用作pH超標的牛仔服裝的堿性中和劑,其中和濃度、溫度與時間等工藝要求不高,且表現穩定,可調節牛仔服裝pH值至理想范圍。(4)選擇的酸堿中和劑對牛仔服裝的中和處理沒有因純棉或滌/棉的差異而產生不同影響。
作者:田磊 何正磊 劉柳 易長海 單位:廣東省均安牛仔服裝研究 武漢紡織大學 廣東華紡紡織品檢測技術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