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方財政風險的預防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財政風險的成因比較復雜,既有財政方面的問題,又有非財政方面的問題,這些都是國民經濟深層次矛盾的綜合反映。
(一)地方經濟發展不景氣經濟決定財政,財政反映經濟。受全國經濟發展需求不足大環境的影響,地方經濟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企業由于受市場飽和和資金短缺的雙重制約,又處在轉軌建制的關鍵時期,生存和發展困難重重,直接導致了地方財政困難,實質上,這是經濟運行和經濟發展矛盾積累在財政上的反映或表現。
(二)財稅管理體制不到位現行的分稅制財政體制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地方各級政府理財的積極性,但從地方的角度看,國家在中央與地方的財力和財權分配上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嚴重挫傷了地方的積極性。首先,國家“上劃下放”的做法,使地方感到十分為難。其次,在稅種管理上,增值稅是一個大稅種,目前約占全部稅收的40%,而現行體制的分享比例是中央75%、地方25%。特別是隨著營改增的逐步實施,原來本屬地方的稅種也將大部分劃歸中央。此外,鄉鎮財稅機構的設置也不配套,財政所按行政區劃設置,一鄉(鎮)一所,而稅務部門則按經濟區劃設置,稅收零星分散,工作協調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地方財政收入的正常征收入庫。
(三)財政供給范圍和標準不規范目前財政資金的分配還有局限性,財政包攬過多,供給范圍過寬,不該管的管了不少,該管的卻沒有管住。如行政事業單位人員,每年都在不斷增長,地方財政只能保吃飯,很少有錢進行經濟建設,財政支出用于保工資的部分已接近70%,而縣級財政必保的支出,如加大社保事業的投入、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教育支出等卻難以得到應有的保障。
(四)財政資金監管不嚴在財政收入增長乏力、支出不斷攀升的同時,個別單位違規使用財政資金,擠占挪用的現象仍有發生。一是在財政資金分配上,沒有一個科學、合理的定額標準和操作尺度,支出預算的隨意性強,造成單位之間嚴重的苦樂不均;二是在財政資金的使用上,缺乏跟蹤管理和有效監督,錢支出去了是否專款專用很少過問,一些大額專項資金大都沒有按項目實行封閉式管理。歸根結底,這些都有財政監督不到位的地方。
二、防范地方財政風險的對策
(一)樹立財政風險防范意識一是要深刻認識目前財政領域內客觀存在的風險,要加大對防范財政風險的宣傳,制定具體的制度和措施,降低風險程度。在決策和執行過程中,要把財政風險作為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變量來預測、論證,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增強財政調控力度。二是必須嚴格按《預算法》辦事,強化財政預算分配和監督職能,通過增收節支、堵塞漏洞來避免財政赤字,對已存在的歷年赤字,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消化。三是要樹立正確的債務債權概念,特別是要加強對負債的管理。要堅決制止不顧自身的財政實力,一味地追求“政績”的盲目行為;要加強負債管理,建立規范的使用、審批制度,不斷提高使用效益,要對本單位的債權進行清理分析,及時催收,盡量減少呆賬、壞賬的發生。
(二)保持經濟發展良好態勢較快的經濟發展,較高的經濟增長質量為防范和化解地方財政風險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較快的經濟增長擴大了財政收入來源,減輕了財政收入的集中度和非稅收入的依存度,增加了財政收入彈性,為防范和化解地方財政風險奠定了直接物質基礎。同時,健康協調的經濟增長,可以減輕企業的經營困難,緩解下崗失業問題,增加人民的收入水平,有效地降低財政或有負債顯性化。
(三)改革財政管理體制一是轉變政府職能。重新界定政府的職能范圍,發揮公共財政應有職能,盡可能地保障民生領域支出,實行和完善政府采購制度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使有限的財政支出資金發揮最大效益。二是規范政府的擔保行為。由于政府擔保直接形成了政府顯性或有負債,以及擔保過程中必然帶來的財政風險,必須規范政府的擔保行為,明確政府擔保的原則、條件、范圍、責任以及有效的執行機制,控制機制和責任處理機制。三是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要按照保障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原則,尊重地區差異的原則,兼顧公平與效率的原則,國家、企業、個人共同分擔的原則,普遍覆蓋的原則,社會保障與商業保險相結合的原則,政府行政管理與社會保障基金運營相分開的原則,逐步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社會保障體系。四是改革財政管理體制。財政作為政府理財的部門,是財政風險的最終承擔者,財政管理的水平直接有關系到財政風險的防范和化解能力。努力增加財政收入,提高財政收入的彈性,擴大財政收入來源;堅持優化支出結構,保證重點需要,壓縮一般性支出需求;編制財政風險預算,建立財政風險準備金制度;提高地方財政信息的透明度,財政應向黨委政府提供及時、有效、全面的財政收支信息,為科學理財、民主理財做好基礎性工作。
作者:郝曉琛單位:南京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