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紅色管理在管理學中的地位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年第三期
以思想為核心的紅色管理理論其內容博大精深,管理學課程應包括以下內容,簡要概括如下:
(一)要真正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這是辦企業的崇高使命和核心價值觀現代管理的核心思想、核心價值是為顧客價值服務或為顧客增加價值,這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表述是一致的,企業為人民服務實質就是為顧客提高價值服務。有些企業領導認為企業就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確實,企業如果沒有利潤是不能良性發展的,但單純追求利潤而忽視社會效益或其他相關者的利益,尤其是顧客的利益,不但賺不到錢,反而會失去發展的機會。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認為,在中國真正成大事的人,要有一種覺悟、一種境界,有一種為國家、為民族、為企業員工甘愿奉獻犧牲的精神。說到底,要有為人民服務的崇高使命和核心價值觀,國內一些優秀企業也是這樣做的。張瑞敏認為,企業沒有明確的宗旨、崇高使命和核心價值觀,企業的目標就無法實現。
(二)以人為本,通過信仰教育調動員工的創造性、積極性,為實現企業的宗旨目標共同奮斗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具創造力的核心動力。以人為本,更主要的是依靠人、尊重人、團結人去實現組織目標。如何能把員工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西方管理學界主要提出物質刺激。但必須看到,物質刺激的作用是逐漸弱化的,用經濟學的語言說其邊際效用會遞減。管理大師德魯克說:“我們無法用金錢買到責任感。”所以,管理者應該教育員工樹立精神信仰,從根本上調動積極性、創造性,這也是西方管理學發展的一個趨勢。在時期,人們物質需求是極其匱乏的,但工作熱情卻非常飽滿,勇于奉獻,不計個人得失,這就是精神信仰的力量。華為公司總裁任正非在談到企業成功的經驗時講到:“精神信仰教育產生‘墊子文化’,充分調動起員工的創造性,為實現企業的宗旨目標共同奮斗”,這是他們成功的秘訣之一。
(三)領導班子要帶頭學習理論,通過思想教育,帶領職工實現企業的發展目標說過,“沒有理論,沒有歷史知識,沒有對于實際運動的深刻了解,要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這些光輝的理論思想對指導今天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搞好管理工作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思想教育是核心,要讓組織發揮出最大管理效力,就要做好思想工作。小平同志曾明確提出領導“要騰出主要的時間和精力來做思想政治工作,做人的工作,做群眾工作。思想通了,一通百通”。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認為:“如果一個員工思想不通,你派十個人都管不住他;如果思想通了,你不用管他,他都會努力工作的。”張瑞敏認為,海爾集團成功兼并了一個又一個企業的主要原因是,把海爾的思想文化移植到這些企業中去了。后來,美國哈佛大學將海爾企業兼并成功案例寫入了他們的企業管理案例庫。
(四)必須要充分發揮團隊的力量,必須要依靠群眾實行民主管理我們黨的領導集體是堅強有力的,主要是依靠群眾,實行民主管理。在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時代,企業要想獲得生存和發展,就要最大限度地集中群眾智慧,形成并發揮團隊的力量。張瑞敏認為:“管理說到底就是你能夠把許多人的力量集中起來,這個企業就成功了。”管理成敗與領導者的民主作風有很大的關系,讓員工有參與權、發言權、投票權,才可能產生主人翁意識和行動,才能調動起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
(五)加強組織紀律性,是提高執行力、戰斗力的可靠保證聯想、海爾等企業能實現跨越式發展,就是制定并認真執行各項管理規定,進行經常性紀律教育,變強制為自覺,讓員工自己管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在規范化的工作和生活中,逐步養成遵守紀律的習慣,不斷提高執行力、戰斗力。好的企業就像一支軍隊,令旗所到之處,三軍人人奮勇,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六)繼承和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是企業永葆可持續發展的法寶艱苦奮斗是企業文化的魂,任何時候都不能因為外界的影響動搖企業的奮斗文化,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掉艱苦奮斗這個根本。在創業初期,企業都有艱苦奮斗精神,但是當企業發展變得財大氣粗以后,就很難再保持創業時艱苦奮斗的好作風了,有些企業因驕奢揮霍轉瞬間就垮塌了,教訓深刻。
(七)正確處理好上下級關系,堅持“官兵一致”的原則能否處理好上下級關系,直接關系到一個組織的戰斗力,古今中外任何組織都概莫能外。提出處理上下級關系要堅持“官兵一致”的原則,他反對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的關系搞成“父子關系和那樣一種威壓性的關系”。從優秀的企業管理情況看,企業對員工忠誠,員工反過來就會對企業忠誠;企業對員工負責,員工反過來就會對企業負責。只有在這樣一種氛圍下,員工才能有高昂的士氣和主人翁的態度。許多世界頂級企業,將“尊重個人”列為企業核心價值觀之首。國際著名大公司藍色巨人IBM總裁沃森制定了著名的“三大準則”,第一準則便是“必須尊重員工,以員工利益為重”。沃森常說:“我十分討厭對員工的不尊重,公司最重要的資產不是金錢或其它東西,而是由每一位員工組成的人力資源。”
(八)構建學習型組織,將組織變成一個育人大學校怎樣才能把企業真正建成學習型組織,這是管理者需要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海爾集團將組織變為一個培養育人的大學校,總裁張瑞敏提出的培訓原則是:“需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急用先學,立竿見影。”在培訓形式上,他強調“現場、案例、即時、互動”、“求是、創新”。成功的企業一定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型組織。
(九)加強骨干人員的選拔,充分發揮他們的帶頭作用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骨干人員的選拔從實際工作中的優秀人員挑選培養,海爾集團運用“賽馬機制”選拔培養和使用好骨干,取得了顯著效果。培養骨干有多種方式,最重視的是“壓擔子”和“傳、幫、帶”,讓他們在艱難困苦的危險環境中經受鍛煉和考驗,這是培養骨干的最佳方法,也是一條成功經驗。許多優秀企業培養骨干時,用的也是的這套方法。柳傳志經常說:“最好的認識人才和培養人才的方法就是讓他去做事,在實際工作中充分發揮他們的帶頭作用,保證組織戰略目標的實現”。
(十)加強組織建設,構建精干高效、合理穩定的組織結構建立怎樣的組織結構,才能穩定發揮組織的效能?馬云在阿里巴巴的管理工作中就引入了這樣的“政委體系”:從組織結構上分三層,最基層的稱為“小政委”,分布在具體的城市區域,與區域經理搭檔;往上一層是與高級區域經理搭檔;再往上直接到阿里巴巴的人力資源總監,可直接向馬云匯報。這些“政委”既懂業務,又代表公司進行價值觀宣導,這樣的“政委體系”保證了企業穩定快速發展。事實證明,“一長制”決策速度快,出了問題能找到責任人,但權力一旦失控,就會出現大問題,而引入“雙首長制”,構建精干高效合理穩定的組織結構,往往能夠最大程度地避免這種問題的發生。當然,企業不可能完全照搬部隊的做法,但可以汲取其中有用的成分,根據這些原理來設計組織的運行機制,會有利于加強對組織的管理和控制。
二、紅色管理在課程改革中的地位與作用
我國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是從我國的國情出發,與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政權性質相聯系的。我們黨在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進行了社會主義建設管理的探索,特別是改革開放后,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充分證明了紅色管理理論的正確和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管理學的課程改革必須打破西方管理理論一統教材的“西方天下,”紅色管理理論要進教材、進課堂、進師生的頭腦中。中國許多成功的企業反復證明,紅色管理理論已經成為指導企業走向成功、追求卓越的法寶,是中國有特色管理的核心理論,也是當代管理理論創新的新紀元,是世界管理理論叢林中的“一棵參天大樹”,必將對實現“中國夢”產生巨大的理論指導作用。
作者:郭占元單位:長春光華學院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