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企業轉型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前,隨著全球一體化的趨勢不斷增長,對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來說國際貿易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從宏觀的角度來分析,企業轉型是對經濟發展形勢的進一步適應;從微觀的角度來分析,企業轉型是企業進行內涵式發展的價值取向。本文簡要概述了我國國際貿易企業轉型,并在此基礎上闡述現階段企業轉型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最后提出企業轉型對國家貿易的途徑創新,進而為國際貿易的科學發展出謀劃策。
【關鍵詞】企業轉型;國際貿易;影響;途徑創新
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對外開放的程度隨之增大,國際貿易大幅度地推動了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我國與世界接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相關的理論指出企業轉型對國際貿易有著一定的影響,是其順利進行的重要工作環節。企業轉型能夠加強企業自身的綜合能力,提高企業技術水平,培養優秀的員工人才。21世紀屬于知識型時代,網絡的發展和國際貿易都成了這個時代的主流形式。金融危機過后,世界經濟格局開始進行全面的大調整階段,而我國國際貿易的內外部環境也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進而面臨著全新的機遇和挑戰。加快企業模式的轉型,是推動國際貿易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
一、我國國際貿易企業轉型的概述
(一)國際貿易企業轉型的現狀分析
我國的國際貿易從無到有,一直發展到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國對外貿易中的重要支撐部分,成為我國國內企業發展主體,主要經營模式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主要出口品是玩具、鋼材、機電、化工、紡織等產品,主要出口市場是發達國家。隨著國際貿易不斷地加深,我國企業也開始逐漸進行產業結構以及國際收支的調整,進而對我國國民經濟以及就業問題都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國際貿易是在全球經濟化環境下發展中國家參與到國際分工的重要形式,逐漸從過去的資本缺口、外匯缺口向需求缺口、競爭力缺口、知識缺口轉變。國外在優惠外資以及單純鼓勵出口的引領下,一些高污染、高消耗的企業和產業逐漸轉移到我國,但我國卻面臨著環保成本和資源價值的巨大壓力,對我國的資源、能源、環保都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我國國際貿易的比例在開始呈現出上升的趨勢,在后期開始呈現出下降的趨勢。我國國際貿易總額近些年并沒有受到經融危機的影響而發生極大的下降,國際貿易幅度仍然呈現上升的趨勢,后期有一小部分的下降。主要是因為國際貿易解決了國內一部分的勞動問題,但由于國際貿易處于國際分工的末端,且附加值不高,所以應通過企業轉型解決這一問題。
(二)國際貿易企業轉型的制約因素
首先是產業技術水平不夠先進。我國國際貿易企業大部分呈現出技術水平低下的現象,其中大約有3/5的企業技術水平低于國外企業的普通水平。我國國際貿易企業與國外的同行業企業相比較,雖然具有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優勢,但技術水平和質量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這些都說明了我國國際貿易產業的技術水平不夠先進。其次是我國勞動力數目過于龐大且素質相對較低。我國在國際競爭中最大的比較優勢是龐大且低成本的勞動力優勢,但是受到我國高等教育的職業教育和普及率等等的影響,大部分的勞動力都是沒有接受過良好教育的簡單勞動力,所以我國國際貿易一直停留在生產線中具有較低增長率的末端,從而導致我國國際貿易企業轉型缺乏一定的競爭力和優勢。再次是我國國內產品競爭力較弱。由于我國國內生產技術水平不高,大部分生產出的產品質量都良莠不齊,并且大部分的企業沒有形成自己的開發機構,不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再加上缺乏一定的管理能力,無法獲取較為先進的信息來源,進而導致大部分的企業并不了解國際貿易的標準,生產出的產品大部分無法達到國際合格標準,同時沒有國際市場的銷售途徑,進而沒有在國際上形成很高的國際知名度,并且市場占有率也不高。我國國內企業還存在缺乏運輸保障、交貨延誤、價格偏高等等問題,進一步抑制了國內企業的轉型和國際貿易的發展。
二、現階段企業轉型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一)優勢
首先,提高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現階段,國內企業正處于一個企業轉型的重要時期,所以對國際貿易等等方面產生著影響,使其面臨著更大的發展機遇以及挑戰,這種形勢就會使企業受到市場環境的影響,投身到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進而導致企業之間競爭的激烈程度。這種競爭狀況首先為企業轉型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給予更大的發展空間,但會導致企業之間出現不良競爭的現象,進而破壞市場發展秩序的穩定性,讓企業轉型和發展處于一個不良市場環境中。所以相關部門應根據國家法律法規管理好市場各類企業的經營狀況,進而保證企業轉型和國際貿易發展的順利運行。其次,幫助企業更加穩定的發展。我國企業在進行企業轉型的過程中,經常會面臨一些很難解決的問題和困難,進而影響企業轉型的順利進行。國際貿易的發展也會隨之產生一些波動,所以必須保證企業轉型的穩定發展。企業應不斷加強企業的管理力度,進而為企業轉型奠定良好的基礎,從而為國際貿易的發展保駕護航。
(二)劣勢
國際貿易主要形式有三個大領域:對外直接投資、對外間接投資、對外商品交換。經濟危機后,西方各個主要貿易大國還處于經濟恢復的重要時期,還處于有一些乏力的發展狀態,美國以及歐盟國家都很明顯地展現出這一狀態。在這種環境下,企業轉型對國際貿易的劣勢影響有以下幾點:一是貿易壁壘的增加。西方發達國家主要使用的是新古典經濟學理論,一直強調國家貿易的自由化。但由于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各國開始倡導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大部分的國家開始通過建設技術性壁壘的規避機制,最常見的是“綠色壁壘”,例如歐盟國家所增加的“碳排放稅”。這種機制的實施能夠阻礙我國的傳統出口產品的發展,進而很難進入國際貿易的市場中發展。二是海外市場的萎縮。因為美國在2007年發生了次貸危機,進而導致誘發了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隨著國際金融資金鏈條的發展迅速對其它經濟體產生了影響。隨著各國虛擬經濟領域的金融泡沫破滅后,實體經濟也因為資金鏈條的原因開始出現市場萎縮的情況。這一情形導致國外大部分民眾面臨著失業或是收入減少的困境,進而造成市場的購買力開始降低,根據我國企業生產訂單的取消數據能夠明顯地表現出來,所以海外大部分的企業開始出現破產等現象,進而使市場進一步的萎縮。
三、企業轉型對國際貿易的途徑創新
(一)國際貿易企業轉型的發展方向
我國國際貿易企業轉型具體的發展方向有以下幾點:一是鼓勵和支持自主研發。通過鼓勵和支持自主研發,向設計、研發以及營銷等增加附加值的環節發展。同時提高從事研發活動人員的勞動生產率,其工資水平也是普通勞動密集型工人工資的十幾倍,進而大幅度增加國際貿易的附加價值;二是發展零部件配套產業。我國企業轉型國際貿易應由簡單產品轉向復雜產品的生產設計領域發展。充分鼓勵國際貿易企業開展關于本土上下游企業的配套產業,同時根據國際市場的生產要求和管理規范,進一步加強本土企業的管理和技術水平,進而不斷增加我國國際貿易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三是增強我國國際貿易管理。應充分完善國際貿易企業制度的要求,遵守國際貿易的產業標準,同時在制定相關國際貿易政策時,充分考慮企業環保事業以及企業社會保障的需求,根據相關標準和要求進行企業管理制度的完善;四是延伸我國國際貿易服務鏈。現階段,下游服務價值鏈逐漸向我國國際貿易延伸,包括配送服務、倉儲以及物流方面,同時也可以涉及到國外的銷售環節和銷售途徑。大部分的商品出口價和消費者所買的零售價格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這就表明服務環節是產生最多價值的工作環節,但我國國際貿易價值鏈很難增加服務價值,所以價值鏈向下游服務增長的空間有許多;五是保護環境,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在國際貿易企業轉型中,應合理分配資源、土地以及能源問題,做好保護環境、節能減排以及節能生產各項環境工作。我國現階段面臨著嚴重的資源問題,例如土地資源不足、環境危機以及能源短缺等,我們應充分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將其作為國際貿易企業轉型的重要前提。
(二)國際貿易企業轉型的途徑創新
首先,加強國企與民企之間的合作,提高自身優勢競爭力。國際貿易企業轉型需要通過國企和民企之間共同的合作來進行的,根據現在的情況來看,雖然我國國企和民企在各個領域中有所合作,但是雙方并沒有在合作的過程中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系統,二者之間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在企業轉型的過程中,國企和民企應不斷增強彼此的合作,借此實現雙方競爭水平的共同提高。國企具有充足的資本和先進的技術,并且還具備優秀的人才資源,而民企具有更加靈活的經營機制,敢于創新,所以二者之間的合作能夠實現彼此的共同創新和共同發展,進而加快國際貿易企業轉型的速度。除此之外,企業還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優勢競爭力,加強自身產品的質量以及產品的穩定性,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一定的保障,并且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進而增加自身產品的附加值。所以,處于全新發展環境的企業轉型應勇于創新,進而不斷加強自身的技術水平和企業競爭力。其次,完善政府的職能和相關政策,給予企業轉型一定扶持和鼓勵。為了更好地促進企業轉型下的國際貿易,應提高本土企業的技術水平,以及加強其國際分工能力。所以,我國政府應出臺一些關于國際貿易的可行政策,提高企業的國內采購率,進而加大內需,實現經濟的全面增長。政府部門應執行合理的出口退稅政策,對出口的產品實施退稅、免稅的政策制度,并且不斷提高政府部門的審批效率,進而加快企業轉型的資金流動速度。現階段,我國的國際貿易稅收過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不合理的問題,所以我國政府部門應不斷提高監督力度,避免稅款流失的現象出現。除此之外,我國還應充分鼓勵國際貿易企業進行轉型和創新。創新已經成為了21世紀重要的時代主題,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促使企業開始進行創新和轉型,不能一味地沉醉在過去的輝煌之中。所以政府應給予企業轉型一定的鼓勵和扶持,讓其在國際貿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進而提高我國的國際貿易競爭力。
四、結語
無論是以企業轉型為基礎的國際貿易,還是以國際貿易為基礎的企業轉型,都是推動世界經濟整體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為了提高世界整體的經濟水平,首先,應擴展國際貿易的經營范圍,讓各國之間互相學習企業轉型的優秀經驗,進而加強整體的生產效率;其次,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都需要不斷根據發展的情況,做出適當的企業轉型調整,為其不斷地努力。開展國際貿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實現共贏的理念,做到世界資源共享的趨勢,進而加強全球經濟水平發展。對于發展中的國家,要時刻注意在國際貿易發展中國的長期或短期的經濟效益,應根據自己國家的國情制定相應的發展方案,進而實現經濟上大幅度的增長。
【參考文獻】
[1]劉廣平.轉變管理理念創新監管模式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J].上海海關學院學報,2013(01)
[2]梁芷銘.新國際貿易格局下港口物流模式適應性研究———區域物流發展與政府治理轉型系列之七[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3)
[3]陳建.從企業實戰的角度看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實訓教學的模式創新[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4)
作者:吳海霓 單位:浙江樹人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