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智慧交通的內涵與發展目標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交通的智慧化發展是中國城市未來交通的發展和變革方向,也是國家交通政策重點支持對象,智慧交通已經成為中國城市交通建設的熱點。文章介紹了智慧交通的概念和內涵,提出了中國智慧交通的發展目標,包括解決交通供需平衡問題、提升城市交通效率和服務水平;強化城市交通技術和城市交通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和人才隊伍建設。在智慧交通的建設問題上,要做好智慧交通的頂層規劃,根據用戶對象和業務進行需求分析,在此基礎上進行智慧交通的系統開發和建設,努力提升對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的掌握和應用水平,為公眾提供良好的交通出行和運輸服務,促進城市交通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智慧交通;交通系統;交通建設
一、引言
目前,中國面臨著快速城市化階段,城市人口涌入與汽車的大量增加導致交通擁堵不斷加劇,交通問題已經成為中國城市面臨的普遍問題,智慧交通作為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技術手段也應運而生。2012年中國成立智慧城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開啟了智慧城市建設序幕,智慧交通也成為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3年交通運輸部長楊傳堂在全國交通運輸科技創新大會上提出了“綜合交通、智慧交通、綠色交通、平安交通”的發展理念,智慧交通建設成為了國家交通運輸行業的重點戰略任務之一,交通部于2016年開展的“十三五”發展規劃中要求各地積極開展智慧交通示范工程。目前在國家支持下中國智慧交通的建設取得一些喜人成績,如北京建成交通運行監測調度系統(TOCC),上海建成虹橋樞紐綜合智能化系統,中國鐵路建成的鐵路智能運輸系統(RITS),廈門建立的廈門市智能交通控制中心(ITCC),此外一些高速公路建成的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但由于建設主體、管理區域、組織框架、運輸方式等方面不同,中國智慧交通的建設還存在諸多問題,理解智慧交通的內涵,明確中國智慧交通的發展目標和建設思路,對中國城市交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城市交通的進一步升級,必須有完善的頂層設計,只有明確智慧交通的發展方向,才能緊密銜接各種運輸方式,推進智慧交通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文章以智慧交通作為研究選題,希望能對中國智慧交通的發展和建設提供一些基礎理論思考,推動城市智慧交通不斷進步。
二、智慧交通的概念與內涵
智慧交通源于智慧城市的概念,也是從智能交通發展演變而來,是構建智能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智慧城市由概念到實踐,智慧交通也在實踐建設中不斷探索和發展。對智能交通和智慧交通的關注也要從工程和技術領域逐漸轉移到理論研究。綜合智慧交通的發展目標和技術特征,智慧交通是將通信傳感技術、大數據運算等集成運用于城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通過不斷完善原有的交通基礎設施的基礎上,廣泛采用數字化技術來改進原有的交通基礎設施、運輸組織和運載工具、監管方式等,通過科學決策為城市居民提供一體化綜合運輸解決方案,在有限資源配置下以合理成本將人員和物質送到指定位置的智慧型綜合交通運輸與管理系統。智慧交通的建設和發展也將使得城市的交通運輸組織形式產生根本性變革,有利于將社會分散的運輸體系整合起來形成集成的、互相銜接的協同運輸方式。智慧系統能夠利用云計算和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將整個城市交通運輸的需求與供給協調起來,實行數據共享、有效協作、服務一體化,以較低的成本代價完成城市人員與物質的有序流通,以快捷高效的決策方式達到交通資源的合理配置與有效利用。由于政府主導了智慧交通的建設,目前的智能交通建設主要涵蓋了兩個部分的內容。一是政府部門為了履行行政監管職能,從宏觀交通組織與決策、運輸市場監督、運輸組織與管理、交通各類數據統計、公共交通服務等需求出發,規劃和建設各類交通綜合子系統。二是支持或幫助運營和管理組織建設與交通運輸生產密切相關的運營系統,包括交通基礎設施智慧化、運載工具的智慧化、運營組織與管理的智慧化、交通需求服務體系的智慧化等,智慧系統的開發建設也由于使用對象的不同分為政府集中化建設和市場化機制開發建設。
三、中國智慧交通發展的目標
1.解決城市交通供需問題,提升城市交通運行效率和服務水平。隨著城市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們出行機動化水平越來越高,城市交通擁堵問題日益突出,對城市的交通出行水平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城市交通成為廣大群眾關注的焦點。如何緩解交通的供需矛盾,建立快捷高效的交通服務體系,便成為智能交通系統建設的首要任務和目標。國發[2015]40號文件《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加快互聯網與交通運輸領域的深度融合,通過基礎設施、運輸工具、運行信息等互聯網化,推進基于互聯網平臺的便捷化交通運輸服務發展,顯著提高交通運輸資源利用效率和管理精細化水平,全面提升交通運輸行業服務品質和科學治理能力”。智慧交通是以數據分析為基礎,加強供需平衡管理,科學進行交通的決策和總體規劃,全面提升了運輸的組織和管理水平,對公眾服務也更具有人性化、透明度和便捷化,有助于城市交通的安全、有序、舒適、快捷運行,最大程度發揮交通基礎設施的效能,從而提高城市交通運輸的效率和服務水平。
2.強化城市交通科技發展水平,提高城市交通競爭力。發展城市智慧交通也意味著擁抱和接受城市交通發展的各項最新科技技術和科技成果,有助于提高城市的交通科技發展水平,提升城市交通系統的管理和運營能力。交通的智慧化將物聯網技術、通信傳技術、信息網絡技術、云存儲和云計算、大數據分析和處理技術等現代科技發展的前沿有效集成于交通運輸系統中,整個交通系統的組織、運輸、管理、監測、統計、決策、應急等被全面納入智慧組織系統之中,通過信息的有效傳輸,加強人員、車輛、物質、交通基礎設施等之間的聯系,使得整個城市交通信息具有實時性和透明性,強化了城市交通的科技含量,增強城市交通發展的競爭力。智慧交通的應用從業務上可以劃分為信息采集、數據的存儲與處理,信息服務三個部分。信息的采集是智能交通的首要基礎工作,也是智慧交通的應用的起點,數據存儲與處理是智慧交通系統的核心,通過對各類數據的匯集、處理、存儲和交換,可以為各種不同的應用場景提高科學的決策依據,從而保障交通運輸體系的順利運行。信息服務是通過網站、APP、專用終端等對對各類有效信息進行分類,從而滿足各類從業人員或出行人員信息需求,為其行為或決策提供依據。隨著各種分析技術對對基礎數據的精度和實時性要求越來越高,也要求終端等數據采集技術和通信傳輸技術也不斷更新換代,客觀上促使了各種物聯網技術、即時通信技術等采集和傳輸技術和手段的不斷進步,數據采集與傳輸成本不斷下降。而數據采集的有效性和數據種類的豐富性,也為數據分析提供了更多的維度,有助于分析技術和分析方法的不斷改進和創新,從而開發出更多的數據分析和應用與處理系統,為交通監管和運營提供更多的服務內容,保障城市交通的良好運行。
3.促進國家交通產業的經濟發展,加強交通科技人才隊伍的建設。智慧交通的發展不僅與城市交通系統自身發展有關,也是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智慧交通的開發和應用能夠為中國的高新技術產業提供一個巨大的市場。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2018-2023年中國智能交通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研究報告》的數據,中國智能交通系統投資額2017年為247億元,2014年投資達到837.69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9%,預計2018年市場將超過1600億元,并且未來五年依舊有望保持20%左右的市場規模增速。目前中國智能交通在集成應用方面已經躋身國際先進水平,但總體與歐美企業相比,中國大部分企業規模較小,在技術、資金、人才方面的投入尚有一些差距,需要國家相關政策以予幫助和扶持,以市場促進產業良性發展。智慧交通產業發展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國家和地方政府長期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中國對智慧交通產業的持續投入,有助于吸引更多民間的資金投入到產業中,形成良好的投融資環境,也有助于促進國家交通產業的各項技術和產品的研發,推動行業的不斷發展。目前各地城市智慧交通的建設對終端設備產品和技術服務都有較大的需求,推動了相關產業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也將發展成一個高新產業群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智慧交通產業對既懂交通技術也懂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有較大需求,發展智慧交通不僅有助于中國交通裝備產業的發展,也有助于打造復合型人才工作和成長的環境與條件,形成交通人才的良好培養機制。信息技術是當前發達國家的科技和經濟競爭的重要領域,國家要借助于當前的經濟發展產業技術升級的歷史機遇,在交通產業領域大力發展高新科技,吸納一批海內外專業人才,組建一支能夠引領智慧交通發展的一流科技隊伍,建立一套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技術標準和應用標準,占領智慧交通產業發展的制高點。
四、中國城市智慧交通的建設思路
1.城市智慧交通建設的頂層規劃。智慧交通的頂層設計關系到對各個子系統的資源和數據共享、原有系統的整合、系統整體效能的發揮,系統功能對需求滿足的程度和可持續性,系統建設財務投入的控制等,建設要不僅要考慮其先進性,更要注重系統的實用性。建設智慧交通必須要以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為框架,將城市交通需求和規劃聯系起來,以智慧交通的需求和服務為核心,制定周密的規劃和建設方案,從而確定建設項目和未來的建設和發展方向,要按照各個子系統的分類,分步逐漸試試,以政策為導向,以技術為核心,在滿足資金控制的情況下,扎實妥善的推進規劃的實施。
2.系統的用戶對象和業務需求分析。目前智慧交通系統的用戶主要分為三類:政府部門、企業運營組織、社會公眾。政府部門主要履行其監管職能,在業態上行政事務應用較多,涉及到交通的運行監測、交通管理和服務職能、交通應急管理、交通的運行分析與政策制定等。企業運營組織涉及到企業運營服務的方方面面,企業級別的應用較多,比較復雜與繁雜。一般根據運營企業自身需求進行定向開發,如調度系統、支付系統、貨物物流信息與控制系統等,設計到企業的日常運營監測、日常事務管理與異常處理、對運營策略和戰略的科學決策與支持。社會公眾是智慧交通的服務對象,是發展智慧交通的根本所在,包括公眾出行的準入、公眾出行的信息服務、出行基礎設施、咨詢投訴等。常見的如公交班次、出租電召、自行車服務系統、高速收費政策、相關服務的支付、咨詢投訴系統等。在當前技術條件下,政府部門更多精力用在重視信息數據的采集、企業比較注重信息數據分析工作對運營成本和績效考核的貢獻,社會公眾比較關注信息的有效性和實用性、便利性。
3.智慧交通的系統開發與系統建設。智慧交通系統開發和建設的最終目的是為各類用戶提供信息服務,常見的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對外接口包括網站、移動APP,路測固定設施、呼叫中心、桌面客戶端,專用智能終端等。網站是較早的實現交通信息與查詢的方式,能夠提供廣泛的信息服務,如不同交通的線路、班次、換乘點與換乘方式、貨運配送網點、服務價格、服務質量評價等。移動APP需要依托不同的應用系統,進行定制化開發,能夠針對特定用戶,提升服務效率。常見的如交通政務APP、企業管理APP、公眾出行相關的如智慧公交APP、出租車APP、貨運APP等。路測固定設施是是在交通樞紐重點區域等和路測設置專用的信息服務設置,常見的如公交電子站牌、交通運輸站場內的信息屏、信息查詢終端等。呼叫中心一般是電話短信等方式實現信息與溝通,桌面客戶端一般是政府管理和企業管理人員專用的桌面客戶端,方便進行管理業務或運營組織監管工作,專用智能終端設備一般是針對特定的交通工具和應用場景,如公交車、出租車、自行車等車載專用設備,ETC專用收費系統等。不同的信息服務方式一般也會要求不同的技術支撐,涉及到網絡、系統軟硬件、專用設備、支撐平臺、場地的建設和安裝等。由于技術不斷更新和發展,交通系統的新型技術不斷出現,更新換代周期也大大縮短,為了保障系統的使用周期,一般來說,系統的建設和開發方面要盡可能考慮先進實用性技術。智慧交通系統的服務涉及到多類用戶,集成度不斷增強,但是用戶的能力和水平層參差不齊,因此要系統不但要具備多元化服務的能力,還得使系統服務具有易用性,在用戶界面上盡量友好,操作簡單,力爭能夠服務到交通參與的每一個人。在系統平臺的打造上,還要保障系統的公用信息開放性、數據和信息的可靠性、系統運行的安全性、采集的個體信息的保密性等。
4.提升對關鍵核心技術的掌握和應用。智慧交通的應用的關鍵在于為社會公眾提供快速而又便捷的交通出行和運輸解決方案,以及為支持這些活動衍生出來的監管、安全、應急、準入等政務活動和企業的組織運營活動等相關經營方案。因此系統建設的根本目的是通過數據挖掘和分析技術析,找到公眾的交通出行和運輸的痛點和難點,通過其“智慧”決策過程,為用戶提供可靠的信息服務和決策選擇。在這一過程也會必然伴隨著不斷進步的各種分析技術和新的優化方案,推動舊問題得到不斷的改善或徹底解決,然而伴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中人口的增長、社會經濟條件的變動,城市發展的導致的各種資源和環境約束問題的巨大變革,肯定又會不斷產生新的問題。因此智慧交通的建設和發展也是一個伴隨著城市經濟與社會發展而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技術進步會推動交通資源利用效率的不斷改善,智慧交通的建設和發展也要不斷提升對關鍵分析技術的掌握和應用,從而不斷推動智慧交通的系統建設。
五、結論
智慧交通的建設和發展要體現了以人為本的交通發展思路,通過現代科技發展和信息技術發展,將城市交通資源、城市環境、能耗等問題集合到以人為中心的系統中,構筑城市交通一體化發展的系統,更好的解決中國城市的交通問題,提升城市交通資源的利用效率,全面提高居民交通服務水平,要以技術發展為核心動力,通過智慧交通產業的發展,促進國家智慧交通產業的發展,為中國交通經濟的發展和人才隊伍建設提供可靠市場環境。
作者:劉艷銳;姚迪;李金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