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區商業定位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社區商業作為城市商業的組成部分,越來越多地受到政府和投資商的重視,然而面對多變的商業環境和復雜的社會環境,社區商業應當如何定位、如何發展,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日本社區商業經歷了長期的發展,已趨于成熟。在少子高齡化的社會背景之下,日本的社區商業擔負了解決地區社會問題的重任。我國即將步入老齡化社會,日本社區商業的概念、定位和理念對我國社區商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日本社區;社區商業;商業定位
1引言
日本社區商業的發展經歷了底商、傳統商業街、緊鄰型小型購物中心這三個主要階段。戰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帶動了日本的小零售商和傳統商業街的發展,之后,隨著以便利店為代表的小型店鋪以及購物中心等新型店鋪的興起,傳統商業街陷入了長期的低迷。日本少子高齡化的加劇、生活方式以及就業環境的改變以及泡沫經濟崩潰后的長期經濟低迷等帶來了種種社會問題。同時,伴隨城市化的發展,許多作為城市社會基礎的傳統社區逐漸解體,作為人們生活空間的社區的功能也在逐漸弱化。社區商業作為一種能夠有效解決地區社會經濟問題的公共服務主體重新回到公眾視野中。日本社區商業涉及的領域有哪些,對社區甚至整個社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其社會功能和定位又如何。面對加速的城市化進程和居民日益復雜的消費需求,社區商業在我國的發展也逐漸成為趨勢,日本社區商業建設的經驗有哪些值得學習,其模式和定位對于我國社區商業的建設與發展是否可以借鑒,我們需要進一步探究。
2社區商業的概念
在日本,較為細致和系統地闡述了社區商業的概念的研究者是細內信孝(1999),他認為社區商業是以生活者和市民意識為基礎,以當地居民為主體的地區商業。同時,也是以解決社區存在問題和提高居民生活品質為目的的商業。社區商業有以下幾個特征:第一,作為與當地居民密切相關的商業,它是從地區活動出發并通過不斷地取得利益相關者的信賴而開展事業的法人組織;第二,從事與事業規模相適應的商業活動,并非把追求利益放在首位;第三,它是介于追求盈利與志愿活動之間的事業。谷本(2002)從目的與性質的角度來定義社區商業,認為它是為解決地域的經濟、社會問題的一種區域型商業,并且是由當地人運用地區資源提供人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商品及服務的屬地型商業。而古川(2006)和細內(1999)的定義則更強調其主體,他們認為社區商業是以地區的人為中心,以社區為基礎,能夠振興區域發展的企業。圓丸在上述概念的基礎上拓寬了主體的含義,他認為的居民是指廣義上的居民,包含由居民(居民組織、居民委員會、居民自治會等)、協同組合組織(學校、幼兒園)、行政機關(區政府)以及社會性的企業這幾個有機組成部分。通過對上述概念的整理,我們發現,日本研究者們在社區商業的理解上仍然存在一些偏差,目前并沒有形成較為統一的概念。我們根據目前存在分歧的部分,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社區商業的目的。多數研究認為社區商業的目的是解決地區問題,其社會性應該是首要的性質。但這里的社會性又有別于NPO(非營利組織)的社會性,因為它不是非營利組織。也有研究指出:社區商業雖然具有社會性,但既然是企業,就應該有別于行政機構,一旦沒有利益的支撐,很難持續經營下去,因此,它的目的應該與普通企業一樣。第二,社區商業的主體。在歐美或國內的文獻中,我們發現,研究者們并沒有對社區商業主體的構成進行過多的分析。因為一般商業領域的主體都是提供產品與服務的企業或組織。而在日本社區商業的研究中,許多研究者們在定義社區商業的時候強調這里的主體有別于一般商業,例如,其中有“當地居民”“法人”“NPO”“當地行政部門”或“社區的協同組織”。上述主體在社區商業中是并存的,而作為主導的主體通常會決定社區商業的性質。由于日本的社區商業是以NPO為主導,直接導致了其性質是具有社會性的。第三,社區商業的性質。金子郁容(2003)將社區商業的性質概括為任務性、非營利追求性、持續性、自發參加性、非經濟動機性這五個方面的特征。而有研究則認為事業性、地域性、變革性、市民性、地區貢獻性才是社區商業的屬性(神戶城市問題研究所,2002)。而高寄晉三(2002)從兩個條件來分析其性質:必要條件是事業性和地域性,充分條件是變革性、市民性和共益性,社區商業的性質不僅僅是對社會貢獻的團體,也是經營性和共益性的融合體。
3日本社區商業的定位
3.1偏向社會服務的功能定位
政府在面臨高齡化、少子化、產業衰退化等社會問題時,應對能力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像NPO或社會性企業這樣的既非企業又非政府的第三部門的協助。而正因為日本的社區商業產生于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許多研究者認為它屬于介于政府與營利性企業之間的第三部門。雖然它不能像非營利活動團體一樣提供無償的社會服務與幫助,但也不像普通的企業一樣完全從商業的角度來運營。東和銀座商業街振興協會創立的社區商業街提供社區醫院食堂、學生配餐服務、給高齡者送便當服務、大樓保潔培訓等。除此之外,還一直幫助維持瀕臨倒閉的面包店、鮮魚店、腌菜店的經營,因為他們認為這些店鋪對社區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一旦倒閉會給社區居民的生活帶來不便。這樣的社區商業能夠從地區的整體利益出發,而非單純的從商業角度來整合商業的配置、提供社區所需要的服務,切實對解決社區問題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3.2以高齡者為主的客戶群定位
在日本少子高齡化的社會背景之下,老齡人口數量持續增加。與此同時,年輕勞動力不斷向東京大阪等大城市流動,導致中小城市老齡人口的比例比中心城市更大。社區商業的消費與服務對象主要是社區居民。具體的客戶群應該包括該社區的常住人口、工作人口和流動人口。其中常住人口又是基本顧客的主要來源。日本除了首都圈之外的大多數地區老齡化程度都非常嚴重,高齡者成為日本社區商業的主要客戶群。因此,社區商業在定位時充分考慮老年人士的消費和服務需求,比如設有老年食堂、老年人看護中心、護理用租車服務、互助中心等,甚至還有支援高齡者社區再就業的人才服務機構等。
3.3以社區服務業為主的業態定位
日本經濟產業省的資料對日本社區商業所涉及的領域有如下界定:主要包括福祉、看護、環境、信息服務、城市建設、就業援助、育兒援助、終身學習、國際化、公益設施管理以及社區商業支援等部分。除此之外,細內(1999)、宮坂(2004)等還提出了地區產業活性化、傳統藝術文化振興等領域。福祉、育兒支援、環境保護這些與社會緊密相關的領域決定了日本社區商業的社會性和貢獻性,社區商業的作用已經遠遠大于提供簡單的消費服務。日本老齡化少子化問題的日趨嚴重,女性重返職場的比例逐漸提高,社區商業的功能也隨之變化。不僅要滿足社區居民基本的消費,而且要為這些社區存在的社會問題提供解決的途徑。同時,在一些傳統社區中,社區商業還肩負著保護中小企業,傳承傳統文化的重任。在日本厚生勞動省對東京商業研究所注冊的從事社區商業企業經營領域的調查中發現,有400家左右的企業經營領域涉及高齡者看護以及生活支援,占比最多,為26%。其次是有140多家企業領域涉及殘障人士社會支援,占比為10%。除此之外,占比較高的為涉及環境保護、回收以及兒童福祉、教育的企業,數量分別為132家、108家①,由此可見,日本社區商業的領域基本是以社會福祉為中心的。
4日本社區商業對中國社區商業發展的啟示
在我國學者對社區商業的研究中,認為社區商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同時滿足社區居民休閑、娛樂文化服務消費,提供社區居民交往平臺,滿足現代城市社區居民的綜合需求。其功能主要體現在購物、服務以及休閑等三個方面。但目前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們對社區商業的定位不夠清晰,有些把它看作對城市中心區商業的補充,填補中心區商業未輻射地區的空白,其商業功能也沒有合理地與中心商業區分開來,缺乏統一完善的規劃,店鋪小而散,商業形象也較為低端。對比日本學者的研究,我們不難發現我們對社區商業的理解從性質來講更傾向于商業性而非社會性,商業功能大于社會功能,而多數日本學者將目光聚焦于社區商業的社會性與服務性。從參與的主體的角度出發,我國社區商業的主體較為單一,與普通的中心區商業沒有太大區別,而日本的主體更加廣泛,涉及政府、自治體、協同組織以及居民。當然,中日兩國間存在的這種差異是基于不同社會背景和社區狀況而產生的。日本社區最大的特點是開放臨街型,一片住宅區沒有圍墻和門禁,而且房屋類型多以獨門獨戶、低層公寓以及“團地”為主。而我國的社區特點是封閉的高層多棟建筑,社區人口密度大。社區形式的不同也導致了上述的不同。我國社會也將面臨老齡化、快速城市化等社會問題,作為城市商業中不可或缺的社區商業,如何更好地融入居民的生活、切實為居民服務,同時,如何能夠在解決社會問題的同時保持其發展活力。今后,我們可以結合日本社區商業的發展經驗和教訓,探索出適合我國國情的社區商業發展模式。
作者:張晨 單位:廣州城市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