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究式學習在高職經濟管理教學中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7年第3期
【摘要】新時期高職院校教育成績斐然,經濟管理專業的教學也取得了一定成果。該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與知識儲備具有較高的要求。現階段的高職經濟管理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弊端,阻礙了學生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提升。本文將對這些弊端進行分析,并對探究式學習在高職經濟管理教學中的實踐進行探討。
【關鍵詞】探究式學習;高職經濟管理教學;實踐
1探究式學習概述
1.1探究
探究是指對科學以及自然、物質世界進行探索、研究,達到學習的目的。從本質上而言,探究是一種學習過程,是對知識與技能的獲取與熟知。運用科學、合理的探究方式能夠在人們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學習者在探究過程中不僅能夠自己構思、界定問題,還能利用已經具備的知識與概念框架找出問題的答案,并進行評估。
1.2探究式學習
探究式學習并不是當今時代研究出的新型學習方式,而是在百年前就已經誕生并被使用到學習與教學中。經過不斷的探索與完善,探究式學習方式逐漸完善,在現代教育中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探究式學習雖然能夠分為幾種不同的類型,例如以問題為主、以案例為主等,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這些形式都強調將任務作為主要地位的學習形態,在對問題進行探究、解決,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對問題進行研究設計,培養獨立思維與自主學習的能力,與應用理論知識的實踐能力。
1.3探究式學習的特點
探究式學習為學生主動式學習,強調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具體的特點為:學生能夠自己提出可研究的問題;學生能夠對需要研究的主體、問題利用多種途徑收集資料,而不僅僅局限于教材與課堂。久而久之,將灌輸式教學方式徹底轉變成探究型、主動型教學;學生通過研究、分析自己收集到的相關資料與問題的聯系,對問題進行解答。
2高職經濟管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
有些高職院校在進行經濟管理教學中并沒有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足夠的重視。當前的社會對人才要求越來越高,這種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用。在進行教學時要將以人為本作為指導理念,實行主體性教學。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具有很強的優勢。主體性教學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與思維能力,促進師生關系、生生關系的和諧。但是現階段的高職經濟管理教學并沒有對主體性教學進行深入了解與重視,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雖然已經做出了一些積極的改變,但是由于傳統灌輸式教育模式影響的根深蒂固,部分教師仍舊沿用舊的教學模式,不僅使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還增加了自身的教學負擔。
2.2不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
經濟管理專業實用性很強,需要在實際工作場景下進行模擬有利于經濟知識的掌握與應用。筆者通過對一些高職院校經濟管理專業的教學情況進行研究得知,教師仍然為課堂主體,一味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舍本逐末,忽略了學生知識應用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現階段已經有很多高職院校應用了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能夠模擬真實的經濟市場與經濟場景,給學生提供知識實踐的機會。有些教師對實踐課程不夠重視,片面認為傳授給學生足夠的理論知識,在以后的工作中自然能夠順利使用,這是十分錯誤的認識。只有學生親身實踐,才能發現自己知識的不足,并且提高知識應用的能力。
2.3教學評價方式不科學
高職經濟管理教學中,針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仍然為卷面分數。經濟管理專業的實用性很強,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不是卷面分數能夠反映出來的,這種評級方式不僅片面,而且不合理。若一味強調分數的高低,只會給學生造成教材知識掌握好就是學好該專業的途徑的錯誤認識,導致學生死記硬背、照本宣科,減弱學生對于學習該專業知識的熱情。很多學生對經濟有著濃厚的興趣,具有獨特的思想與較強的實踐能力,但卷面成績可能不盡如人意。若一直使用這種評價方式會打擊學生學習經濟管理的積極性與自信心。
3探究式學習在高職經濟管理教學中的實踐
3.1教師引導
具體包括: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見解。經濟管理專業不僅是經濟知識的教授,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引導幫助學生體會到知識、學習的樂趣。教師可以使用一些科學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閱讀與思考能力;為了提高學生對探究的興趣選取的材料要貼近生活。合適的題材能夠有效吸引學生對探究的興趣,在提出問題的時候也能從與自身聯系緊密的方向出發,并且對問題進行認真探究;將學生作為學習的重心,重視教師自身的引導作用。將學生作為主體注重引導能夠逐漸改變傳統的灌輸教學,營造活潑的教學氣氛,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幫助學生主動去探索得出問題的答案。但是在該過程中,不能忽略教師的引導作用,學生畢竟是在學習的過程中,一些知識儲備與學習方式還不完善,教師要給予適當的引導,否則學生遇到的困難無法解決,不僅浪費無謂的時間,還會影響學習興趣的提升;選用分組學習的方式。
3.2選用科學的教學模式
3.2.1組織因子探究模式
有的教學專家認為認知結構具有階層性,在學習之前必須進行引導性的預習,即為前置組織因子。將所要接受的新知識與已經具備的相關概念與知識進行聯結,能夠幫助學生發現學習與知識的真正意義,將所要學習的知識與已經具備的知識概念結合到一起。高職院校進行經濟管理專業教學時要先將教材進行整理,對學生已經具有的認知結構進行分析,科學運用組織因子,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去了解、接受新知識,將新知識匯入認知系統中。
3.2.2使用5E教學模式
5E教學模式即為Engage(參與)、Explore(探索)、Explain(解釋)、Elaborate(延伸)、Evaluate(評價)。將這種教學模式應用到高職經濟管理教學中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參與是指學生在學習經濟管理專業時是要有需求的。學習內容需要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探索是指學生主動對環境、教材、教具進行探索;解釋是指為學生提供闡述經驗、示范技巧、表達想法的機會;延伸是指教師對學生在概念與知識理解的程度上進行挑戰與延伸,為學生提供驗證機會;評價是指鼓勵學生對評價考量自身的了解能力。
3.2.3探究訓練方式
即為主動探究方式,主要體現在幫助學生從自然觀察中確認事實、形成假設等,對一些現象進行解釋。包括提出問題、收集資料、建立假設、分析探究。在經濟管理專業教學中將提示問題、確認問題、實驗驗證、建立理論、評量作為教學參考。
4結語
經濟管理教學中的弊端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改善這些弊端也要付出很長時間的努力。學校與教師要認識到探究式學習對于學生的促進作用,積極探索科學的應用方式,促進學生的發展與教學質量的提高,為國家與社會輸送質量高、能力強的經濟人才。
參考文獻:
[1]宋傳祥.踐行探究式學習模式,提升高職經濟管理專業教學質量[J].西部皮革,2016,38(2):209~210.
[2]王泳.探究式學習在高職經濟管理專業教學中的運用[J].商品與質量:消費研究,2015(9):177.
作者:朱江 單位:徐州生物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