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科學中心可持續發展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特區經濟雜志》2014年第七期
一、深化展教管理,樹立良好服務意識
廣東科學中心常設場館有科普展品500余件,每件展品都是科普展品研究者們經過反復的推敲和精心設計的,在理念上都要求具備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多樣性于一體。觀眾通過動手操作展品,感受展品給觀眾帶來的科學樂趣,學習展品所要表達的科學知識,體會展品包含的科學原理。那么觀眾該如何參觀、學習體驗展品呢?我們先來看看國外的科學中心。國外的科學中心基本不設講解員,他們的工作人員主要是維持展廳秩序,愛護和保養展品設備,為觀眾答疑解惑,這樣做主要是追求游客的主觀學習能力。游客都是通過自己體驗展品展項,觀看展品演示的現象,再通過解說版的輔助介紹,從而達到對展品所要表達的科學原理理解。當游客面對展品的體驗操作有疑問,對所展示的科學知識有困惑,科普講解員的主動講解、演示示范,讓游客有茅塞頓開、恍然大悟的感覺,在這種情況下良好的服務意識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科學中心的講解員決不能用背誦講解詞來體現自我的業務水平和工作業績,而是樹立良好的服務意識,圍繞職責開展教育和管理工作。
二、以科普場館教育為基礎,開展特色科普活動
廣東科學中心經過接近五年的運行管理,在充分作好科普場館的科普教育基礎上,可適當開展特色的科普教育活動。科普教育活動形式多樣,在科學中心場館有科學互動劇場、創意工作坊、開放實驗室、科學表演秀等。其中科學互動劇場作為展教工作的新形式,正在被越來越多的科技館所采用,越來越多的游客所接受。它是通過表演有趣的實驗操作和精彩的互動表演吸引了許多青少年,鼓勵大家親自去問、去想、去猜、去表現自我,培養了大家的動手、動腦及創造的能力。有位科學家說過,到科學館的人,不在乎他獲取了多少知識,而在于他學會了思考和提問。此外,開展科普夏令營活動、科普下鄉、進校園、進社區,每周一期的小谷圍論壇、華南地區珠江大講堂、廣東省創意機器人大賽等具有科學中心自我特色的科普教育活動一直以來都收到觀眾喜愛、媒體的好評、同行的關注,形成了自主品牌。
三、成立臨展資源庫,做好展覽領頭羊
結合社會科技熱點,百姓生活話題,科學中心成立籌備臨展資源庫。將熱點、事實、新的科技技術應用成果,轉換成展品的形式,讓觀眾走進科技生活,這也是科學中心臨時展覽的一個主要目的。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在臨時展覽的展示內容、展示熱點形式、采用的技術手段好上都要有很好的積累,臨時展覽須提前籌備研發,贏取多的時間,才能做出好的臨展。
廣東科學中心開館以來,大大小小的臨時展覽累計有四十幾個,其中《積木王國》、《人與健康》、《運動科學》、《走近諾貝爾》、《動漫的奧妙》、《用眼看世界-工具展》等臨展先后進行了十幾個省市,二十幾個科技館、科普基地進行巡回展覽。《人與健康》、《用眼看世界-工具展》還代表內地科技館的臨時展覽,參展與2010年,2014年澳門科技活動周的展覽,其中《用眼看世界-工具展》還榮獲第14屆亞太科學中心年會行業的創意科學展項獎,當屬業界內最高的展品創意獎。這些成績都離不開臨展前期的充分籌備。
作者:張文山胡麗容單位:廣東科學中心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