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走出去”戰略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亞太經濟雜志》2015年第四期
福建與東盟國家在農業發展方面有著較為明顯的互補性與相似性,為福建實施農業走向東盟國家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隨著福建被確定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以及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設立,將從政策優勢上進一步推動福建實施農業走向東盟國家,這對拓展和深化福建農業對外經濟合作,提高福建農業“走出去”水平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福建面向東盟實施農業“走出去”的現狀分析
福建利用自身優勢,推動農業“走出去”戰略,與東盟國家的合作呈現持續快速增長的勢頭,并在農產品出口貿易、農產品出口效益、農業對外投資項目等方面取得較大程度的發展。在福建與東盟的農產品貿易中,福建農產品出口占據比較優勢。據統計,截止2013年年底,福建省對東盟農產品出口金額占福建省農產品出口總額比重28.2%,2014年1月至3月,這個比重數字達到29.7%。2013年年底,福建省水果、蔬菜、食用菌對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家的出口金額分別占福建省該品種出口總額的72.5%、25.8%、22.8%,2014年1月至3月,這個比重分別達到82.4%、18.6%和13.4%。表明了福建省出口東盟的農產品貿易呈現旺盛的增長勢頭。隨著中國“走出去”戰略的實施,福建對東盟國家的投資也日益擴大,東盟國家已逐漸成為福建企業首選的對外投資地區。①比如,廈門原能投資有限公司已在柬埔寨蒙多基里省取得三萬公頃(45萬畝)特許用地,擬與中國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建設“柬埔寨原能生態農業開發區”,開發區將采用先進的種、養、加工技術,通過水稻、花生輪種以及肉牛養殖三者之間嘗試建立零排放生態循環系統。2012年,福清市嘉葉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與馬來西亞豐凱國際私人有限公司合作,在馬來西亞局鑾地區建立糧食、蔬菜生產基地項目。
至2014年底,項目已完成總投資1.7億元人民幣,建設了冷藏庫3000平方米,加工車間3500平方米,綜合辦公樓5000平方米,并對基地路、水、電進行了全方位配套或改造,采用兩季水稻兩季蔬菜或三季水稻一季蔬菜的輪種方式,由福建省提供強感光的優質水稻雜交品種和優質甘藍、辣椒、小西紅柿、瓜果類及葉菜類蔬菜品種,種植糧食、蔬菜面積3900畝。2015年,福清市嘉葉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公司計劃新增投資3500萬元人民幣,將種植糧食、蔬菜面積擴大到6000畝,并培訓當地農業技術骨干300名,吸收當地勞動力就業1500人。2015年,福建農業廳將根據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化對外開放改革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總體部署,緊緊圍繞著福建省茶、果、菌、菜等特色園藝產業和規?;笄蒺B殖以及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優勢,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產品出口企業為骨干力量,突出東南亞為重點合作區域,制定措施,扶持合作,努力推動農業“走出去”。
二、福建面向東盟實施農業“走出去”面臨的困難
福建與東盟國家有著較強的互補性,實施農業“走出去”具備一定優勢。但福建農業與國內其他農業大省相比,形勢不容樂觀,農業“走出去”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困難。
(一)農業資源束縛大農業資源可持續利用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部分社會資源、自然資源和環境資源的結合體,包括土地資源、農業氣候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等。①從地形來看,福建山海相隔,相對封閉,山地多,林地多,加上大面積的推進工業化,開發房地產,不少耕地都被征收,耕地資源較為缺乏。據統計,福建耕地2012.67萬畝,人均耕地0.55畝,僅為全國人均耕地1.52畝的36%。②并且不少地區的農村青壯年人口流失嚴重,使得很多耕地和農業用地都處于“棄荒”或半利用的狀態;另一方面,從生態環境的承載力來看,福建靠近北回歸線,屬于亞熱帶氣候,背山面海,武夷山脈橫亙,森林和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但是這種生態優勢也意味著福建要付出更多的生態成本去維護,特別是生態脆弱性、農業污染強度指數、耕作土壤侵蝕指數和生態脆弱指數均高于沿海省區平均水平,農業資源大規模開發和輸出的制約因素較大。
(二)農業技術創新不足農業技術創新是指不斷進行農業新技術的研發,不斷促進動植物品種改良的過程。福建山地起伏,耕地分布細碎,零散,無法形成規?;芏嗟貐^沒有使用大規模的農業機械設備,農業技術創新不足。表現在:農業技術研究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農業集約化程度和單產水平較低、農業勞動生產率偏低、農業技術推廣與應用比較落后等。③據統計,福建人均農業勞動力科研經費為49.8元,每公頃農業科研經費平均為25元,農業科研人員占比為1.8%,農業技術創新指數為0.34,農業科研成果轉化率為47%,居于全國中游水平和沿海發達省區的下游水平;④農業技術水平與以色列、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更顯落后,農業科技是農業發展的第一生產力,農業科技相對落后勢必影響農業科技傳播和農產品的輸出。
(三)企業規模總體偏小,綜合實力不強企業經營規模是企業實力的反映,是其行業地位的體現。福建中小企業數量偏多,產業層次還不高,科技創新能力相對薄弱,難以在國際市場上取得競爭優勢。同時,福建前期已經“走出去”的部分企業在境外又各自為政,缺少橫向聯系與互利合作,無法在資本、技術、市場、信息及生產等資源上實現共享互補,造成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整體競爭力不強,一些中小型民營企業對“走出去”缺乏信心。⑤
(四)投資環境有待優化東盟國家的投資環境復雜,不確定因素多,這與東盟國家的國情特殊緊密相連。從政治環境來說,東盟國家的政治體制具有多樣性、多變性、復雜性的特征,如果政治局勢不穩定,陷入戰爭和動亂狀態,不少農業項目投資將付之東流。同時,東盟國家農業生產配套低,交通基礎條件差,電信行業發展落后,互聯網使用率不高,造成政府辦事效率不高,農民勞動效率低下,增加了企業在境外投資合作的成本,不利于農業“走出去”。
三、福建面向東盟國家實施農業“走出去”的路徑選擇
(一)制定農業“走出去”規劃綱要,明確重點產業在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戰略規劃》指導下,福建應制定農業“走出去”規劃綱要,明確對外農業投資的重點產業,發揮福建在茶葉、食用菌、果蔬種植加工、雜交水稻制種、規模化禽畜飼養、農機具生產等方面的優勢。
(二)積極培育農業“走出去”的主體發揮福建省農業特色產業和優良品種的優勢,選擇挑選出一批有“走出去“發展意向的基礎較好、較有潛力的農業項目做為福建省農業境外示范項目的培育對象,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它們做強做大,提升它們在國際市場的總體競爭力,引導和鼓勵省內實力較強的農業企業將業務向海外拓展,爭取建設成為當地農業生產示范標桿項目或農業合作園區。目前福建省將重點關注福清嘉葉公司在馬來西亞糧食示范推廣項目、寧德富爾公司在馬拉維糧油(花生)綜合項目等項目,并給予相關扶持政策,提升農業“走出去”水平。
(三)建立農業“走出去”信息收集平臺加強對農業“走出去”工作的管理和服務,設立農業“走出去”主體庫,建立聯系信息服務制度。①建立定時、定人、定點全方位信息溝通機制,定期收集投資目標國相關資訊和信息,為企業提供信息咨詢服務。及時收集整理福建省農業對外投資信息,建立對外投資企業檔案。收集農業企業對外投資意向。不定期招集設區市農業部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召開座談,了解農業企業“走出去”意向和計劃,聽取意見和建議。
(四)加強國際市場開拓促銷龍頭農業企業需要在國際市場開拓方面實施差異化營銷戰略,分散國際市場開拓風險;開展境外投資合作,以多種方式進入海外市場;加強同行業合作,提高國際市場話語權。②充分利用“廣交會”、全國農產品國際博覽會、“9•8”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和馬來西亞國際食品貿易展等平臺,加強展前信息收集和,做好企業參展的動員和指導工作,積極引導和組織更多的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參展,給參展企業在購置展位、展品運輸、境內外宣傳推介等方面的幫助與資金補貼;開展展后跟蹤服務工作,積極幫助企業解決農產品出口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
(五)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構建農業企業“走出去”激勵機制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鼓勵那些有條件、有能力的農業龍頭企業設立海外農業獨資、合資企業,或開展合作生產、勞務輸出等形式,尋求東盟農業資源性農產品生產基地的開發和建設。③政府幫助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出口企業制定國際化發展戰略和跨國經營計劃,積極引導和推動一批有實力的農業企業赴東盟國家投資農業項目,并設立農業“走出去”專項資金,彌補農業投資周期長、風險高、回報慢的問題。同時,進一步發揮福建省特色農產品出口優勢,塔建境外推介和促銷平臺,努力擴大農產品出口。
作者:林萍 單位:中共福州市委黨校理論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