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方商貿發展構想的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重慶市汽摩產業占工業總產值的30%以上,尤其是摩托車產量占據了全國的半壁江山。長安、力帆、隆鑫、宗申、嘉陵、建設等汽摩巨頭帶動了一個龐大的汽摩產業。當這些生產企業和零部件配套企業,在遇到鋼材漲價、售價和成本倒掛等問題的時候,組織“價格聯盟”,采取“停產斷貨”等殺雞取卵的策略,這樣既不利于企業走出危機,也違反市場規律。而江蘇昆山市形成的電子信息和精密機械兩個主導產業,給裝備制造業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通過努力,他們引進了工程機械、特種汽車、大型機床等企業,擁有以加藤(中國)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等研發企業,形成了企業集群、產業集聚的裝備制造業基地。這些龍頭企業,又帶動了一批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快集群,裝備制造產業產值突破了千億大關。重慶市汽摩行業已經形成了相當規模的優勢,我們完全可以根據這種優勢,吸取昆山市“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的優秀經驗,延長產業鏈,拓展相關的機器制造業市場,吸引外地客商到重慶市來進行相關采購和銷售。依托“火鍋節”等活動和重慶市餐飲企業的知名度,借鑒白溝“先商業、后工業、再京津后花園旅游購物天堂”模式,打造重慶市餐飲旅游文化市場。重慶市“火鍋節”“、美食節”“、飯店業技能競賽”等活動已舉辦過多次,在國內外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尚未真正實現“餐飲特色活動搭臺,餐飲知名企業唱戲”。
經過多年的發展,白溝已形成了初具規模的服裝街,一些經營皮具的商戶也經營服裝,周邊縣市如容城的服裝、安新的制鞋、定興的制帽等也有雄厚的生產基礎,實現了由箱包到購物天堂的夢想后,白溝人又實施了把白溝建成京津“后花園”的計劃,利用白溝附近華北明珠白洋淀等旅游資源,實現旅游和購物的無縫對接。重慶火鍋在餐飲行業的知名度是很大的。但是,它卻沒有像白溝箱包一樣把相關的旅游、購物等市場帶動起來。我們應該整合重慶火鍋資源優勢,加大研發力度,增加人力和財力投入,擴大火鍋節的內涵與外延,依托火鍋產業的龍頭效應、延伸火鍋產業鏈條、打造餐飲產業集群。由此建立以火鍋為主要特色的美食旅游文化城,把火鍋節、美食街、飯店業技能競賽等活動常態化。依托西永微電子工業園等科技園區的規模優勢,借鑒中關村“集聚效應”模式,發展重慶市電子、數碼市場。中關村科技園區覆蓋了北京市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資源最密集的區域,園區內有清華大學等高科院校39所,以中國科學院為代表的各級各類的科研機構213家,其中國家工程中心41個,重點實驗室42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0家。中關村的迅速發展比硅谷的規模要大得多,它利用聚集效益和規模經濟、要素的流動驅動了整個中關村的發展,創造了中關村的發展奇跡。
目前,重慶市正打造亞洲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重慶市的電子數瑪產品將取代汽車摩托車產業而成為國民經濟第一支柱產業,促進經濟發展方式根本性轉變。如此大的產能,將需要龐大的市場與之配套,如零部件、包裝、運輸、生活附屬設施等等。為此,在重慶市建立大型電子、數碼市場勢在必行。依托重慶市石雕、漆器等傳統工藝,借鑒義烏模式,培育重慶市工藝品市場。浙江省義烏市位于浙江省中部,資源匱乏,但經過幾十年的打造,這里卻誕生了“前店后廠”的經濟模式,實現了自產自銷、有效減少了運營成本,一舉成為“小商品海洋”,吸引四面八方的客商來這里采購、投資等,原因就是義烏人洞察市場潛力的眼光,敢于投資的膽量。重慶市擁有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和四川美術學院這兩塊金字招牌,石雕工藝具有千余年的歷史,但是目前重慶市對石雕工藝的開發還局限在旅游區附近。重慶漆器經過眾多專家教授數十年的嘔心瀝血,在對西南傳統漆器藝術進行挖掘整理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但這種很有市場前景的工藝制品還沒有達到它應有的市場份額。依托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的優勢,借鑒洋山港保稅港區功能與管理模式,促進港口經濟與產業經濟的聯動。
洋山港保稅港區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國內首個保稅港區,洋山港保稅港區采用“集中通關、按質分流”方式,不同性質、不同來源、不同去向的貨物進出保稅港區都在口岸作業區完結海關手續,充分發揮了洋山港區的區位優勢和功能作用。內陸第一個保稅港區——重慶保稅港區的建立是重慶打造商貿大都市的基礎平臺,重慶保稅港區應該仿照洋山港保稅港區采用“集中通關、按質分流”方式,同時實行保稅監管,不征收出口環節的有關稅費等以吸引各個國家的產品流入重慶,且讓國外產品也具備了一定的價格優勢,為重慶的消費品市場引入非常大的優質競爭力。
“借”不是生搬硬套外地的所謂“模式”,而是“借鑒”和“參考”,打造西部商貿大都市必須要創建有特色的重慶商貿大都市打造模式,不僅要把昆山市“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模式等進行有機整合利用,同時要依托重慶市江北機場擴建、三峽航運能力加強、兩江新區的設立、兩路寸灘保稅港區的建立等有利條件,申請比深圳、珠海等地更加開放、更加特殊的政策,在兩江新區內建立“自由貿易區”,為西部商貿大都市的建設打下堅實的政策和經濟基礎。縱觀國內外發展,越是開放度高、自由貿易度大的地方,它就越有可能成為那一區域內主導國際貿易的樞紐或交易中心,如新加坡、香港、迪拜等地都是如此。重慶打造商貿大都市具有得天獨厚的基礎條件和政策支持,可謂“天時”;當下這塊熱土上“五個重慶”建設如火如荼,未來的重慶將是一片投資的熱土和建設特色都市的寶地,可謂“地利”;但是,目前重慶還面臨基礎產業滯后,產業結構轉型等重大問題,要建設商貿大都市必須借鑒國內外較為成功的模式并結合重慶實際情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所有重慶人共同團結一致、努力奮斗,可謂“人和”。我們必須好好地利用“天時、地利、人和”,克服重重困難,沖破層層險阻,以科學發展眼光做好基礎工作,全力以赴,才能打造美麗的西部商貿大都市。
作者:賈曦單位:重慶商務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