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財務風險防范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研究高校財務風險,必須先對財務風險的定義進行界定。財務風險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方面進行界定。廣義的財務風險最先在財務管理領域中被提出,其出發點是研究企業財務管理決策等活動過程中存在的不確定性,系指在經濟活動中客觀存在的各種各樣不確定的因素,使實際收益小于預期收益,進而產生損失的可能性。狹義的財務風險(通常也稱為債務風險)指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可能存在由于貨幣資金不足,難以按時償還到期債務的事件,進而給企業的信譽度和經營成果帶來的不確定性。財務風險具有兩面性:一方面為風險的自然屬性,人們在經濟活動之前,可預知活動的結果存在多種可能性,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不能消除的;另一方面為風險的經濟屬性,通過科學管理措施就可控制和降低風險,并使經濟活動獲得最大的收益。高等學校是非營利性事業單位,最新《高等學校財務制度》及《高等學校會計制度》都規定其記賬基礎依然主要為收付實現制,故高等學校所面臨的財務風險不同于企業的財務風險。高校財務活動是以貨幣資金收付為主的資金運動的總稱,故高校財務風險實質是一種資金運動所面臨的風險。結合以上對于財務風險的理解,可以將高校財務風險的概念界定為:高校財務風險是指高等學校在各項財務活動過程中,由于各種內外部環境因素的變化形成其財務狀況的不確定性,從而使其蒙受損失,致使到期債務無法清償,事業資金流動性不足,造成其不能充分履行其社會職責、提供教育產品乃至危及其發展甚至生存的可能性。
二、高校財務風險的具體內容及其產生原因
1.資金流動性不足風險。
(1)學校管理層風險意識淡薄。
高等學校雖然有一定的經濟自主權,但一直以來都處在財政部門預算約束下,學校法人實體自行運作資金模式還沒有形成,導致了高校管理層風險意識淡薄,對財務風險的監督與防范能力不強。
(2)對現金流量缺乏預測性。
由于高校財務報表體系中沒有現金流量表,高校的主管部門也沒有相關的要求,導致高校財務管理人員對現金流量情況不重視,沒有對學校各時期的現金流入流出進行預測和分析,往往在學校某個時期現金流出現斷裂時才醒悟過來。
(3)項目管理不科學。
由于學校某些項目在計劃、論證、決策、執行等環節中可能缺乏科學性,或者溝通不充分,可能導致項目支出沒有預算或超預算,最終可能導致沒有資金支付來源,產生流動性風險。
2.不能按時償還到期債務風險。
2001年7月教育部印發的《全國教育事業第十個五年計劃》明確指出:“建立健全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政府公共財政體制的教育撥款政策和成本分擔機制,適當運用財政、金融、信貸手段發展教育事業,合理使用銀行貸款,繼續爭取世界銀行貸款項目。”該政策為高校采用各種融資手段特別是采用銀行借款手段發展學校教育事業提供了依據。隨著各高校大規模的擴招,資金壓力進一步加強。為了保持學校的穩步發展和滿足各項評估的需要,各高校相繼采用銀行借款、BOT(或BT)融資或長期租賃等方式融入資金或資產,這使高校進入了大規模負債的時代。高校通過債務的方式融入資金或資產,雖暫時緩解了學校發展所面臨的短期資金壓力,但這給高校長期帶來還本付息的壓力,一旦高校資金后續不力,將產生不能按時償還到期債務的風險。
3.年度決算赤字風險。
造成高校年度決算赤字的原因有多種,主要包括編制年度預算不科學、預算執行缺乏剛性和突發性事件的影響等原因。
(1)編制年度預算不科學。
某些高校在編制預算時,沒有充分有效地向全校各部門收集下一年度預算信息,或對已申報項目的論證不科學,最終可能造成教職工代表大會表決通過的年度預算羅列的開支內容不充分,缺少學校事業發展所必須的某些項目開支,這就必然導致超預算開支,最終導致年度決算赤字。
(2)預算執行缺乏剛性。
預算一經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表決通過,就形成了學校的法律文件,應具有較高層次的地位。但某些高校領導層習慣以自我為中心,隨意超預算使用資金,使學校預算流于形式,這必然導致年度決算赤字。
(3)突發性
事件的影響。由于近幾年的擴招,各高校學生人數激增,加上社會復雜因素增多,導致各種突發性事件在各高校時有發生。由于資金緊張,很多高校都沒有在年度預算中預留備用金,往往在學校發生突發性事件后,臨時從學校公務費用中騰出一部分經費以用于處理該事件,這就可能使學校經費超預算開支,導致年度決算赤字。
4.資金支付風險。
當今世界,高校與外界的經濟往來越來越緊密,支付次數越來越多,支付單筆金額越來越大,與此同時,支付手段也多種多樣,除了傳統的票據支付外,還可以通過網上銀行支付、公務卡支付、批量發放支付和報賬易支付等。現代化的資金支付手段的運用提升了高校財務的管理水平,也大大提高了高校財務人員的工作效率。但是,由于某些資金支付手段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且要求財務管理人員具有較高的業務素質,這就增加了高校資金流的掌控難度,大大提高了高校財務管理風險。
5.資金不能按進度使用的風險。
近年來,各級財政逐步加大了對高校經費的投入,特別是創新強校資金,這使下撥到高校的各類專項資金不斷增多,但專項資金的項目負責人往往只注重項目的申報和項目資金的取得,而較輕視項目資金的使用,不按項目進度使用資金甚至不知如何使用資金的現象普遍存在,直接的后果就是財政專項資金結轉或結余嚴重,最終的后果可能是財政收回超期結轉資金或結余資金。大量資金不能按進度使用,除了大大降低了資金使用效率,還可能形成資金被回收的風險。
6.會計檔案損壞或丟失風險
。高校會計檔案是指學校在經濟活動過程中產生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財務報表等會計核算專業材料,它是記錄和反映經濟業務的重要史料和證據。高校由于沒有制定或落實科學的會計檔案傳遞流程,可能導致會計檔案在傳遞過程中丟失;或者由于在裝訂前沒有檢查核對會計憑證附件張數,可能導致會計檔案不完整;或者由于存放會計檔案的環境不達標,會計檔案可能存在被盜、被鼠蟲損壞和被雨水侵蝕等風險;或者由于查閱和出借制度不嚴,可能導致會計檔案的丟失。這些都是由于高校對檔案管理重視程度不夠,致使會計檔案損壞或丟失,這必然給高校財務帶來較大的風險。
7.財務信息化數據丟失、被損壞或被篡改風險。
至目前為止,我國所有高校已全面實行會計電算化,使用財務管理系統對賬務進行管理,除此之外,各高校財務還使用了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學生收費管理系統、預算管理系統和賬務網站等財務信息化系統。財務信息化系統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財務管理水平。但與此同時,信息化系統產生了大量的重要數據,由于許多高校財務機構負責人對信息化數據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或者沒有財務信息化的相關知識,沒有建立或落實財務信息化管理的相關制度,可能產生財務信息化數據丟失、被損壞或被篡改風險。
8.資金賬外循環風險。
近年來,隨著高校自主辦學權進一步擴大,高校收入也逐漸多元化,除財政撥款和學費收入外,科研經費收入、經營收入和其他收入也逐漸增多,高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方式也日趨多樣化。由于內部控制缺失,內部監管不到位,使高校內部一些單位在收到資金后沒有及時到學校財務辦理入賬手續,私設“小金庫”,產生了資金賬外循環風險。
三、高校財務風險的防范措施
1.管理層重視。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財會〔2012〕21號)第六條:“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負責。”表明高校校長必須對學校內部控制負責,學校財務風險作為學校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校長對財務風險同樣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實際上,高校包括校長在內的管理層的重視與否對財務風險防范工作起決定性的作用。高校管理層必須重視學校財務管理工作,將財務風險防范工作作為學校一項重要的工作任務。只有高校管理層重視高校財務風險防范工作,各項財務管理制度才得以建立健全及貫徹落實,財務風險評估機制才得以更好地發揮作用,才能真正將高校財務風險降到最低。
2.加強制度建設。
防范高校財務風險,首先要做到有“法”可依,也就是首先要建立健全高校財務管理制度,形成高校較為完整的財務制度體系。高校須從學校層面和各業務層面上分別制定財務風險防范的有關制度。學校層面上,應制定內部控制總體規定、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實施辦法和經濟負責制規定等。在各業務層面上,應制定預算管理規定、專項經費績效評價辦法、收入管理規定、財務借款及報銷規定、支付管理規定、票據管理規定、收費管理規定、工資管理規定、檔案管理規定、對外報送資料辦法和財務信息化管理規定等制度。高校財務管理制度的有效建立和健全,可以從制度上堵塞財務風險的漏洞。
3.加強預算管理。
高校財務預算是高校內部財務控制最核心的內容,在高校財務工作中起到主導作用。高校預算管理包括預算的編制、預算的執行、預算執行監控、決算和決算結果的使用。高校在編制預算時,應當遵循“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將當年全部收入和支出納入學校財務預算。在執行預算時,須保持預算的剛性,做到不超額度和不超范圍使用預算資金,如確實需要對預算進行調整,須按預算管理規定進行調整。同時,加強預算執行的監控,科學編制決算報告和落實決算數據的分析及使用。財務預算管理各環節的科學有效實施,可以有效防范資金體外循環風險、不能按時償還到期債務的風險和年度赤字風險,是保證學校各項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措施。
4.落實不相容崗位相分離原則。
落實不相容崗位相分離原則是高校防范財務風險的一項重要的、切實可行的措施。高校財務不相容崗位包括會計憑證的審核與復核、工資發放的錄入與復核、收費的執行與審核、款項支付的審核與執行、款項支付的執行與銀行對帳、款項支付的執行與檔案保管、經濟事項的審批與執行、財務數據維護與檔案保管等。合理設置內部控制關鍵崗位,明確劃分職責權限,實施相應的分離措施,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工作機制。
5.實行關鍵崗位輪換。
落實關鍵崗位輪換制度也是高校防范財務風險的又一項重要的措施。高校財務關鍵崗位包括財務負責人、財務主管人員、各崗位的主管人員等。通過關鍵崗位定期輪換,不僅可以使財務人員的知識更豐富、更綜合,更能對管理流程進行創新,而且能起到事后監督的作用,使關鍵崗位人員更能按規辦事,從而更大限度地發揮防范財務風險的作用。
6.加強財務知識培訓。
隨著我國經濟改革進一步深化,我國經濟事項呈現多元化和復雜化態勢,支付工具和支付手段也層出不窮,經濟管理法律法規也相應出臺。為了適應高校財務管理的需要,有效防范財務風險,高校必須進一步加強對全校教職員工的財務知識培訓,其中切入點是加強財務管理人員的知識培訓,提高財務人員業務水平,確保財務人員具備與其崗位相適應的資格與能力。
7.加強信息化建設,從系統上落實風險防范措施。
加強高校財務信息化建設,從單純的會計電算過渡到全面的財務信息化,將各項財務會計制度和財務工作流程融入到信息化系統中,這不僅可以減少人為主觀或客觀因素形成的錯誤,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從系統上落實不相容崗位相分離制度和權限審批制度,落實各項工作的流程,從而起到財務風險防范的作用。
8.加強審計和財務監督工作。
經濟事項審計和財務監督是防范高校財務風險的重要環節,通過內部與外部相配合、定期與隨機相結合的審計與財務監督方式,可以有效地發現和防范財務風險,同時對心存不軌的人起到震懾作用。
作者:蘇海蓉單位:肇慶學院財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