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鰻魚產品出口特點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引言
由于鰻魚養殖和加工技術的進步,中國成為世界鰻魚制品(以烤鰻為主)的出口基地,中國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享有壟斷地位,以2008年為例,該產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高達88.84%,具有極強的競爭優勢。福建是中國鰻魚制品的出口大省,2008年福建鰻魚制品出口總額達到1.955億美元,占中國大陸該產品出口額的54.21%,國際市場占有率達到48.16%。為此,研究福建鰻魚制品出口變動有著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國際上,針對某一類水產品的出口貿易變動的研究較為多見[1-3],但對于鰻魚制品出口貿易的研究則未見相關報道。中國是鰻魚制品出口的重要國家,但國內研究鰻魚出口貿易特征的文獻主要以總結和報告類地文獻居多,且選取的數據涉及時段偏短,無法看清長期的變動特征[4-7]。另外,一些文獻則重點從技術壁壘的角度考察中國鰻魚制品出口受阻的原因[8-13]。其中,最為深入的是于愛芝[8]和董銀果[13]的研究,于愛芝從理論上分析中國輸日鰻魚受阻問題;而董銀果則應用貿易引力模型從實證的角度考察孔雀石綠標準對鰻魚出口影響,結果表明孔雀石綠最大殘留限量標準每降低1μg/L,中國鰻魚出口貿易額就減少8.8%。此外,莊佩芬等[12]調查研究了技術壁壘對福建鰻魚企業的影響,并從企業、行業和政府的角度提出應對福建烤鰻出口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政策建議。然而,對于該類產品的出口總額特征、出口結構以及出口價格的變動還未見相關的研究報道。本研究以中國鰻魚制品的主要出口省份福建為考察對象,分析1997—2010年福建鰻魚制品出口額、在國內外市場中的地位、出口的市場結構以及出口價格變動特征。
1福建鰻魚制品出口狀況及出口地位變動特征
從圖1中可以看出,福建鰻魚制品出口額在1997—2009年雖有震蕩,但總的來看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從1997年的3.6731億美元下降到2009年的2.0643億美元。由于受到2003與2005年的“恩諾沙星”和“孔雀石綠”事件以及2006年日本“肯定列表制度”(PositiveListSystem)等因素的影響,福建鰻魚制品出口額自2001年以來出現明顯下滑的走勢,從2001年的3.659億美元下降到2009年的2.064億美元。但2010年則出現顯著的反彈態勢,出口額達4.082億美元,創10年來的新高,這主要是由于長期經受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影響,福建鰻魚生產加工企業為適應國際市場需求,轉變發展方式、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在國際市場上重新獲得很強的競爭優勢。
福建鰻魚制品出口無論從中國該類產品出口、國際市場占有率還是以福建水產品出口為考察對象,其貿易地位都十分重要。從表1中可以看出,福建是中國鰻魚制品出口的主要省份,并在國際市場上享有壟斷地位:在計算期內的所有年份,福建該產品出口比重都占全國的50%以上,13年的年均出口比重達到56.63%;由于中國鰻魚制品在國際市場具有統治性的地位(12年年均市場占有率高達91.54%),為此,福建鰻魚制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在計算期的絕大多數年份(7年)達50%以上,年均占有率達52.32%,且始終維持在50%左右。因此,福建該產品在國際市場同樣享有壟斷地位。另外,福建鰻魚制品在福建水產品出口額占有相當比重,特別在2002年以前,該產品年均占到福建水產品出口總額69.42%,但2002年后比重出現明顯下滑,2009年,該產品僅占福建水產品出口比重13.02%。此外,鰻魚制品還是福建“魚制品”類水產品出口的主要產品,2004年以前一直占據該類產品的90%以上,2000年甚至占到99.36%,但2005年以來,該產品在“魚制品”類水產品出口比重出現明顯下滑,但仍是其出口的主要水產品,2009年鰻魚制品出口占到“魚制品”出口的64.88%。
2福建鰻魚制品出口市場結構變動特征
2.1福建鰻魚制品出口市場結構變動狀況
從出口市場結構變動上看(見表2),日本是福建該產品的主要出口市場,13年內的市場集中度平均高達87.30%,但集中度卻呈現持續下滑的走勢,從1997年的98.21%下滑到2009年的71.58%,然而,日本市場仍然是福建烤鰻出口的最主要市場。另外,美國、歐盟和韓國市場也逐漸成為福建鰻魚制品出口的重要目標市場,1997年這三大市場僅分別占福建鰻魚制品出口的0.29%、0.00%和0.00%,但到2009年則分別占到該產品出口的10.05%、3.95%和3.83%。
2.2福建鰻魚制品出口市場結構變動的定量分析
為了進一步明確福建鰻魚制品出口市場結構變動狀況,本研究應用出口分散度指數(EN)和出口結構變化指數(LI)比較分析自1997—2009年以來福建鰻魚出口市場結構變化趨勢。
(1)出口分散度指數(EN)。出口分散度指數(EN)表示一國或地區出口產品或市場的分散程度。公式為:
式中ENt為一國或地區某產品的出口分散度指數;HHIt赫芬達爾指數;Xit表示福建鰻魚制品在時期t出口到市場i的金額;Xwt表示福建鰻魚制品在時期t出口總額。總體來說,分散度指數越大,說明福建該產品的市場多元化程度越高;反之,說明市場結構較為集中,貿易風險較大。
(2)結構變化指數(LI)
結構變化指數(LI),也稱做勞倫斯指數(LawrenceIndex),主要用來衡量出口貿易結構的變動幅度,其計算公式見式(1):
式中LIt表示一國或地區的結構變化指數,Xit-1福建鰻魚制品出口到市場i的金額,Xwt-1表示福建該類產品的出口總額,LI指數的變化范圍在0~1之間。該指數越接近1表示出口市場結構變動幅度越大,越接近于0說明出口市場結構變化越不明顯。
1997—2009年福建鰻魚制品出口市場分散度指數和結構變化指數如圖2所示。從圖可以看出,在計算期內的13年,福建鰻魚制品的分散度指數表現為逐步上升的變動狀態,從1997年的1.03上升到2008年的2.38,雖然2009年下降到1.70,但總體趨勢是上升的。意味著1997年福建該類產品出口大致可以折算成1.03個等價市場,即該類產品高度集中于一個出口市場(日本市場),而到2008年則可折算成2.38個出口目標市場,市場多樣化程度有了顯著的提升。與此同時,福建該類產品的出口市場結構變化指數也有明顯的上升,從1998年的0.00上升到2009年的0.14,可見福建該類產品應對市場需求變化的出口市場結構調整能力越來越強。
由于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影響,福建的烤鰻對日出口受到沉重打擊,2006年以來該產品對日出口額持續下降。因此福建企業開始瞄準該產品的另外3個主要進口市場:歐洲、美國和韓國市場。據FAO的統計,2008年這3個市場占到世界鰻魚制品進口的25%以上。從出口分散度指數(EN)和出口結構變化指數(LI)的變動可以看出,福建企業通過不斷調整出口市場結構以適應世界進口需求,從而擺脫對日本市場的依賴。
3福建鰻魚制品的出口價格變動特征及其與世界市場價格變動的關系
3.1福建鰻魚制品的出口價格變動特征
由于日本市場為福建鰻魚制品的主要出口目標市場,同時也是世界該產品的主要進口市場,據FAO的統計,2006年日本該類產品的進口總額占到世界的77.16%。為此,本研究將福建鰻魚制品的出口價格與國際市場的出口價格以及日本市場該類產品的進口價格進行比較分析,以求深入探析國際市場該產品價格波動與福建出口價格變動的關系。
從圖3可以看出,1997—2009年福建鰻魚制品出口價格變動表現為先下降后上升的走勢,先從1997年的15.73美元/kg下降到2001年的7.76美元/kg,后又逐步上升;到2008年,福建鰻魚制品出口價格達到12.90美元/kg。2001年以前,福建鰻魚制品出口價格呈下降走勢主要是因為該產品在國際市場享有壟斷地位,具有高額的利潤空間,這引起了國內廠商加大對該產業的投入,致使內部市場的激烈競爭,導致出口價格的下降。2003年價格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世界烤鰻的主要進口市場日本市場加大對該產品檢驗力度,致使福建烤鰻企業大量倒閉,國際市場供給小于需求,從而引起該產品出口價格的上升。另外,從圖中可以看出,世界鰻魚制品的出口價格和日本市場的進口價格與福建該產品出口價格呈現同步波動的趨勢,分別從1997年的15.86和17.25美元/kg下降到2001年的8.45和7.89美元/kg,后又逐步上升到2008年的12.94和14.91美元/kg。從相關性分析可知(表3),福建該產品的出口價格與世界出口價格和日本市場的進口價格有極強的相關關系,相關系數分別達到0.996和0.984,且相關系數的顯著性檢驗的P值都為0.000,達到極顯著。
3.2福建鰻魚制品的出口價格變動與世界市場價格變動的關系
根據國際貿易理論,國際市場價格是由供給方和需求市場共同決定[14]。由以上分析可知,福建鰻魚出口在國際上具有壟斷地位,即賣方壟斷;而與此同時,日本市場是該產品的主要進口市場,具有買方壟斷地位。福建出口價格、日本進口價格與世界水產品價格之間存在極強的相關性進一步表明該產品的國際市場價格是由這兩方在博弈過程中形成的均衡價格,即雖然福建是鰻魚制品的主要出口市場,但對該產品國際市場價格并沒有決定權,日本的技術性貿易措施對福建該產品出口價格影響巨大。另外,三者之間這種極強的相關關系也表明該產品在國際市場處于供需基本平衡狀態、且產品基本不存在品種和質量的差異性。
4關于加大福建鰻魚制品出口和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的建議
(1)保持鰻魚制品的出口地位。鑒于鰻魚制品在中國該產品出口的重要地位,繼續支持發展鰻魚加工業、制止內部市場的無序競爭、提升加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保持福建這一特色水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是未來工作的重點。
(2)加大對新興市場的開拓。由于福建鰻魚制品出口目標市場主要集中在日本市場,這不利于規避市場風險,雖然近幾年的情況有所好轉,但對日本市場的市場集中度仍為70%以上。因此,要時刻關注那些處于較快發展階段,但尚未開發或未充分開發的市場,如歐美市場、東南亞市場等,從而實現市場多元化的國際營銷戰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分散和規避市場風險。
(3)加強檢驗檢疫的監管力度。由于福建出口的鰻魚制品以烤鰻為主,主要供應日本市場的需求,據福建省檢驗檢疫局廈門檢區的統計,廈門檢區在2011年共出口冷凍烤鰻58批,重量1020t,貨值2923萬美元。其中,出口日本56批,重量980t,貨值2747萬美元。近年來,日本加強對食品安全的檢驗檢疫措施,導致福建鰻魚出口受阻。為此,提高自身產品質量成為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加強檢驗檢疫的監管力度可引導企業提高企業的生產技術水平,提高產品質量。
(4)大力發展健康養殖技術。健康養殖是從源頭上杜絕質量問題的關鍵,為此提高養殖單產、降低養殖的水體污染以及加強鰻魚藥物殘留控制體系建設成為鰻魚制品提升產品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環節。
(5)獲得國際市場的定價權。從國際市場價格的相關性分析可知,鰻魚制品的國際市場價格是由出口方和進口方福建與日本共同決定,另有研究表明國際市場鰻魚價格是由日本市場的來決定;日本政府通過貿易壁壘形成對中國鰻魚制品出口的數量和價格控制機制,導致日本市場上中國鰻魚的價格比同等規格的日本鰻魚低15%~20%[8,15]。因此,福建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缺乏定價權。依據經濟學理論[16],只有當供不應求的局面產生并維持較長時間,這種局面才能得以扭轉。為此,福建鰻魚產業在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可通過漁業協會鰻業工作委員會和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鰻魚分會來加強各烤鰻企業間的交流與合作,避免內部無序競爭,從而協調該產品出口數量和價格。
(6)根據國際市場需求開展產品差異性營銷策略。由于福建出口的鰻魚制品主要以烤鰻為主,滿足日本市場的需求,這必然導致買方壟斷,且從價格的相關性分析可知,該產品基本不存在產品差異性。為此,可根據世界其他市場的需求提供相應的差異性產品,以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例如近幾年由于歐盟對鰻苗出口的限制,導致國際鰻苗價格飛漲,鰻魚制品的價格也水漲船高。歐洲主要進口的鰻魚制品是冷凍鰻魚,為此,福建鰻魚企業則可以通過了解歐美對該產品的消費習慣,開展產品多元化的營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