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沿海城市經濟運行質量評價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改革開放后,我國的沿海城市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并推動了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沿海城市經濟發展的影響作用日益凸顯,而沿海城市經濟運行的質量也逐漸成為理論界和各級管理部門普遍關注的焦點。本文從經濟運行質量的具體特征出發,結合沿海城市經濟發展的特點,設計沿海城市經濟運行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包括發展水平、發展速度、發展結構和發展效率4個一級指標和人均GDP、人均財政收入等13個二級指標。
關鍵詞:
沿海城市;經濟運行質量;指標體系;經濟發展
近年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機構一直在做國家層次的經濟運行質量評價研究,一些省市也在做區域層次的經濟運行質量評價研究,但所用方法和體系不盡相同。而有關沿海城市的經濟運行質量的評價至今還沒有系統的研究成果。對國家層次或區域層次的經濟運行質量評價的前提條件是建立一套有效的評價指標體系。因此,研究沿海城市經濟運行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經濟運行質量的涵義
經濟運行是指各種經濟主體利用各種生產要素進行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等經濟活動的過程。經濟運行范疇很廣,小到一個企業的經濟運行,大到一個城市的經濟運行、一個地區的經濟運行、一個國家的經濟運行、甚至是全球經濟運行。經濟運行的任何環節運行不良都將最終導致整個經濟運行出現問題。在分析經濟運行時,應根據分析對象也就是這個經濟體的特點進行分析,將影響這個系統的眾多因素都考慮在內,以便深層地分析該經濟體的經濟運行情況。經濟運行質量是指在一段時間內,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地區、一個城市、一個企業經濟運行狀況的優劣情況。經濟運行質量的優劣主要體現在經濟體的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展速度、經濟發展結構和經濟發展效率等方面。經濟發展水平是經濟運行質量的核心。反映了在一段時間內經濟體經濟運行的主要經濟成果。是經濟體經濟運行質量的直接表現。經濟發展效率主要關注在經濟運行過程中投入與產出的關系。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如何能夠利用最少的資源得到最大的產出,這將是經濟體最終走向發展的有效途徑。
2沿海城市經濟發展的特點
2.1區位優勢突出。從區位條件看,沿海城市地理位置優越,通常是其所處區域的內外貿易的窗口,也是相鄰城市經濟發展相互連接的樞紐。另外,沿海城市可借助港口優勢形成強大的產業集群效應,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形成電子、冶金、信息、化工等產業集群。
2.2資源豐富。沿海城市擁有港口、環境、交通等優勢資源。沿海城市公路、鐵路和海路運輸十分便利,具有良好的綜合交通運輸格局,為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沿海城市具有獨特的自然資源“,依山傍海”的自然風光和舒適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合發展旅游業,而旅游業的發展又能夠帶動城市的配套服務行業的發展,如食、住等行業。
2.3港口經濟。港口經濟基本上覆蓋了沿海城市經濟的各個方面。一個港口的成功發展,將對其所處的沿海城市的社會經濟發展帶來許多直接的和間接的影響,將帶動工業、倉儲運輸、金融業、服務業的協同發展。港口經濟對沿海城市經濟的發展和支撐作用正在日益加強。
2.4海洋經濟。海洋是沿海城市的特色和潛在的優勢,海洋經濟的發展對沿海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沿海城市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形成完備的海洋產業體系,包括海洋船舶業、海洋電力及海水利用業、海洋水產業、海洋鹽業、海洋生物醫藥業等。
3沿海城市經濟運行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原則
沿海城市經濟運行質量判斷應該從其經濟發展水平、經濟運行速度、經濟發展的協調程度和經濟發展效率這四個方面來考慮。遵循指標的全面性、敏感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則。
3.1全面性原則。所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必須全面地反映沿海城市經濟各個方面的運行質量。所有能夠影響沿海城市經濟運行質量的因素,在評價指標體系中都應該得到反映。
3.2敏感性原則。所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必須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即評價指標體系對沿海城市經濟運行情況的變化能夠作出及時的、合理的反應,時滯性小。
3.3科學性原則。所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中所涉及的指標數量適宜;指標間無重復現象,且指標間相關性小;指標能實際反映沿海城市經濟運行的質量。
3.4可操作性原則。所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具有實際可操作性,一方面評價指標體系的適應性強;另一方面,評價指標體系中各個指標的數據要易于獲取。
4沿海城市經濟運行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從經濟運行質量的具體特征出發,結合沿海城市經濟發展的特點,同時遵循沿海城市經濟運行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原則的基礎上,筆者構建了沿海城市經濟運行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包括發展水平、發展速度、發展結構和發展效率4個一級指標和人均GDP、人均財政收入等13個二級指標。具體如表1所示。結束語提高沿海城市經濟運行質量是一項長期的、緊迫的、具有深遠意義的發展任務。任何單一的指標都不能對沿海經濟運行的質量做出客觀的評價。本文根據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從沿海城市經濟運行發展的充分性、協調性、有效性等方面出發,構建出一個合理的沿海城市經濟運行質量的評價指標體系。該體系具備以下特點:①靈活性強。該體系層次分明,便于發現沿海城市經濟運行質量問題存在的主要方面;在綜合評價時,可以根據具體沿海城市的實際情況,對經濟運行中需著重強調的方面給予較大的權重。②客觀性強。在評價指標體系的四大方面中,都設計有反映沿海城市經濟特點的指標,如港口吞吐量、海洋生產總值占GDP比重等。③評價指標體系的每一個大的方面也可以自成體系,單獨使用或自由組合。因此,合理應用這個評價指標體系,將為沿海城市科學決策提供依據,提升沿海城市經濟運行質量,從而實現我國沿海城市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內蒙古財經學院課題組.內蒙古經濟運行質量評價及政策選擇[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09(2).
[2]徐麗雯,柯麗娜.海島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與探討[J].河南科技,2013(8).
[3]鄒偉進等.2006-2012年湖北省經濟運行質量及動態分析[J].宏觀質量研究,2014(2).
[4]黃陳武.地區經濟運行質量測度方法探析[J].中國統計,2015(4).
[5]鐘洪燕.基于灰色系統理論的宏觀經濟運行機制及預測[J].統計與決策,2014(1).
作者:貝金蘭 歷開鑫 施凱東 何昱 單位:淮海工學院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