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經濟觀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引言
經濟觀是人們對經濟生活所持有的基本觀點,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經濟生活中的表現,它受社會存在的制約,并直接影響著人們的行為方式。大學生的經濟觀特別是理財觀,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社交、消費、求職等行為方式,同時對于大學校園的穩定與和諧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關注大學生的理財狀況,實行與之相適應的理財教育,應該成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課題。
二、學生經濟觀存在的主要問題
1.消費觀念超前由于缺乏生活的磨練和相應的知識學習,大學生的消費心理是不成熟的。大學生消費心理的不成熟性主要表現在消費觀念超前。社會心理學家認為行為是受觀念的主宰,大學生接受的是先進的科學知識,他們大都正值青春期,好玩好動,求新求異的心理較強,這使得消費文化中表現出來的超前和新潮等許多新的觀念在大學生中產生。如現代人就是要用明天的錢過今天的日子。受到這種消費觀念的影響,大學生消費行為往往表現在從眾性、攀比性、易受暗示等,導致消費心理的差異。這部分學生不懂得理財,不但沒有正確的消費觀,而且樂于追求時尚,突出個性化,這導致了他們在消費時表現出超前消費、高消費、情緒化消費、炫耀消費、攀比消費等現象,追求不切實際的奢侈、氣派,浪費現象嚴重。
2.消費內容的多樣化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的消費水平逐漸由“生存型”向“享受型”發展。這一變化反映在大學生消費行為上,不僅僅是滿足基本生活這一低層次的需求,而是朝社交、自我發展、自我實現這些方向發展。大學生的消費主要包括生活消費、學習消費、娛樂消費、人情消費及其他特殊消費。據調查,大部分學生認為用于日常生活的必需消費呈下降趨勢,約占總支出的65%。學習消費如購買個人電腦、電子詞典、報考各種資格考試、購買書籍和資料、參加各種培訓等的消費呈上升趨勢。娛樂消費如買CD機(MP3或MD機)、旅游、文體活動、社交活動、聚會等支出上漲較快。還有一些特殊的消費,如為了追求時尚購買手機、時裝、化妝品等支出也較大。更值得注意的是大學生人情消費特別是戀愛費用同樣居高不下,他們互送禮物、出外旅游都要花掉不少的錢。這樣無形中增加了他們的生活費用,給他們造成資金的緊張,長期下去會給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負面的影響。
3.理財能力的欠缺部分大學生新學期開始時要么把錢全部以活期形式存入銀行,不考慮更多的投資渠道,要么把錢投資于風險較高的金融產品,比如炒股、買彩票等,不能很好地控制風險,行情不好往往帶來較大損失,以后的生活費沒有著落。勤工儉學是多數大學生賺錢的渠道,但是不少學生本末倒置,將大部分精力放在了經濟創收上,忽視學習而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少數學生金錢觀發生扭曲,唯利是圖,不惜用違法手段來獲取經濟收入。
三、造成大學生經濟觀現狀的主要原因
1.社會環境的影響高校的發展離不開社會這個大環境,社會消費的思潮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左右著大學生的消費觀,給大學生帶來了很深的影響,形成了大學生高消費的心理。影響大學生消費文化的環境因素包括大眾傳播媒體、校園文化和同輩群體等。媒體憑借形形色色甚至魅力化的感觀刺激力和宣傳鼓動力,大肆宣傳消費主義,淡化節儉美德。大學生的思想不成熟,心理欲望和心理需求容易被激活,生理與心理,自然和樸素被消彌,直至理智與激情的脆弱界限,使作為滿足生活需要的消費行為卷入了巨大無限的市場慣性運動,強化了大學生的高檔消費和超前消費情況。而為了贏利,學校內和周邊地區開設的眾多餐廳、網吧、歌舞廳、咖啡館、游戲機室和臺球室等,則以各種方式吸引著大學生前去消費。
2.學校教育的缺乏應該承認,近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經取得較大的進展,但是由于學校領導的重視程度、科研條件、人員配置等原因,高校放松了對學生進行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等優良傳統的教育。在日常管理方面,學校在一定程度上認為學生花的是自己的錢,于是對浪費等問題放任自流。同時,學校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不足,“兩課”教學中教學內容設置脫離學生實際,大學生得不到很好的教育與引導,沒有使學生了解正確的理財觀念、理財方式和理財技巧技能等。
3.相對寬松的家庭經濟環境目前在我國,居民收人水平和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走進大學校門的孩子的要求,即便是自己省吃儉用也要盡量滿足,家庭竭盡所能,削減其他開支也要盡量保證這一項支出。這無疑給大學生創造了相對寬松的經濟條件,使得大學生進行奢侈消費有了可能;而且家長對自己的大學生子女的日常開支不能進行有效的監督和控制,對其存在的奢侈浪費和超前消費等問題的學生也不能及時發現并進行批評教導。
4.個人心理原因大學生消費文化中存在的問題,也受到多種心理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在高中階段成績優秀,但是大學的競爭非常激烈,想獲得好成績較難。以前的優勢不存在了,他們體會到了一種失落感,不甘落后的心理驅使他們通過其他途徑,如過度追求高消費顯示自我價值,追求心靈的慰藉。第二種是攀比和虛榮心理,每個大學生都希望被別人認可和關注,有較強的自尊心,當看到一部分大學生走上高消費層次后,盲目攀比的消費就出現了。個別大學生價值觀不正確,盲目地與別人比吃、比穿、比用,有“花錢太節省怕別人瞧不起”的想法。
四、對大學生進行經濟觀教育的對策
任其消費,就是任其浪費,這不利于大學生健康成長。算了用與用了算,用別人的錢與用自己的錢,亂花與節儉,兩種態度,兩樣感覺,兩層境界。
1.增強大學生對金錢的認識首先應該認識金錢,樹立正確的金錢觀,防止對金錢赤裸裸追求的拜金主義。其次是學會攢錢,讓錢增值。同時,鼓勵學生打工,在打工過程中還可以加深對金錢的認識,明白金錢并不僅僅是能夠買到東西的一種物質,還意味著勞動、付出和收獲。
2.加強大學生消費道德的引導消費道德和素質培養的好壞決定大學生將來能否獲得金錢以及能否通過正確的途徑獲得金錢。對大學生來說,做一個有道德的消費者就不可忽視誠實,這決定大學生一生的金錢觀是否正確。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課是對大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專門課程,也是對大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將消費道德教育的內容納入到思想道德修養課中,既可以充分利用思想道德修養課的主陣地進行消費道德教育,使消費道德教育有正規的渠道和途徑,又能將消費道德教育與大學生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密切相聯,強化教學的針對性。高校教師在開展理財教育的同時,更應該注意消費責任的引導,大學生應具有相應的社會責任感,對自身消費行為對自然環境和社會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其產生的后果有充分的認識,以此明確一個消費者的社會責任,即在消費過程中是否會造成資源浪費,是否會破壞自然環境,是否會產生不良的社會后果,是否會對人的全面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3.以“兩課”為平臺加強大學生消費行為和理財教育首先通過“兩課”教學,確定人的主體性,加強大學生人生目標和人生意義的教育。針對當前大學生消費節奏加快、追逐時尚和新潮、追求虛榮、盲目消費、攀比消費的特點,把總書記所講的“八榮八恥”融入教學內容中,同時注意以“愛”為基礎的感恩式教育。其次在理財教育中應注意理財價值觀的教育,理財基本知識的傳授和理財基本技能的培養。有意識地培養大學生的理財能力,指導大學生熟悉、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識與工具,養成生不亂花錢的消費習慣,這樣有利于大學生及早形成獨立的生活能力,使其在高度發達、快速發展的時代中具有可靠的立身之本。
當然,對大學生進行經濟觀教育的對策是多方面的,除了上述三點外,學校還應在學生的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和軍事訓練、專業技能實訓、畢業設計等活動中滲透經濟觀教育,以幫助學生分析、批判種種不利于其健康成長的經濟觀,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多渠道的經濟觀教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