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加工貿易國產料件利用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我國加工貿易主要方式。進料加工按照對外簽約形式分為“進料加工非對口合同”和“進料加工對口合同”。“進料加工非對口合同”是指我方有外貿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動用外匯購買進口原料、材料、輔料、元器件、零部件、配套件和包裝物料(以下簡稱料件),加工成品或半成品后再返銷出口的交易形式。簡稱“進料非對口”?!斑M料加工對口合同”是指買賣雙方分別簽訂進出口對口合同,料件進口時,我方先付料件款,加工成品出口時再向對方收取出口成品款項的交易形式,包括動用外匯的對口合同或不同客戶的對口聯號合同,以及對開信用證的對口合同,簡稱“進料進口”。
來料加工包括以下七種方式:第一種是對口合同。我方不動用外匯的情況下賺取工繳費,即外商與我國外資公司先簽訂一份作價賣給中方外貿公司原材料的出口合同,中方以遠期信用證支付貸款;然后,外商再與我方簽訂一份用外商所提供的原材料加工為成品的進口合同,以即期信用證支付成品與原材料之間的差額。第二種到第六種可見表格。
通過上述對進料加工和來料加工貿易方式定義的描述可以看出,用這八種貿易方式進行生產加工,前期采購所需的原材料都可以使用國產料件。
(二)利用國產料件現狀。據海關總署綜合統計司統計,2004年我國加工貿易進出口5497.2億美元增長35.9%,增速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占當年進出口總值的47.6%,與上年持平。其中,加工貿易出口3279.9億美元增長35.7%,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占當年出口總值的55.3%;進口額為2217.3億美元,占總進口額的36.1%,提高2.8個百分點,占當年進口總值的39.5%;加工貿易項下實現貿易順差1062.6億美元,順差規模比上年擴大273.5億美元。可見,加工貿易將成為我國主要的貿易方式。但是,加工貿易的特點是“兩頭在外、大進大出”,在我國并未形成產業集聚,仍是“候鳥經濟”而不是“榕樹經濟”。我國主要負責國際加工貿易的生產裝配環節,但生產過程中所需的原材料卻很少采用國產料件。以進口原材料為主,一方面,使國產料件銷量減少,不利于帶動上游企業的發展,使產業鏈無法延伸。另一方面,大量進口原材料的引入,對國產原材料形成沖擊,當進口原材料內銷時,會搶占國內市場,與國內的相關企業形成競爭。因此,提高國產料件的利用率,是關系到我國加工貿易產業升級的重中之重。
二、國產料件利用率低原因分析
1、質量問題。國產料件的質量往往不夠穩定,供應商品質意識薄弱,不少國產產品的品質仍然與國際水平有一段距離,不能切合外商的需要,并為國外訂貨商所接受。
2、金融政策。使用國產原材料時,轉廠手續十分繁瑣;而且在國內購買原材料時,較難利用銀行信用方式支付貨款,多數供應商都不能提供較優惠的付款條件。
3、稅收政策。我國為了鼓勵加工貿易的發展,對來料加工項下的原材料、件及加工后所得的工繳費,實行免征相應的增值稅、消費稅政策。而對進料加工項下采購的進口原材料、件采取保稅政策,只對進料加工中未實現復出口的原材料和產品征稅。而對進料加工項下采購的國產料件,在進入保稅區前需要繳納增值稅和消費稅,在復出口時再按相應的政策退稅。經統計,其退稅比例要小于在國內的征稅比例,這樣減少外商使用國產料件的積極性。
4、我國公司信譽問題。由于我國缺乏對個人和公司的信譽評估機制,外商最注重的信譽問題無法考核。一些外國買家明確規定要采用一定比例的進口原料,限制了使用國產原材料的靈活性。
三、解決途徑探究
1、國產料件質量。國內廠家應積極在品質、交貨期、價格和服務等方面作出改善,以提高原材料方面的配套能力。同時,政府方面可通過多種渠道,如組織洽談會、商情信息、加強與行業協會的聯絡、通過互聯網上推介、配對等,協助外商和國內原材料供應廠家建立聯系,協商解決在運作方面的問題。
2、國內金融政策。目前,我國的價格、投資、稅收和貸款等政策幾乎都向下游最終產品傾斜,只有改變這種傾向,才能引導資金(外資)對中上游產業的投入。同時應當鼓勵金融機構為加工貿易企業和原材料供應廠家提供信貸,為外商在我國的采購提供便利,加大其對國產料件的使用興趣。
3、國內稅收政策。對所使用的國產料件的征、退稅的規定應進一步合理化。對國產料件稅收實行征多少退多少,或提供更加優惠的稅收政策;同時,在國產料件退稅問題上,是否可以考慮優先退還,防止出現企業使用國產料件比例越大,繳稅越多,資金占用越大的問題。可借鑒國家對鋼材、棉花的“以出頂進”政策,對加工貿易出口產品中使用的國產料件,在出口退稅政策方面視同進口料件予以保稅。
4、信用評估機制。應建立相對完善的個人及企業的信用評估機制,以增強外商與國內企業交易的信心;同時銀行也可以利用這個評估的結果,進行信用等級的劃分,對信譽較好的企業給予更多優惠的信貸服務,這樣就可以解決國內加工貿易企業資金不足的問題,由于從事加工貿易的企業多是外商投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其經營狀況與還款能力直接掛鉤,對這些企業提供信貸可以完全采用市場化的操作方法,也可以增加銀行的利潤。
5、適應國外市場需求問題。由于來料與進料加工主要面向國外市場,相對而言,必然是國外的原料更適合客戶的要求。因此,對于確實難以在國內找到合格替代品的原材料,應酌情減少保證金或在“限制類”中予以剔除,以免妨礙加工貿易的正常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