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職校學生就業能力的重要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高職院校學生的自卑心理。由于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的影響,高職院校大多學生是由于高考失利或成績偏低而被迫進入高職院校,并非自己主觀意愿,在入學時就存在消極情緒。對將來前途比較迷茫,沒有一定的目標。在學歷方面,社會普遍認為高職院校學歷不如普通本科學歷,不能清楚認識到這兩類學校是側重點不同而已。高職院校學生受社會影響,普遍對自己獲得的學歷不滿意,產生自卑心理。在一項“大學生薪金調查”中,問及高職院校學生有關期望薪金時,他們竟回答“我們不屬于大學生,我們是高職生”。2009年全國大學生就業簽約調查結果顯示,高職專科畢業生簽約率為20%,而本科生簽約率為18%,高職專科生的就業簽約率高于本科生2個百分點。當獲得這一結果后,多數高職學生對結果表示懷疑,認為統計數據存在偏差,總不相信高職大學生能有較好的就業率。從這些事實反映,高職院校學生求職前對就業已失去信心。
高職院校側重專業技術人員培養。《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強調高職教育是為社會培養千百萬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由此可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突出了“技能型”人才培養,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技術工人”。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重點是大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高等職業教育相對技工學校和職業高中來說,又屬于較高層次的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高層次”技術人才的使命,他們不但要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更需要具備較強的綜合工作能力,要體現出較好的技術管理和技術創新能力。高職院校的教學計劃、專業設計及實踐環節中均以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教學目標。在就業指導方面,也突出高職院校學生“技能型”特點,展現高職院校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影響高職院校學生就業的因素
大學生就業的影響因素直接導致大學生就業結果,這些因素主要包括就業過程的參與主體、勞動力市場和高教部門。各種影響因素之間相互影響,下面從就業過程參與主體自身因素、就業市場、國家政策及高職院校就業指導教育等方面進行分析。
第一,高職院校學生就業能力。高職院校學生在求職過程中除了少數畢業生由于就業期望過高外,關鍵是個體就業能力的強弱。可見,就業能力是影響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的關鍵因素。在研究就業問題中,“就業能力”被廣泛采用,但對“就業能力”一詞的定義,國內外學者沒有形成一致意見。英國就業能力研究專家LeeHar-vey認為就業能力是就業者個人的一種能力,具體體現在獲得工作機會和保持工作,并獲得良好工作成績的能力。瑞士學者戈德斯密德在大量調查研究基礎上,得出大學生就業成功的主要因素:一是對豐富知識的掌握;二是就業動機和良好的個人素質;三是出色的人際關系技巧;四是敏銳、廣闊的視野;五是有效的工作方法。美國教育與就業委員會對就業能力定義為:就業能力在勞動力市場上通過充分的就業機會,實現就業者潛能的自信。我國學者對就業能力進行了歸納,認為就業能力是社會適應能力、自主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及人際交往能力的綜合。從以上觀點可知,就業能力是就業者專業知識與技能、社會適應能力、人際關系處理能力、職業道德和職業觀等在獲得和保持工作中的體現。
第二,高職院校學生價值觀、就業觀。就業觀是指就業者對某一職業的一種態度、觀念和認知,是個人在就業中對某一職業的傾向,是由個人的情感、認知和行為傾向等共同組成的。一個人就業觀在特定地點、時間和條件下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同時,就業觀具有發展性,一個人的就業觀會隨社會環境、個人經濟地位、社會經歷及其人生觀、世界觀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當然,就業觀具有較強的獨特性。每個人的興趣愛好、知識掌握程度、性格特點及生活環境不同,對職業的要求和認識也不相同。所以,就業觀具有明顯的個體性。就業觀與就業者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有著密切的聯系,并受它們的影響和支配。就業觀一方面指導就業者對職業的選擇,并通過所選擇的職業體現出他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所以說,就業觀是人生觀在個人就業問題上的具體體現,是就業者對人生的認識和態度問題。正確的就業觀指導一個人選擇合適的職業,能激發個人內在工作潛力,發揮其工作熱情,體現出其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就業觀是價值觀在個人職業選擇上的具體體現,是人們在職業選擇和從事職業勞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價值取向。
第三,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心理。大學生就業心理是就業大學生在就業問題考慮、為獲得所需職業做準備及職業尋求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心理現象。就業是大學,尤其是高職院校教學、生活的主要內容之一。2009年9月1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京舉行新聞會,前教育部部長明確提出“職業教育明確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實踐目標都圍繞著“就業”而展開。就業貫穿高職院校大學生學習、生活全過程。大多數學生從進入大學開始,就考慮將來就業方向,開始就業方面的準備,如高職院校大學生“考證”,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鍛煉適應社會的能力。學校方面也開展多種增強大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教學內容,盡最大努力地開展與企業合作,讓大學生參與企業實習,建立大學生與企業之間的聯系等等。這些行為就是大學生就業心理過程,對最后的就業有直接影響,期間大學生就業心理健康與否直接關系到就業成敗,所以,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心理指導,幫助高職院校學生建立正確的就業心理是樹立就業觀的基礎。
第四,高職院校學生就業環境和就業政策。高職院校學生就業環境是指與高職院校畢業生擇業有關的經濟、政治、文化等社會環境。就業環境對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具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有些是正面影響,有些是負面影響。當今世界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以高科技信息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在全球經濟發展中的比重加大,客觀上需要大量的高水平、高技能的勞動者。高職院校是適應時展,培養“高技能”勞動者的搖籃,為知識經濟時代提供人才。另外,我國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正處于調整升級階段,不但要調整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的結構,更重要的是大力發展以高科技為特征的第四產業,這樣,傳統的勞動者不能滿足第四產業的需要,這為高職院校“高技能、應用型”大學生提供機會。就業政策是國家為實現不同時期的路線、方針而制定的社會人力資源配置的行動準則,反映了一定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是就業者就業過程中需要遵守的基本規范。我國大學生就業政策經歷了不斷發展與改革的變化過程,體現出一定的調控性、導向性和約束性。
第五,高職院校就業指導教育。就業指導是根據就業者的特點、就業意愿及社會職業需求幫助和指導就業者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并為其職業選擇、就業準備及職業發展提供知識與技能,提供職業市場、組織招聘等與就業相關的綜合性咨詢服務活動。狹義地講,就是為就業者獲取適合自己的職業提供服務與指導,以實現就業者順利就業。
高職院校就業指導是指在國家就業政策指引下,通過各種方法,對大學生就業心理進行調試,對職業技能進行培訓,并根據他們所學專業特點和社會需求,指導他們正確確定職業目標,提高其擇業能力,以獲得適合自己的職業崗位。高職院校是以“培養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社會為宗旨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目標,與普通高校有所不同。所以,高職院校就業指導教育應更加注重對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指導和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孫沛娜單位: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