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求基于就業向導下紡織人才培養教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學生對紡織工程人才的認識不足,學生就業后頻繁“跳槽”。從就業角度看,部分學生片面認為紡織工程只是傳統技術產業,跟高新技術產業差距很大,以至于缺乏學習興趣,畢業后學生選擇非紡織類行業的工作。另一方面,對于進入紡織行業工作的學生來說,有部分同學往往對自己定位過高,造成個人價值觀與企業需求產生較大差異,導致就業后出現頻繁“跳槽”現象。
2.紡織工程人才創新教育不足,學生在企業難以獨立進行創新工作。在本科期間,學生參與科研項目的興趣不高,能夠參與的科研項目也較少,不利于學生的創新培養以及日后與企業工作的對接。研究生階段,雖然學生有一些課題研究,但是學生的探索精神不足,很難獨立地進行創新工作。
3.對學生的工程素養培養不夠,與企業需求存在差距。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時,專業基礎知識比較扎實,但是參與的企業社會實踐較少,部分學生只是局限于認識實習,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實踐能力與轉化能力較弱,與企業要求的標準存在較大差距。
4.教師缺乏工程背景和工程能力。紡織工程教育的專任教師普遍存在工程實踐經歷、能力、水平不夠的問題,絕大多數教師都是從高校畢業后直接從事教學工作,對理論知識掌握程度較深,但是對工廠生產實際、企業的操作流程則不熟悉,工程意識缺乏,工程實際操作能力不足。同時,在高校教師師資隊伍建設中,過于側重學歷與科研能力的提升,而忽視了工程素養的培養與鍛煉。
二、對本科紡織工程人才培養教育的幾點建議
從企業的人才需求和學院的教學教育模式來看,對本科紡織工程專業教育提出幾點建議。
1.加強專業認識,樹立正確的擇業觀與敬業精神
擇業觀念是大學生價值觀在擇業問題上的投射,針對目前大學生擇業觀念多元化,價值取向功利化、價值主體自我化,價值目標短期化的特點,我們必須以科學的態度引導其進行冷靜分析,樹立自主擇業、主動擇業意識,培養敬業精神。只有正確的擇業觀才能指導大學生對職業進行正確的評價,進行準確的定位,進行合理的選擇。
2.提高學生校外實習質量,增加學生實習經驗
實習是培養高校學生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因此加強校企合作,建立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可以讓學生接觸到真正意義上的生產實際,增加學生的社會適應性。我院現建有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有廣州錦興紡織漂染有限公司、深圳新興工業集團、中山益達服裝有限公司等20家企業。
3.實踐教學與科技活動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興趣尤其重要。而課外科技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對本專業的學習興趣,豐富同學的課余生活。從紡織工程專業出發,通過組織學生參加紡織品檢測大賽、大學生挑戰杯競賽、紡織品設計大賽,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科研精神,也鍛煉了學生的實操能力。
4.多學科交叉教學,拓寬學生就業方向
不同學科的交叉融合有利于學科的多維發展。在紡織工程專業開展實踐教學中,可以向其他專業方向拓展,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的目的。目前我院已與經濟管理學院形成紡織服裝貿易專業,與機電工程學院形成紡織機電一體化專業,與化學環境與工程專業形成紡織化學與清潔生產專業,通過不同學科之間的融合,為學生提供了一些覆蓋多學科內容的實踐平臺,不僅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能力,也為學生日后的就業提供了更多選擇的方向。
5.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專任教師的工程能力鍛煉
在聘請授課教師時,可以聘請具有豐富工程實踐經驗的工程師擔任一些工程教學,指導學生工程實踐訓練,對于學校現任缺乏工程經驗的專任教師,可以采取集中培訓的方式,或者定期分批送往相關企業進行實習培訓,加強工程能力的鍛煉,積累工程經驗。
作者:侯桂根單位:五邑大學紡織服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