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用人單位招聘人才設置“高門檻”
在全國范圍內,從重點城市人才市場的實際情況來看,對于高學歷的畢業生,用人單位需求缺口比較大,可以說就業與學歷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根據數據資料顯示,從總體上來看,學歷與職位之間的關系,碩士(含碩士)以上的人數與職位數之比為1:1.03,本科人員人數與職位數之比為1:0.51,其他的求職人數與職位數之比為1:0.43。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學歷、能力方面,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進一步增加了大學生就業的壓力和難度。
2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
2.1沒有全面理解就業指導工作的內涵在組織結構方面,雖然有的高校組織成立了大學生就業指導機構,但是依然帶有濃厚的行政管理職能,缺乏相應的服務職能,還沒有將就業指導列入教學計劃,在重要性和必要性方面,對就業指導缺乏認識,有的將就業指導視為找工作,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就業指導的教育功能,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沒有充分發揮就業指導的作用。
2.2就業指導人員的素質有待提高對于就業指導人員來說,在日常工作中,一方面需要向學生講解就業政策,同時對當前的就業形勢進行分析,另一方面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定位,同時需要掌握心理學、勞動人事學等方面的知識,為組織開展就業指導工作提供理論基礎。在目前情況下,從事就業指導工作的人員一般都沒有接受專門的教育和培訓,進而在組織開展就業指導工作的過程中,缺乏針對性,進一步削弱了就業指導工作的效果。
2.3就業指導的形式、內容和對象存在局限性目前,高職院校在組織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過程中,普遍存在隨意性,并且就業指導工作一味地側重實用性和時效性,在就業指導形式、內容方面較為單一,通常情況下,其日常工作主要集中在:講解就業政策、分析就業形勢、收集需求信息等方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對于大學生來說,如果就業指導工作只是指導學生如何找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會導致學生難以滿足就業市場、社會的需要。
2.4大學生擇業中出現各種問題對于社會職業狀況、人才市場動態等,畢業生往往都缺乏必要的認識,同時對于個人的擇業目標,以及自己能干什么等都沒有全面的認識和了解。當畢業生步入社會時,面對復雜的職業崗位,他們都充滿了茫然,直到此時才悔恨自己沒有在校期間培養、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質。然而,在現實的環境中,為了求職,他們投遞簡歷、瀏覽求職信息等。
3.1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應全程化對于高職院校來說,需要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實施全程化管理。所謂就業指導工作全程化實際上就是在學生教育的全過程中始終貫穿就業指導工作,而不是將就業指導工作作為臨時性工作,集中在學生畢業時或擇業時。對此,學校需要從全局觀點進行系統的考慮,進一步建立完善統一的就業指導工作系統,按照不同階段,根據任務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開展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工作:一年級側重職業生涯的設計與規劃,二年級重點培養基本能力,三年級對職業進行定向的指導,四年級重點實施擇業指導。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將上述四個階段相互融合,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完善的就業指導體系。
3.2明確就業指導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在學校日常工作中,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一方面是高等學校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能夠豐富高等德育工作的途徑。在組織開展高等教育的過程中,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內容就是對人進行教育和培養,同時對其進行塑造。對于大學生來說,就業指導一方面涉及擇業方面的指導,另一方面涵蓋職業意識、職業理想方面的塑造與培養,通常情況下,這些是人生觀、價值觀、成才觀教育的基礎,同時體現了素質教育。高職院校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通過組織開展就業指導工作,在選擇職業時,為畢業生提供幫助,進一步使其符合個性特征,同時滿足社會需要,進而更好為社會服務。
3.3豐富就業指導工作的內容對于高職院校來說,通過對大學生實施就業指導,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畢業生順利就業,同時實現社會角色的平穩過渡。通過講解就業政策、分析就業形勢等,幫助學生了解就業知識,使其更容易地被社會認可和接受,僅僅這些還不夠。另外,還要增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時效性,不斷豐富就業指導工作的內容:在人身觀、世界觀、價值觀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幫助學生樹立社會責任意識,在學校的各個教育環節中,滲入就業指導工作的內容,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通過對職業生涯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為學生步入社會奠定思想準備。
3.4大學生就業指導與教學改革相結合對于高等院校來說,其主要功能就是為社會培養人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學校需要以市場為中心,將競爭機制引進學生的培養過程中。根據市場需求,進一步促使學校調整專業設置,同時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調整。對于高校來說,其培養的人才是否被社會認可和接受,通常情況下,通過畢業生的就業率來體現,畢業生就業率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關系到學校的聲譽和社會地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高校要鞏固和強化畢業生的競爭力,需要在人才培養上下功夫。對課程結構進行不斷的優化,修訂和完善教學計劃;加強科學建設,改善教學內容,調整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在這種情況下,高校培養的人才,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作者:李德建單位:濮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