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析大學生就業質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是我國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和沖刺創新性國家的必然選擇和重要舉措,就業質量是衡量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本文分析了海南大學2016—2018屆本科畢業生薪酬水平、專業相關度、就業滿意度、自身職業期待吻合度等指標,探討了海南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提升路徑,以期為海南大學一流學科建設和內涵式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雙一流建設;大學生;就業質量
一、前言
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建設是黨中央在、國務院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強國的需求上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人才培養是“雙一流”建設的重要評價指標之一,而畢業生就業質量是反映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近年來,面對十分復雜嚴峻的就業形勢,就業質量問題逐漸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2013年11月,教育部下發《教育部辦公廳關于編制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的通知》,大學生就業質量評價從以就業率為中心向就業質量評價轉變。2018年3月28日海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聚全省之力辦好海南大學的工作方案》,明確力爭讓海南大學建成具有熱帶農業、熱帶海洋、國際旅游等領域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和中國熱帶最美校園。因此,本研究以海南大學為例,分析海南大學2016—2018屆本科畢業生就業質量現狀,并為提高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提供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二、畢業生就業質量現狀
“海南大學就業質量報告”是海南大學編制和正式的反映本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的報告,報告中涵蓋畢業生就業率、就業流向、就業數量、就業質量等多個內容,本文選取就業質量相關信息進行分析,文中數據來源于《海南大學2016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海南大學2017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海南大學2018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三份報告。
(一)就業率近三屆畢業生規模穩定,就業率保持較高水平,始終保持在84.00%以上,就業狀況良好。其中2018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較2017屆下降1.26個百分點,畢業研究生就業率較2017屆上漲0.50個百分點。
(二)薪酬水平2018屆本科畢業生轉正后的稅前薪酬為4900.19元/月,研究生為6628.82元/月;2017屆本科畢業生轉正后的稅前薪酬為4272.31元/月,研究生為5354.78元/月;2016屆本科畢業生轉正后的稅前薪酬為3913.69元/月,研究生為4840.88元/月。近三年,學校畢業生的收入水平呈逐年增長的趨勢。
(三)專業相關度2018屆本科畢業生目前就職崗位與所學專業的相關度為69.78%,研究生為78.50%;2017屆本科畢業生目前就職崗位與所學專業的相關度為67.89%,研究生為88.38%;2016屆本科畢業生目前就職崗位與所學專業的相關度為67.71%,研究生為83.82%。近三年,目前畢業生所學專業知識及技能與實際工作契合度較高,能夠學以致用。
(四)就業滿意度2018屆本科畢業生對目前工作滿意度為92.78%,研究生為94.88%;2017屆本科畢業生對目前工作滿意度為92.64%,研究生為92.36%;2016屆本科畢業生對目前工作內容滿意度為90.53%,研究生為93.63%。近三年,畢業生對目前就業的滿意度較高,對工作內容、發展前景及薪酬等方面都比較認同。
(五)自身職業期待吻合度2018屆本科畢業生目前所從事的工作與自身職業期待吻合度為87.17%,研究生為89.25%;2017屆本科畢業生目前所從事的工作與自身職業期待吻合度為85.80%,研究生為92.91%;2016屆本科畢業生目前所從事的工作與自身職業期待吻合度為85.33%,研究生為90.69%。近三年,畢業生認為自己的就業情況比較符合自身就業期望。
三、影響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因素
(一)學生自身素質大學生自身素質主要包括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自身素質的高低會影響就業質量。專業素質決定大學生能否勝任專業崗位工作,綜合素質決定大學生是否具有職業道德、敬業精神、能否認同用人單位文化。只有具備較好的專業素質和職業修養,才能提高就業質量。其次大學生自身求職目標是否明確,是否有完整的職業規劃,亦是影響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因素。
(二)高校培養質量根據市場導向和社會需求進行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是當前高校提高本科教學質量改革的重要內容。當前,高校在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方案上與市場需求的脫節,培養目標寬泛,以及教學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理念致使人才培養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造成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脫節,影響就業質量。此外,就業指導體系還需進一步貫穿高校教育,要有針對性的大學生全方位就業指導體系,構建系統性的、全程性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
(三)用人單位需求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用人單位招錄要求越來越高,用人單位更加注重大學生溝通能力、協調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綜合素質。在高要求的背景下,用人單位更應當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積極參與人才培養。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和實習見習質量對就業能力提升與就業質量具有正相關關系。人才培養需要全社會的參與,用人單位亦有人才培養的社會責任。用人單位應當與高校緊密合作,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社會實踐活動和實習見習機會。
(四)政府調控政府政策、社會和經濟發展狀況會制約大學生就業質量,政府通過宏觀調控促進經濟增長,經濟增長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此外,政府加強勞動立法保護和加強醫療、教育、住房等方面的保障和服務,也會影響大學生就業質量。
四、提升大學生就業質量的策略
就業率和就業質量能相對直觀地反映出學校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的契合程度及人才培養質量與社會的認可程度;畢業生相關就業數據結果的統計及反饋對于學校招生計劃制定、培養方案的完善、新專業的設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通過分析近三年海南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相關數據可見,隨著學校的發展,學生的就業質量不斷提升,同時也可以通過各方努力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就業質量。
(一)加強大學生職業指導教育“畢業去哪兒”并不是等學生到了大三大四才開始考慮的問題,而是應該從進入大學學習開始就進行思考,學生對自身的職業目標也應該由進入校門開始逐漸從模糊變為清晰,在這個過程中,學校對學生的職業指導和職業規劃教育也尤為重要。因此,要針對不同年級、不同群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職業指導教育,讓學生從進入校門開始就為將來的發展目標儲備相應的知識和技能,這樣畢業生在就業時才能更具有競爭力。
(二)加大優質企業進校招聘力度政府和學校加大支持力度,進行全省、全校性的統籌,引進更多高質量的用人單位,創造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從而能夠更好地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尤其針對研究生對就業要求普遍較高的實際情況,努力提供更多較高質量就業崗位。在“請進來”的同時還要做好“走出去”工作,學校要進一步加強與企業等用人單位的聯系,建立校外專業實習基地,構建校企信息互動平臺,實時掌握用人單位需求,及時優化人才培養目標。
(三)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是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有效途徑。學校要進一步選好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教師,要廣泛邀請創業人士、成功企業家等校外人才加入指導教師隊伍,構建一支愛創新、懂創業的指導教師隊伍。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創新創業導師制,通過創新創業培訓、舉辦沙龍、參加校內外創新創業大賽等途徑,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同時學校要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評價體系,制定創新創業激勵政策,促進大學生積極殘疾各類創新創業活動。綜上,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大學生就業質量與高校人才培養、教學質量息息相關。大學生就業質量的提升是一項長期性、復雜性和系統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社會、學校及家庭的普遍參與,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總結大學生就業質量提升的有效路徑。
【參考文獻】
[1]上官萬成,賈斌,等.“雙一流”背景下高校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路徑探究——以西安科技大學為例[J].新西部,2018(12):34+55.
[2]王廣慧.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影響因素的經驗分析[J].教育與經濟,2015(3):31-37.
[3]鐘秋明,劉克利.高校畢業生就業觀影響就業質量的實證研究機[J].高教探索,2015(3):107-113.
[4]胡書偉.社會資本與大學生就業關系的實證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0.
[5]張瑤祥.基于三方滿意度的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3(5):82-86.
作者:劉宇歡 單位:海南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