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財政制約著市場經濟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基于2005~2007年遼寧省十四個市面板數據,采用空間計量經濟模型,并結合人均GDP水平、財政支出水平的Moran散點圖和顯著性水平圖定量地研究了其財政支出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結果顯示:現階段,遼寧省基本建設支出與政府行政支出對我省經濟增長起到了促進作用,且政府行政支出對我省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高于基本建設支出所產生的促進作用,而民生性支出對我省經濟增長的影響效應則為負;同時也得出我省人口數已經達到規模不經濟狀態的結論。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財政支出;經濟增長;空間計量經濟學;Moran
一、引言及文獻綜述
經濟增長是經濟分析中最古老、最重要的問題,而政府財政支出與經濟增長關系緊密,歷來是學者們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政府轉型問題已漸漸得到學者們的重視,其原因不外乎兩點:
一、財政支出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不確定,
二、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財政支出的作用逐漸下降。這就需要我們對財政支出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有更深入的了解,這既有助于政府轉型的實施,同時也有助于地方經濟的發展。近年來大量的文獻對財政支出、財政結構與經濟增長關系進行了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Gfier和Tullock(1987)、Aschauer(1989)等人的實證研究表明,政府消費支出與GDP實際增長率顯著負相關,而政府投資支出能夠促進GDP的增長。此后,Devarajan等人(1993)的研究則表明,某些生產性支出(如公共設施資本以及公共保健和教育等支出)與經濟增長呈負相關關系或者相關性很不顯著,與經濟增長顯著正相關的財政支出,反倒屬于傳統意義上的政府消費支出。
在國內,對財政支出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也較多,比較典型的有(孫文祥,張志超,2004;曾娟紅,趙福軍,2005;朱柏銘,祝燕君,2008;楊友才,2009)¨。J,他們分別基于不同的數據、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對我國財政支出與經濟增長關系進行了系統研究,得出的結論也不盡相同。孫文祥,張志超?指出:不同的財政支出對經濟增長具有顯著差異,并認為只有文教、科學、衛生事業支出能推動經濟增長;曾娟紅,趙福軍采用Barro內生經濟增長模型對財政支出和經濟增長關系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行政管理支出與經濟增長之間呈負相關關系,社會文教支出和國防支出與經濟增長之問呈正相關關系,其結論與孫文祥得出的結論有很多出入。朱柏銘,祝燕君;楊友才分別從財政支出功能性質和財政支出的特定構成方面來進行研究,得出的結論也各不相同。遺憾的是,國內對我國財政支出和經濟增長的研究都忽略了空問相關性的作用,從而使估計的模型不夠準確。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余可,2008)運用空間經濟計量分析方法對我國省域財政支出結構與區經濟增長進行了實證分析,他得出:生產性事業費、企業挖潛改造和政府機構支出對經濟有正的影響,農業支出對經濟增長具有顯著的負效應,其他幾項支出對地區經濟增長的影響均不顯著,其得出的結論也與前述文獻不盡相同。相對來說,現有的關于我國財政支出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的文獻,大部分都忽略了地區間的空間相互聯系,也有少數文獻(余可,2008)考慮空間因素對我國財政支出及經濟增長進行分析的。但考慮空間因素,以某一地區為研究對象,對財政支出和經濟增長關系進行研究的文獻還不多見。本文將運用空間計量經濟方法,在傳統的分析財政支出的模型中加入空間權重矩陣構建空間計量模型,以分析遼寧省財政支出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二、理論模型與計量模型
(一)理論模型
本文的模型基于Barro(1990),Lucas(1988),Rebelo(1991),Bond,Wang和Yip(1996)以及Chen和Lee(2005)的研究。并且借鑒Devarajan,Swaroop和Zou(1996)的分析框架,本文采用柯布一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產函數,將財政支出分為生產性支出和非生產性支出,并將其作為投入要素,來研究我國財政支出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假定生產函數由四部分組成:私人資本存量,人力資本,兩種類型的政府支出G和G,。其中:G為生產性支出,G:為非生產性支出,則產出y和這四者之間的關系可以表述為:Y:K,L,G):AGG;(1)其中:>0,>0,>0,or>0,+盧++or=1。、盧、分別為私人資本存量K、人力資本L、生產性支出G和非
生產性支出G2的產出彈性,表明相應的投入要素增加一單位所帶來的產出改變量,且假定規模報酬不變。
(二)空間計量經濟模型
空間計量經濟學模型有多種,本文使用的空間計量經濟模型主要是加入了空間效應(空間相關和空間誤差)的空間常系數回歸模型,即空間滯后模型和空間誤差模型。
1.空間自相關分析全局空間自相關是對屬性值在整個區域的空間特征的描述,表示全局空間自相關的指標和方法很多,主要連接統計指標包括:Moran’sl,Geary’sC和Getis’G,其中,最常用的是Moran’sl,其取值范圍為[一1、1],表示各地區同一變量的空間相關程度,若取值為正表示存在空間正相關,為負表示存在空間負相關。在計算出Moran’sI之后,還需要對其結果進行統計檢驗,一般采用z檢驗]。全局空間自相關假定空間是同質的,即只存在一種充滿整個區域的趨勢,但事實上,區域要素的空間異質性并不少見。因此,需要發展局域統計方法來衡量每個空間要素屬性在“局部(一般為相鄰)”的相關性質,其結果一般可以采用地圖可視化表達。通過定義不同類“局部”范圍(不同的空間連接矩陣),局域空間自相關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更準確地把握空間要素異質性特性。
2.空間滯后模型空間滯后模型也稱空間自回歸模型,表示某一地區經濟增長的所有解釋變量,都會通過空間傳導機制作用于其它地區,模型中包括解釋變量和空間滯后項。形式上,空間滯后模型(又稱“混合的回歸一空間自回歸模型”)。
3.空間誤差模型空間誤差模型則反映了區域外溢是隨機沖擊作用的結果,其考慮了殘差項對其它地區經濟增長的空間作用,其形式可以表示為:這個模型結合了標準回歸模型和誤差項的空間自回歸模型,同時假設誤差項滿足條件E,即方差固定且誤差項是不相關的。
三、指標選擇、模型構建及結果分析
實證模型及指標說明文章以柯布一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為基礎,并在其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加入政府財政支出的三個方面作為解釋變量,本文最后所建立的實證模型如下:
其中:代表遼寧省所包括的14個地級市,代表隨機干擾項,以上是傳統意義上的函數,由于傳統的模型在經典的高斯馬爾可夫假設條件下才適用,若模型存在空間相關性,由于隨機擾動項不再是均質的,如果仍然采用傳統的時間序列模型,可能會導致模型設定的偏誤和估計結果的不準確。根據以上所述的空間滯后模型和空間誤差模型,本文在(5)式中加入了空間因素來構造空間計量模型。
其中:為空間權重矩陣,空間權重矩陣的選擇對任何空間統計分析的結果而言,都是一個重要的決定因素。對于空間權重矩陣的計算和設定,常用的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一階地理相鄰權重矩陣,即相鄰空間單位的權重為1,其它為0;52另一種是距離權重矩陣,即設定某一距離為門限值,大于該距離就設定為0,小于該距離就設定為1。由于我省各地級城市面積相對較小,且各城市相對密集,因此在本文中,不采用地理距離權重矩陣,而采用一階地理相鄰權重矩陣,即:相鄰地區取1,不相鄰則取0。
表示被解釋變量。即國內生產總值(GrossDomesticProduct,GDP),代表某國或某地區的總收入及其用于產品與服務產出的總支出。置表示解釋變量。由于影響國內生產總值的因素很多,為了控制其它影響因素,確保財政支出和地區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不受外部經濟環境的影響,我們選取了其它的控制變量,下面就所有變量進行詳細介紹。
1.資本存量(Capital,K)
根據柯布一道格拉斯生產函數,資本存量是國內生產總值的主要投入要素,因此,當資本存量增加時經濟水平將提高,隨著資本存量的不斷提高,邊際產量將降低,但是其經濟增長水平仍處于上升趨勢。預計此項在模型中的系數為正。
2.從業人員數(Labor,L)
根據柯布一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我們知道,從業人員增加,國內生產總值將趨于增長,但是目前我國從業人員相對固定資產投資來說相對較大,從業人員數的增加,將阻礙我國經濟的發展。因此,預計此項系數為負。
3.政府基本建設支出(CapitalExpenditures,CE)
基本建設支出由財政主要支出項目表中的基本建設支出、增撥企業流動資金、挖潛改造科技三項費用等三大項加總所得,由于基本建設支出的提高回增加經濟增長的所有要素、改善經濟增長的環境和基礎。因此,預計此項系數為正。
4.政府民生支出(LivelihoodExpenditures,LE)
民生支出由財政主要支出項目表中的文教科衛支出、社會保障支出、政策性補貼支出和支農支出四部分加總而成,政府民生支出支出對于減少收溪、營口、丹東和遼陽。圖2為根據LISA顯著性水平得到的人均GDP的顯著性水平圖,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灰色的地區為本溪市,表現為低一高的人均GDP水平,說明周圍地區的經濟發展對其產生較強的帶動作用。近年來,由于國家對東北老工業地區的大力扶持,以及沈陽一撫順、沈陽一本溪同城化建設的大力推進,再加上其自身礦產資源豐富,在這些因素的帶動下,本溪已成為遼寧省經濟增長較快地區。有著先天優勢的海濱城市大連和省會城市沈陽一直對遼寧省的經濟發展起著帶頭的作用,其人均GDP區位分布為高一低,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中心。圖3和圖4分別給出政府財政支出的空間相關性散點圖和財政支出顯著性水平圖:
圖2GDP顯著性水平圖從財政支出散點圖可以看出,遼寧省財政支出水平也很不均勻,低一低聚集地區比較多,而且多數地區集中在遼寧西北部地區,特別是西北地區的阜新和朝陽兩地,財政支出水平顯著偏低,鐵嶺和本溪表現為被高值包圍的低值區,由于城市規模、人口規模、城市發展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大連、沈陽均表現為被低財政支出地區包圍的高值區,這說明遼寧省財政支出偏低的地區較多。由于文章主要考察財政結構對經濟的影響,因此其它變量的散點圖和顯著性水平圖沒有給出。以上結論證明,對各地區財政支出結構和經濟增長進S4行分析研究時,不能忽視空間因素的影響,在用經濟模型進行分析時,應該考慮空間效應的影響,即在模型中加入空間地理因素變量,如果還只是簡單的應用傳統的時間序列模型,會導致模型設定的偏誤和估計結果的偏差,這樣必然降低模型對現實經濟的模擬效果。(GDP)為因變量進行回歸。經過多次試驗,最后得出以2004年的數據為自變量,而以2007年的GDP為因變量時,模型效果最優,為了比較空問計量模型和最小二乘法估計模型的優劣,文章分別給出了OLS估計、SLM和SEM模型的估計結果,實證分析所用軟件為GeoDa9.5,具體估計結果如表2:
根據以上模型選擇標準,我們可以得出,SLM模型最優,由于模型是采用極大似然法估計的空間計量模型,所以比較不具有任何意義,從LogL比較我們看出,SLM模型的似然值比較大,說明模型較優,由于SEM模型的AIC和sc值相對較小,這進一步說明了SLM模型為最優。因此,各地區的財政支出的空間效應更多的體現在空間滯后上。
接下來我們具體考察各解釋變量的系數及其估計情況,固定資本和就業人員數的系數一正一負,分別為0.3025和一0.5785,從L的系數我們得出,就業人員每增加1個百分點,GDP將減少0.5785個百分點,這說明遼寧省各地區人口規模已經超過最優水平,出現規模不經濟的現象,從業人員數的減少還能刺激經濟增長,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面說明了存在大量失業人員的必然性。從固定資產變量系數可以看出,固定資產每提高1個單位,遼寧省經濟水平將相應增加0.3025個百分點,說明增加地區的固定資本量,對經濟有正的影響,同時也說明遼寧省的固定資產相對不足。從P值上我們可以看到,兩個變量均在1%顯著性水平上顯著,且系數符號也與我們預期一致。下面重點分析財政支出三方面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基本建設支出與政府行政支出對遼寧省經濟增長起到了促進作用,且政府行政支出對遼寧省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一直遠高于基本建設支出所產生的促進作用,從影響程度可以看到,基本建設支出每提高1百分點,遼寧省經濟會提高0.1386個百分點;而政府行政支出每提高l%,遼寧省經濟增長會提高1.1213個百分點。而民生性支出對遼寧省經濟增長的影響效應則為負,即民生性支出阻礙了遼寧省的經濟增長,從影響程度上看,民生性支出每提高1%,遼寧省經濟增長將下降0.2232個百分點。
政府基本建設支出的提高加大了遼寧省經濟增長要素的投入、提高了經濟增長的動力;與此相反,政府民生性指出的提高之所以對經濟增長產生負的影響,主要是因為:基于有限的政府財政收入而言,政府民生性支出的提高減少了用于基本建設支出的比重;而行政支出的提高會提高經濟增長,是因為目前遼寧省行政管理并不規范、管理效率低下,行政支出的提高,有利于提高遼寧省行政管理的規模和效率,提高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和市場環境的改善,從而有利于經濟增長阻。
四、結論及啟示
本文介紹并利用空間計量經濟學模型的常系數空間滯后模型、空間誤差模型方法,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框架下,利用這種方法著重對遼寧省政府各項財政支出對地區經濟增長的作用和影響機制進行了計量檢驗,并通過與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的比較研究,實證分析結果表明,這兩種空間計量經濟學模型方法是目前研究考慮空間效應經濟現象的較好的計量經濟學方法,并得出了以下結論:第一,各市經濟增長的積聚與差異不僅與固定資本存量、從業人員數等因素密切相關,還與相鄰城市的經濟增長具有一定的空間依賴性,而且各市的GDP增長地理空間上表現了較強的空間溢出效應。該結果表明:再制定各市發展戰略和政策制定時,各市之間的地理溢出效應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忽視空間依賴性的計量分析結果可能存在模型上是定不準確問題。第二,從空間滯后模型和空間誤差模型與經典最小二乘法的比較中,我們也可以發現,納入空間相關性影響的空間計量模型,其擬合優度和整體顯著性水平確實優于經典回歸模型。第三,在財政支出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性質和程度上,固定資產投資對遼寧省經濟發展具有一定促進作用,說明增加遼寧省固定資本的投資會顯著的提高經濟發展;而從業人員數的提高會顯著地抑制遼寧省經濟增長,即人口數已經達到規模不經濟狀態。
在政府財政支出方面來看:基本建設支出與政府行政支出對遼寧省經濟增長起到了促進作用,且政府行政支出對遼寧省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一直遠高于基本建設支出所產生的促進作用,而民生性支出對遼寧省經濟增長的影響效應則為負,即民生性支出阻礙了遼寧省的經濟增長。
結合空間計量分析結果和遼寧省目前發展實際,得出如下幾點啟示:相鄰城市之間以及具有空間經濟聯系的城市之間要加強地區協作。從遼寧省來看,加強城市合作,促進經濟發展,對于增進56城市友誼、實現經濟共贏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面對當前經濟發展態勢,開展城市經濟合作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因此,各城市之間要打破行政區劃界限,以協作體為整體,共同建立完善的城市經濟合作發展保障機制,采取政府促進、以會搭橋的形式,基本形成資源互用、政策互惠、產業互補和市場互通的合作局面。進一步加強區域交通合作,推進區域基礎設施、道路、水路運輸行業合作發展。進一步加強區域文化科技合作。調整和優化遼寧省各級政府財政支出規模和結構],提高政府間相互合作交流。進一步加強區域政府學習交往,政府間應建立城市政務信息互通平臺,城市間政務信息、法律法規相互公開,促進城市的相互了解。新晨
參考文獻:
[1]孫文祥,張志超。財政支出結構對經濟增長與社會公平的影響[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04,(6)。
[2]曾娟紅,趙福軍。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最優財政支出結構研究[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5,(4)。
[3]朱柏銘,祝燕君。財政支出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8,(3)。
[4]楊友才。地方財政支出結構與經濟增長[J].山東大學學報,2009,(2)。
[5]余可。地方財政支出結構與地區經濟增長的空間計量分析[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8,154(9)。
[6]陳斐。區域空間經濟關聯模式分析理論與實證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7]王青,張峁。地方財政支出對居民消費影響的空間計量分析一遼寧為例[J].山東經濟,2010,(2)。
[8]李樹培魏下海。我國財政支出對民間需求影響的動態分析(1978~2007)[J].上海經濟研究,2009,(6)。
[9]張峁,王青,喬東艷。財政政策對經濟增長和收入分配的長期影響效應分析[J].經濟與管理,2010,(2)。
[10]王青,張峁。地方政府支出對居民消費影響的空間計量分析一遼寧省為例[J].山東經濟,2010,(3)。
[11]張峁,王青。財政支農、農村居民消費與農民增收的動態分析一以遼寧省為例[J].統計教育,2010,(2)。
[12]張峁,喬東艷,帶永安。中國省域建筑業發展差異的空間計量經濟分析[J].科學決策,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