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對于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各個領域的大量資金需求來說,所能獲得的資金供給量是十分有限的,影響和制約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資金供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國家財政財力有限,直接投入受到限制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行了非均衡發展戰略,對東南沿海地區實施政策傾斜,將投資布局的重點轉移到東南沿海地區,如果以人口分布作為衡量的標準,我國國家財政投資的重點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近幾年,從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需要出發,國家對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比較重視,財政上的投入也有所增加。但從總的趨勢看,近幾年國家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是逐漸下降的,即國家財政的聚資能力不斷減弱,再加上行政管理、國防、文教衛生和非生產性支出的擴大,能用于欠發達地區投資的資金已經十分有限,向欠發達地區進行大規模、長期性的投入就缺乏足夠的資金。自從實施西部大開發后,從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考慮,國家雖加大了對欠發達地區的投入,在全國所占的比重雖有所增加,但對于欠發達地區發展的大量資金需求量而言,還遠遠不夠。
(二)銀行資金進入不足
欠發達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長期落后,經濟基礎薄弱,風險承受能力比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小,投融資的風險比發達地區大。商業銀行是金融企業,以利潤和效益最大化作為其經營目標,商業銀行要實現利潤和效益最大化必須增強風險意識,盡可能地回避和防范風險。因此,商業銀行貸款大部分都向抗風險能力較強的發達地區傾斜。政策性銀行畢竟也是銀行,也要有風險意識,要求貸款能夠按時收回,也不愿將貸款投向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的欠發達地區,對欠發達地區的貸款相當謹慎。這就導致了銀行投資進入欠發達地區便面臨很多問題,銀行資金進入非常有限。這樣,在欠發達地區,金融業就得不到發展,金融業具有的調節潤滑經濟生活、促進經濟發展、反映和監控經濟運行的作用和功能也得不到充分發揮。
(三)利用外資的機制不靈活,引進外資水平低下
改革開放以來,國外直接投資已成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促進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重要動力之一。面對國家財政投入有限、銀行資金進入不足等資金短缺的狀況,欠發達地區的發展必須大規模地利用外資。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更應該重視外商投資,因為充分利用外資是欠發達地區加速經濟發展、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重要途徑。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利用外資的步伐加快,外資已成為推進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和長期以來國家政策的傾斜,使得外資也向發達地區傾斜,在我國境內的流向呈現出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落差較大的不平衡狀態。再加上利用外資的機制不靈活,引進外資水平低下等原因,欠發達地區無論在規模數量上、產業分布上、利用外資的方式上、投資效益上都不如發達地區水平。總體來說,外商對欠發達地區的資金供給十分有限。
(四)資本市場發展滯后,融資渠道狹窄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我國東南沿海發達地區資本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基金市場和國債市場的發展十分迅速,市場體系日益完善,已經逐步形成了現代化市場的基本框架。資本市場對于推進發達地區的金融深化,促進金融制度的市場化轉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我國欠發達地區資本市場發展緩慢,就股票市場而言,上市公司數量較少,證券經營機構不僅數量少,發展程度也低。與國內發達地區相比,欠發達地區證券經營機構無論在規模實力、經營范圍、承銷能力,還是在業務素質、服務水平方面都處于落后水平。這就造成了資本市場在全國范圍內區域結構上的失衡,由于欠發達地區資本市場發展滯后,對于推進欠發達地區的金融深化、促進金融制度的市場化轉變的意義很有限,導致了欠發達地區直接融資渠道非常狹窄。
二、解決資金供求矛盾的建議對策
(一)注重財政政策和信貸政策協調配合,強化金融支持
在經濟發展對金融發展依存度不斷提高的市場經濟和我國資金市場化的現實情況下,欠發達地區應注重財政政策和信貸政策協調配合,強化金融支持。要充分發揮央行對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先對于雖然沒有利潤,但對欠發達地區的發展而言又不可或缺的資源開發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由財政直接投資,然后誘導信貸資金的投入,或由財政對銀行貸款進行貼息等方式來支持銀行貸款的效益實現。政府還可以對欠發達地區提供無息貸款,由政府出面對貸款進行擔保等方式來彌補欠發達地區投資環境較差的缺陷。在國外,如德國、印度等的優惠性金融計劃、投資補貼計劃和稅收信貸等,都是財政政策和信貸政策協調配合得很好的例子。
(二)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來投資力度
欠發達地區投資環境差,是其利用外資水平低下的首要原因。一個地區要提高利用外資水平,要不斷擴大吸引外資規模,就必須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一是要加強硬件設施的建設,即鐵路、公路建設及通訊設施等最基本的基礎設施的建設,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既對一個地區的發展而言不可或缺,又能為投資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二是軟環境的建設,即引入法律公正的國際準則來充分維護投資者的利益,當投資者和當地企業發生法律糾紛時,應該秉公執法,在充分維護投資者利益的同時,對外資企業存在的偷稅、漏稅、環境污染等問題依法管理、監理。還要對投資者的知識產權用法律手段來保護。進一步健全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各種法規,清除和廢止不利于對外開放引進外資的各種規章制度,對改善投資環境尤為重要。
(三)積極完善資本市場,推進區域資本中心的建立
資本市場的流動性較強,對其他生產要素市場的建立和價格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可以降低市場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的交易成本,提高各類市場的交易效率和分配效率。在欠發達地區積極發展資本市場,不僅可以為國內外各類投資者投資欠發達地區提供便利工具和有利場所,也可以為促進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發揮巨大的籌資、融資功能和作用。因此,欠發達地區要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形成區域資本中心。在欠發達地區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無異于構建一個可支持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新支點。區域性資本市場中心的建立,能夠積極有序地發展直接融資。擴大融資渠道和融資能力,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欠發達地區直接融資渠道狹窄的問題,有效提高欠發達地區資本形成能力,有效解決經濟發展的資金供求矛盾,從而促進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和共同富裕。
作者:春花單位:內蒙古通遼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