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投資規模與經濟發展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吉林省天然林保護工程投資規模變化和特點分析隨著吉林省天然林保護工程的逐步實施,投資規模呈現顯著增長。但資金投入呈現高度不均衡,主要表現在工程投資依附于中央政府的財政投入,地方投入相對較小,所以其投資規模的變化與國家對林業的政策和指導方針具有高度相關性。國家在天然林保護二期工程在一些政策方面作了突破,增加安排中幼林撫育財政補助和東北內蒙古重點國有林區后備資源培育的補助政策。吉林省分別于2011年對造林工程投入300萬元,2012年對后備資源培育工程投入1235萬元,生態效益補償工程投入5543萬元,2013年加大了對后備資源培育工程的投入,為5071萬元。
1.1.1吉林省天然林保護工程投資規模變化全部林業投資額年度變化大,部分分項變化較弱。圖1中繪制了全部林業投資完成額、中央財政專項資金、森林撫育、森林管護、社會保險、政社性支出的投資額的變化情況。第一,全部林業投資完成額和中央財政專項資金投資額在2008有了大幅度提升,而2009年和2010年大幅回落,2011年之后又明顯持續增長。第二,森林管護投資額每年都以小額度增幅增長,在2011年有了明顯的跳躍后又穩定增長。第三,由于社會保險投資額和政社性支出投資額在2009年以前也有投資,但沒有進行單獨統計,本研究中只考慮2009年之后的變化情況,2011年社會保險投資明顯上升而政社性支出投資略微下降,2012年后又穩定增長。第四,森林撫育于2011年開始投資并以后以小額度穩定增長。整體來說,吉林省對天然林二期的投資力度不斷加大。
1.1.2吉林省天然林保護工程投資規模特點分析一方面,國家政策對投資規模的變化起決定性影響。從2011年起,在政策上又有了許多改變,中央財政大幅度提高了森林管護費、社會保險補助費、政策性社會性支出補助費等補助標準,有力地保障了二期工程的順利實施。為解決林區生態保護與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中央財政切實完善補助政策。2012年,中央財政增加天保工程二期一次性補助資金50.57億元,支持解決林區安置職工社會保險繳費困難問題;從2014年起,經國務院批準,在東北重點國有林區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中央財政新增資金用于保障林區社會運轉和干部職工基本生活[10]。另一方面,天然林保護工程中各要素補助標準的改變對投資規模也起著重要的作用。針對全部林業投資完成額、中央財政專項資金投資額和森林管護投資額,國家進一步加大了投入的力度,中央財政全額承擔既定補助項目的資金投入,不再要求地方財政配套20%[11]。工程一期的森林管護補助標準為26.3元•hm-2•a-1(中央財政21元•hm-2•a-1),工程二期,中央財政按照5元/畝•a-1的標準安排森林管護補助費,與國有國家公益林生態補償標準一致。關于政社性支出的增長,由工程一期的教育補助1.2萬元•人-1•a-1,東北內蒙古等重點林區的衛生補助2500元•人-1•a-1;變為工程二期的教育補助提高到3萬元•人-1•a-1,東北內蒙古等重點林區的衛生補助提高到1萬元•人-1•a-1。政企合一的政府機關事業單位3萬元•人-1•a-1[12]。天保二期工程中增加了對國有中幼林撫育,東北內蒙古重點國有林區后備資源培育的補助。中幼林撫育綜合成本每1/15hm2補助120元;后備資源培育綜合成本每1/15hm2為330.7~542元,中央基本建設投資人工造林和森林改培每1/15hm2分別補助300元和200元[2]。
1.2吉林省林業經濟發展變化和特點分析
工程建設十多年來,在中央財政投資支持下,工程不僅有效地保護和恢復了森林資源,還增加了林業產值。工程區短期內擺脫了生態破壞與貧困加劇相互交織的陷阱,為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奠定長期資源環境基礎[14]。
1.2.1吉林省林業經濟發展變化如圖2,2007—2013年期間,林業產業總產值及林業三次產業產值呈上升趨勢。根據《吉林省林業統計年鑒》,到2013年,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13509856萬元,其中林業第一產業產值為3623241萬元,林業第二產業產值為8270048萬元,林業第三產業產值為1616567萬元。首先,總產值與第二產值都呈現出快速增長趨勢,總產值增長的增幅相對較大。其次,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呈現平穩增長趨勢。第二產業產值明顯高于第一、第三產業產值,第一產業產值第二,第三產業產值相對最低。從增長率變化曲線可以看出,第一產業增長率在最上變為第三產業增長率在最上。
1.2.2吉林省林業經濟發展特點分析在2007—2013年間,吉林省林業總產值及三次產業產值在2008年與2011年都有階段性較快增長,增長率分別為59%、59%、59%、56%和43%、50%、39%、48%。在此期間吉林省林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林業三次產業的比重也由2007年的32:54:14調整為2013年的27:61:12。第一產業比重下降,第二產業比重不斷上升,符合庫茲涅茨的經濟增長理論,第三產業比重稍微下降不太符合庫茲涅茨的經濟增長理論[15]。從《吉林省2010—2020年林業產業發展規劃》中我們可以得知,吉林省正依靠自身優勢建設林業經濟強省,大力推進林業技術改革,產業結構優化,加快傳統林業向現代林業轉變的進程,加快林業經濟發展速度,提高經濟效益。不斷提升林業經濟發展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帶動功能,對生態建設的保護功能,對職工、農民增收致富的推進功能。爭取用十年左右的時間,把林業產業經濟建成吉林省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16]。吉林省政府對林業經濟發展的重視及政策,使林業經濟得到快速發展,林業產值得到穩步提升。
2吉林省天保工程投資規模與林業經濟發展水平的相關分析
2.1研究方法本文討論的是吉林省天保工程投資規模與林業經濟發展水平的相關性,但天保工程投資規模和林業經濟發展水平是有多個變量組成的,這樣,本研究討論的只是投資規模和林業經濟發展水平這兩組變量之間的關系。因此,采用典型相關分析方法研究投資規模和林業經濟發展水平的相關性比較合適[17]。
2.2數據來源與變量選擇以2007—2013年吉林省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投資規模和林業產值為分析樣本,研究數據來源于《吉林省林業統計年鑒》。天然林投資規模中選用全部林業投資完成額(x1)、中央財政專項資金(x2)、森林管護(x3)、社會保險(x4)、政社性支出(x5);林業經濟發展水平選用林業總產值(y1)、第一產業產值(y2)、第二產業產值(y3)、第三產業產值(y4)。
2.3實證研究
2.3.1顯著性檢驗運用SPSS軟件中的相關命令,可以得到表1天然林投資規模變量組的相關系數、表2林業經濟發展水平變量組的相關系數、表3天然林投資規模與林業經濟發展水平的相關系數矩陣、表4典型變量相關系數、表5典型變量相關的顯著性檢驗的結果。由表1可以看出天然林投資規模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總體也具有一定的相關性(除個別變量之間相關性不強)。從表2可以看出:林業經濟發展水平變量內部的相關系數較強,在0.9897~0.9991之間。我們從表3中可以得到森林管護(x3)、社會保險(x4)、與林業總產值(y1)、第一產業產值(y2)、第二產業產值(y3)和第三產業產值(y4)的相關性比較強,而投資完成額(x1)和中央財政專項資金(x2)與林業產值的相關性相對較弱。表4中第一組典型變量(U1,V1)和第二組典型變量(U2,V2)的相關系數都為1,說明其具有統計顯著性。而后兩組沒有相關性。由表5中的數據可以檢驗,表5中Sig顯示前兩組典型變量組合的檢驗數為0,在典型性相關分析要求的0.05之內,所以第一、第二前兩組組合具有相關性,而表5中后兩組的檢驗數在置信水平之外,所以不具有相關性。
2.3.2典型相關模型分析本研究典型變量中雖然各變量的量綱相同,但為使準確表示數據均采用標準化的典型系數。根據SPSS軟件運算結果給出典型相關模型,如表6所示。從第一個典型相關模型看出,中央財政專項資金x2對第一個典型變量U1的貢獻最大,相關性最高,典型系數為3.379;其次是全部林業投資完成額x1與政社性支出x5的貢獻與相關性次之,典型系數分別為-2.631和2.207。說明天保投資規模中影響林業經濟發展水平的主要是中央財政專項資金、全部林業投資完成額和政社性支出投資。林業總產值y1對第一個典型變量V1的貢獻較大,典型系數為17.251,第一產業產值y1對第一個典型變量V1的貢獻小一些,典型系數為-13.757;說明林業經濟發展水平中影響天保投資規模的兩種因素相比較而言,林業總產值的影響要比第一產業產值的影響大,顯著性更強。從第二個典型相關模型可以看出,森林管護x3對第二個典型變量U2的貢獻也大,其次是全部林業投資完成額x1和社會保險x4的貢獻量比較小;林業總產值y1對第二個典型變量V2的貢獻較小,相比于第一林業產值y2對第二典型變量V2的貢獻大一些。
2.3.3典型因子載荷分析通過討論典型負載系數與交叉負載系數,對原始變量與典型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進行結構分析。典型負載系數(canonicalloadings)是典型變量與本組的觀測變量之間的兩兩簡單相關系數[18]。由表7可知,林業投資規模的第2對典型變量U2在x3、x4上均有較重荷載,說明森林管護和社會保險這兩個原始變量對林業投資規模影響較大。同樣,林業經濟發展水平第2對典型變量V2在y1、y2、y3和y4上有較高荷重,說明林業產值總額、第一產業產值、第二產業產值和第三產業產值也對林業經濟發展水平影響較大。交叉負載系數(crossloadings)是典型變量與另一組的觀測變量之間的兩兩簡單相關系數[18]。由于第2對典型變量之間的高度相關,天保投資規模中兩個主要變量與林業經濟發展水平第2對典型變量呈高度相關;而林業經濟發展水平中的四個變量與天保投資規模的第2對中的森林管護和社會保險也呈高度相關。這種一致性從數量上體現了天保投資規模與林業經濟發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內在關系,與天保投資規模和林業經濟發展水平指標的實際意義是吻合的。
2.3.4冗余度分析冗余指數(redundancyin-dex)是本組典型變量對另一組變量總變差的百分比,也是交叉的總方差共享比例[17]。由表8可知,第2對典型變量U2和V2均較好地解釋了對應的那組變量,而且交互解釋能力也比較強。來自天保投資規模的方差被天保投資規模和林業經濟發展水平第2對典型變量解釋的方差比例分別為52.4%和52.4%;來自林業經濟發展水平的方差被天保投資規模和林業經濟發展水平第2對典型變量解釋的方差比例為84.1%和84.1%。
3結論及對策建議
3.1結論本文選取2007—2013年吉林省天然林投資規模與林業經濟發展水平為研究樣本,通過簡單分析和典型相關分析方法,定量的驗證了在國家對天保工程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的情況下,吉林省各方面的投入與林業總產值、第一產業產值、第二產業產值、第三產業產值的典型相關關系的顯著變化。研究表明,天然林投資規模與林業經濟發展水平呈正相關,且天然林工程的實施,使得吉林省林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天保投資規模中森林管護和社會保險的投資對林業的發展具有顯著地貢獻率,這也體現了國家“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
3.2對策建議首先,從產業結構的角度來看,需要加強特色林業建設。政府引導特色林業的發展方向,發揮極具發展潛力林業中的第三產業,充分開發林業景觀資源,大力發展以特色林業生態旅游的林業第三產業[19]。實現特色林業的規模化、專業化和產業化的發展,從而促進林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加快林業經濟發展水平。其次,從產業生產的角度來看,一是提高林業科技對林業產業的貢獻率。由于從傳統上可能把林業產業作為低技術行業的觀念,中國林業科學技術對林業產業的貢獻率偏低。科技進步是推動林業發展的原動力,加大林業體制和科研制度的改革與投入才是解決林業科技進步的根本方法[20]。二是引進林業技術人才與林業管理人才。人才是技術與管理能力的載體,引導人才向基層流入,只有這樣才是解決技術不先進,管理不到位,信息不流通等重要問題的方法。通過使用先進的技能與技術,從而提高林業生產效率與投資效率。
作者:郭偉單位:吉林省林業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