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資料文庫 知識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范文

知識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知識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知識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摘要:

我國正處于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階段,創新驅動發展是核心環節。文章基于知識創新影響企業生產函數的微觀機制,研究知識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作用機理。知識創新通過對經營管理狀況、勞動力素質和技術水平層次三方面的作用影響企業生產函數,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進而增強產業、區域乃至國家的競爭優勢,最終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這一作用的發揮受到知識本身的特性、組織內部因素及外部創新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知識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政策措施包括:將知識創新工作重點從應用研究向基礎研究轉型,將創新激勵政策結構從供給促進向需求促進轉變;發揮政府行政職能,組織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健全知識產權制度,改善人才培養引進機制。

關鍵詞:

知識創新;創新驅動;企業管理;知識產權;激勵政策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取得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創造了9%以上的經濟增長速度,從而使綜合國力、居民生活水平和國際地位實現由弱到強的轉變。但中國也與世界上主要工業化國家一樣,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消耗和環境的嚴重污染,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所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中國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經濟發展的主線,創新驅動發展是核心環節。

一、相關文獻概述

1912年,熊彼特率先提出創新理論,將“創新”概念引入經濟學,認為創新是經濟增長的內生因素,是一種新的生產函數,把一種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按照熊彼特的觀點,創新并不是一個科學技術領域的概念,而是具有經濟學含義的,具有經濟價值。20世紀60年代,在新技術革命迅猛發展的背景下,美國經濟學家華爾特•羅斯托提出“技術創新”的概念,認為“技術創新”在“創新”中占據主導地位。80年代以來,關于技術創新的概念又得到進一步發展,弗里曼認為技術創新是新產品、新過程、新系統及新服務的首次商業化(克利斯•弗里曼和羅克•蘇特,2004)。繆爾塞認為技術創新是以構思新穎和成功實現為特征的非連續性事件(陳青松等,2007)。創新行為按其對象可分為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由于技術創新在創新中的主導地位,一直較其它類型的創新更易于被學術界關注。近年來,隨著科學與技術的日益融合,兩者之間的邊界日益模糊,有些學者主張以“科技創新”作為取代“技術創新”的新概念。近年來,在黨和國家的重要文件中,明確提出了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戰略,因此,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機制逐漸成為我國學者的研究熱點,但綜觀現有的文獻,發現目前有關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機制的研究仍存在諸如研究時間不長、研究內容尚不全面等問題。從研究視角來看,多數學者從國家經濟的宏觀視角分析,認為自主創新從要素結構、需求結構、產業結構及環境保護等方面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起到促進作用,或認為科技創新通過科技進步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等途徑來支撐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而基于微觀視角和中觀視角的研究較為缺乏;從研究對象來看,比較普遍的是將全部創新類型作為整體綜合考慮,或單獨對技術創新或科技創新進行專題研究,而將知識創新、管理創新等其他類型的創新作為研究對象的研究成果鮮有所見(方豐、唐龍,2014;任保平、郭晗,2013)。現代技術進步和創新實踐的經驗表明,科學新發現越來越成為創新的源頭,知識創新能提供其它創新活動所需要的知識,是創新活動的基礎和源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中國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經濟發展的主線,在這一轉變過程中,創新驅動發展是核心環節。隨著知識經濟和信息化的發展,知識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競爭力的關鍵性驅動因素,對一個國家而言,越能夠有效地生產和交換更多知識,其經濟成功的機率就越大,以知識創新為基礎推動技術進步及經濟發展將是未來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而現有對于知識創新的研究,是關于知識創新系統在區域或國家創新系統中地位、作用等的宏觀研究(陳麗娜、胡樹華,2004;張煒、楊選留,2006),鮮有關于知識創新如何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專題研究,如果能對此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對于中國如何通過知識創新促進經濟轉型、應對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挑戰,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因此,文章以分析知識創新影響企業生產函數的微觀機制為基礎探析知識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機理及其影響因素,并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政策建議。

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知識創新及知識創造過程

1.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內涵經濟增長方式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實現經濟增長量的變化途徑。經濟發展方式是實現經濟發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它不僅包括單純的經濟總量的增長,還包括經濟結構、產業結構、運行質量、經濟效益、收入分配、環境保護、城市化程度、工業化水平以及現代化進程等方面的內容。可見,經濟發展方式比經濟增長方式的內容更加寬泛和深刻。關于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概念提出時間不長,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內涵進行了研究,尚未形成統一認識。黃泰巖(2007)指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僅指從粗放增長向集約增長的轉變或從外延增長向內涵增長的轉變,還包括發展目標多元化、從物到人的發展核心的轉變、經濟結構的全面優化等內容[1]。錢津(2008)提出,經濟發展的本質是勞動整體的技能水平提高,經濟發展的動力就在于勞動主體的智力因素,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點在于重視擴大非生活必需品消費,全方位推進農業生產的市場化和現代化,從基礎上實現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李玲玲、張耀輝(2011)則認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經濟運行行為、發展動力、發展約束適應和發展成果分享的變化[2]。上述關于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概念的界定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這是因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對它的闡釋應與所研究的對象及其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相對應。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文章認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指在經濟發展的進程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通過科技進步和創新,在實現經濟總量增長和速度穩定提升、經濟質量進一步提高、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的基礎上,實現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相協調、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經濟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相協調在內的全面協調,真正實現又快又好的發展。

2.知識創新的內涵及知識創造過程德魯克認為,知識創新是“賦予知識資源以新的創造財富能力的行為”。可見,知識創新不只是創造新知識,更在于新知識的商業轉化能力,即知識創新是有經濟價值的。艾米頓(1913)提出,知識創新是“為了企業的成功、國民經濟的活力和社會進步,創造、演化、交換和應用新思想,使其轉變成市場化的產品和服務”[3]。艾米頓對知識創新的這一定義,也明確指出了知識創新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以路甬祥為代表的國內學者認為:“知識創新是指通過科學研究獲得新的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知識的過程”,此定義基本等同于科學研究的范疇,并未體現知識創新的經濟價值。而自熊彼特提出“創新”這一術語,就是一個經濟學概念,知識創新作為創新的一種形式,其定義也應體現經濟學意義,因此,文章認為,知識創新是為了促進企業的成功、國家和社會的經濟發展而進行的知識資源的增值過程。知識創新的主體包括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在各創新主體之間,存在著廣泛的協同合作關系,知識的流動伴隨著協同創新的全過程。各創新單元通過合作創新、共享知識庫,發揮知識的“外部性”和“溢出效應”,達成知識升級和價值增值的目標。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科研合作基于創新資源和科研能力的互補,協同促進基礎研究成果向應用產品轉化。企業通過知識共享平臺不斷吸收高校及科研機構的隱性知識,利用專業工具或方法將其整理加工后送回到知識庫中,并與知識庫中原有知識整合重組后產生新的顯性知識。所有創新主體均根據自己創新目標,將新增的顯性知識消化吸收、升華成新的隱性知識,并通過知識轉移、滲透與擴散,最終上升為創新網絡所共同適用的知識資源。通過各創新主體之間的聯系,知識在反復的螺旋演化后最終實現系統化、復雜化與全面化發展,協同創新的知識創造過程見圖1。

三、知識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系統模型

1.知識創新對企業生產函數的影響創新是國家競爭優勢的來源和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也是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體,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是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基本途徑(陳勁、鄭剛,2009)。在企業的生產過程中,生產要素投入和產品產出之間的關系可以用生產函數來表示。經典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數的一般形式為:Y=A(t)LαKβμ(1)其中Y為產出,L和K分別為勞動力和資本的投入量,A(t)代表綜合技術水平。α是勞動力產出的彈性,β是資本產出的彈性,μ表示隨機干擾的影響,μ≤1。根據α和β之和,可以判斷規模報酬的三種情況:規模報酬遞增、規模報酬不變和規模報酬遞減。知識創新對企業生產函數的影響在于提升綜合技術水平A(t),有以下三種實現途徑:(1)改善經營管理狀況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是包括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等各項工作的有機整體,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實現價值的增值。企業經營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以更少的投入獲取更大的產出,即實現企業利潤的最大化。知識是與人力、資產等并列的重要資源,知識創新活動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伴隨發生,在實現知識增值之外,也促進了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提升。在研發和生產環節,持續的知識創新使得貼近顧客需要的產品被源源不斷地研制和生產出來,滿足市場需求;在銷售和服務環節,它能以顧客價值為中心,提供個性化產品和服務組合;在組織管理方面,它能整合企業內外部資源,創造和發揮資源競爭優勢,將管理思想轉換到創新思維、激勵、支持和信任上來,并將組織、流程、人員和知識與知識管理、團隊協作緊密結合,提高生產運營活動整體效率。(2)提供更高素質勞動者知識創新將提升勞動者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為企業提供更高素質的研發人才、管理人才、營銷人才和生產人才等。第一,知識創新為人才成長提供新知識。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通過科學研究,發現和創造新知識、新學說和新方法。勞動者通過學習新知識具備從事各職能工作的能力,實現綜合素質與技能的提升;第二,知識創新為組織人員提供學習環境和創新氛圍。知識創新活動將不同專業的人員集結在一起,并為所有成員間的知識學習、共享和交流搭建了平臺,使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不斷轉化和提升,使企業的人才結構不斷完善,學習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不斷增強,進而實現企業人才素質的提升;第三,知識創新需求促使勞動者發展創新品格和創新技能。知識創新要求相關人員具備創新品格,即創新觀念意識和創新思維模式。同時,知識創新需要專業技能,只有具備相關知識和技能的人才能在創新開展前合理預估創新風險、制定適宜的創新目標和方案,并在創新過程中攻破難關,完成突破,實現從構思到市場的商業化過程。(3)提升技術水平層次知識創新是技術創新的源泉和前提,知識創新可以轉化為技術創新,新知識的創造與發現將推動新興產業的產生和高科技產業的加速發展。一方面,知識創新是新興產業產生和發展的前提條件。在基礎研究領域的知識創新,通常沒有特定的商業目的,但科學技術的重大發現和發明,開拓了全新的市場機遇和產業發展空間,科學理論為生產、科技和產業發展開辟了全新的道路,加速了新興產業群的形成和發展,從而引起生產力深刻變革和巨大進步,從計算機、互聯網、無線通信、光伏發電和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的發生和發展歷史來看,一個產業都是在一項或一組重大科學突破的基礎上,依附于一個龐大的技術群而發展起來的。另一方面,知識創新助推高科技產業發展。隨著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的到來,科學與技術的界限逐漸模糊,知識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周期越來越短,新的科學研究成果向應用開發和產業化轉移的速度在不斷提升。高科技發展與知識的生產和創新緊密聯系在一起,知識創新的基礎研究成果和新技術、新工藝等應用型研究成果催生大批知識創業階層和知識型企業的崛起,以知識創新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已經成為城市經濟的主要增長點。

2.知識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影響因素知識創新能否健康、持續地進行,能否有效驅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受到諸多要素的影響和制約,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知識本身的特性在創新過程中知識被創造、轉化、轉移和擴散,知識的特性將貫穿知識創新,特別是知識轉移的全過程,進而影響知識轉移和知識增值的效果。第一個特性是知識的默會性,即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顯性知識可以用文字、圖形、符號等編碼來表達,容易實現文檔化,可以方便地通過傳遞文檔來實現知識轉移與交流,而隱性知識常表現為知識擁有者的技能、技巧、經驗等,難以用編碼的形式表達,不易進行文檔化管理,因此難以轉移、共享和擴散。第二個特性是知識的粘性,即知識不易流動、不易轉移的特性,主要體現在知識的復雜程度、理解難度以及專業程度等方面。知識本身的粘性造成了轉移知識的困難,從而影響知識轉移特別是從高校和科研機構向企業的轉移,進而影響產學研合作創新的效果(吳想、楊洪濤,2009);第三個特性是知識的私用性,即知識對傳播知識的知識源的依賴程度。私用性強的知識,在知識源處顯現出高價值,而離開知識源向外傳播時價值大幅度下降,降低了知識創新的總體效果(、吳貴生,2009)。(2)組織內部因素不論企業、高校還是科研機構,在組織內部均存在很多影響和制約知識創新的因素,其中,主要因素是組織結構和組織文化。組織結構是指組織對于工作任務進行分工、分組和協調合作的情況。組織結構對知識創新的影響體現在信息交流和組織學習兩個方面,扁平化的組織結構,具有較好的柔性、敏捷性和適應度,組織成員間的空間距離和傳播障礙較小,易于進行知識的交流、分享與轉移,有利于組織學習進程和知識創新的發展。組織文化是一個組織由其價值觀、信念、儀式、符號、處事方式等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對創新組織來說,知識創新力不是源于既定的結構化規則,而是依賴于組織成員發自內心的創新沖動。組織文化具有導向功能,“合作共贏、勇于創新”的組織文化能引導組織成員自發地進行知識創新活動并樂于同他人分享自己擁有的知識,并使組織領導者積極推動知識的傳播與交流,從而對該組織知識創新目標的實現產生正面影響。(3)外部創新環境知識創新活動以創新環境為依托,創新環境作為條件可限制創新主體的行動取向和范圍,同時,又為創新主體的行為提供條件和工具。在創新環境中,影響知識創新的因素包括政策制度環境、支持服務環境、人力資源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等,其中,主要因素是知識產權制度和人才管理制度。知識創新的各個階段都離不開知識產權制度。在創新構思階段,從專利文獻中獲取專業技術信息有利于制定切實可行的研發目標、避免重復研發,對知識創新有指引和導向作用;在研發階段,現有專利文獻是專利申報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參考,可以為創新者提供知識產權保護并提高研究與開發的效率;在創新產品的生產和商業化階段,完善的知識產權制度確保創新者通過生產、銷售知識產權商品或轉讓專利獲得高額收益,對其在知識創新過程中付出的智力、物資和風險進行補償,為下一次知識創新活動的開展提供資金保障;在創新成果的擴散階段,知識產權制度促使發明內容公開,促進了知識的擴散、共享與交流,促進同行業競爭者在更高層次上展開創新競爭,提高整個行業的技術水平。高素質人才是構成知識創新力的關鍵因素,人力管理制度環境決定了創新主體吸引、留住流動性人才資源的粘性。寬松、合理的人才流動機制,人盡其材的用人機制也有利于協同創新等創新活動的開展。知識創新參與者的知識水平、創新能力與創新活動的效果直接相關,也直接決定了知識創新推動經濟發展的作用的強度,良好的人才引進、報酬與培養機制有利于提升創新團隊的整體水平,激勵科技人員發揮最大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

3.知識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系統模型知識創新通過創造、傳播、擴散知識,既有利于改善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又為企業提供創新人才、管理人才、高技術人員等高素質勞動力,還能夠推動技術的升級換代,這三方面的綜合作用提高了生產函數中的綜合技術水平,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進而增強產業、區域乃至國家的競爭優勢,最終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而這一作用機制的發揮受到知識本身的特性、組織內部因素及外部創新環境的影響和制約,系統模型見圖2。

四、知識創新驅動的政策轉型與措施

知識創新活動具有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性,創新目標選擇、啟動和運行離不開整體性政策環境的支持和保障。政府在制定政策時應結合知識創新主體及知識創造過程特征,并考慮知識本身的特性,改善創新活動的外部環境條件,并促進創新組織內部環境的良性轉變。

1.知識創新驅動的政策轉型(1)對于知識創新工作重點,從應用研究向基礎研究轉型知識創新既有基礎研究,也有應用研究,基礎研究是技術創新的源頭和基礎。高校是基礎研究的重要創新主體,加強基礎技術研發,提升高校基礎研究能力是我國當前知識創新管理的重要目標之一。要重視大學,特別是研究型大學的高技術與基礎技術研究工作,強化高校創新,加強大學的基礎研究能力建設,應提高基礎研究占研發經費的比例,對重要基礎研究領域或方向進行前瞻性部署,要重點進行研究目標規劃和研究方向指導,將科研方向放在對國家整體經濟發展有重大影響的領域和行業。同時,對于知識、智力資本比較密集的國家級研究院所或一些專門從事基礎理論研究的單位,應作為高校知識創新的重要補充,在理論體系建設、中長期發展規劃等方面開展原創性研究。(2)對于創新激勵政策結構,從供給促進向需求鼓勵轉變知識創新主體由知識供給方和知識需求方組成,政府出臺的政策可以從供給和需求兩方面進行激勵。市場經濟的本質是需求導向,創新需求鼓勵政策更加符合市場經濟的特點,通過需求來引導供給方的創新活動和生產活動,更有利于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避免創新資源浪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的相關研究結果表明,政府的需求鼓勵政策比供給促進政策對創新活動的促進作用更加顯著。我國過去對知識創新的激勵措施過分依賴于供給促進政策而忽視需求鼓勵政策,如今為推進知識創新驅動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我國要逐漸調整創新政策結構,增加創新需求鼓勵政策,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稅收優惠政策。對于購買指定創新產品的個人或企業給予稅收減免優惠。二是直接補貼政策。對于購買創新產品的消費者予以補貼。三是政府采購政策。由政府直接采購創新產品來推動知識創新。四是標準設定。在能源、環保等方面設立高標準,迫使消費者升級產品,促進生產企業開發應用高新技術。五是區別定價。通過政府強行制定產品價格來幫助知識創新部門縮短研發成本回收的周期。

2.知識創新驅動的政策措施(1)發揮政府行政職能,組織關鍵共性技術攻關關鍵共性技術是處于研究開發階段,且能在一個或多個行業中應用的關鍵技術。此類技術影響廣泛,產業化前景良好,具有大量潛在的市場應用和顯著的經濟效益預期,對整個國民經濟有重大影響。在產業集群競爭逐漸飽和時,關鍵共性技術的瓶頸突破將帶來更多的產業進步和產業結構升級,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我國正處于產業升級轉型的重要時期,政府宜采取行政化手段支持和組織重點行業的關鍵共性技術攻關,以帶動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政府應組織在資金、人才、設備、技術基礎和研發能力等方面具有優勢的企業、高校或科研機構聯合攻關,形成資源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合作機制,共同研究、解決阻礙戰略新興產業、高科技產業等重點產業發展的共性和核心技術問題。同時,政府可以通過授予知識產權、進行專項資金資助等方式,調動各方參與的積極性,讓更多有實力的部門主動參與其中,并通過專項采購共性技術研究成果的產品,扶持相關行業發展,給企業更多的支持。(2)健全知識產權制度,改善人才培養引進機制良好的創新環境有利于知識的創新和擴散,政府應積極營造支持創新、激勵創新、保護創新的政策和法律環境,為知識創新保駕護航。一方面要健全知識產權制度。首先,要加強立法的科學性和系統性,改變現有立法三法(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法)鼎立的分散局面,在統一的知識產權法中,既給出原則性的總規定,又對一些特殊知識產權做出具體要求。其次,要建立統一的執法機構,由統一的知識產權執法機構對商標、專利、版權等知識產權進行統一管理。最后,要開展知識產權普及教育,強化公眾的知識產權意識,營造知法、守法的法律環境。另一方面要調整人才培養與引進機制。要推進大學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引導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走向,并重視創新型人才創辦企業,提供注冊、場地、資金等多方面扶持和優惠政策,提高企業存活率和利潤水平。

五、結論與展望

中國經濟已進入重大轉型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企業是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體,也是知識創新的主體之一,文章以知識創新影響企業生產函數的微觀機制為基礎,研究知識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機理。首先,知識是與人力、資產等并列的重要資源,知識創新活動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伴隨發生,在實現知識增值之外,也促進了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提升。其次,知識創新將提升勞動者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為企業提供更高素質的研發人才、管理人才、營銷人才和生產人才等。最后,知識創新可以轉化為技術創新,新知識的創造與發現將推動新興產業的產生和高科技產業的加速發展。知識創新經由改善企業經營管理狀況、提高勞動者素質和提升技術水平這三種途徑影響企業生產函數,直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進而增強產業、區域以及國家的競爭優勢,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而這一作用的發揮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知識的特性,包括知識的默會性、知識的粘性及知識的私用性;二是以組織結構和組織文化為主的組織內部因素;三是外部創新環境,包括政策制度環境、支持服務環境、人力資源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等,其中,知識產權制度和人才管理制度是主要因素。綜合上述分析,文章構建了知識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系統模型。研究知識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系統模型,旨在為政府提供決策建議。政府在制定知識創新政策時,應在分析知識創新主體特征及知識創新過程的基礎上,從影響知識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因素入手,針對目前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調整。就中國經濟發展現狀而言,需要進行兩個方面的政策轉型:在知識創新工作重點方面,從應用研究向基礎研究轉型;在創新激勵政策結構方面,從供給促進向需求鼓勵轉變。同時,應充分發揮政府行政職能,組織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并健全知識產權制度,改善人才培訓引進機制。誠然,作為一項探索性研究,文章在分析知識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機理時,僅把知識創新體系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沒有分別對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這三類創新主體的作用模式和影響程度進行差異化描述與對比分析,在下一步的研究中我們將進行詳細分解,并通過實證方法檢驗分析結論。

【參考文獻】

[1]黃泰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內涵與實現機制[J].求是,2007(18):6-8.

[2]李玲玲,張耀輝.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測評指標體系構建及初步測評[J].中國工業經濟,2011(4):54-63.

[3]DebraM.Amidon.Innovationstrategyfortheknowledgeeconomy:thekenawakening[M].Boston:ButterworthHeinemann,1997.

[4]克利斯•弗里曼,羅克•蘇特.工業創新經濟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288.

[5]陳青松等.創新路徑———技術創新戰略、流程與案例[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7:2.

[6]白雪飛.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階段測試研究[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2.

[7]彼得•德魯克.知識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8]陳勁,鄭剛.創新管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9]李玲玲,張耀輝.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測評指標體系構建及初步測評[J].中國工業經濟,2011(4):54-63.

[10]張來武.科技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J].中國軟科學,2011(12):1-5.

[11]野中郁次郎,竹內弘高.創造知識的企業[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6.

作者:劉新竹 單位:遼寧大學商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激情综合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毛片免费 |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国产免费资源高清小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免费 |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成人 | 亚洲午夜在线观看 | 久草婷婷 | 久久综合免费视频 | 久久精品亚洲视频 | a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不 | 噜噜噜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影院 |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直播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影院 | 这里只有精品网 | 婷婷丁香六月 | 亚洲九九视频 | 在线免费小视频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 影片 - theporn | 最新久久精品 | 亚州国产| 六月丁香婷婷激情国产 | 九九在线免费视频 | 欧美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精品电影 | 黄色污污视频网站 | 男人天堂网在线观看 | 在线免费观看色视频 | 最近在线字幕国语视频 | 日韩在线观看第一页 | 亭亭五月天激情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男人的天堂天堂网 | 亚洲精品永久免费 |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精品视频99 |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66 | 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