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鄉鎮農業經濟發展的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近幾年我國經濟發展速度之快已讓世界很多國家望塵莫及,經濟發展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發展的重點與難點問題。盡管我國經濟近些年的發展整體速度較快,經濟發展態勢良好,但是還有不少地區經濟相對較為弱后,尤其是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經濟發展形勢還不容樂觀。相對沿海發達地區來說,我國縣域農村經濟還是處于一個相對落后的階段,究其原因是一方面我國絕大多數的縣城所處的地理位置偏遠、自然環境比較惡劣以及基礎設施設備比較落后,另一方面是因為一些縣域貧困面積大,貧困程度相對較深,人口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正是因為這些原因使得我國一些縣域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經濟生產機構單一。要有效地改變我國縣域經濟發展落后的面貌,就必須做到對癥下藥,采用切實可行的發展措施,才能從根本上實現我國縣級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縣域;新常態;經濟發展;困難;對策
我國縣域經濟的發展實際上是受到產業結構的制約,很多縣級產業還是以傳統的農業以及手工業為主,經濟發展受到嚴重的制約。本文以我國云南省某縣為研究對象,分析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以及解決措施。該縣是云南省第一人口大縣,地處云南省東北,云貴川三省結合部,隸屬云南省昭通市。鎮雄縣農村經濟較為落后,是國家級的貧困縣。是什么原因導致該縣經濟一直發展不前?既有客觀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觀方面的因素。文章就云南某縣農村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以及對策展開了相應的探討。
1鎮雄縣經濟發展的現狀分析
相對來說,云南該縣的國土資源面積相對較大,面積為3600多平方公里,人口總數有140萬之多,但是該縣的地理位置有著很大的局限性,其身處邊疆,交通不暢,信息閉塞,復雜的地理特征,條件十分惡劣,可以說是“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這些凹凸不平的土地,多數為貧瘠的泥土,很難進行莊稼的種植。而且全縣半山區、山區以及高寒山區所占的土地面積數量較大,這種山區分布導致了該縣大部分地區日照時間少,陰雨天氣多,從而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作物的生長。同時該縣的又一矛盾是人口分布不均勻,據調查全縣0.94%的土地承載了全省近2.9%的人口,人口密度大,人地矛盾比較突出。從歷史的發展角度來看,盡管該縣是一個開發較早的縣城,歷史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但是經濟發展一直很是落后,既沒有工業優勢,生產結構也比較單一,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縣,全縣人口平均收入只有816元左右,貧困是該縣顯著的特點。
2農村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
2.1基礎設施落后
云南該縣是一個地處內陸的邊遠縣城,沿線既不靠海也不靠近鄰省邊境,且遠離鐵路、水路以及中心城市,可以說縣城的貨運完全依靠公路運輸,加上地理地貌環境復雜,導致交通非常的不方便。同時該縣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超出了發達地區的文化、經濟和信息的輻射范圍,從而導致了該縣信息交通不流暢,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經濟基礎非常落后。不可否認的是,一個地方的基礎設施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非常深遠,尤其體現在交通以及信息基礎設施方面。而該縣往往也是因為受到了這種因素的制約,導致經濟發展整體不高,經濟發展相對而言不是特別的平衡。
2.2勞動者從業素質有待加強
人口分布不均,人口負荷量大,這就導致了人口受教育程度低,傳統思想意識根深蒂固。因為人才的缺乏,相應的農業科學技術難以推廣,僅僅依靠手工操作難以滿足現實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經濟效益差,生產水平低就表現得非常的普遍。影響經濟發展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勞動者的整體素質,任何縣城勞動者的整體素質只要有所提升,則必然經濟發展水平也能夠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縣城的人口素質也能夠影響該地方經濟發展。
2.3經濟投資環境差
經濟發展環境因素影響非常深遠,以我國沿海地區的縣域經濟發展為例,幾乎很少有沿海地區經濟發展不好的縣城,這主要是因為沿海地區整體而言不管是環境,亦或是交通方面,都要比內陸地區更有優勢。而對于該縣獨特的地理環境,加上自然環境相對較為惡劣,很難在貧瘠的土地上找到合適的投資項目。同時因為其他的自然因素,使得投資的硬性環境很不理想,且該縣人口素質普遍不高,讓許多投資者飽受投資阻力,即使有投資項目的企業愿意入駐,也很難留下進行長遠的發展。
3農村經濟發展的相關措施
3.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改善農業生產的現實條件
可以說基礎設施是影響該縣農業和農村的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如果不改善基礎設施條件,任何的經濟發展都難以實現。農村基礎設施可以大致地歸納為“一水二路三信息”,即首先需要解決農村農業的水利水源灌溉問題,可以在種植面積較大的地區,加強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設,以滿足日常的農業種植的水利需要,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靠天吃飯的落后狀況,有效地結合農業水利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建設,走生態農業發展道路。交通的重要性是能夠加強與外界的交流,交通道路暢通能夠有效地降低農產品進入市場的成本價格。基于當前該縣的實際狀況,在交通道路上必須堅持修建道路和養護道路雙重并舉,在建立完善的道路交通網的基礎上,修建道路在于提升道路的暢通深度以及修建和完善道路交通網,養護道路在于保持道理通暢以外,還需發揮道路信息傳遞的作用。用完善道路交通網絡的辦法來改變該縣信息閉塞的落后局面,繼而讓農村經濟參與市場經濟的發展。
3.2立足產業的結構調準,加快農業經營的速度
該縣的農業發展優勢在于找準優勢的特色產業,只要定位找準了發展目標,就能夠在發展優勢上下足力氣,進而把找準的目標做大做強,實現相應的產業化經營,從而真正地走向市場獲得經濟價值。一般來說,調準產業經濟結構的優勢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以市場的發展為導向,要從根本上發揮人口資源的優勢,盡最大可能地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二是因地制宜地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在種植過程中盡可能地將特色種植規模化、產業化,以此來降低特色產業生產和銷售的開支成本,達到最大限度地發揮特色農業的經濟效益;三是要依據國際規定的相關標準,發展綠色農業。
3.3加快推進城鎮一體化建設,強化中心城市的經濟輻射范圍
發展中小城鎮,是解決貧困地區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重要辦法。發展中小城鎮能夠有效地將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到其他地區務工。人口勞動力的流轉,一方面使得更多農民脫離土地,提高了土地的流轉效力,促進經濟種植業的有序發展;另一方面剩余勞動力到城鄉繼續務工,在提升農民自己的收入水平的同時,也大大促進中小城鎮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城鎮產業得以調準的同時,也為廣大農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3]。
4結束語
多方面的因素使得我國一些縣域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經濟生產結構單一。要有效地改變我國縣域經濟發展落后的面貌,就必須做到對癥下藥,采用切實可行的發展措施,才能從根本上實現我國縣級經濟的發展。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尤其是黨和中央精準扶貧措施的力度不斷加大,在新形勢下的縣城,發展農村經濟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既有促進經濟發展的希望,同時也存在諸多的困難。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應該樹立堅定的信心,在黨的領導和關懷下,努力認真地抓住發展的機遇,創造條件,排除萬難,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當中去,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貧困的縣城必定會富強起來,必定會實現富民強縣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姣,劉士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3,20(17):326-326,328.
[2]李海霞.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增加的制約因素與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2,12(3):348-348,350.
作者:朱利娜 單位:濮陽縣發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