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企業統計管理的新經濟環境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企業統計應服務于企業管理,具備統計信息、咨詢、監督三位一體的統計整體職能。當前企業內部統計管理存在如下問題:
1.經營者對企業統計活動意識淡薄。經營者通常看重經濟利益,僅關注企業最終的統計資料,很少用統計資料進行定量分析,認為統計只不過是數據的加減或匯總,主要是為政府服務,為國家宏觀決策服務,對企業來說屬“無效”勞動,重會計輕統計現象仍存在。為了統計報表賬面“好看”,拼湊統計數據的現象在各行各業依然存在。
2.企業經營統計的服務主體有偏差。企業統計工作從總體上沒有突破“統計=報表”的傳統模式,通常從事規定模式的重復工作,或不按照國家統計法規編制統計報表,或憑經驗、憑感覺進行數據的收集、整理、匯總和加工,隨意測算,上報的數據偏離實際。企業統計職能尚未從報告型統計轉變為經營管理型統計,缺乏對企業經營進行深入分析,不能滿足企業自身的管理需要。
3.企業統計信息數據單一。當前,企業統計主要注重內部數據的收集整理,采用報表型的運作方式。統計分析只是對統計數據的簡單說明,缺乏對企業外部市場及競爭對手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綜合分析,難以從動態上評價、分析、監督和預測市場及競爭對手的運行過程和狀態,經營者難以對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預測、規劃、控制與調整。
4.統計指標一套表體系不能滿足企業管理需要。以工業企業為例,目前,國家統計指標一套表體系中,月度表B203和B204等相關表基本上局限于產值、產量、成本消耗等生產性指標和財務狀況,以滿足國家和上級統計報表為目的,與企業管理與決策需求不相適應,反映企業外部環境和競爭者的統計指標也比較少,與現有指標體系及管理、決策需求有所脫節,難以真實反映企業集團經濟綜合效益和管理評價。
5.缺乏高素質的大數據統計分析師。統計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能綜合運用全新的模式對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進行處理分析的數據分析師供不應求。能綜合運用統計分析技術如假設檢驗、偏相關分析、回歸預測與殘差分析、logistic回歸分析、多元對應分析(最優尺度分析)、bootstrap技術等對企業經營成果進行數據分析和戰略分析的人才更加難得。
二、企業統計管理模式的創新要素
新經濟時代核心的改革體系是一個從國際到國內、從市場到企業、從科技到產品、從管理到營銷等全方位的整體概念。與新經濟相適應,企業統計管理模式創新應該包括以下四大要素:1.統計觀念改革。著重體現統計對象、統計內容、統計方法和統計手段的改革。充分反映出在新經濟環境下企業統計“為誰統計、統計什么和如何統計”等問題,并從企業內部信息統計延伸到外部經營環境戰略分析,以最大限度地滿足企業經營管理的信息需求。
2.統計方法創新。統計方法創新應著重于統計分析、預測、決策方法的創新。實現多學科方法交叉運用,引進西方經濟統計分析的最新成果和方法,從側重于簡單的定性、定量分析向在定性分析基礎上進行深入的定量分析轉化,大量利用現代數學理論、方法、模型和先進的計算技術,從深層次上分析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發展趨勢及其變動規律。
3.統計技術創新。特別要加強對系統管理、數據處理、數據庫應用、統計分析、網絡通訊等應用軟件開發的統一組織和管理,統一規范標準,逐步形成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的統計應用軟件體系,推進企業統計信息化的高效運行,直觀地做出定量或定性的評價。
4.統計指標創新。運用杜邦法及目標預算管理來優化各項管理績效KPI指標,運用各車間統計、設備點檢統計、QC統計七大手法等圖表來支持或考評部門工作績效,形成集數據采集、整理、分析、運用為一體的統計管理模式,構建一整套以市場為導向、以經營為中心、以技術創新為重點、以經濟效益為目標,全面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全過程的統計指標體系,真正體現統計的“信息”“咨詢”“監督”三大職能。
三、以企業統計創新服務企業戰略決策
新經濟環境下,各行各業的決策正在從“業務驅動”轉變為“數據驅動”,大數據利用將成為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適應新經濟的新要求,企業統計應該充分利用和開發統計信息資源,從報告型統計創新轉變為經營管理型統計,從企業內部信息統計延伸到外部經營環境戰略分析,將企業產品、市場領域、成長方向、競爭優勢和協同效應等經營戰略要素在企業內形成一種合力,確定并形成企業的共同經營主線、模式和目標,以服務企業戰略決策,最大限度地滿足企業經營管理的信息需求。
1.企業統計創新的流程設想。企業統計流程:統計設計—數據采集—表格匯編—統計分析—提交管理層—評價判斷—反饋修正。統計執行理念:先統計,再標準,后管理。
2.運用平衡計分卡,發揮統計信息、咨詢與監督職能。通過不同層面進行數據采集、匯總、分析,通過平衡計分卡展開各類KPI管理指標(見圖2),從平衡計分卡四維角度,以財務數據為中心,各部門圍繞產能、質量、成本與現場管理關健控點,通過人才、客戶、研發、生產、銷售、采購、品質、信息等各模塊,運用綜合指數法,對企業運營數據進行戰略性分析。有利于企業及時調整戰略戰術,控制不良行為,整合企業資源,實現從企業的經營決策超前分析到目標管理與經營業績的考核評價的有機統一,進一步發揮統計信息、咨詢與監督職能,最終實現發展戰略目標。
3.拓展大數據分析范圍,服務企業戰略決策。通過定性分析內外部環境,結合企業發展戰略,拓展大數據分析范圍。如企業資產信用評估數據分析、企業兼并收購破產數據分析、企業資產經營數據分析和企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等。未來還可采用投資分析、戰略分析、媒介分析、信用分析、網站流量分析、財務分析和客戶分析等數學模型來支持企業戰略管理決策精益化。
四、以信息化提升企業統計管理水平
大多數現代企業都在依托電子化信息系統來獲取企業經營所需數據,比如ERP、BI、MES以及PIMS模型等系統。實現企業統計管理創新,應當以信息化技術為手段,采用集中管理為主的新型企業統計信息化發展模式,將現代企業統計管理體制創新與企業的信息管理系統建設相結合。
1.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信息化平臺。把觸角延伸到企業管理的每一個經營環節,搜集到最廣泛最直接的一手資料。通過管理技術手段,整合數據資源,建立一套全新的、兼容性好的統計信息集成系統,從動態的數據采集到匯總、上報、查詢、分析、應用,最大限度地實現經營數據資源的共享,并通過科學的統計分析方法將業務數據加工整理成有價值的信息,并逐步演變為企業生產經營的技術支持提供者。
2.建立協調統一的統計指標體系。現代企業統計信息系統是一個以微觀經濟數據庫為中心,以會計核算和業務核算為基礎的集成系統。應加強企業統計與會計核算系統的協調統一,實行歸口管理、分工負責的工作管理方式,銜接各業務應用系統的數據接口,消除一個指標多頭采集帶來的數據差異,推動數據內部共享。
3.提升統計分析水平。統計信息化不能只著眼于眼前,還要考慮未來的發展和應用。要以新的信息存儲、傳輸、處理技術為平臺,實現統計信息的數字化、智能化轉換,利用互聯網技術構造虛擬統計模型進行統計分析和推斷,提升統計分析水平來服務企業管理。
五、結論
企業經營依托于企業統計,統計工作的成敗直接影響企業效益。企業發展應以戰略目標為核心,創新企業統計發展模式和經營過程統計指標,加強統計信息化預警、監測分析、反饋調控和決策支持,提高企業運行效率和管理績效,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地服務于企業管理。
作者:方青單位:莆田市統計監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