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科技革命下的數字經濟安全治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數字經濟的發展對于經濟優化升級意義重大。數字經濟安全治理是促進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的重要保障。如今,新科技革命下中國數字經濟面臨著來自信息泄露、網絡謠言、就業困境以及核心技術依賴進口等安全威脅,需要通過有效的約束保障制度及法律法規、安全預警機制、高質量就業體系、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等方式規范引導數字經濟的發展,形成協調有效的數字經濟安全治理體系,維護數字經濟安全,從而推動數字經濟能夠平穩、健康地發展和前進。
關鍵詞:新科技革命;數字經濟;數字經濟安全治理
一、緒論
在新科技革命的背景下,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升,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國民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經濟形態也在逐步發生著轉變,工業經濟逐漸向著數字經濟邁進。各國要想在競爭中占據先機,則需要抓住數字經濟的發展機會,進一步開發利用數字經濟帶來的新資源以及新生產因素。但是,在數字經濟發展的大好形勢下,我們也必須注意到隱含在數字經濟發展中不能忽略的安全因素。隨著數字技術成為潮流并且向著更為深入以及一體化的趨勢發展,加大對于中國數字經濟安全問題的關注以及對于數字經濟安全問題的治理,有利于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平穩、健康地運行以及發展。
二、中國數字經濟安全現狀概覽
中國身處數字經濟的浪潮中,享受了數字經濟發展的便捷,同時也不能忽視數字經濟給中國帶來的安全風險。1.信息泄露引發安全風險隨著數字經濟的不斷發展,個人不可避免地需要在互聯網上留下一些信息;而很多企業從日常辦公到經營決策都離不開數字信息技術的幫助。這就可能會引發信息泄露風險從而造成個人或企業財產等方面損失。在中國,信息泄露的渠道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因此,采取措施應對信息泄露安全風險刻不容緩。2.散播網絡謠言的安全風險數字經濟時代,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的發展加強了人與人的溝通與交流,但同時也助長了網絡謠言。網絡謠言肆虐不僅會危害社會穩定還會帶來一系列負面的經濟效應,對中國的經濟安全造成不良影響。不同于過去的謠言傳播,網絡謠言經由社交平臺能夠更加大范圍地發酵,這不僅會對身處謠言旋渦中的當事主體帶來巨大的經濟和財產上的損失,還給有關方面為了調查清楚事實真相以及辟謠帶來更大的經濟成本。3.引發就業困境的安全風險如今,中國處于新科技革命的浪潮下,中國的就業市場也同樣面臨著來自新科技革命的沖擊。未來,隨著數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低技術含量的工作將會進一步被計算機以及人工智能等所取代,這將會對有著“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帶來非常巨大的挑戰。如何在新科技革命的沖擊下保障龐大的易被自動化等高新科技替代的就業群體的正常生活,也是維護中國經濟安全的重要議題。4.信息產業核心技術依賴進口安全風險從中興通訊被美方制裁一事中我們可以得到深刻的經驗教訓,也暴露出數字化下,中國信息產業嚴峻的安全形勢。芯片是一個國家在數字經濟時代能夠不斷發展的強大動能,同時也是一個國家高端技術制造水平的綜合體現。但是,中國的芯片技術與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比如美國等的技術相比,依然有著較大的差距。中國的信息產業對于國外芯片有著較高的依賴。而嚴重依賴于進口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信息產業即便是有再大的規模也不過是空中樓閣。因此,掌握核心技術、擺脫別國的技術制霸是維護中國信息產業安全的重中之重。
三、中國數字經濟安全風險原因探究
1.中國數字經濟安全監督管理規章制度、法律法規還不完善隨著數字經濟在中國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的不斷滲透,數字經濟帶來產業以及生活方方面面的新變化,使得過去傳統的監管制度和方式、政策遺留的老問題更加突出了。根據中國目前的現實情況看,數字經濟的發展速度超越了監督管理規章制度改進的速度,傳統的針對工業經濟安全的治理手段和方式也無法滿足新科技革命下數字經濟安全發展的需求。中國針對數字經濟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也不夠完善。以中國互聯網領域為例,雖然國家出臺并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等相關法案,將網絡安全的治理、電子商務等行為以法律法規的形勢加以正式化、規范化,對相關的互聯網參與者行為形成了一定的警示以及約束。但我們并不能忽視中國在比如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法規仍然不完善,對于某些新出現的互聯網金融模式,相關的法律規定還處于比較滯后的狀態。中國的互聯網建設上依然存在著立法滯后、法律法規實際可操作性不強等問題亟待解決。2.互聯網下鑒別真實信息的能力有待提升數字經濟時代,在大量信息的裹挾中,人們對于信息真實與否往往難以馬上進行準確地判斷。因為從眾心理,身處互聯網時代的人們常常會不經過自己的思考便同意網上其他人的意見和言論。長此以往,人們逐漸舍棄了進行獨立理性思考的能力,做出抉擇往往是“隨大流”的。而這些“隨大流”得到的信息并不一定是真實信息。互聯網下人們鑒別真實信息的能力不足,致使那些虛假信息及網絡謠言,通過社交平臺比如微信、微博等等得以更加迅速、大面積地傳播,謠言的內容得以更加大范圍地發酵。這會對當事主體的財產以及有關方面為了調查事實和辟謠帶來更大的經濟成本,從而危害數字經濟安全。3.就業困境下技術性失業、就業分化加劇新科技革命、數字經濟背景下變革的速度迅速加快,變革的深度以及廣度進一步拓展,甚至會引起整個系統的全面變革。這種變革將為就業市場帶來非常深遠的影響,可能會導致就業困境出現。新科技革命的發展在淘汰部分工作的同時也許難以為人們提供其他新的工作機會。技術性失業情況加劇,不利于經濟安全。此外,在新科技革命的沖擊下,中國就業市場分化的形式將更加嚴重,高精尖人才會更加受到青睞,而與之相對應的易被自動化等替代的低端就業群體則可能面臨極大的就業壓力同時隨時可能會丟掉飯碗,社會上也可能會因此出現大量的無業人群,這會對社會公共安全以及社會經濟安全產生不利影響。4.中國信息產業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如今,中國的經濟實力不斷上升,但是中國依然沒能完全掌握信息產業比如芯片產業的核心技術,進口依賴情況十分嚴重。短期來看,直接從國外進口芯片的確可以暫時緩解國內巨大芯片需求的燃眉之急,然而國內芯片產業核心技術空心化、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依然存在。對于進口的一味依賴,會使國內科研團隊喪失進行科技研發、技術創新的動力,致使中國芯片產業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不足。而想用中國廣闊的市場來換取國外芯片先進的核心技術,更是天方夜譚。中國信息產業其他領域面臨的問題和芯片產業也基本大同小異,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不足。近年來,隨著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等事件的發生,掌握核心技術的別國一旦打著所謂制裁的旗號,那些進口依賴的產業比如芯片產業等就會處處陷入被動局面,對中國的數字經濟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四、中國數字經濟安全治理措施
為了應對中國數字經濟如今面臨的安全問題,我們需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對中國數字經濟安全進行綜合的治理,以應對新科技革命下中國數字經濟安全所面臨的種種難題。1.建立健全有效的約束保障制度及法律法規為應對中國數字經濟所面臨安全威脅,需要在行政以及立法方面加強對于中國數字經濟的保障力度,為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擴展更加遼闊的空間。在行政方面,增強對于互聯網的監督管理,形成有效的約束保障制度。有關部門需要采取行動,以開放同時謹慎的態度監督管理互聯網企業行為。對于某些大型互聯網平臺利用自身在市場上占據主導位置實施拒絕交易或者歧視待遇等嚴重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有關部門就需要采取行動進行監督管理,保障消費者正當利益。對于互聯網平臺上的不良信息,有關部門可以通過技術篩查、人工干預等手段對互聯網平臺進行監督和管理,對于有違法行為的可以移交有關部門進行處理。在立法方面,需要不斷完善互聯網相關法律法規,對于已經出臺并實施了的相關法案,需要在其框架下加以擴展以及完善,已有法案中欠缺的內容也需要在后續的立法工作中及時加以補充,同時進一步提高相關法律法規水平,確保參與各方正當利益。此外,根據數字經濟更新較快的特點,有關部門在相關立法方面要更加深謀遠慮,更加全面思考,促進法律法規更加完善。2.盡快形成中國數字經濟安全預警機制中國數字經濟安全預警機制的設計不僅是針對當前或者短期的風險,還應該關注中長期可能出現的風險以及波動,以長遠的角度看待中國數字經濟安全形勢。此外,建立起中國數字經濟安全預警機制不僅能維護國家數字經濟安全,還能夠為國家經濟政策的制定乃至其他更加廣泛的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參考以及依據,使政策的制定更加有實際依據同時更加有科學性。因此,對于潛在的影響數字經濟安全的互聯網安全漏洞以及安全威脅等,有關部門必須盡快行動起來,建立起數字經濟安全常態化、正規化的預警機制,對于威脅經濟安全的網絡風險進行提前感知,并且及時追蹤、及時進行自我防御以應對互聯網安全風險的挑戰,從而推動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3.推動高質量就業體系建設新科技革命下數字經濟的發展將給中國的就業市場帶來明顯的沖擊。為了順應數字經濟發展的要求同時也為了緩解新科技革命下的就業困境、維護數字經濟安全,則需要推動高質量就業體系的建設,充分利用就業市場發展情形,形成更加開放、包容的良好就業氛圍。為了應對就業困境下技術性失業、就業分化,針對不同的就業崗位的替代性,有關部門要根據崗位的性質以及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判斷和預測,為就業群體下一步接受培訓等情況提供一定的參考。同時有關部門需要不斷加強對社會勞動力的培訓,使得社會勞動力能夠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需要;并且勞動力自身也要學會在不同環境下不斷實現自我調整來主動自覺學習先進的數字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識,保持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此外,還要在建立高質量就業體系的同時保持對市場創造能力的信心,采用多種創新模式對就業方式進行鼓勵。4.提高中國信息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在世界經濟形勢風云變幻的當下,一個國家要想在數字經濟發展的浪潮中立于不敗之地,則必須掌握相關信息產業領域的核心技術。為了不讓別國卡住中國前進的咽喉,中國就必須采取行動,不斷提高自身的自主創新能力,加大科研力量、提高科研水平,依靠自主創新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水平,從而掌握信息產業的核心技術,為中國的發展提供保障。而在國家層面上,國家則需要從宏觀的視角制定數字經濟發展的總體戰略規劃以及激勵機制,為數字經濟的開發以及利用提供來自頂層的專業設計和激勵,從而更好地維護國家利益同時也更好地維護國家安全,為新科技革命下中國數字經濟安全治理奠定了基礎。
結語
新科技革命下,數字經濟不斷崛起,成了非常重要的經濟形態。數字經濟安全對于中國的經濟安全乃至國家安全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對社會經濟發展也會產生沖擊。面對如今風云變幻的局勢與時刻存在的安全隱患,有效的約束保障制度及法律法規、安全預警機制、高質量就業體系、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等方式能夠規范引導數字經濟參與各方的行為。在技術層面、制度戰略層面,政府、企業及相關行業、公眾的共同參與、同心合作,逐步形成協調有效的數字經濟安全治理體系,從而維護數字經濟安全,促進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同時,在這樣的數字經濟安全治理體系下,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將形成良性循環,數字經濟的未來也會更加明朗和健康。
參考文獻:
[1]陳晨靜.我國數字經濟治理的有效路徑探索——以參與者責任意識為視角[J].經濟師,2019(02):56-57+59.
[2]戴麗娜.數字經濟時代的數據安全風險與治理[J].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2015(11):89-91.
[3]李陽,呂欣,鮑旭華.發展數字經濟亟待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J].信息安全研究,2018,4(05):426-429.
[4]馬紅麗.加強安全防范發展數字經濟[J].中國信息界,2018(03):36-39.
[5]歐陽日輝,劉健.數字經濟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重要內容[J].國家治理,2017(46):14-20.
[6]孫巖虹.新形勢下我國的經濟安全問題[J].現代經濟信息,2018(11):2-3.
[7]王灝晨.國外數字經濟發展及對中國的啟示[J].財經界(學術版),2018(04):3-5.
[8]王娟,尹敬東.以智能化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與就業——國際學術研究述評[J].西部論壇,2019,29(01):34-44.
[9]王偉玲,王晶.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趨勢與推動政策研究[J].經濟縱橫,2019(01):69-75.
[10]文炳洲,陳琛.自主創新、進口替代與產業安全——兼論中興事件的教訓[J].財經理論研究,2019(01):66-75.
[11]張宏健.中美數字經濟發展比較與對策建議[J].時代金融,2018(36):14+16.
[12]張華.數字經濟下企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J].商業經濟研究,2018(24):101-104.
[13]雷家骕,林苞,王藝霖.多重復雜背景下的中國經濟安全問題[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
[14][德]克勞斯・施瓦布.第四次工業革命[M].李菁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作者:王璐嵐 單位:國際關系學院